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脑外伤血肿的临床诊治。方法对40例颅脑外伤血肿的病人观察总结。结果医生对颅内血肿的警惕性加上严密的神经系统观察是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的最好方法。结论对于颅脑外伤患者,不应依赖首次CT检查,而忽视其临床变化。

  • 标签: 脑外伤 首次CT 迟发性颅内血肿 早期诊断和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外伤性颅内对冲部位血肿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治诊断及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30例发性颅内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影像学诊断确诊,所有患者均进行综合性治疗,所有患者中保守治疗4例,手术清除血肿26例,合并内外减压术7例。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预后良好共计19例,轻残3例,中残3例,重残2例,死亡3例,死亡率10%。结论外伤发性颅内血肿通常在原颅脑损伤或清除其他颅内血肿72h内发生,发病高峰期在原颅脑损伤或清除其他颅内血肿24h内,因此对于发生颅内损伤的患者应当对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等进行密切观察;另外,躁动不安,进行性意识障碍,昏迷,生命体征不稳定及呕吐等均为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表现,在诊治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实时的CT检查,早期诊断和适宜的治疗方法是提高发性颅内血肿患者预后的关键。

  • 标签: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 对冲部位 诊断 治疗
  • 简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血肿清除术后往往并发对侧发性血肿.如不注意观察.会贻误宝贵的抢救时机,造成病情的迅速恶化.我科今年以来发现6例此类病人,报告如下.

  • 标签: 脑外伤 开颅术 血肿 临床资料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并且分析外伤发性脑积水形成相关临床危险因素,为临床应用中预防以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明确诊断为颅脑外伤患者共50例,随机分成脑积水组与非脑积水组,并且随访1年-2年的脑外伤患者住院时病历资料以及患者影像学资料,分别对患者脑挫裂伤、脑室出血以及开颅去骨瓣减压与外伤发性脑积水形成进行分析.结果颅脑外伤患者其中有25例(50%)患者发生了外伤发性脑积水,其脑挫裂伤、脑室出血以及开颅去骨瓣减压是导致外伤发性脑积水形成的相关影响因素.结论脑挫裂伤、脑室出血以及开颅去骨瓣减压是外伤发性脑积水形成的相关临床危险因素.关键词危险因素;外伤发性脑积水;分析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120-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伤CT反复检查诊断发性硬膜外血肿的重要性及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11例发生发性硬膜外血肿的颅脑外伤患者的病情发展及颅脑CT多次复查均发现发性硬膜外血肿。6例有颅骨骨折,8例剧烈头痛、恶心、呕吐。3例昏迷、瞳孔扩大。2例神志不清、抽搐;结论11例颅脑外伤的患者即使首次颅脑CT扫描检查时未发现异常或脑组织疑有轻度异常,如有颅骨骨折和精神有改变时,在短时间内应多次CT扫描复查,可及时发现发性硬膜外血肿。

  • 标签: 颅脑损伤 迟发性硬膜外血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总结外伤发性颅窝硬膜外血肿的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外伤发性颅窝硬膜外血肿的病例资料。行保守治疗16例,行手术治疗14例。结果28例复查时发现发性颅窝硬膜外血肿形成,2例术中发现血肿形成。保守治疗病人均痊愈出院,手术治疗病人术后植物生存1例。伤6个月随访预后,GOS分级:2分1例,3分2例,4分11例,5分16例。结论外伤发性颅窝硬膜外血肿病情隐匿,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有助于改善病人预后。

