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有效、易行、成本低的血管细胞培养方法。方法取幼鼠胸主动,分别用酶消化法、机械刮取法、组织块贴壁法、瞬间热处理植环法原代培养大鼠主动内皮细胞,消化、传代,观察细胞形态,VIII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进行细胞鉴定,确定建立动脉内皮细胞体外细胞模型的最有效、易行的培养技术。结果瞬间热处理植环法原代培养大鼠主动内皮细胞细胞纯度和细胞活力都远较酶消化法、机械刮取法、组织块贴壁法高。结论瞬间热处理植环法原代培养大鼠主动内皮细胞可获取数量多、纯度高、活性好的细胞,是大鼠主动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最有效、易行的培养技术。

  • 标签: 大鼠 主动脉 内皮细胞 培养
  • 简介:为了探索单壁纳米碳管(SWCNT)能否引起血管细胞损伤及其可能的损伤机制,将大鼠主动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的SWCNT水溶液中(0.8、1.6、3.12、6.25、12.5、25、50、100、200μg·mL^-1)中染毒,染毒不同时间后测定细胞存活率、细胞内LDH和GSH含量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随着SWCNT染毒浓度和染毒时间的上升,大鼠主动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死亡率逐渐上升;细胞内LDH在SWCNT染毒浓度为0~100μg·mL^-1范围内其释放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在200μg·mL^-1剂量组,其释放有所减弱;而细胞内GSH在SWCNT染毒浓度为0-200μg·mL^-1范围内其含量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以上结果说明,SWCNT可致血管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为氧化损伤途径.

  • 标签: 单壁纳米碳管(SWCNT) 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 氧化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体外鼠细胞模型实验,检测木瓜酶在体外培养环境下对血管细胞血管向分化的促进功能。方法采用P3代大鼠血管细胞,将木瓜酶溶解于完全培养基内,按照10 μg/ml、50 μg/ml、100 μg/ml浓度配置含木瓜酶的完全培养基,与空白对照组共同培养0、7、14 d,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成血管分化相关基因VEGF(血管生长因子)、CD31(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水平,通过CCK-8法检测不同组细胞的增殖活力。统计学方法为方差分析。结果经14 d培养,添加木瓜酶的细胞VEGF、CD31表达水平及增殖能力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木瓜酶浓度达到50 μg/ml时VEGF表达水平达到最高,为空白对照组的3.28倍,CD31表达水平随着木瓜酶浓度升高而升高,最高达到空白对照组的3.66倍。结论适宜浓度的木瓜酶能够在体外促进内皮细胞的成血管分化及增殖,表明木瓜酶对血管组织形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标签: 木瓜酶 内皮细胞 血管形成
  • 简介:目的在细胞水平观察皮质酮对热休克蛋白90(HSP90)表达的影响及量效动态变化。方法采用培养的大鼠主动内皮细胞,给予不同干预剂量的皮质酮(0.1μM、50μM和100μM)干预,在2~72h的不同时段检测HSP90的表达水平。结果皮质酮干预大鼠主动内皮细胞,HSP90蛋白表达在6h达到高峰,其中干预浓度为0.1μM组HSP90的蛋白含量增加最为明显,到72h时与正常对照组已无显著差异。结论不同干预剂量的皮质酮(0.1μM、50μM和100μM)均可促使大鼠主动内皮HSP90表达增加,应激时大量分泌的皮质酮可能是大鼠主动内HSP90蛋白表达增加的主要始动环节之一。

  • 标签: 主动脉内皮细胞 皮质酮 热休克蛋白90 大鼠
  • 简介:血管细胞(vascularendothelialcell,VEC)为覆盖于血管膜表面纵向排列的单层扁平细胞,它为血管血流提供一个光滑的表面。研究表明[1,2],VEC的损伤及功能

