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奴婢”一词,《辞源》的解释是:“丧失自由被剥削作无偿劳役的人。通常男称奴,女称婢。《史记·平准书》:‘得民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后也用为男女仆人的泛称。”《辞海》说“奴婢”是“古代称罪人的男女家属没入宫中为奴者,后泛指丧失自由,被人奴役的男女。《三国志·魏志·毛蚧传》:‘汉律,罪人妻、子没为奴婢。’又太监亦以此自称。”《汉语大词典》对“奴婢”的解释是对《辞源》和《辞海》的综合。笔者在阅读白话小说的过程中,注意到《秦并六国平话》、《水浒传》中都数次出现“奴婢”一词,而词义皆不在《辞源》、《辞海》所释范围之内,而是别有一义。今姑罗列所见语料如下,并稍加申述,至于深入探寻“奴婢”的词语发展变化,则有俟方家矣。

  • 标签: “奴婢” 汉语 词义 语言研究 用法
  • 简介:<正>金代奴婢问题是关系着女真族社会性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如果没有对金代奴婢问题的深入把握,细密的分析,想正确的说明女真族的历史的复杂变化过程,及其与中原封建经济矛盾斗争的性质是不可能的,也是困难的。本文想着重的分析以下几个问题:(1)金代奴婢的来源,数量与奴主贵族占有奴婢的特点;(2)奴婢的工作与地位;(3)关于奴婢的解放问题;(4)附论“驱丁”不是奴隶。

  • 标签: 女真族 金代 金世宗 奴隶制 奴隶社会 奴婢
  • 简介:<正>两汉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官、私奴婢。这些奴婢是否就是奴隶,他们在汉代整个阶级结构和社会生产中居于什么样的地位,这是关系着汉代社会性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需要认真探讨的。一奴隶阶级的基本特征,按世界历史总的规律,“奴隶按法律规定却是一种物品,对他不仅可以随便使用暴力,就是把他杀死,也不称犯罪。”所以,奴隶和牛马一样完全沒有人格,毫无人身权利,他们没有法律的保障,可以被其所有者随意买卖和处死。两汉官、私奴婢和奴隶相比,情况不同,其阶级地位显然已有了变化。首先,汉代法令禁止虐杀奴婢。在秦代,奴主杀奴已受到限制,要报告官府经准许

  • 标签: 汉代 奴隶主 奴隶制 社会生产 两汉 生产关系
  • 简介:奴婢之制,非草创于清,而风靡于清,考诸史乘,可见其渊深流远。满奉主奴之别,汉重尊卑之辨,彼此合流,主奴尊卑所以生。清代奴婢源于战俘、罪囚、民人投充以及丁口买卖等四途,律比畜产,劳役繁苛,豁贱维艰,且即便还民,亦遗戾深重。

  • 标签: 清代 奴婢 良贱
  • 简介:本文结合传统与现代语言学的义素分析法、语义场理论、语境理论等新的理论和方法,针对“敦煌文献”中奴婢称谓词之词义、词形、词变、词用等四个面向进行归纳、分析与诠释,俾能清楚呈现其词汇特色。

  • 标签: 敦煌文献 奴婢 称谓词 词义 词形 词变词用
  • 简介:蕃占时期敦煌的奴婢除原有奴婢、杂户外,主要有两大来源,一是唐蕃战争中的唐朝战俘以及被抄掠为奴的普通民众;二是民间人口买卖中沦为奴婢的贫苦百姓。当时除官府和豪室外,寺庙、僧人和军队均占有大量奴婢。吐蕃统治者对这些奴婢有着严格的监管制度,除颁布法令禁止地方豪强抄掠百姓为奴外,主要的监管手段有二,一是对私属奴婢进行登记;二是模仿唐朝市券制度给奴婢买卖颁发公验,管理民间的奴婢买卖。这些监管措施主要是为了防止地方势力压良为奴,保证吐蕃中央政府的税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吐蕃中央与地方势力争夺人口的矛盾。

