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肝癌的手术切除和围手术期处理技术,探讨手术切除肝癌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施行手术治疗的42例肝癌的资料,并与同期手术治疗的10例小肝癌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肝癌组手术中失血量明显大于小肝癌组(P〈0.05),手术时间明显小于小肝癌组(P〈0.05),2组间的手术并发症率,手术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肝癌应积极的手术切除。术前仔细地选择病例,手术切除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大肝癌 手术治疗 肝切除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肝癌临床十分常见,长期被归为"晚期、不可切除"的肝癌。肝切除迄今仍是肝癌最佳的治疗手段。肝癌的外科治疗较为困难,严重制约了肝癌外科治疗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但孤立性肝癌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分子病理学特征和相对好的肿瘤生物学特性。若无血管侵犯,无论肿瘤大小均属早期。虽然瘤体巨大、手术切除困难,风险,但其手术效果佳,5年总体生存率可达40%左右,患者生存获益明显。故对于孤立性肝癌应倡导积极开展手术切除,不要轻易放弃手术。作者定义了临界可切除肝癌,对此类患者的治疗要严格把握并正确判断手术适应证,综合评估患者的手术安全性与耐受性,熟练掌握孤立性肝癌的手术技巧。对于有经验的外科医生,开展孤立性肝癌与临界可切除肝癌的手术切除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肝肿瘤 肝切除术 孤立性大肝癌 临界可切除肝癌 手术指征
  • 简介:目的探讨肝癌外科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对755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大、小肝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肝功能变化.结果、小肝癌组的术前肝功能状态相似,P>0.05.术后第3天两组肝功能均出现明显损害,但至术后第7天除肝癌组胆红素仍稍高外,两组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肝癌组术中出血量为(923.81±416.09)mL,明显多于小肝癌组的(301.53±118.90)mL,P<0.05.结论肝癌手术切除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大肝癌 肝切除术 小肝癌 手术安全性 术中出血量
  • 简介:围手术期的护理与切肝技术同等重要。术前注意营养,纠正肝功能异常、肝糖元储备、清洁肠道。术后长时间高流量给氧、控制晶体液输入并经深静脉注入KCI液,加强病情观察和并发症的防护及护肝措施等,使连续32例肝癌切除后护理获得成功。

  • 标签: 大肝癌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发肝癌(肿瘤直径≥5 cm)早期复发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9月间于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接受根治性切除的135例单发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5例患者复发75例,其中早期复发42例。多因素分析显示,甲胎蛋白≥400 ng/ml(OR=3.510,95% CI:1.528~8.064;P=0.003)和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阳性(OR=2.769,95% CI:1.143~6.706;P=0.024)是单发肝癌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存在早期复发危险者无复发生存率(甲胎蛋白≥400 ng/ml,χ2=23.038,P<0.001;MVI阳性,χ2=10.554,P=0.001)和总生存率(甲胎蛋白≥400 ng/ml,χ2=14.336,P<0.001;MVI阳性,χ2=10.481,P=0.001)均下降。结论甲胎蛋白≥400 ng/ml和MVI阳性是单发肝癌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癌,肝细胞 危险因素 根治性切除 复发
  • 简介:肝癌是指肿瘤直径〉5cm的肝癌,而巨大肝癌则是指肿瘤直径〉10cm的肝癌,两者约占临床确诊肝癌患者的75%。以往认为肝癌和巨大肝癌因病情相对较晚,大多放弃手术治疗,通过长期的临床研究,我们在国内外首先发现并定义了一类具有相对独特的临床病理与分子病理特征的肝癌亚型,

  • 标签: 肝肿瘤 大肝癌 肝切除术 技术
  • 简介:目前公认肝癌的手术切除是治疗肝癌最有效的方法。我科从1993年—2003年共手术治疗直径>5cm或>10cm的肝癌或巨大肝癌65例。并配合全方面的观察和护理,除1例因肝衰死亡外,其余取得良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大肝癌 肿瘤切除术 围手术期 护理 手术方式 腹水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磁共振评估肝癌介入治疗对肿瘤活性的判定效果。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 46 例肝癌患者的档案进行全面梳理。治疗过程采用的主要设备为 DSA 平板大型 C 臂数字化剪影血管造影机,行 TACE 经肝动脉灌注栓塞介入治疗;采用磁共振设备型号为 GE Singna 3.1T 磁共振,呈 32 通道体线,分别对患者进行平扫及增强性检查。 结果: 46 例患者检测出 46 个大肝癌病灶,共获得 578 个 ROI 结果,活性组( 105 )平均 ADC 测量值为( 0.98±0.29 ) ×10 -3 mm 2 /s ;

