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神经阻滞可分为四类:①中轴神经阻滞(如腰麻、硬膜外麻醉);②神经阻滞(如臂丛、腰丛神经阻滞);③神经阻滞(如正中神经、尺神经阻滞);④椎旁阻滞(属于一种中轴神经阻滞,但可单侧阻滞)。本文重点介绍近年来神经丛及神经阻滞的进展。

  • 标签: 外周神经阻滞 臂丛 尺神经阻滞 单侧 椎旁阻滞 正中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8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神经阻滞麻醉)和对照组(传统麻醉方式)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镇痛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更长,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建议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 标签: 外周神经阻滞 麻醉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外神经刺激器在外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麻醉的4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神经刺激器进行引导给予神经阻滞的麻醉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神经组织的麻醉方法。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麻醉后产生的并发症和恢复程度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对麻醉效果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对麻醉的满意率,且麻醉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也明显小于对照组的患者(P<0.05)。结论采用神经刺激器引导的神经阻滞麻醉在临床的手术中有较好的效果,带给患者的痛苦小,可靠安全有效的减少了其它并发症的产生,值得在临床手术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外周神经刺激器 外围神经阻滞 麻醉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在超声引导下对手术区域进行麻醉,能够清晰辨认出神经靶点,提高神经阻滞精准性。为研究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本文结合各学者的研究结果,阐述了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研究进展。文章首先分析了神经阻滞原理,强调了超声引导优势。最后详细分析了在超声引导下,行神经阻滞的方法以及常见阻滞神经

  • 标签: 超声引导 外周神经 神经阻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促使国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要求显著提高,进而导致患者在麻醉治疗的过程中,对麻醉工作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但要保障患者治疗的效果,还要把对患者的伤害程度降到最低。因此,开始在外神经阻滞麻醉应用的过程中,开始引入超声引导技术,提高阻滞麻醉的效果,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文以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应用进展为例,从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的种类和优势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应用进展,以此加强超声引导技术的应用,提高神经阻滞麻醉的使用效果,保障患者治疗效果。

  • 标签: 外周神经阻滞麻醉 超声引导 麻醉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随着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促使国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要求显著提高,进而导致患者在麻醉治疗的过程中,对麻醉工作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但要保障患者治疗的效果,还要把对患者的伤害程度降到最低。因此,开始在外神经阻滞麻醉应用的过程中,开始引入超声引导技术,提高阻滞麻醉的效果,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文以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应用进展为例,从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的种类和优势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应用进展,以此加强超声引导技术的应用,提高神经阻滞麻醉的使用效果,保障患者治疗效果。

  • 标签: 外周神经阻滞麻醉 超声引导 麻醉应用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刺激器定位神经阻滞在下肢创伤手术前镇痛中的作用。方法100例需要镇痛的下肢骨折、软组织广泛挫裂伤、撕脱伤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0例。A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按创伤部位需要作腰大肌间沟腰丛神经、股神经、坐骨神经穿刺探查,有明显神经刺激征时注入0.25%罗哌卡因20ml;B组肌肉注射哌替啶1.5mg/kg,作为对照组。用药后10、30、60min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A组10、30、60minVAS分别为(4.25±1.15)分、(3.40±2.04)分、(3.37±1.95)分,均显著低于B组(P〈0.01)。A组2例用药后出现轻度肌颤;B组3例用药后SpO2〈90%。经处理后缓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神经阻滞在下肢创伤手术前镇痛中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 标签: 镇痛 神经刺激器 神经阻滞 下肢创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老年骨科下肢手术中应用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骨科行下肢手术的79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45),对照组行椎管内麻醉(包括腰麻、硬膜外麻醉及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行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麻醉前,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以及血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麻醉后与麻醉前相比,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水平无变化(P>0.05),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动脉血压和心率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在麻醉后的30min和手术结束时,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等水平变化比较(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1%高于观察组4%(P<0.05)。结论在老年骨科下肢手术中应用神经阻滞麻醉,生命体征平稳,麻醉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

