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体部大分放疗肺转移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自2007-2019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193例肺转移瘤患者,男124例,女69例,中位年龄58岁,中位KPS评分80分。原发肿瘤以肺癌(33.7%)、结直肠癌(21.2%)、头颈部肿瘤(13.5%)、乳腺癌(10.9%)为主。分析大分放射治疗肺转移瘤的临床结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中位随访时间59.9个月(95%CI为55.1~64.6个月),共治疗317个病灶,90.7%应用4D-CT定位,应用调强放疗(IMRT)、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螺旋断层治疗(TOMO)技术者分别占69.4%、28.0%、2.6%,中位大体肿瘤体积、计划靶体积分别为5.0(0.2~142.3)、12.0(1.0~200.1) cm3。处方剂量以60 Gy分4~15次为主,中位计划靶体积剂量60(45~70) Gy;生物等效剂量96(60~150) Gy。1、3、5年局控率分别为95.7%、91.3%、89.9%,原发肿瘤至肺转移诊断中位时间是局控率的影响因素(P=0.027)。1、3、5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0.1%、60.8%、46.2%和54.3%、30.3%、19.9%,放疗前肺外远处转移和原发肿瘤至肺转移诊断中位时间是总生存、无进展生存的影响因素。未见>3级不良反应。结论图像引导放疗大分精准放疗对肺转移瘤可取得安全且较好的结果。

  • 标签: 肿瘤转移,肺/图像引导放射疗法 放射疗法,大分割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分联合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大分联合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组(治疗组)和常规分割放疗组(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后加速组病人的有效率为88.0%(44/50),而对照组为66.0%(17/5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病人急性放射反应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分放疗联合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可提高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未增加毒副反应,耐受性良好,远期疗效及晚期反应仍需进一步观察。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放射治疗 大分割 后程加速超分割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究乳腺癌术后应用大分调强与常规分割放疗之间的临床疗效及毒性。方法 选取我院2021.5至2023.1期间收治的40例乳腺癌患者为本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病例数为20。对照组接受常规分割放疗,观察组接受大分调强放疗。治疗一段时间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毒副作用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临床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2级以上的放疗反应,同时两组的急性皮肤反应、骨髓抑制、放射性肺炎及食管黏膜反应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对本研究患者实施为期12个月的随访追踪,发现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肿瘤复杂及严重的毒副反应。结论 作为乳腺癌术后的辅助疗法,大分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之间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并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但大分调强放疗的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少于常规分割放疗。

  • 标签: 乳腺癌 术后 大分割调强 常规分割 放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乳腺癌病人保乳术后接受大分放疗与常规分割放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列入2019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行保乳术治疗的乳腺癌病人90例,通过随机掷骰子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2组,每组均45例。对照组乳腺癌保乳术后给予全乳常规分割加瘤床同步补量放疗,PTV 2.0GY/次,PGTVtb2.4GY/次,治疗25次。研究组乳腺癌保乳术后给予全乳大分加瘤床同步补量放疗,PTV 2.9GY/次,PGTVtb 3.3Gy/次,治疗15次。对比两组病人的近期局部复发率、不良反应率、美容效果满意率。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病人的近期局部复发率(2.22%vs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病人的不良反应率(13.33%vs6.66%)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病人的美容效果满意率(97.77%)高于对照组(82.22%),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于乳腺癌行保乳术治疗的病人,给予术后的大分放疗,缩短治疗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及影响,提升治疗后局部的美容效果,病人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更高,推荐使用。

  • 标签: 乳腺癌 大分割放疗 常规分割放疗 瘤床补量 局部复发 不良反应 美容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研究局部晚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大分放疗与常规分割放疗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选取140例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资料,在患者全部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再行6~8周期的化疗,随即将其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人,治疗组使用大分放疗方案,对照组使用常规分割放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局部区域复发率、总生存率和皮肤损伤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局部区域复发率分别为11.4%和7.1%,两组患者经2.5年随访调查后生存率分别为87.1%和87.1%,急性Ⅱ度以上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率分别为10%和7.1%,(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较严重的后期反应情况。经心电图检查所示两组也无明显心肌缺血性改变。结论大分放射治疗的局部区域复发率、总生存率和皮肤损伤发生率与常规放射治疗差异性不明显,但大分放射治疗缩短了常规放射治疗的时间,所以大分放疗可以作为局部晚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常规分割放疗的替代方案。