  • 标签: 内皮细胞脓毒症 血管内皮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地黄多糖(RPS)对血管钙化(VC)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周龄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目表法分配原则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on)、VC、VC+RPS组,每组12只。采用维生素D3(VD3)和尼古丁制备大鼠VC模型。VC+RPS组在造模后第2d开始予RPS灌胃,Con和VC组每天给予同剂量生理盐水灌胃,4周后处死动物并取材。茜素红染色和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VC及凋亡;试剂盒检测血管中碱性磷酸酶(ALP)和钙离子含量;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主动中Runx相关转录因子2(Runx2)、α-肌动蛋白(α-SMA)、B淋巴细胞瘤因子相关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bcl-2)、活化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VC组ALP活性及钙含量高于Con组[(219.80±32.70) U/g、(197.32±28.30) μmol/g比(53.20±12.20) U/g、(20.46±5.30) μmol/g,F=202.800、247.000,P<0.01],VC+RPS组ALP活性及钙含量低于VC组[(122.00±21.50) U/g、(78.45±12.60) μmol/g比(219.80±32.70) U/g、(197.32±28.30) μmol/g,q=16.630、20.720,P<0.01];Tunel染色结果显示,VC组凋亡指数明显高于Con组[(62.30±7.40)%比(1.30±0.14)%,F=197.700,P<0.01],VC+RPS组凋亡指数低于VC组[(45.70±6.20)%比(62.30±7.40)%,q=7.394,P<0.01]。VC组中α-SMA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Con组(0.74±0.03比1.00±0.03,F=26.870,P<0.01),VC+RPS组中α-SMA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VC组(1.01±0.25比(0.74±0.03,q=9.037,P<0.01); VC组中Runx2表达高于Con组(1.75±0.08比1.00±0.05,F=28.250,P<0.01),VC+RPS组中Runx2表达低于VC组(1.44±0.07比1.75±0.08,F=35.241,P<0.05);VC组中bax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Con组(2.65±0.21比1.00±0.04,F=113.400,P<0.01),VC+RPS组中bax蛋白表达量低于VC组(1.51±0.12比2.65±0.21,q=6.375,P<0.01);VC组中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Con组(0.51±0.05比1.00±0.02,F=64.280,P<0.01),VC+RPS组中bcl-2蛋白表达高于VC组(0.79±0.01比0.51±0.05,q=9.061,P<0.01); VC组中Cleaved 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Con组(5.92±0.38比1.00±0.03,F=85.420,P<0.01),VC+RPS组中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低于VC组(3.34±0.25比5.92±0.38,q=9.695,P<0.01)。结论RPS可减轻VD3和尼古丁诱导的大鼠VC,其作用机制可能与RPS抑制血管细胞凋亡,从而阻止血管细胞成骨样转化及钙化有关。

  • 标签: 地黄多糖 血管钙化 凋亡
  • 简介:目的:研究阻断血管细胞乙酰胆碱靶标(ETA)功能对血管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山莨菪碱为工具药,喂食兔3mon后急性处死,剖腹取主动,HE及ET+VG染色光镜观察主动的组织学改变,电镜观察血管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同时取胸主动、肺动脉、颈动脉、肾动脉和股动脉,进行离体血管功能实验.结果:生理状态下,长期给予兔山莨菪碱,血管细胞结构受损,光镜下可见内皮细胞垂直附着在内弹力板上,电镜下可见内皮细胞呈网眼状损伤,有些内皮细胞即将脱落,线粒体肿胀.离体血管环实验研究发现ETA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显著减弱.结论:生理状态下,反复阻断ETA,可使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受损,提示ETA具有内皮保护作用.

  • 标签: 药理学 血管内皮细胞乙酰胆碱靶标 内皮细胞 山莨菪碱 乙酰胆碱 舒张反应
  • 简介:天然的低密度脂蛋白(LDL)经氧化修饰形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天然LDL核心的脂肪酸中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约占LDL总脂肪酸含量的35-70%,所以容易发生自身氧化。oxLDL具有一系列生物学毒性作用,氧化修饰后的LDL不能经LDL受体代谢,由清道夫受体识别、结合、内吞饮入细胞并逃逸正常的胆固醇代谢途径,引起细胞内脂质沉积,泡沫样变。oxLDL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就是损伤血管细胞,因此细胞损伤机制的进一步阐明将为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OXLDL 血管内皮细胞 损伤机制
  • 简介:目的:观察脑栓塞前期血液vWF、DH-TXB2、P-选择素和白细胞DNA的损伤情况,探讨脑血栓前期血管细胞损伤的原因,为预防脑栓塞寻找理论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vWF、P-选择素及脱氢血栓烷(DH-TXB2)的含量;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白细胞DNA损伤,用彗星图像分析系统分析白细胞的彗星率和彗尾DNA百分含量。结果:(1)vWF、DH-TXB2和P-选择素在血栓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与血栓形成后的水平相近(P>0.05);(2)未发生脑栓塞、脑栓塞前和脑栓塞后患者血液中单个核细胞的彗星率、彗尾DNA百分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脑栓塞组患者血液中单个核细胞的彗星率、彗尾DNA百分含量与未发生脑栓塞组有显著差异(P<0.01),脑栓塞前、后患者血液中单个核细胞的彗星率、彗尾DNA百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1)。结论:脑栓塞前期血液中白细胞DNA明显损伤,表明微环境存在严重缺氧,由此推测脑血栓前期血管细胞严重损伤,导致血小板聚集活化释放,其主要原因之一可能是缺氧。

