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妻子今年58岁,20多年来,手、足、上下肢和腰骶部经常多处疼痛,特别是春天更严重,但不红不肿,关节也不变形,肌肉也不萎缩,抗O、血沉和类风湿因子均为阴性,服阿司匹林等药立即好转。

  • 标签: 多发性肌炎 类风湿因子 阿司匹林 腰骶部 上下肢
  • 简介:本文对33例多发肌炎患者的肌电图所见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肌电图表现自发性纤颤电位为12%,束颤电位为3%;多相电位增多为84.8%,运动单位电位时限缩短为78.8%,平均波幅降低81.8%;重收缩时呈病理干扰相者为78.8%。文中还讨论了本病肌电图检查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多发性肌炎 肌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多发肌炎患者的护理。方法对16例多发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者力好转14例,无效2例。结论巡视患者,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呼吸形态发生改变时及时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遵医嘱给予呼吸兴奋药。必要时给予吸痰,做好口腔护理。做好插管急救的准备工作,早期做好切开准备,预防猝死。

  • 标签: 多发性肌炎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DM/PM的临床表现,主要诊断要点和疗效。方法分析了127例住院病例资料。结果初发症状以皮损(52.8%)和皮损同发(31.5%)多见,而仅有者占14.9%。皮损以眼睑及眶周浮肿性紫红色斑(85.2%),Gottron丘疹(58.3%),甲周红斑(43.5%)和皮肤异色病样改变(43.5%)多见,胆以四肢近端(82.3%)和吞咽群(44.9%)多见。此外可见血清浆酶和24h尿酸排出量增加,肌电图异常,少数合并恶性肿瘤及心肌受累。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与MTX合用能提高疗效。结论眼睑及眶周浮肿紫红色斑,四肢近端肌无力,痛,力减退及24h尿酸排出量增加为主要诊断要点。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合用MTX能提高疗效。

  • 标签: 治疗 眶周 浮肿 肌炎 主要诊断 合用
  • 简介:病历资料患者女性,34岁,商人.因乏力、纳差伴肝区不适2月于2004年10月27日入院.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纳差伴肝区不适,化验肝功能ALT97u/L,AST54u/L,诊断为病毒性肝炎(未分型).

  • 标签: 多发性肌炎 肝损害 病例报告 血清酶 维生素B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发肌炎/皮肌炎(PM/DM)误诊的原因和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7月~2013.7月的12例多发肌炎/皮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的误诊时间为7天~14月,被误诊为肺炎、肺结核、类风湿性关节、骨性关节。结论多发肌炎/皮肌炎起病隐匿,涉及多个系统,表现复杂。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 标签: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 诊断 误诊
  • 简介:摘要Dysferlin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由编码Dysferlin蛋白的DYSF基因突变引起,主要在青年中起病,临床特点是缓慢进展性肌无力,血清肌酸激酶显著升高。Dysferlin病在临床上易误诊,本文报道Dysferlin病被误诊为肝炎和多发肌炎1例。

  • 标签: 多发性肌炎 基因测序 Dysferlin肌病
  • 作者: 刘慧婷 曹欣欣 焦洋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0年第07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内科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全科医学科(普通内科)100730
  • 简介:摘要多发骨髓瘤是临床中相对常见的一类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多有贫血、骨痛、高钙血症、蛋白尿及肾功能不全等表现。起病时缺乏典型临床表现,又存在其他易混淆的临床症状或体征时,易误诊。报道1例以乏力、肺间质病变及心脏浸润性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发骨髓瘤患者,一度误诊为多发肌炎合并肺间质性病变,最终通过骨髓穿刺确诊。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肌炎 心肌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发肌炎/皮肌炎(PM/DM)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以及这些特点与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83例PM/D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PM/DM以肌无力、肌肉压痛、血清酶谱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肌电图及病理学检查异常;经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总有效率86.7%。结论PM/DM各型之间临床与病理表现的差异提示可能存在不同的发病机制。神经损害是全身系统损害的一部分。PM/DM的预后与分型、治疗时机关,早期强有力的治疗可望改善预后。

