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新的静脉输液技术,从90年代开始引进我国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颅脑损伤 PICC 护理
  • 简介:摘要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由外周静脉插入、导管尖端定位在中心静脉的深静脉技术。PICC具有创伤性小、操作便捷、保留时间长和并发症少的特点,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治疗、肿瘤化疗、肠外营养或输注刺激性、高渗性及粘稠药物患者[1]。肝胆外科危重症、化疗病人较多,长时间输注刺激性强、浓度较高的药物,对血管破坏极大。常导致液体外渗、静脉炎、静脉穿刺困难等的发生。因PICC导管顶端位于中心静脉,血流量大,能迅速降低液体渗透压及药物的浓度,从而避免化疗药及高渗溶液对外周血管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我科2009年12月~2010年7月对23例患者进行了PICC术,通过加强前后的健康宣教、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导管的正确维护及系统质量管理,收到满意临床效果。

  • 标签: PICC置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从外周静脉肘部静脉(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和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深静脉技术。其在我院神经外科率先使用。由于神经外科病人在输液管理上存在几大特点一是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随时需要抢救,还需要分时段使用脱水药物,多次穿刺及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损伤较大。二是治疗周期长,多在2周以上。三是病人存在意识障碍及躁动等,普通钢针及留置针容易脱针。四是重症病人需要肠外高营养治疗及留置静脉通道。PICC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治疗、肿瘤化疗、肠外营养或输注刺激性、高渗性及粘稠药物的患者1,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高效的无痛的静脉治疗通道。具有安全、方便、易于掌握、保存时间长(≤1年)2,可避免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及防止化学性静脉炎且可以保护浅表血管网,既能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又能节约人力,降低护士的工作量,提高抢救成功率,鉴于以上几点原因,我们对适应病人在早期进行了,大大提高了病人的输液管理,从而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并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提高患者及护士的满意度等,我科2009年10月~至今,共对48例使用PICC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PICC 神经外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外科中心静脉的护理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120例心脏外科患者, 予以所有心脏外科患者实施中心静脉,通过交替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2个小组,参照组60例:实施常规护理操作;观察组60例: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对不同方案的护理效果与价值。结果:探析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低于参照组13.33%,探析组护理满意度96.67%高于参照组的83.33%,互比,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心脏外科开展中心静脉优质护理效果确切,提高安全性,构建良好护患关系,符合临床护理需求。

  • 标签: 中心静脉置管 心脏外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40例外科术后患者采用中心静脉进行了完全胃肠外营养,从正确换药、正确封、预防导管阻塞、空气栓塞等方面加强护理,保证了术后营养的补充,减少了浅静脉输液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 标签: 中心静脉置管 外科手术后 完全胃肠外营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静脉留置针在胃肠外科临床中的应用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接收治疗的120例实施深静脉穿刺的胃肠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严格遵循相关操作技术规范,确保导管的通畅、固定,完成后实施优良的护理措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在提高深静脉操作的基础上,强化深静脉在胃肠外科的临床应用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深静脉留置时间2h~49天,平均时间为31.2±2.9d。其中颈内静脉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有8例,锁骨下静脉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有10例,股静脉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2例。结论胃肠外科广泛地应用深静脉,具有快捷、方便的可操作性,明显提高了治疗效率、治疗质量,强化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深静脉置管 胃肠外科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ICC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我院神经外科2020年1月份到2021年1月份入院的患者中选取64例,均对其实施PICC术,并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针对32例对照组给予PICC常规护理,针对32例观察组患者给予PICC专用护理,从并发症、成功率、不良反应等指标展开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管护理并发症总发生率9例(28.14%);成功率24例(75%),护理满意率25例(78.13%);观察组患者管护理并发症总发生率2例(6.26%);成功率30例(93.75%),护理满意率31例(96.8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PICC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具有突出的临床价值,可促进患者病情的稳定,可将其作为神经外科患者护理首选方案。

  • 标签: PICC置管 专用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ICC应用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神经外科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患者,采用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30例/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施行PICC强化护理,将两组干预成效比较。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率(3.33%)低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93.39±2.33)分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ICC在神经外科护理中效果好,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可以予以推广。

  • 标签: 神经外科 PICC 并发症
  • 简介:摘要:在神经外科领域,中心静脉(PICC)在患者治疗和护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位置偏移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能导致血栓形成、感染和其他严重并发症。对于影响位置偏移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是非常必要的。中心静脉的位置偏移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可以有效地预防位置偏移的发生,提高成功率,降低并发症风险。本文将就神经外科中心静脉患者的位置偏移相关影响因素展开讨论和分析,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帮助护士和医护人员更好地管理和护理这类患者,提升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护理干预 中心静脉置管 置管位置偏移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静脉在普外科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研究50例深静脉患者的持续护理,总结护理方法。结果本组50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出现3例患者导管脱出发生在14d内,其原因是患者睡眠时不慎自行拔和3M敷贴固定不牢所致。余均未发现管道堵塞、穿刺口红异常。结论护士应熟练掌握深静脉穿刺的无菌操作技术,熟悉深静脉穿刺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细心观察,加强责任心,仔细护理,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及时处理才能做好深静脉穿刺的护理工作。