  • 标签: 脑血栓前期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血液 VWF DH-TXB2 P-选择素
  • 简介:目的观察慢性间歇低氧对大鼠血管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7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间歇低氧组(IH组)、实验对照组(SC组)和空白对照组(UC组)。IH组大鼠循环给予充入氮气和压缩空气(每一次循环60秒,使舱内最低氧浓度达4%~6%,然后恢复至21%,8h/d);向SC组舱内循环充入压缩空气,UC组不予任何干预。应用免疫组化法(ELASA)检测各组大鼠分别在3,6,9周末血清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IH组大鼠3、6、9周VEGF表达均增加,并且随间歇低氧时间的延长而VEGF水平逐渐升高,从第3周[(193.16±102.13)pg/ml]开始高于SC组[(154.08±89.79)pg/ml]和UC组[(118.13±64.26)pg/ml]水平(P〈0.05,P〈0.01),第9周末IH组[(256.15±113.58)pg/ml]显著高于SC组[(154.36±90.32)pg/ml](P〈0.01),两组均明显高于UC组(P〈0.05),IH组大鼠VEGF水平与间歇低氧时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慢性间歇低氧可以诱导大鼠VEGF表达增强,血清VEGF表达增强与血管功能受损有关,提示VEGF对慢性间歇低氧有内皮保护作用。

  • 标签: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间歇低氧呼吸睡眠暂停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脂多糖(LPS)对大鼠心脏微血管细胞(rCMECs)转录组的调节作用。方法对照组(正常培养rCMECs),LPS组(100 ng/mL LPS处理6 h的rCMECs),每组进行3个生物学重复转录组测序。得到差异基因后,使用实时定量PCR对部分差异基因mRNA的表达进行验证。分别对上调和下调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并对差异基因进行共表达网络分析。采用独立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PS处理后,265个基因表达上调,118个基因的表达下调。前10个最显著上调基因为:Mt2a、Cyp7b1、Sod2、Icam1、Ccl2、AC128848.1、Mt1、Cebpd、Serpinb2和Tnfrsf11b。前10个最显著下调基因为:Cavin2、Ankrd1、Edn1、Prss35、Lmod1、Dhrs3、Ttc22、Sema6a、Map2k3和Sema7a。定量PCR的结果表明Mt2a、Sod、Ccl2、Cxcl1、Icam1和Vcaml基因的表达得到了上调(P均< 0.01);而Cavin2、Ankrd1、Edn1和Prss35基因表达下调(P均< 0.05)。GO和KEGG富集的结果表明,上调基因与内皮细胞对炎性免疫细胞的趋化作用和黏附作用密切相关;而下调基因则是与钙离子信号和G蛋白相关通路以及内皮通透性增加有关。此外,差异基因进行共表达网络分析发现Sod2处于核心位置,提示其可能与LPS诱导的rCMECs的各种变化密切相关。结论LPS调控了rCMECs中大量与炎性免疫细胞进入心肌组织相关基因的表达。