  • 标签: 副作用 大分割放疗 乳腺癌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放疗的近期疗效、美容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4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后行三维适形放疗,随机分为大分放疗组及常规放疗组各20例。大分放疗组全乳照射6MV-X线43.2Gy/16次,瘤床补量8MeV-电子线10.8GY/4次,2.7GY/次,总疗程28天。常规放疗组全乳照射6MV-X线50Gy/25次,瘤床补量8MeV-电子线12GY/6次,2.0GY/次,总疗程41天。结果大分放疗组与常规放疗组比较,1年局控率分别为95%和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年生存率2组均为100%;美容效果两组无统计学差异。而放疗次数由31次降至20次,疗程由43天降至28天,费用由28570元降至18980元。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放疗的近期疗效、美容效果与常规放疗相似,且能显著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治疗费用。

  • 标签: 乳腺癌 保乳术 放射疗法 大分割放疗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老年肺癌疾病治疗中大分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时段纳取70例老年肺癌疾病患者,依据双盲法均分,人数35例/组。研究组给予大分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参照组给予常规分割动态调强放射治疗。分析比对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以近期疗效比较,研究组97.14%(34例)显著高于参照组85.71%(30例),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组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较参照组少,但无差异(p>0.05)。结论:老年肺癌患者接受大分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的近期效果显著较优,对器官造成的危及程度较少,同时控制了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老年肺癌 大分割容积旋转调强放射 近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体膜开窗定位方式的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放疗和常规分割放疗患者的不良反应、美容效果,对改良定位方式进行探讨。方法前瞻性对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75例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大分组,38例,42.4 Gy/16次,2.65 Gy/次;常规组,37例,50 Gy/25次,2.0 Gy/次。均采用热塑体膜定位,并沿患侧乳腺根部将乳房上方体膜剪去。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美容效果及随访生存情况。结果随访期间,两组患者8个月内无复发病例,局部控制率100%,生存率100%。两组患者急性皮肤反应总发生率为大分组36.84%(14/38)和常规组67.57%(2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9,P<0.05);美容效果优良率为大分组89.47%(34/38)和常规组78.38%(29/3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晚期皮肤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体膜开窗定位方式的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放疗方案具有可行性,可明显减轻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且并未增加放疗不良反应。但长期效果仍需长期随访研究来证实。

  • 标签: 分割放疗 常规分割 乳腺癌 保乳术 体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大分放射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癌性疼痛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48例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行大分放射治疗,参照组行常规药物止痛,每组各24例患者。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和治疗后的疼痛开始缓解时间。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有显著降低,但治疗后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开始缓解时间短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恶性肿瘤骨转移 癌性疼痛 阿片类止痛药 大分割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及评价大分三维适形放疗与常规分割放疗对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疗效。方法对2012年8月~2014年6月期间124例在我科收治的NSCLC患者给予大分三维适形放疗与常规分割放疗,同时联合化疗。结果大分三维适形放疗组较常规分割放疗组患者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明显改善。结论大分三维适形放疗对Ⅳ期NSCLC安全可靠,疗效提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大分割三维适形放疗 常规分割放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难以行常规分割放疗的局部晚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45 Gy分15次大分放疗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8年间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64例无法手术的局部晚期/晚期NSCLC患者。使用Pinnacle 9计划系统设计计划,并采用调强放疗或容积旋转调强放疗行胸部大分放疗(45 Gy分15次)。探讨其近期疗效、生存率和不良反应。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26个月。在可评价的58例患者中2例(3%)完全缓解,22例(38%)部分缓解,28例(44%)疾病稳定,6例(9%)疾病进展,局部控制率为90%。中位复发时间、总生存期分别为8.2、21.0个月,1、2、3年复发率分别为37%、28%、14%,总生存率分别为66%、43%、27%。放疗期间11例(17%)急性食管炎,12例(19%)急性肺炎,13例(20%)骨髓抑制,未发现≥3级食管炎和肺炎。结论45 Gy分15次大分放疗在局部晚期/晚期NSCLC中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可控。