  • 标签: 多发性肌炎 皮肌炎 结缔组织病/诊断 治疗 病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肌炎/多发肌炎(DM/PM)合并肺间质病变(ILD)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0例DM/PM患者以及34例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DM/PM合并ILD及IPF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将DM/PM患者按合并及未合并ILD分成两组对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80例DM/PM患者中,合并ILD38例,ILD的发生率为47.5%。DM/PM合并ILD比IPF发病年龄轻,IPF老年男性患者多、且临床症状和体征更多见。影像学上,DM/PM合并ILD患者较多出现胸膜增厚。对于合并ILD的DM/PM患者与未合并者比较,关节痛及吞咽困难的比例、血沉、血清LDH、抗Jo-1抗体阳性率等指标在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38例合并ILD患者好转24例,无明显变化7例,死亡7例。结论ILD在DM或PM中发病率较高、症状不典型,应常规行肺部高分辨率CT(HRCT)检查。

  • 标签: 肺间质病变 皮肌炎 多发性肌炎
  • 作者: 王茸 李周乐 王永乐 王海军 谢萍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磁共振成像》 2022年第11期
  • 机构:甘肃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兰州 730000 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兰州 730000,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兰州 730000,甘肃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兰州 730000,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兰州 730000 甘肃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兰州 730000
  • 简介:摘要多发肌炎(polymyositis, PM)/皮肌炎(dermatomyositis, DM)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脏损害是其主要死亡原因。心脏受累的发病通常是隐匿的,早期诊断有助于启动有效的治疗和改善预后。目前常规影像对于亚临床心脏受累的应用价值有限,功能影像具有潜在价值。多模态功能影像在PM/DM患者心脏受累的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价值不断被发现。本文就多模态影像在PM/DM患者心脏损害的早期诊断及定量评估方面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多发性肌炎 皮肌炎 特发性炎性肌病 心脏 早期诊断 疗效评估 磁共振成像 心脏磁共振 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健脾利湿法联合激素治疗多发肌炎。方法对确诊为多发肌炎的3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16例,治疗组用健脾利湿汤联合泼尼松治疗;对照组仅使用泼尼松。4周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度及不良反应,并随访3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对照组总有效率5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并且治疗组3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健脾利湿汤联合泼尼松治疗持续时间长,疗效明显且稳定。

  • 标签: 多发性肌炎 健脾利湿汤 泼尼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干预对多发肌炎患者功能锻炼的效果材料与方法选择住院患者80例,在患者入院当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专业护士进行肌肉关节功能的评估(自制评估表)。按照评估结果分别制定锻炼计划进行临床干预,出院前一天再由经过统一培训的专业护士进行肌肉关节功能的评估。前后两次对比临床干预效果。结果通过临床干预90%的患者功能锻炼有效。10%的患者因为病情较重无法完成功能锻炼。结论多发肌炎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可以让患者保持关节肌肉功能,维持基本自理功能,维持或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正确面对疾病,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使其能积极参与治疗提高治疗效果,让患者能保持信心从而战胜疾病,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 标签: 多发性肌炎 功能锻炼
  • 简介:多发肌炎(polymyositis,PM)是横纹非化脓性炎症过程,临床上以对称性四肢、咽及颈肌无力为特征,其中有部分患者以吞咽困难、胸骨后梗阻感为首发症状,给患者生活和健康带来影响,甚至出现肌肉萎缩。因此及时治疗、恰当的护理具有重要意义。2006年7月~2011年11月我们对在我科住院治疗的30例多发肌炎患者实施细致的全程关护,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多发性肌炎 吞咽困难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多发肌炎并发吞咽困难患者采用个体化摄食指导和吞咽功能训练的护理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确诊的多发肌炎存在吞咽障碍的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进行个体化摄食指导和吞咽功能训练。对比两组入院4周吞咽功能治疗效果以及住院期间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入院4周吞咽功能疗效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56.67%(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没有发生吸入性肺炎,而对照组发生率为20%(P<0.05)。结果 对多发肌炎患者采用摄食指导和吞咽功能训练等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降低住院期间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发性肌炎 吞咽困难 摄食指导 吞咽功能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