  • 标签: 脂多糖 大鼠 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 内皮功能 转录组
  • 简介:获得rhEndostatin后,我们从体外研究其生物学活性并对它进行客观评价。在体外,rhEndostatin对内皮细胞HMEC、HUVEC迁移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标签: 重组人内皮抑制素 酵母 抑制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管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胎大鼠肺微血管细胞(pulmonarymicrovesselendothelialcells,PMVECs)损伤的调节作用。方法组织块法培养胎大鼠PMVECs,鉴定。ELISA法检测不同时间和不同浓度LPS作用后PMVECs表达VEGF水平的变化。将胎大鼠肺微血管细胞分为LPS组(加LPS)、VEGF组(加LPS和VEGF)和VEGF抗体组(加LPS和VEGF抗体)。MTT比色法测各组不同时间细胞存活率。ELISA法测各组不同时间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可溶性E-选择素(solubleE-selectin,sE-SLT)的浓度,分别测其与细胞存活率的比值。结果获得的细胞呈短梭形或多角形,铺路石样排列,第Ⅷ因子相关抗原检测阳性。在作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LPS浓度为0.1至1ug/ml时PMVECs表达的VEGF浓度最高;而不同浓度LPS诱导PMVECs表达的VEGF均在6至12小时达峰值。所有时间点VEGF组细胞存活率都高于VEGF抗体组,但只在24小时以后才有显著性差异。可溶性E-选择素浓度与细胞存活率比在LPS组、VEGF组和VEGF抗体组没有显著性差异,血栓调节蛋白浓度与细胞存活率比亦呈相似的变化。结论LPS作用后,胎大鼠肺微血管细胞表达VEGF快速达峰然后缓慢下降,其峰值与LPS之间呈现出时间相关性和浓度相关性。VEGF能促进PMVECs增殖,但对血栓调节蛋白和E-选择素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

  • 标签: 脂多糖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E-选择素 血栓调节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催产素(OT)对妊娠大鼠主动环的舒张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大鼠离体血管功能实验装置,描记张力变化,血管按随机数表分组,每组6枚血管环,分别保留或去除内皮,用阻断剂预处理30min之后做OT舒张曲线.结果催产素不能舒张苯肾上腺素(PE)预收缩的内皮完整非孕大鼠血管环.而OT(0.1U-3.2U)浓度依赖性地舒张苯肾上腺素(PE)预收缩的内皮完整或去皮的大鼠主动环.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亚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LGNAME)可抑制PE诱导的血管舒张作用(P<0.01);环氧合酶抑制剂吲哚美辛(Indo)对PE诱导的血管舒张作用无明显影响.结论催产素具有舒张妊娠大鼠主动的作用,对非孕大鼠无以上作用,其作用主要是血管NO-cGMP途径实现的.关键词催产素;妊娠;大鼠;内皮;主动;平滑肌血管;一氧化氮中图分类号R7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300-01

  • 标签:
  • 简介:目的明确和完善外源性血管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对体外培养的大血管细胞αv整合素表达的影响,探讨VEGF促进血管细胞迁移及血管新生的机制。方法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原代培养,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入20ng/mlVEGF165,对照组加入无血清DMEM,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检测αv整合素的表达。结果αv整合素阳性表达于内皮细胞膜上;对照组(DMEM组)HUVEC膜表面αv整合素呈弱表达;实验组(VEGF组)细胞膜上可见棕褐色染色明显加深。因细胞膜立体包绕胞质和胞核,故染色颗粒覆盖了胞浆和胞核。平均灰度值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外源性VEGF在作用24h后,能明显上调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αv整合素的表达。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内皮细胞 整合素
  • 简介: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144只,采用ELISA法,研究短期低氧、不同强度常氧运动和高住低练对大鼠腓肠肌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氧和常氧运动诱导的骨骼肌VEGF表达属早期效应,长时间中等强度的运动比间歇性的高强度运动诱导更多的VEGF表达,高住低练削弱了长时间中等强度运动诱导的VEGF表达。

  • 标签: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低氧 高住低练 运动强度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血管疾病是诸多心血管事件的高风险因素,然因其隐蔽性高、病因复杂,目前对其的病理生理机制认识十分有限,极大地限制了其的临床诊疗。在冠状动脉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冠状动脉血管细胞(CMEC)的损伤是核心环节,CMEC的应激、代谢、炎症等功能紊乱与冠状动脉血管疾病具有因果关系,亦是冠状动脉血管疾病早期的主要特征。目前,有关CMEC功能损伤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该文主要综述了CMEC功能紊乱机制研究的进展,以期加深临床医师对这一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的理解以及为后续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冠状血管 内皮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