  • 标签: 肺肿瘤/大分割放射疗法 治疗结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大分放射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者的放疗反应和近期肿瘤局部控制情况。方法64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根据2008年NCCN乳腺癌指南需辅助放射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大分放射治疗组(HFRT组)和常规放射治疗组(CRT组),HFRT组单次分割剂量3.2Gy/次,每周3次,共13次,总量DT41.6Gy;CRT组单次分割剂量2Gy/次,每周5次,共25次,总量DT50Gy。结果随访1年,HFRT组成功随访31人、CRT组组成功随访30人,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96.7%(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现照射野内复发;HFRT组和CRT组皮肤早期2级放射性损伤分别为3例和2例,未见3级放射性损伤;皮肤、皮下组织晚期2-3级放射性损伤分别为3例和5例;两组患者均未出现2级以上放射性肺损伤。结论采用3.2Gy/次,每周3次,共13次大分放疗模式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正常组织早晚期反应较常规模式无增加,局部控制率良好。

  • 标签: 乳腺肿瘤 大分割剂量 放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光学体表引导摆位对于颅内转移瘤放射治疗精度的提高作用。方法收集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拟行大分放疗的颅内转移瘤患者19例,采用头颈肩联合开放式面罩固定。第一次治疗使用体表标记线辅助摆位(简称标记线摆位),行锥形束CT(CBCT)扫描六维位置校正后采集体表轮廓作为后续治疗的参考图像。后续治疗分次随机分为标记线摆位(85分次)和光学体表引导摆位(简称光学摆位,101分次)。每分次治疗时均记录光学体表监测数据并采集CBCT图像进行验证。比较采用两种摆位方法患者的六维误差数据,用x¯±s表示。在采用标记线摆位的分次,比较光学体表监测和金标准CBCT两种测量方法的相关性和一致性。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相关性,Bland-Altman法检验两者的一致性。结果两种位置验证方式的左右、头脚、腹背3个方向平移误差以及俯仰、翻滚、旋转3个角度的旋转误差相关系数分别为0.91、0.70、0.78、0.75、0.85、0.77(P<0.01),且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呈正相关,六组数值95%一致性限度范围分别为-0.29~0.19 cm(左右)、-0.25~0.25 cm(头脚)、-0.27~0.19 cm(腹背)、-1.76°~1.76°(俯仰)、-1.54°~1.60°(翻滚)、-2.18°~1.69°(旋转),均<3 mm/3°。与标记线摆位相比较,光学摆位三维误差从(0.35±0.16)cm降低到(0.14±0.07)cm。结论光学体表监测误差和CBCT误差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光学摆位可减小开放式面罩固定下颅内转移瘤放疗分次间摆位误差。

  • 标签: 开放式面罩 光学体表引导 放射疗法,大分割 摆位误差
  • 简介:目的探讨大分三维适型放射治疗转移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CT定位,CMS治疗计划系统三维适型大分放射治疗肺转移瘤45例,共计66个病灶,病灶大小0.5~5.0cm,〈3.0cm47个,3.0-5.0cm19个。辐射源为6MVX线,单次照射剂量5GY,隔日照射,总剂量50GW10F。结果肿瘤消失11灶(28.9%),转移灶缩小(PR)的有38灶(62.2%),总有效率74.2%,病灶〈3cm者有效率为82.97%,明显高于肿瘤≥3cm者(P〈0.01)。全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5.6%(25/45),35.6%(16/45),17.8%(8/45)。结论大分三维适型放射治疗是治疗肺转移瘤的有效方法,其近期疗效与转移灶大小有关。

