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眼转位手术是一种用于治疗斜视和眼球运动障碍的有效方法。本文旨在综述眼转位手术的临床应用进展。通过调整眼的位置和张力,手术可以纠正斜视、改善眼球运动功能。近年来,眼转位手术在不同类型斜视和眼球运动障碍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进展。该手术为患者提供了更准确、安全和有效的治疗选择。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和研究的深入,眼转位手术有望在斜视和眼球运动障碍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 标签: 眼外肌转位手术,斜视,眼球运动障碍,临床应用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1例表现为慢性进行性眼麻痹(CEPO)的成人发病型张力障碍患者就诊于内分泌科,患者既往自10岁起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上眼睑下垂,左眼为著,并呈进行性加重,临床诊断CEPO,但行线粒体全基因测序发现A3796G错义突变,故明确诊断为成人发病型张力障碍,予以降糖及改善代谢治疗。线粒体复合体ND1亚基的A3796G突变导致“眼睑痉挛”张力障碍者较为少见,需结合基因检测明确诊断,故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疾病的重视。

  • 标签: 张力障碍 眼肌麻痹,慢性进行性外侧 糖尿病 线粒体肌病
  • 简介:摘要:眼麻痹指一条或多条眼受损,导致眼位偏斜、视物重影的一种临床常见眼科疾病 ,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尤其脑血管病和糖尿病患者更常见。脑神经损伤是其主要病因,针对于此, 高维滨教授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提出太阳穴多点沿皮透刺法并在临床应用,经临床观察治疗眼麻痹效果显著。高维滨教授认为取穴贵在少而精,而要达到用穴精当的效果,除了最基本的中医理论知识,还应掌握解剖学知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离性垂直斜视(DVD)眼Pulley位置及肌肉体积的特点。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20年1至12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确诊为分离性垂直斜视的患者9例,招募健康志愿者10名。采用MRI连续冠状扫描观察和计算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眼4条直Pulley位置及肌肉体积的变化。根据检查结果分组:A组为双眼对称性DVD组,B组为非对称性DVD组,C组为健康志愿者组。将A组分为主视眼(A-D)和非主视眼(A-nD),B组分为显著DVD眼(B-s)和非显著DVD眼(B-m)进行分析,分别与C组眼4条直和上斜肌体积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患者5例(10只眼),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22±4)岁;B组患者4例(8只眼),男性2例,女性2例,年龄(28±8)岁;C组患者10例(20只眼),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25±6)岁;3组间年龄(F=0.45,P=0.648)和性别(χ2=0.78;P=0.8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间眼4条直Pulley位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内直=0.52,F=0.62,F上直=0.72,F下直=1.16;均P>0.05)。眼4条直中,A组和B组内直[A-D、A-nD、B-s、B-m分别为(562.8±64.4)、(560.6±53.2)、(557.0±48.7)、(551.5±45.8)mm3]、[A-D、A-nD、B-s、B-m分别为(519.8±44.5)、(511.0±49.4)、(501.0±35.6)、(498.3±45.3)mm3]和上直[A-D、A-nD、B-s、B-m分别为(472.8±66.9)、(449.4±41.7)、(433.0±60.8)、(412.5±54.5)mm3]体积均大于C组[内直:(423.3±51.9)mm3,:(439.7±35.3)mm3,上直:(328.1±36.5)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D和B-m下直肌体积与C组相比[A-D、B-m和C组分别为(453.8±46.8)、(463.0±16.6)和(380.4±59.7)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称性和非对称性DVD患者眼4条直Pulley位置基本正常,但内直和上直肌体积大于健康人,而对称性DVD主视眼和非对称性DVD非显著DVD眼下直肌体积大于健康人。

  • 标签: 斜视 动眼肌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肩关节支具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于2022年8月-2023年3月期间在本院行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治疗的肩袖损伤患者纳入研究并设为研究样本,纳入的研究样本总计100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这100例肩袖损伤患者做分组处理,其中50例患者被收录在常规组,小组内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另外50例患者被收录在研究组,小组内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肩关节支具护理,并将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等指标设定为评价标准。结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的结果对比中,研究组患者的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生活质量的结果对比中,研究组患者的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采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治疗的肩袖损伤患者来说,应在其护理工作中增加肩关节支具护理,这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肩关节外展支具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 临床护理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眼麻痹患者的揿针疗法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期间院内眼麻痹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揿针疗法,对比疗效。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以观察组的100.00%,大于对照组91.30%;治疗前后观察组患者症状评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为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以揿针疗法进行眼麻痹治疗效果显著,配合药物治疗可进一步强化视觉功能修复效果,且安全性较高,不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 标签: [] 眼外肌麻痹 揿针疗法 视觉功能修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肩胛筋膜炎应用按摩手法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以对照组(n=60)和研究组(n=60)区分120例肩胛筋膜炎患者,对比两组干预效果、护理指标。结果:研究组干预有效率、护理质量评分、VAS评分、OD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按摩手法对改善肩胛筋膜炎患者的病情,缓解疼痛症状并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有积极影响,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肩胛肌 肌筋膜炎 按摩手法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伴下斜亢进斜视患者实施不同下斜减弱术与水平加强减弱术联合治疗对下斜功能和视功能恢复影响。方法:选取确诊为伴下斜亢进斜视患者,确诊患者数量为80例,患者的住院时间属于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分组应用奇偶法形式,2组均40例,下斜部分切除术与水平加强减弱术联合治疗纳入到对照组之中,下斜后徙术与水平加强减弱术联合治疗的患者视为观察组,就组间治疗前后下斜功能指标、视功能恢复情况开展比对。结果:治疗前下斜功能指标未可见明显的组间差异性,观察组的伴下斜亢进斜视治疗后垂直斜视角、水平斜视角较之于对照组得以下降,较之于对照组伴下斜亢进斜视患者,其观察组的患者视功能恢复优良率有所提升。结论:伴下斜亢进斜视患者实施下斜后徙术与水平加强减弱术联合治疗效果确切。

