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曲张的声像特征及血流动力学状况进行评价对其病情原因分析。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58例静脉曲张患者深静脉、浅静脉、穿静脉管壁、瓣膜回声、管腔内彩色血流、频谱多普勒显像特点等进行观察。声像图诊断结果与临床术后对比并分析原因。结果58例静脉曲张患者的声像图,原发性深静脉瓣功能不全引起43例,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13例,有穿静脉扩张,穿静脉瓣功能不全并定位穿静脉18例,单纯性静脉扩张5例,表现有静脉瓣功能不全,深静脉大小血栓形成,穿静脉呈管状扩张,见病理行反流,静脉结构异常及不明原因性扩张。超声诊断与定位符合率约8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曲张患者术前检查,可有助于全面了解静脉瓣曲张的病因,它是对静脉曲张病人检查无痛苦,无创伤,费用低,并且能连续动态观察,是一种极具诊断优势的检测手段,对临床医师如何选择手术方式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 标签: 大隐静脉曲张 静脉瓣功能不全 穿静脉 彩色多普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顺逆结合静脉抽剥术治疗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收治静曲张患者4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采用静脉传统抽剥术,观察组22例采用顺逆结合的静脉抽剥离,就两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22例中,全程剥离20例,对照组为17例。观察组手术时间、人均切口数、术中出血量、彻底剥除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抽剥术采用顺逆抽剥术治疗,可显著减少手术时间及切口数,降低术中出血量,提高彻底剥除率,促进了术后康复,并最大程度的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大隐静脉抽剥术 顺逆结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静脉曲张术后复发原因及再治疗手术后的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011年间于我单位行静脉曲张术后复发56例病患的再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56例病患中,治愈51例,好转4例,无效1例。再治疗有效率为98.2%。结论加强对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病患做进一步检查,并针对不同复发原因进行客观分析,制订合理的手术方案进行再治疗,则可获得较为满意的再治疗效果。

  • 标签: 大隐静脉曲张 术后复发 再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顺行加点式剥脱治疗静脉曲张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192例患者采取小切口行静脉高位结扎,使用双向静脉剥脱器剥脱静脉主干,同时带入剪好侧孔的输血管,把加有肾上腺素的冰盐水注入静脉隧道腔;小腿部曲张静脉团采用点式剥脱术。结果患者住院3~5天,平均3.5天,所有患者的手术切口均愈合良好,肿胀及沉重感等症状消失,皮下静脉隧道均无出血、瘀血及血肿,无皮肤麻木等并发症发生,随访3~36个月无复发患者。结论顺行加点式剥脱术治疗静脉曲张切口小,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大隐静脉曲张 顺行加点式剥脱 微创 价廉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实践观察,观察单纯性静脉曲张合并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07年11月至2012年11月间收治的46例单纯性静脉曲张合并溃疡的住院患者,对这些患者全部采取手术治疗,并且采取有效的治疗溃疡的措施。术后采取功能性恢复措施,同时观察患者的患肢末梢血循、是否有肿胀现象、知觉,溃疡部位的肉芽及愈合的情形。结果以上46例患者在术后的第二天其溃疡的部位的肉芽组织的颜色全部变红,手术后的第13天,溃疡愈合的患者有38例,术后随访30天之后,溃疡愈合的患者有46例,愈合率为100%。结论对单纯性静脉曲张合并溃疡患者应当遵循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这样可以降低疾病的危害率,在出现静脉曲张合并溃疡后,医生应当采取对症治疗,以求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大隐静脉曲张 溃疡 肉芽 对症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电凝刀头微创治疗静脉曲张的临床应用与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入院就诊静脉曲张的患者110例分为两组,观察组55例使用自行改良电凝刀头电凝曲张的浅表静脉加用小切口改良静脉主干全程剥脱手术治疗。对应组55例使用采用高位结扎,进行静脉全程剥脱的传统手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4~6个月,观察组患者肢体均恢复良好,未见复发及并发症。对照组则有复发与并发症产生。结论改良电凝刀微创治疗静脉曲张,再辅以必要的健康教育和护理措施,患者术后恢复快,切口愈合良好,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改良 电凝刀 微创 大隐静脉曲张