  • 标签: 肺转移瘤 放射治疗 三维适型放射治疗 大分割
  • 简介:摘 要:目的 研究大分放疗治疗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 累计在 2016年 6月到 2017年 6月间抽取早期乳腺癌患者 80例,依据入院先后顺序进行编号 1~80,抽取 40例为对照组,使用常规化疗方法治疗,余下 40例患者为观察组,使用大分隔放疗治疗。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一年、两年、三年的生存情况无显著差异( 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局部复发情况、远处转移情况,观察组具有显著优势( P<0.05)。结论 大分隔放疗治疗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应用,可以在保障患者生存质量的同时,预防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问题的出现,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荐。

  • 标签: 大分割放疗 早期乳腺癌 保乳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106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调强放疗的疗效、美容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受保乳术的早期乳癌(T0-1N0-1M0)患者106例行大分调强放疗。观察患者的急性和晚期皮肤反应、骨髓抑制情况、放射性肺炎发生情况;观察患者美容效果、住院时间以及局部控制率和总生存率。局部控制率和总生存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结果随访率100%。2年生存率均为100%;2年局部控制率为99.06%,1例单发骨转移。出现急性I级放射性皮肤反应发生率为75.47%,II级皮肤反应发生率为1.90%。放疗结束后有1例患者出现晚期皮肤反应,发生率为0.94%,放射性肺炎为2例。所有大分放疗的患者对美容效果满意。大分放射治疗患者住院时间较常规放疗患者缩短。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大分放疗的疗效和美容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可接受,且能显著降低治疗时间和费用。

  • 标签: 乳腺癌,保乳术 大分割放疗 美容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背景与目的: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radiotherapv,SRT)与全脑放疗(wholebrainradiationtherapy’WBRT)是治疗脑转移瘤的主要手段。本文旨在探讨伽玛射线大分SRT加或不加WBRT对肺癌有限脑转移瘤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非小细胞肺癌多发脑转移瘤(1~4枚)患者66例,其中单纯SRT30例,SRT+WBRT36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用Logrank法对各因素进行预后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无明显区别:SRT组与WBRT+SRT组的中位生存期(MST)分别为12.1与1313个月,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216)。Logrank分析显示卡氏评分(P=0.017)和颅外病变的控制情况(P=0.032)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SRT是非小细胞肺癌有限脑转移瘤患者有效治疗手段.单纯SRT可取得与WBRT+SRT相似的生存期.

  • 标签: 脑转移瘤 肺癌 全脑放射治疗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患者早期心脏损伤的发生情况,探讨大分放疗与心脏损伤的剂量效应关系。方法前瞻性入组103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行全乳±淋巴引流区放疗患者,根据患者呼吸控制能力,选择采用深吸气屏气(DIBH,54例)或自由呼吸(FB,49例)下放疗。分别在放疗前后定期进行心脏随访和相应心脏检查(B型脑钠肽前体、心电图、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观察亚临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分析心脏剂量参数、心血管相关肿瘤药物治疗因素和个体因素(Framingham评分)对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全组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8岁,心脏平均剂量(Dmean)、冠脉左前降支(LAD)Dmean、左心室Dmean和右心室Dmean分别为4.0、16.9、6.3和4.4 Gy。中位随访13.4个月,全组患者未出现有临床症状的心脏事件。放疗后1、6和12个月的亚临床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3.5%、31.6%和41.3%。DIBH组与FB组比较,全心脏、LAD、左心室和右心室的Dmean、最大剂量(Dmax)和V5~V40均明显降低(均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心脏Dmean>4 Gy、LAD V40>20%、左心室Dmean>6 Gy、右心室Dmean>7 Gy和蒽环或紫杉类药物累积剂量>300 mg/m2的亚临床心脏事件发生率升高(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左心室Dmean和右心室Dmean是亚临床心脏事件发生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接受大分放疗的患者可早期检测到亚临床心脏损伤,亚临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与心脏剂量有关。

  • 标签: 乳腺肿瘤 术后放射疗法 亚临床心脏损伤 心脏剂量
  • 简介:目的对图像引导大分调强放疗同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策,根据患者自愿选择的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放疗同步化疗治疗法和传统化疗法进行治疗,利用统计学方法观察两组治疗疗效和毒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87.5%,远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毒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图像引导大分调强放疗同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较好,治疗有效率较高。

  • 标签: 图像引导大分割调强放疗 化疗 局部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