  • 标签: 磁共振 大肝癌 介入治疗 肿瘤活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男,46岁,干部,因上腹隐痛10月,加重伴右上腹包块半月,于1993年9月13日入院。患者10月前开始上腹隐痛不适,当地医院按“胃炎”治疗无好转,半月前上腹疼痛加剧并扪及边界不清的包块,触痛,皮肤巩膜出现黄疸而入院。查体:T37℃,P80次/min,R20次/min,BP120/80mmHg,慢性病容,消瘦,皮肤巩膜明显黄疸,心肺无明显异常,右上腹可扪及约8cm×6cm×6cm包块,质硬,边界不清,

  • 标签: 包块 巩膜 大肝癌 入院 隐痛 肝脓肿
  • 简介:目的研究CF在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化疗中的作用。方法120例中晚期肝癌住院患者分为两组,均采用Seldinger法进行介入化疗。对照组灌注栓塞药物为:5-Fu1000~1.500mg,MMC10mg,ADM40~60mg,再用40%碘化油20~30ml混合乳化后栓塞肿瘤远端血供,间隔期为1~3个月1次,共4~5次。联合CF治疗组除上述药物外,另加CF200mg/m^2进行灌注。结果联合CF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CF治疗组一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剂量CF与介入化疗联合使用,能显著提高中晚期肝癌的疗效。

  • 标签: 大剂量 CF 联合治疗 中晚期肝癌 介入化疗
  • 简介: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方法:以我院收治的7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70例肝癌患者分别在手术前、手术后1个月、手术后3个月进行自身调查,采用肝癌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和Piper疲乏修正量表。结果:手术后1个月、3个月分别与手术前相比,患者生存质量的四个维度、QOL评分总分以及自评总分均较前提高,Piper疲乏修正量表评分四个维度均较前降低,P值均&lt;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和术后1个月比较,生存质量的四个维度以及QOL评分总分均有所提高,Piper疲乏修正量表评分四个维度均有所降低,P值均&lt;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自评总分无明显差异。患者手术后1个月生存质量维度等级分类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8~10分的比例明显提高,0~3分的比例减少,P值均&lt;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过手术治疗以后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在临床护理中,有必要对患者术前、术后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定,通过评价的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大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原发性大肝癌 生存质量 调查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肝血流阻断方案对肝癌患者外科治疗效果的影响,为临床疗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100例肝癌行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41例患者采用Pringle法间断阻断全肝血流(肝门阻断组),23例患者行选择性的半肝血流阻断(半肝阻断组),36例患者行肝下下腔静脉阻断联合Pringle法阻断入肝血流(联合阻断组),比较三组患者的术中与术后的相关指标。数据采用spss16.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术中手术阻断时间、肝切除量大小、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等用x珋±s表示,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以P〈0.05);半肝阻断组与联合阻断组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输血率均低于肝门阻断组患者,联合阻断组在输血量、输血率指标上明显低于肝门阻断组和半肝阻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14、6.124,P=0.041、0.009);半肝阻断组与联合阻断组患者术后第7天的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肝门阻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13、3.940、4.327,P〉0.05)。结论采用肝下下腔静脉阻断联合Pringle法阻断入肝血流不仅能够有效减少肝癌患者手术时术中失血量,且能促进术后肝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肝肿瘤 肝硬化 肝切除术 治疗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来我院治疗的肝癌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观察组患者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甲胎蛋白含量(75.6±62.5)ng/L,对照组(168.6±73.9)ng/L,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肿瘤最大直径为(6.3±0.5)cm,对照组为(7.6±0.4)cm,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疗效优于只接受肝动脉栓塞化疗术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大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 射频消融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微波消融的方法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间收治入院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后按照患者的个人意愿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分别有患者30例,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单纯的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进行微波消融的方法进行治疗。然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各自的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也较对照组少;两组患者在三年内的死亡率比较,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微波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方法对原发性肝癌的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毒副作用的发生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并且疗效较为显著。

  • 标签: 原发性大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微波消融 联合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