  • 标签: 血肿 硬膜外 颅后窝 迟发性
  • 简介:摘要发性颅内血肿是病人的头部受伤经一次CT扫描未发现血肿,而经过一段时间再次有颅内高压的表现而发现的新血肿。随着64层螺旋CT的普及使用外伤发性颅内血肿在临床上越来越多见。这种发性血肿往往加重病情,增加病人的死亡率和伤残率。通过对21例外伤发性颅内血肿的动态的病情观察是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颅脑损伤的主要手段。观察内容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神经系统体征等,其中意识观察最为重要。1及时动态的观察对减少颅脑损伤病人的死亡率和病残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损伤 迟发性颅内血肿 护理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继脑血管痉挛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54例动脉瘤性SAH病人的临床资料,判定脑血管痉挛程度,统计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Fisher分级Ⅲ-Ⅳ级患者脑血管痉挛发生率(7014%,19/27)明显高于Fisher分级Ⅰ-Ⅱ级者(4414%,12/27)(P〈0.01);Hunt—Hess分级Ⅲ-Ⅴ级患者脑血管痉挛发生率(75.0%,21/28)明显高于Hunt—Hess分级Ⅰ-Ⅱ级者(38.5%,10/26)(P〈0.05);3d后手术患者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70.0%,21/30)明显高于3d内手术患者(41.7%,10/24)(P〈0.05)。结论SAH的Fisher分级〉Ⅱ级和Hunt—Hess分级〉Ⅱ级是颅内动脉瘤继脑血管痉挛的危险因素。早期手术能降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颅内动脉瘤 相关因素
  • 简介:目的本文旨在探讨颅脑外伤发性血肿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68例颅脑外伤发性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手术治疗组)与对照组(保守治疗组),观察组34例,对照组34例.采取GOS评分(格拉斯哥预后分级评分)以及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测评治疗效果,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GOS及ADL评分,两组均存在较大差异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症率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颅脑外伤发性血肿采取治疗临床效果显著,预后患者生活质量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颅脑外伤 迟发性血肿 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发性颅内血肿的早期CT表现以及这些表现对发性颅内血肿的诊断意义。方法对80例外伤发性颅内血肿病人首次CT表现及复查CT表现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0例发性颅内血肿首次主要CT表现为(1)脑内出现灰白质不清的低密度影;(2)蛛网膜下腔出血;(3)局部轻度脑占位效应;(4)硬膜下血肿;(5)骨折。结论脑外伤CT检查时,如出现局部脑实质密度减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占位效应及硬膜下血肿、骨折,应做CT复查,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减少医患纠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颅脑外伤 迟发性颅内出血 CT征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发性颅窝血肿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5例外伤发性颅窝血肿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根据GCS评分、血肿量和CT表现,选择手术或保守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9例GCS评分>12分,血肿量≤10ml,环池清晰,第四脑室无受压变形且无小脑、脑干阳性体征。在严密观察和动态CT检查下保守治疗。16例血肿量>10ml,出现意识状态突然改变,烦躁、频繁呕吐、头痛加剧时,积极手术治疗。预后伤6个月根据GOS判定疗效,18例恢复良好,重残3例,死亡4例,保守治疗无1例死亡。结论早期复查CT是及时诊断外伤发性颅窝血肿的最有效方法。根据GCS评分、血肿量及CT表现来选择手术或保守治疗。

  • 标签: 外伤性 迟发 后颅窝血肿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发性颅窝血肿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5例外伤发性颅窝血肿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根据GCS评分、血肿量和CT表现,选择手术或保守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9例GCS评分>12分,血肿量≤10ml,环池清晰,第四脑室无受压变形且无小脑、脑干阳性体征。在严密观察和动态CT检查下保守治疗。16例血肿量>10ml,出现意识状态突然改变,烦躁、频繁呕吐、头痛加剧时,积极手术治疗。预后伤6个月根据GOS判定疗效,18例恢复良好,重残3例,死亡4例,保守治疗无1例死亡。结论早期复查CT是及时诊断外伤发性颅窝血肿的最有效方法。根据GCS评分、血肿量及CT表现来选择手术或保守治疗。

  • 标签: 外伤性 迟发 后颅窝血肿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合性胸外伤发性血胸的诊治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46例闭合性胸外伤发性血胸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术,采取患者坐卧,行胸腔积液超声定位,于患者腋中线,将引流管置入患者胸腔约5cm后进行缝线固定。结果治愈44例,开胸2例,46例患者经有效治疗痊愈。在行胸腔闭式引流术中,出现不良肺复张1例,经开胸手术,证实该患者为凝固性血胸;2例患者在胸腔闭式引流术中出现进行性血胸,经开胸手术,证实该2例患者为肋间血管破裂。结论闭合性胸外伤发性血胸发生,应及时进行胸腔闭合式引流,提高治愈率。

  • 标签: 闭合胸外伤 迟发性血胸 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