  • 标签: 深静脉置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静脉的有效护理。方法:选择我院心胸外科2021年02月-2022年02月收治的100例术后深静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分别给予针对性护理和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针对性护理应用于术后深静脉患者中可取得显著效果。

  • 标签: 深静脉置管 心胸外科 针对性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输液治疗技术在临床中的普及率越来越高,该技术已经成为常规治疗的重要手段。且着输液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催生了输液工具的不断优化,多种输液穿刺方式能够支撑不同的输液需求。神经外科静脉中长型导管技术能够为神经外科患者提供更好的输液服务。文章就对神经外科静脉中长型导管技术应用展开思考。

  • 标签: 神经外科 静脉中长型导管置管技术 输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普外科管道护理的持续质量改进对外科患者的疗效。方法:我院普外科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200例外科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管道护理中是否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100例:常规管道护理)与实验组(100例:持续质量改进管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一次性成功率(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89.00%),P

  • 标签: 普外科 管道护理 持续质量改进 外科置管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患者鼻胃困难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根据我院从2021年5月到2022年7月,总共14个月的时间,随机选取其中的40例神经外科患者鼻胃困难作为研究样本,对这40例神经外科患者鼻胃困难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总结原因,并形成后期的护理对策。结果 通过对40例神经外科患者鼻胃困难的数据分析,可以了解到造成困难的原因主要包含以下几点:病人不配合医护人员操作、暂时性的吞咽功能障碍、意识模糊难以配合、气管切开术等原因。结论 在进行神经外科患者鼻胃的时候,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来分析采取哪一种方式来进行,切合患者的病情可以选择有效的方式,降低的困难,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神经外科患者 鼻胃管置管困难 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采取持续质量改进给外科患者带来的影响。方法择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胃肠外科常规管道护理的40例外科患者,设其为对照组;择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经过持续质量改进的胃肠外科管道护理的40例外科患者,设其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成功率为97.5%,并发症发生率为2.5%;对照组成功率为67.5%,并发症发生率为42.5%。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胃肠外科管道护理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可以提高外科患者的成功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胃肠外科管道护理 持续质量改进 外科置管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胃肠外科管道护理工作中持续质量改进对外科患者的影响,为胃肠外科管道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 2017年 6月 -2018年 8月行的胃肠外科患者( n=120),随机分为常规护理、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比 2组胃肠外科患者管道护理中意外事件、护理服务工作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胃肠外科患者管道护理工作中管道脱落、扭曲、重叠等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服务态度、健康教育、生活预防以及心理预防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护理工作中持续质量改进的落实在规范管道技术操作流程的基础上提高了的有效性、安全性,促进胃肠外科患者康复。

  • 标签: 胃肠外科 持续质量改进 置管护理 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外科患者者管道护理中使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的效果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治疗的外科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道护理;50例观察组在常规管道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感受度及管道脱落、管道折叠机率和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措施进行护理干预后,焦虑感受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管道脱落及管道折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护理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持续质量改进对外科患者管道护理具有良好效果,可避免各种不良事件发生,并减少患者不良情绪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护理工作的良好进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护理 管道护理 管道意外 普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胃肠外科患者中,采取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0年3月胃肠外科收治的管道护理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使用双盲法线,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入选病例42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行护理持续改进方案,观察两组患者不良情况发生率和SDS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改善,患者SDS与SAS评分良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外科患者的护理中,使用护理质量改进措施,可对患者胃肠疾病产生良好干预效果,降低管道牵拉、阻塞、脱落发生几率,患者心理状况趋向良好,抑郁、焦虑状况有所改善,可对相关护理方式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胃肠外科管道护理 持续质量改进 外科置管患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胃肠外科患者实施管道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2例本医院实施胃肠外科予以项目研究,信息采集时间为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以奇偶法为分组方案,对照组(n=41常规管道护理)、观察组(n=41管道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统计及对比组间护理考核成绩、不良事件情况。结果:(1)观察组的胃肠外科患者对比对照组患者护理理论成绩、技能成绩分值统计指标较高,具备组间统计学差异性(P

  • 标签: 胃肠外科 外科置管 管道护理 持续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胃肠外科管道护理的持续质量改进对外科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本次调研时间为2020.1-2021.12月,纳入(80)例就诊于我院胃肠外科病人进行调研,参与本次调研病人均在术后均接受干预与护理干预。按照护理干预进行分组,每组所纳入病人例数为(40)例。按照护理干预方案进行命名,分别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常规组所采用的护理干预方案为常规护理,研究组则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案。总结与探究2种护理方案实施效果。结果: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明显,(P

  • 标签: 胃肠外科 管道护理 持续质量改进 置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