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天然更新的阔叶树幼林,生长速度快,而且密度大,与人工林相比每公顷可节省资金约900元,一些人工造林难以成功的阔叶树种可以通过天然更新得到恢复。阔叶采伐迹地采用天然更新来培育新一代阔叶资源,是一种可取的更新办法。但由于林分中混生有非目的树种,必须采取人为措施加以促进,如对老林分选择适宜的采伐时间、选择适当的更新地点并实行严格的封山育林、适时适量地进行抚育间伐、林中空地应进行挖穴补植等。

  • 标签: 阔叶林 采伐迹地 天然更新 抚育间伐
  • 简介:依据福建省天然阔叶主要分布区的林分标准地资料,对天然阔叶建群树种的树高与胸径、枝下高与胸径、冠幅与胸径、树高与枝下高、冠幅与树高间的内在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其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揭示了天然阔叶建群树种几个测树因子的生长规律,为天然阔叶经营、林地生产力评价、森林收获预估等提供依据.

  • 标签: 天然阔叶林 建群树种 测树因子相关关系
  • 简介:为了提高林分质量,增强森林抗病防灾能力,维护森林生态安全,台州市在全省率先启动了百万亩阔叶发展工程,规划自2003年至2010年,以低效松林改造为主,结合退耕还、迹地更新和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等,发展阔叶105万亩,使全市阔叶和针叶的比例由1:10提高到1:3。通过两年来的实施,全市新发展阔叶17万亩,并且在探索阔叶高效营建模式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 标签: 阔叶林 森林生态功能 林分质量 生态安全 台州市 林业建设
  • 简介:为全面掌握龙王山自然保护区落叶阔叶的林分结构特征,设置了3个100m×100m样地,对其中的6个30m×30m样方,进行群落和林分调查。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龙王山落叶阔叶中树种种类多,优势树种为小叶白辛树和锐齿槲栎,林分树种组成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林分株数密度平均为1511株/hm2,林分样地间差异不明显。胸径分布呈典型的倒“J”型;树高主要集中在4-9m的树高级,分布则呈偏左的正态分布。林分结构总体上具有多树种复层异龄的基本特征,具有良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植物种质资源保存作用。

  • 标签: 落叶阔叶林 林分结构 龙王山
  • 简介:通过对阔叶3种不同采育综合作业的定量研究,得到初步结论:采用皆伐后不炼山,人工促进天然更新获得的经济效益最好。这为今后溪口林业采育场的阔叶采伐更新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南方集体林区类似条件的经营单位提供了参考。

  • 标签: 阔叶林 采育结合 经济效益
  • 简介:森林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生产、生活需要的木材及林副产品,而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主要屏障。森林具有美化环境,保护自然,净化空气,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减少灾害等多种功能。森林火灾是森林的大敌,一场火灾不仅在短时间内吞噬大量的森...

  • 标签: 阔叶林 森林火灾 针叶林 树冠火 有效途 针阔混交林
  • 简介:众所周知,人类的生存起源于森林,而森林则起源于天然天然的主要载体和核心又是阔叶。常绿阔叶是中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下长期孕育的产物,生长特别繁茂,为地带性森林顶极植被,其生物物种最多,光合作用效率最高,具有自行调节,自行施肥,自行更新的能力,具...

  • 标签: 天然阔叶林 生态平衡 抚州地区 重要环节 生态公益林 生态环境建设
  • 简介:以年龄为自变量,林分平均高和标准差为因变量,选择理查德方程作为导向曲线和标准差回归模型,根据天然阔叶样地材料,应用遗传算法求解理查德方程参数。在此基础上,用标准差调整法编制天然阔叶地位级指数表,为天然阔叶的立地质量评价提供定量依据,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阔叶林 地位级 模型 遗传算法
  • 简介:通过对闽北地区天然常绿阔叶中的栲树群落植物多样性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闽北地区天然常绿阔叶中的栲树群落植物物种繁多,多样性丰富。调查统计共有79种植物,其中乔木层20种,灌木层38种,草本层及层间植物21种。物种多样性指数(H)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均匀度指数(J)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优势度指数(C)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综合分析表明该区的栲树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高,栲树在闽北地区适生性较好。

  • 标签: 栲树 群落 植物多样性 闽北地区 天然常绿阔叶林
  • 简介:一、红松的生物学特性红松是长白山植物区系的主要树种,阔叶红松林是长白山植被演替中相对稳定的顶极群落。红松的生物学特性是幼龄时期有较强的耐阴性,同时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与适应性,这是次生培育诱导冠下红松造林的重要依据。另外,红松较其它一般树种寿命长,具有长期、持续稳定的生长期,尤其在幼龄时期生长较缓慢,且有比较突出的耐阴性,能在次生林冠下生长发育,所以红松在次生碰下成活率及保存率相对较高,这是次生林冠下红松造林的前提。

  • 标签: 阔叶红松林 造林技术 林冠下 生物学特性 相对稳定 次生林
  • 简介:通过Preston对数常态分布理论对硬阔叶各树种生态价值和地位的研究,讨论硬阔叶内树种之间的相关性和生态多样性,对探究其生态结构及演替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硬阔叶林 生态价值
  • 简介:通过对低产阔叶丛植改造技术试验,设置临时样地和固定样地的调查,分析低产林丛植改造的林分生长,经过10年后调查表明,丛植比单株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提高20%~30%.

