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光子成像技术是一种层析能力好、信噪比高的新型光学成像技术。在皮肤光学三维检测中,光子技术已经应用于无创在体成像,且已得到产业化开发。本文将首先介绍光子皮肤检测系统的若干核心技术,即双光子自发荧光技术、二次谐波成像技术、荧光寿命成像技术、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成像技术等,然后简要介绍光子成像系统在皮肤疾病成像检测上的应用,最后分析该系统的优势和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 标签: 皮肤组织成像 多光子荧光成像 荧光寿命成像 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 皮肤衰老检测
  • 简介:2016年1月8日,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在人民大会堂举办,其中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带队,彭承志、陈宇翱、陆朝阳、陈增兵共同完成的"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项目获得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光子,即光量子的简称,是量子的一种,量子是物理量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单位。在量子世界,有两个基本的原理,就是量子叠加和由其引申出来的量子纠缠。"量子叠加"就仿佛神话中的分身术,但量子的分身术是不能被人看到的,一旦被观察到,它的分身就会随机地消失,而只留下一个。

  • 标签: 多光子 干涉度 量子纠缠 国家自然科学奖 叠加态 量子世界
  • 简介:模二加运算在电路理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随着无通信理论的发展特别是非局域性关联的发展,模二加运算作为一种重要的操作方式被广泛应用于量子信息领域。目前人们已经利用分束器和波片等光学器件实现了二进制输入输出的量子非局域性蒸馏过程,其中的关键就是如何实现两个光量子非局域关联盒子输出结果的模二加运算(以下简称两光子态模二加)。但对三光个子以及更多个光子态的量子非局域关联盒子的输出结果实行模二加运算(简称多光子态模二加)的具体理论和实验方案还没有被提出。因此,本文将在已有的两光子态模二加实验方案的基础上将模二加运算推广到光子态情形,主要讨论如何利用分束器和波片等光学元件设计能够实现三光子态以及四光子态模二加运算的物理方案。光子态模二加运算的物理实现,对非局域蒸馏、非局域交换以及非局域性隐行传送等非局域性操控过程的物理实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量子非局域关联 模二加运算 非局域性操控 线性光学
  • 简介:用二次量子化方法讨论了HCl分子在激光场中的光子激发,还包括对HCl分子伸缩振动能级的计算,跃迁概率随外场频率的变化及随时间的变化(取光场强度10-8W/cm2)。

  • 标签: 多光子 激发 激光
  •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发展水平的提升,光谱视频成像技术已经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原子内部进行运动出现电子能级跃迁情况会形成光谱,通过对光谱所发射的光波进行观测分析,能够用于遥感、勘探、监控,将光谱视频成像技术广泛运用在视觉领域中,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材质辨别能力。本文首先分析传统光谱成像技术,其次探讨计算光谱成像技术的五种形式,以期对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多光谱 视频 成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795 nm近红外自体荧光成像技术观察吲哚氰绿辅助黄斑手术后的眼底组织荧光表现。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山西省眼科医院黄斑病变14例(14只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于玻璃体切除术中使用吲哚氰绿(2.5 mg/ml)染色辅助剥除距黄斑中心2个视盘直径范围的内界膜,或将残留黄斑病变边缘部分内界膜组织翻转覆盖于孔上。术后应用795 nm自体荧光成像技术观察眼底组织荧光,以SD-OCT观察黄斑结构,记录患者视力。随访1~22个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期末视力均提高。795 nm自体荧光成像观察,14只眼术后可见视盘周、沿视网膜大血管弓处呈高强荧光,内界膜剥膜区呈低荧光;8只眼可见内界膜翻瓣覆盖黄斑孔并于下方视网膜上,呈强度不同的高荧光。黄斑中心区表现3种不同荧光形态:低荧光、颗粒状高荧光及斑片状高荧光。随访期间,视盘周、视网膜大血管弓处荧光强度减弱,逐渐消失;内界膜瓣膜荧光及闭合的黄斑孔部位荧光减弱但持续存在。结论795 nm自体荧光成像可用于观察吲哚氰绿辅助的黄斑手术后眼底不同组织的荧光表现,吲哚氰绿在眼内组织的残留可能是术后荧光来源。