  • 标签: 出土文献 吐蕃 敦煌 奴婢
  • 简介:史学界对金代社会性质及其演变的阶段划分一直存在着分歧,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对女真人本身的社会性质没有进行单独考察。如果以奴婢为视角进行分析判断,金代在世宗朝结束前女真人本身仍旧是奴隶制,只有到章宗朝才开始向封建化转变,而原来辽、宋故地的汉人、渤海人、契丹人则一直都是封建制。换言之,整个金代社会在章宗朝以前是奴隶制和封建制“二元”并存的,最终完成封建的“一元制”是在章宗朝时期。

  • 标签: 金代 奴婢 女真人 社会性质
  • 简介:<正>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谈到巴尔扎克时曾说:“他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如革命以后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对于《红楼梦》来说也是这样。我们读一读清代历史,读一读流传下来的有关历史材料,了解一下《红楼梦》产生的时代背景,就可以看出《红楼梦》所描写的内容,比这些史料所记载的要具体、丰富、深刻多了,它在思想上和艺术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它确实是一部“现实主义历史”。

  • 标签: 奴婢 《红楼梦》 艺术再现 奴隶 大观园 历史材料
  • 简介:<正>检寻吐鲁番文书得公验与过所及有关文牒十件,敦煌莫高窟出土一件,日本存园珍过所二件,计十三件。这十三件文书不仅是研究唐代公验与过所制度的珍贵资料,而且前十一件文书还反映了唐朝西北人民广泛的经济活动,特别是奴婢买卖等史所罕见的资料。为我们解开了唐代奴婢买卖仅限于南方的疑窦,说明在西北仍有奴婢市场。今检出这些案卷文书,试作探讨。

  • 标签: 奴婢 过所 文书 公验 兴胡 突厥人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9-01
  • 简介:奴隶、奴婢犯罪,①关于秦汉法律与唐律中奴隶、奴婢身份的对比研究,在有关奴婢的法律规定上

  • 标签: 唐代奴婢 奴婢异同 奴隶唐代
  • 简介:这一资料选自中华书局委托北京师大清史组编辑的《红楼梦历史背景资料》一书,该书将从明年起分册出版。现中华书局同意本刊选发其中一小部分约十多万字。我们拟分若干专题从本期开始陆续登载,供研究参考。一九七七年九月

  • 标签: 清代奴婢 乾隆 刑部 内务府 档案 白契
  • 简介:中国传统法文化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中和",落实在司法领域则为"平",包含"等者同等"、"不等者不等"以及"等与不等的辩证统一"。唐宋时期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时期,法文化既有连续也有变化。通过对新发现的史料《天圣·狱官令》中涉及官员、奴婢司法待遇令条的分析,可知唐宋时期司法理念仍是以"平"为最高价值追求。但由于社会结构、统治策略等因素的变化,两朝"平"的内涵具有不一致性:在时间维度上,"等者同等"的意蕴已不同,即宋代官员、奴婢的司法待遇不同于唐代;在空间维度上,"不等者不等"的意蕴也产生了变化,即宋代各阶层之间"不等"的差距与唐代相比已经缩小。这说明中国传统司法理念蕴含的正义观是动态合理的。

  • 标签: 《天圣·狱官令》 传统司法理念 正义观 动态合理
  • 简介:<正>两汉南北朝的奴婢制度,是古代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两汉的奴婢制度,关系到两汉的社会性质,史学界一直十分重视,研究成果很多,但分歧较大。一说汉代和罗马一样,是奴隶制经济起主导作用,奴婢的法律地位与罗马相同,汉代的奴婢是奴隶社会的奴隶;一说汉代的奴婢主要用于家内役使,很少用于农业生产,奴婢的法律地位与奴隶社会的奴隶不同。奴婢性质问题至今没有彻底解决。我们认为,孤立地研究两汉的奴婢制度,势必“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看法不容易一致。而对比研究两汉与魏晋以后的奴婢制度,才是解决汉代奴婢性质问题的正确途径。

  • 标签: 两汉南北朝 魏晋封建说 比较研究 奴婢 法律地位 奴隶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