  • 标签: 低产阔叶林 丛植 改造
  • 简介:对福建省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天然常绿阔叶及其转变后的杉木林表层(0~10cm)和底层(40~60cm)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可溶性总氮(DN)、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微生物呼吸(BR)及呼吸商(qCO2)进行研究,来分析亚热带森林转换对土壤微生物呼吸及土壤碳库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同一林分中,表层土壤的DOC、DN、MBC、MBN含量和BR均高于底层土壤,而土壤表层的qCO2却低于底层土壤。同一土层中,天然转变为杉木林导致土壤DOC、DN、MBC、MBN含量和BR均降低,而qCO2却升高了。综上所述,底层土壤的土壤有机碳质量低于表层土壤,土壤微生物碳利用效率较低;天然转变为人工则导致土壤有机碳质量降低,土壤微生物碳利用效率降低。

  • 标签: 天然林 杉木林 可溶性有机碳 可溶性总氮 微生物生物量 微生物呼吸
  • 简介:摘要:本文使用不同的更新密度和更新树种,在不同郁闭度的天然阔叶混交林中进行更新,通过两年的标准地调查研究,发现华山松的最佳更新密度是2000株/hm2,马尾松最佳更新密度则为3000株/hm2,华山松的最佳郁闭度为0.3~0.5,马尾松的最佳郁闭度则大于0.7,郁闭度小于0.3的林分可以更新所有树种,但是生产量将不占优势,因此在间伐和抚育伐之后还要进行人为更新。班克松的生长速度较快,但是由于该树种喜阳不耐荫,因此保存率较低,不适宜在天然阔叶混交林下进行更新。

  • 标签: 马尾松 郁闭度 天然阔叶混交林
  • 简介:以红石林业局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长白山林区阔叶高产大径木收获量和净收益优化模型,其中包括矩阵生长子模型,采伐成本和林木价格子模型.通过大量的省级固定样地资料,对林分生长转移概率模型和进界生长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并对模型进行了比较和修正.林分结构优化模拟时综合考虑了林木最大保留直径(LDT),相邻径级立木株数之比(q),林分保留断面积(RBA)和择伐采伐周期4个因素.模拟结果表明,高产大径木的林分结构参数为:q=1.2、LDT=46cm、RBA≥26m^2,采伐周期(C)为10-20年.

  • 标签: 大径木 林分结构 优化 阔叶林 模型
  • 简介:黑龙江省小兴安岭林区经过六十余年的开发,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已演变成阔叶混交。通过调查分析,针对现实天然阔叶混交现状,提出林分调整与经营技术新模式,以期对该地区今后的天然阔叶混交经营提供技术参考。

  • 标签: 天然阔叶混交林 调整 经营 技术模式
  • 简介:了解森林生物量碳分配特征,对于森林碳贮量和碳汇估算、森林碳汇经营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重要意义.本课题选择福建省万木林自然保护区青年(约47a生)和老龄(约120a生)常绿阔叶为研究对象,根据生物多样性调查结果和生物量异速方程,计算乔木层生物量碳贮量,并分析其高度级、径级和树种间的分配特征.结果表明:1)青年碳贮量为115.03t.hm-2,老龄碳贮量为224.43t.hm-2;2)青年最大碳贮量出现在高度级Ⅶ级(15~17m),为23.17t.hm-2,而老年最大碳贮量出现在高度级Ⅷ级(17~19m),为62.96t.hm-2;3)青年林中Ⅵ级(15cm≤DBH〈17cm)的碳贮量最高,为34.25t.hm-2,占总碳贮量的29.77%;在老龄林中最高碳贮量集中在XIX级(DBH≥41cm),为60.03t.hm-2,占总碳贮量的26.78%;4)2个林分绝大部分碳贮量都集中在少数树种,大多数物种对碳贮量的贡献很微小.

  • 标签: 乔木碳贮量 碳分配 常绿阔叶林 多度 丰富度
  • 简介:采用样地调查法,对日本冲绳岛北部的亚热带常绿阔叶的林分结构,树种组成以及土壤特性等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亚热带具有林冠低矮、小径木多等特点。林分的平均林冠高度仅10m,平均立木密度达5400株·hm2(≥3.0cmDBH),其中胸径小于10cm的立木占64%。林分胸高断面积为54.4m2·hm-2。30个调查样地共出现树种数(≥3.0cmDBH)达80种,分属31个科。根据树种的重要值,Castanopsissieboldii和Schimawallichii分别为优势树种和亚优势树种。树种多样性指数(H’)平均达3.63,均衡度指数(J’)为0.71,丰富度指数(S’)为4.72。这些多样性指数都随着优势树种重要值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土壤养分测定结果表明,该森林的土壤肥力低,异质性大,并可能存在Al毒害。由相关分析知,林分密度和优势树高均与土壤pH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多样性指数则与土壤交换性K+,Ca2+以及Ca2+/Al3+比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和磷呈显著的负相关。这些结果说明土壤性质是影响冲绳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结构和树种组成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图3表4参38。更多还原

  • 标签: 多样性指数 常绿阔叶林 树种组成 土壤养分 土壤-植被相互关系 亚热带
  • 简介:在小兴安岭伊春林区桃山等5个林业局的林场分别设立了调查试验区,发现5个调查试验区的天然阔叶混交乔木树种共有12科17属22种,杨柳科、桦木科、椴树科和木樨科在数量上优势比较明显.群落组成的树种以软阔叶树种占多数,但硬阔叶树种也占4成以上,具有明显的向硬阔混交过渡特征.5个试验区树种混交度均接近强度混交0.75.新青林业局试验区林分主层林木的各生长因子均表现最好,桃山林业局试验区主层林分材积最小但演替层林分材积最大.应根据林分的演替状况采用合理营林抚育措施,调整树种组成,逐渐加大针叶树种特别是红松的更新比例,实现“栽针保阔”,促进森林演替进程.

  • 标签: 小兴安岭 阔叶混交林 群落特征 生长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