  • 标签: 黄斑变性 视网膜穿孔 玻璃体切除术 吲哚氰绿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自体荧光(AutoFluorescenceImaging,AFI)联合窄带成像(NarrowBandImaging,NBI)技术对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例患者行常规内镜进行观察,发现异常病灶时进一步行自体荧光内镜检查,应用光诱导自体荧光成像联合窄带成像技术测出可疑病灶,进行内镜下诊断,并于相应病变区取活检送病理检查。结果胃粘膜上皮内瘤变11例,早期胃癌15例,Barrett食管上皮内瘤变38例。自体荧光内镜联合NBI技术对胃粘膜上皮内瘤变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1.82%和90.24%,对早期胃癌分别为84.21%和84.00%,对Barrett食管上皮内瘤变分别为81.58%和86.27%,均明显高于普通白光内镜。结论自体荧光联合NBI技术可提高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 标签: 诊断 早期胃癌 癌前病变 窄带成像 自体荧光成像
  • 简介:摘要术中神经定位困难常可增大神经损伤的风险,从而导致患者神经功能障碍。因此,如何在涉及神经的手术(如复发性腮腺肿瘤、前列腺等手术)中准确定位神经成为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术中实时定位神经的方法众多,其中荧光成像技术具有高灵敏、易使用、低成本、无辐射的独特优势,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该文就荧光成像技术在神经定位中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 标签: 立体定位技术 神经 光学成像 荧光 发展趋势
  • 简介:摘要:现代物理学研究证明,物质的质量和能量是同一的,这就是说,只要有质量的存在就有和其对应的能量的存在,反之亦然。这就充分的说明了物质世界的真实性,也就是说物质是存在着的东西,它不能凭空的消失也不可能无缘无故的冒出来。所以作为物质的惯性大小的度量的质量和物质做功的本领的度量的能量也一定是统一的,它不能无故的消失和冒出来。

  • 标签: 易线 光子 组成 性质 运动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染料掺杂工程化技术制备超声荧光微泡,探讨其在脑血管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负载吲哚菁绿(ICG)染料的超声荧光微泡ICG-MBs,比较ICG-MBs和商用SonoVue超声微泡的超声造影性能。采用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技术,评估小鼠尾静脉注射ICG-MBs后脑血管成像性能,并对其生物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成功制备了分散均匀、粒径约为1 µm的超声荧光微泡ICG-MBs,证实该微泡具有普通超声微泡和荧光成像的双重性能。超声造影结果显示,与同等浓度SonoVue微泡比较,ICG-MBs依然保留微泡的超声造影功能,且二者超声信号强度相近。在小鼠头皮和颅骨保持完整的情况下,ICG-MBs实现了快速(200 ms)、高空间分辨率(165.1 µm)的脑血管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且小鼠各主要器官组织均无明显炎症或损伤。结论超声荧光微泡ICG-MBs具有荧光和超声显影的双重功能,可实现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小鼠脑血管成像,为脑血管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成像方法。

  • 标签: 超声检查 谱学,近红外线 荧光微泡 脑血管成像
  • 简介:利用Suzuki反应制备得到三苯胺三吡啶(TPPA),通过季铵盐成盐反应制备得到超分子荧光探针(TPPA-DBB).通过核磁质谱仪、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光度计、荧光光谱仪、动态光散射测试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TPPA-DBB超分子荧光探针表现出很好的聚集诱导荧光性质(AIE)和长斯托克位移.细胞成像结果显示:TPPA-DBB超分子荧光探针是一种与DNA强力结合的荧光染料,并且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

  • 标签: 聚集诱导荧光 三苯胺 细胞成像 超分子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荧光成像技术在胰腺外科中的应用,其为胰腺疾病的术中治疗带来了新变化、新希望。以吲哚菁绿为探针的术中荧光成像在胰腺肿瘤显影、实时切缘判断、组织灌注、淋巴结显影、吻合口漏等方面的应用逐渐增多,为术中决策提供了新的手段。本文就吲哚菁绿荧光成像在胰腺外科中的应用进展作一阐述。