  • 标签: 伴下斜肌亢进斜视 下斜肌后徙术 下斜肌部分切除术 水平肌加强减弱术
  • 简介:摘要为了探讨经带蒂的单开门椎板成形入路切除胸椎管内髓硬膜下肿瘤的疗效,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1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市南院区脊柱外科收治的15例胸椎管内髓硬膜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带蒂的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切除肿瘤。记录每例患者临床资料和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站立位胸椎后凸角以及术后胸背切口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情况,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均行CT检查了解成形椎板愈合情况,同时末次随访通过MRI了解后方韧带愈合情况。15例患者肿瘤均顺利完整切除,手术时间(91±15)min,出血量(117±56)ml。其中3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经加压包扎后均顺利愈合且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以上。术后3 d胸背切口疼痛VAS评分为(3.0±1.3)分,术后3个月为(1.3±0.9)分(P<0.001);术前JOA评分为(11.9±2.4)分,术后3个月为(14.0±1.6)分,末次随访为(16.1±0.7)分,术后均优于术前(均P<0.001);术前Cobb角为10.1°±5.3°,末次随访时为10.4°±6.2°,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420)。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CT显示椎板门轴侧(带蒂侧)均见部分骨痂形成甚至完全愈合,末次随访时CT显示椎板门轴侧均完全愈合,开门侧见不同程度硬化或愈合表现,椎板均未出现坏死、明显移位和继发性椎管狭窄。可见通过带蒂的单开门椎板成形手术入路切除胸椎管内髓硬膜下肿瘤疗效确切。

  • 标签: 胸椎 胸椎管内肿瘤 带肌蒂 单开门 椎板成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效贴治疗不同程度腹直分离的疗效评价。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2月我院及合作医院不同程度腹直分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数字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内效贴治疗。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腹直分离距离、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腹直分离距离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肌内效贴 不同程度腹直肌分离 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内效贴联合踝足力训练对柔韧性扁平足患儿步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柔韧性扁平足患儿4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22例,40足)和对照组(22例,41足)。治疗组患儿采用内效贴贴扎联合踝足力训练,对照组患儿仅采取踝足力训练。贴扎主要采用足底感觉输入贴扎、足弓感觉输入贴扎和足跟力学矫正贴扎,频率为每周1次,贴布每次于体表保持3 d后由患者自行移除,连续贴扎12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治疗后),由相同治疗师和数据分析人员于双盲状态下对2组患者进行足底压力[足弓指数(AI)]和步态评估[包括踝关节最大背屈角度、最大跖屈角度、支撑相(STP)踝关节平均外翻角度、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承重反应期垂直方向地反力(GRF1)、踝关节最大功率、步长、步速、步宽和步态偏差指数GDI)]。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AI、踝关节最大背屈角度、踝关节最大跖屈角度、STP平均外翻角度、GDI、踝关节最大功率、承重反应期垂直方向GRF1、步速和步宽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AI、GDI和步长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STP踝关节平均外翻角度、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承重反应期垂直方向GRF1和步宽分别为(-0.29±0.23)°、(63.83±4.82)°、(1.14±0.09)N/kg·G和(9.80±1.47)cm,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效贴贴扎结合踝足力训练能够改善柔韧性平足患儿踝关节屈伸运动范围,调整足触地时的姿势准备,增加踝关节稳定性控制,提高垂直方向地反力及踝关节做功能力,达到改善足部形态及步行功能的作用。

  • 标签: 柔韧性扁平足 儿童 肌内效贴 三维步态分析 肌力训练
  • 简介: 摘要:文明礼仪的教育:是幼儿园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幼儿文明礼仪的养成,是幼儿“知书达礼”的一个长久过程。“知”是基础,“书”是持之以恒的常规训练,“礼”是归宿。可见,在幼儿时期加强文明礼仪的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既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又能构建幼儿完美的人格。

  • 标签: 幼儿教育   幼儿    文明礼仪   行为习惯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