  • 简介:目的探讨内窥镜采集静脉技术的学习曲线及减少对静脉的损伤、提高移植血管的长期通畅率和临床效果的方法。方法选择2008年8月至2012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25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经内窥镜采集静脉移植物组(200例)和桥式切开采集静脉移植物组(50例)。比较两组术中大静脉损伤情况、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伤口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在完整学习曲线后。两组静脉直接损伤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2±0.44)个vs.(1.23±0.51)个,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4)minvs.(38±6)min,P〉0.05]。经过100例采集经验后,内窥镜组手术时间缩短[(27±4)minvs.(38±6)min,P〈0.05];内窥镜采集组术后伤口愈合不良发生率较低(0%vs.22%,P〈0.05)、血肿发生率低(0%眠4%,P〈0.05)。结论保证足够的培训期,拥有合理的采集技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内窥镜采集静脉静脉移植物的直接损伤与桥式切开采集比较无明显差异。但伤口并发症明显减少,手术时间缩短。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内窥镜 大隐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小切口静高位结扎剥脱术联合经皮浅静脉连续环形缝扎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至2012年48例(60条患肢)行小切口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联合经皮浅静脉连续环形缝扎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术后下肢静脉曲张均消失,手术切口呈线形愈合,针孔瘢痕于术后3个月全部消失;随访3个月-5年,发现2例小腿部静脉曲张复发,再行经皮浅静脉连续环形缝扎术后痊愈。结论该术式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术后基本不留瘢痕。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小切口 高位结扎 经皮缝扎
  • 简介:目的比较应用激光腔内闭合术(EVLT)联合高位结扎与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7年3月至2012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278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共342条肢体)分成EVLT联合高位结扎组(A组,286条肢体)和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组(B组,56条肢体)。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48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PS),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第6个月比较手术前后CEAP分级、患者自身对手术效果及整体满意度评价。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术后48h疼痛较轻、下床时间稍早(P<0.05);术前和术后6个月两组的CEAP分级、手术效果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患者的整体评价A组优于B组(P<0.05)。结论EVLT联合高位结扎术治疗具有与传统手术相似的效果,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激光腔内闭合术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小静脉置管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C反应白临床价值。方法收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30例,分为单纯DVT组(对照组)15例和DVT合并肺塞组(观察组)15例,均用经小静脉置管导管溶栓治疗,常规测定血浆C反应蛋白(C-RP)含量,分析两组C反应蛋白的差异。结果观察组C反应蛋白含量(75.22±30.78)mg/L明显高于对照组(40.12±25.33)mg/L(t=3.45,P<0.05)。结论C反应蛋白显著异常患者肺栓塞的可能性较大,C反应蛋白可以作为深静脉血栓住院患者合并肺栓塞的预测因子。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肺栓塞 小隐静脉置管导管静脉 C反应蛋白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进行足踝部损伤修复时,采取带小静脉腓肠神经皮瓣逆行修复的方式,预后效果能否令人满意。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4月-2013年12月间,于我院进行足踝部损伤修复,并采取带小静脉腓肠神经皮瓣逆行修复方式进行治疗的47例患者治疗资料,重点探究其预后效果。结果47例患者中仅2例皮瓣未1期成活,其余预后效果良好,伤处外观与生理功能恢复良好,该2例患者经过再次手术后,预后效果也达到了预期目标。结论在进行足踝部损伤修复时,采取带小静脉腓肠神经皮瓣逆行修复的方式,预后效果良好,极具推广价值。

  • 标签: 小隐静脉腓肠神经皮瓣 软组织损伤 足踝部损伤 预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