  • 标签: 胰腺 吲哚菁绿 近红外荧光成像 术中荧光导航
  • 简介:摘要前列腺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目前治疗重点是识别与治疗预后不良的高危肿瘤,减少对惰性、低风险肿瘤的过度治疗。近年来,影像学在前列腺癌的探查、分期、治疗后评估和复发检测中的重要性逐渐增加。在不同的临床场景中,包括传统与功能检测在内的多种成像方式各有其优势与限制。该文概述目前应用于前列腺癌的影像学检测方法,从初期诊断到晚期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详细介绍了不同影像方法在上述临床场景中的应用价值。除了既定的影像学检查适应证,该文还强调了现行影像学检查的一些未来潜在应用。

  • 标签: PET/MR Fluciclovine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 前列腺特异膜抗原 诊疗一体化 全身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功能神经导航下联合荧光素钠在颅内恶性肿瘤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2019年经手术治疗的颅内恶性肿瘤患者50例,术前影像学检查包括头颅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ty,CT)、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computer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 、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平扫及增强序列及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磁共振静脉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m,MRV)、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核磁共振灌注成像(perfusion imaging,PWI)、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核磁共振波谱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序列扫描,并在术前将其与博医来功能神经系统导航工作站进行模态图像融合制定导航计划,术中功能导航联合小剂量荧光素钠(2 mg/kg)进行手术。术中神经导航确定肿瘤的位置及与主要纤维传导束锥体束及大血管的空间关系,以及术中Pentero900蔡司显微镜黄荧光模式下显示肿瘤与正常脑组织的边界进行肿瘤的切除。结果胶质瘤38例,肺癌脑转移瘤10例,肾透明细胞癌脑转移1例,梭形细胞肿瘤1例。术前神经导航定位肿瘤与锥体束的准确率达95%。术后3 d复查头部MRI,与术前病变比较,判断肿瘤的切除程度,本组病灶全切除38例 (76%),次全切除12例(24%)。患者6个月生存率为85.9%、12个月生存率为53.1%、18个月生存率为24.5%,生存时间为(15.0±3.2)个月。结论模态功能神经导航联合荧光素钠染色可以实时定位和标记肿瘤,提高肿瘤切除率,改善脑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

  • 标签: 恶性肿瘤,颅内 多模态神经导航 荧光素钠
  • 简介:摘要头颈部肿瘤的完全切除目前仍依赖于术中视诊、触诊和冰冻病理检查。在邻近重要结构的部位实现阴性切缘通常是有困难的,而头颈部肿瘤切缘阳性的患者术后复发风险高,预后差。近红外荧光分子成像(fluorescence molecular imaging,FMI)技术是一项新的技术,可实现肿瘤的术中可视化,帮助外科医生区分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推动手术领域向前发展。在这篇综述中,我们重点讨论FMI引导手术在头颈部肿瘤治疗中的最新进展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肺癌发病率、病死率高,在其早期采用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目前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是肺癌微创治疗的主流术式,但手术过程中,肿瘤组织难以分辨、引流淋巴结难以定位、肺段界线难以识别等挑战使得术者难以完全切除肿瘤。近年来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与电视辅助胸腔镜相结合,在术中定位肺部结节、标记前哨淋巴结、识别肺段界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应用前景广阔。

  • 标签:
  • 简介:<正>也许,朴光子自己都不清楚她是躺在什么地方。夏夜的勾玉山出奇地宁静。也许是惊天动地的炮声过后短暂的宁静。她以为她已经死去多时,俯卧在她的家乡釜山草屋中那张铺满了稻草的柔软的床上。然而,当她睁开眼睛之后,依稀的月光给了她现实的一击。她发现自己是躺在湿润的草地上,她感到极为乏困,下身也有些隐隐作痛。她记起来了,昨天夜里佐藤军曹提了战刀来告诉她们赶紧收拾东西,准备随关东军回国。

  • 标签: 军曹 慰安所 朝鲜人 高粱米粥 问过 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