  • 标签: 老年 骨科 下肢手术 外周神经阻滞麻醉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连续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应用连续神经阻滞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疼痛程度。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连续神经阻滞治疗,既可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又可缓解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连续外周神经阻滞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膝关节终末期骨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最有效治疗方法,而术后疼痛是影响功能重建的重要因素,多模式镇痛可以给TKA患者术后提供"舒适"的康复环境。其中,神经阻滞是多模式镇痛的重要组成,常用的神经阻滞方式包括股神经阻滞、闭孔神经阻滞、坐骨神经阻滞、内收肌管阻滞、关节周围局部浸润麻醉等,这些方法具有效果确切、操作相对简单、副作用较少的优势。本综述主要检索近5年关于神经阻滞在TKA术后镇痛管理中的应用的国内外文献,通过比较不同阻滞方式的镇痛效果、对术后功能重建的促进作用及其副作用等,试图探索患者获益最大也最安全的术后神经阻滞的方法最后发现,神经阻滞对TKA患者术后功能康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并且可以明显减少镇痛药物,此外,股神经阻滞神经阻滞的金标准,内收肌管阻滞是理想的替代方法。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神经阻滞 疼痛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喉罩浅全麻的临床效果进行探析。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骨外科收治的98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表法随机分成研究组(50例)和对比组(48例),对比组单一行喉罩浅全麻,研究组复合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对比分析两组麻醉效果,并评测麻醉前(T0)、插喉罩(T1)、切皮(T2)、拔喉罩(T3)等节点的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2h的VAS评分为(1.9±0.3)分、Ramsay评分为(2.4±0.5)分、术后苏醒时间为(5.6±1.3)min,分别与对比组的(3.1±0.8)分、(1.8±0.4)分、(10.2±1.8)min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T0、T1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差异不具统计意义(P>0.05),但T2、T3时研究组MAP、HR低于对比组(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临床骨折手术实施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喉罩浅全麻,可有效维持患者稳定的生命体征,且镇痛效果良好,术后苏醒快,值得临床实践应用。

  • 标签: B超引导 外周神经阻滞 喉罩浅全麻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将主要研究超声引导下小剂量局麻药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方法:从2018年10月-2019年10月进入我院接受麻醉治疗的患者中,随意选取86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对比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常规组,每组患者分别43例。实验组患者进行小剂量局麻药神经阻滞,而常规组患者则采取大剂量局麻药神经阻滞。最终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以及出现的不良反映情况。结果:本次实验研究发现,采用小剂量局麻药神经阻滞的实验组患者,镇痛效果要比常规组好,且实验组患者要比常规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低,P<0.05。结论:将超声引导下小剂量局麻药神经阻滞使用与临床治疗中,不仅可以提高患者麻醉的镇痛效果,还能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其具有较高的推广使用价值。

  • 标签: 超声引导 小剂量局麻药 外周神经阻滞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EX)药物镇静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或神经阻滞病人共60例,先应用负荷剂量10min,然后应用维持剂量持续静脉注射。结果右美托咪啶镇静效果较明显,有剂量依赖性,并且有降低心率作用,显效和有效56例,效果不明显4例,有8例在镇静后出现心率下降,降至60次/min以下,但均在减量后缓解。无抑制呼吸不良反应。结论右美托咪啶具有镇静作用,也具有降心率作用,不良反应小,是硬膜外麻醉与神经阻滞患者辅助镇静需要的的较佳药物之一。

  • 标签: 肾上腺素&alpha 激动剂硬膜外麻醉与外周神经阻滞镇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激痛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 MTrPs)针刺疗法和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 CE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1月至2020年4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就诊的64例CE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激痛点针刺治疗组(A组)和神经阻滞治疗组(B组),每组32例。A组行MTrPs针刺疗法治疗,B组行神经阻滞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周期结束后(以下简称治疗后)1、1个月、3个月的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颈部关节活动度(cervical range of motion, CROM)、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同时记录住院期间补救药物使用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NRS、ND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CROM较治疗前增加(P<0.05)。A组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NRS、NDI评分较B组降低(P<0.05),CROM较B组增高(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补救药物使用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rPs针刺疗法和神经阻滞均能显著缓解CEH患者疼痛,改善患者颈部活动度和生活质量。MTrPs针刺疗法1个月后临床疗效优于神经阻滞治疗。

  • 标签: 颈源性头痛 激痛点 细银质针 神经阻滞
  • 简介:目的观察靶控输注咪达唑仑和普鲁泊福镇静时老年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方法选择在外神经阻滞下行四肢手术的老年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鲁泊福组和咪达唑仑组,每组15例.比较两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及HRV指标.结果普鲁泊福组意识恢复时间[(6.3±1.3)min]明显短于咪达唑仑组[(15.4±3.1)min](P<0.05).随着镇静程度的加深,咪达唑仑组低频成分(LF)、LF标准化值(nuLF)、LF/高频成分(HF)、总功率(TP)和MAP逐渐降低,HF标准化值(nuHF)逐渐升高.普鲁泊福组中HF、LF、nuHF、nuLF和TP随着镇静程度的加深明显降低,尤以HF降低为明显,LF/HF有上升趋势.结论咪达唑仑主要抑制交感神经活性,而普鲁泊福主要抑制副交感神经活性.

  • 标签: 咪达唑仑 二异丙酚 清醒镇静 老年人 心率
  • 简介:摘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害主要包括感觉丧失、疼痛、肌肉无力、自主神经损害以及足部并发症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会导致患者出现神经性疼痛或感觉异常,而外神经阻滞麻醉可以有效地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的手术舒适度和术后康复效果。糖尿病患者由于往往合并有心血管、肾脏等系统的并发症,全身麻醉可能会增加手术风险。而外神经阻滞麻醉不需要大剂量全身麻醉药物,可以减少脏器的影响,降低手术风险。本文就神经阻滞麻醉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实施如下综述。

  • 标签: 外周神经阻滞麻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应用进展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