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飞秒激光联合LASIK治疗近视的护理体会进行探究。方法从我院2014年7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近视患者中选取90例(176)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飞秒激光联合LASIK治疗,并给予对应的护理措施,观察分析护理效果。结果90例患者手术结束后1个月,165等值球镜屈光度均在±0.50DS水平内,占比(93.75%);176在±1.00DS范围内,占比(100%)。172的裸视力在1.0级以上,占比(97.73%);167为最佳矫正视力,占比(94.89)。术后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对接受飞秒激光联合LASI治疗的近视患者实施全方面的护理措施,可以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近视 飞秒激光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护理措施
  • 简介:目的观察豚鼠频闪光诱导近视和形觉剥夺近视模型中短波视蛋白(S-opsin)表达差异,并初步探讨原因。方法36只普通级2周龄豚鼠随机分成三组:频闪组(FLM组,n=13),形觉剥夺组(FDM组,n=12),对照组(n=11)。FLM组,饲养笼具安装有频闪仪(频率0.5Hz),笼具内装有发光二极管;FDM组豚鼠右眼用半透明眼罩遮盖,并确保豚鼠眼睑能正常活动;对照组豚鼠不予特殊处理。在造模第1天(0周)和第6周测量豚鼠右眼屈光度、轴长度和角膜曲率半径,并通过免疫荧光法观察S-opsin表达。结果第0周,FLM、FDM组与对照组屈光度、轴长度、角膜曲率半径差异均无显著(P〉0.05)。造模6周后,与对照组相比,FLM组、FDM组屈光度变化值、轴长度变化值差异均有显著(P〈0.05),而角膜曲率半径变化值差异无显著(P=0.358),提示成功建立近视模型。FLM组与FDM组相比,屈光度变化值、轴长度变化值、角膜曲率半径变化值差异均无显著(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FLM组视蛋白灰度值〉对照组视蛋白灰度值〉FDM组视蛋白灰度值,任意两组进行比较,差异均有显著(P〈0.001)。结论频闪光和形觉剥夺均能建立近视模型,频闪光诱导近视模型中S-opsin产生增加,而形觉剥夺近视模型中S-opsin产生减少,说明两种近视模型的发生机制可能不同。

  • 标签: 近视 短波视蛋白 频闪光诱导 形觉剥夺 豚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高度近视在不同年龄段的具体进展规律及各阶段屈光度和轴相关的发展轨迹。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按年龄将高度近视患者176例(352),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分为四组1组≤14岁32(9.1%);2组15~30岁(包括30岁)96(27.3%);3组31~50岁(包括50岁)164(46.6%);4组>50岁60(17.0%),分别测量四组患者屈光度、轴及其各屈光间质成分长度。结果2组比1组近视屈光度加深(-5.94±1.63)D(t=-3.651,P=0.001),轴延长(3.25±0.70)mm(t=4.662,P<0.001),而2组与3组、3组与4组的屈光度、轴都没有明显差异。各年龄阶段高度近视屈光度都主要与轴相关(r=0.649)且两者比例较稳定,总体来说轴每延长1mm,近视度约增加1.73D。结论高度近视在30岁前都处在迅速进展期,30岁以后发展趋于稳定,且高度近视屈光度始终主要与轴相关。

  • 标签: 高度近视 进展 屈光度 眼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度近视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研究。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取正常人40例(80)和高度近视50例(94),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随机分为正常组和近视组,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以视盘为中心扫描,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进行测量,计算鼻,颞、上、下四个象限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平均厚度。将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高度近视组患者的鼻、上、下三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平均厚度变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颞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平均厚度变厚(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近视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平均厚度随着度数的加深而变薄。鼻、上、下三象限符合这一变化规律,而颞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平均厚度则随着度数增加而变厚,这一特点对临床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高度近视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平均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视力、眼压和生物测量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眼科就诊并佩戴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共68例(120只),观察患者戴镜前、戴镜1周、戴镜1月、戴镜3月和戴镜6月的裸视力和平均屈光度、眼压、轴长度、前房深度、角膜曲率、角膜厚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进行角膜塑形镜佩戴后,患者进行角膜塑形镜佩戴后的裸视力较戴镜前出现明显的提高(P<0.05),患者的平均屈光度较配镜前出现下降(P<0.05),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进行角膜塑形镜佩戴后,患者的轴长度和前房深度较戴镜前对比无差异(P>0.05),患者佩戴角膜塑形镜后角膜曲率和角膜厚度较佩戴前出现降低(P<0.05),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青少年近视患者进行角膜塑形镜佩戴后,能有效的控制近视效果,提高了患者的裸视力,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眼压及生物测量参数,临床运用安全较高。

  • 标签: 角膜塑形镜 青少年 近视 眼压 生物测量参数
  • 简介:目的研究针对高度近视的白内障患者更有效的术前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及处理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触式A型超声仪结合第2代理论公式对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进行计算。观察组采用非接触式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结合SRK/T公式对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进行计算。分别对比两组术前轴长度与角膜曲率,术后3个月屈光度术前估计值与术后实际值差值情况、视力分布情况,患者满意度以及不适主诉发生率。结果同一检测方式测量两组患者轴长度和角膜曲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且两组患者IOL-Master测量轴长度以及角膜曲率均高于A型超声测量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屈光度术前估计值与术后实际值差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67%(58/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0%(5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非接触式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器并联合SRK/T公式对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进行术前测量及计算目标屈光度,测量误差较小,可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高度近视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屈光度 非接触式光学相干生物测量 接触式A型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的磨镶手术(LASIK)前高度近视的眼底病变临床处理与分析。方法搜集在我院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的磨镶手术前高度近视患者213例(426只),全部患者都实施散瞳眼底的检查,比进行记录。结果在426只之中,有9只发生干性视网膜的裂孔,其中,3只出现玻璃体的牵引、1只发生视网膜的脱离、5只发生严重视网膜的变性;78只发生视网膜的变性,其中有8只是格子样的变性、58只是霜样变性、1只是囊性病变、5只是视网膜的裂孔、2只是视网膜的脱离、4只是玻璃体的牵引。结论把散瞳查眼底当作准分子的激光术前普通检查很有必要,如果存在严重的视网膜变性与视网膜裂孔,需要进行眼底激光的加固治疗,如果黄斑病变的患者一般不采取准分子的激光手术治疗。

  • 标签: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术 高度近视 眼底病变
  • 简介:本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标准化培训对创伤骨科护理质量的影响。通过采取实验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护士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护士进行标准化的专科理论知识和专科技能的培训并录制视频,对照组护士进行基础理论和基础技能的培训。培训后通过对其技能操作、专业知识和应急情况进行考核,并分别记录培训前后的平均住院日,以及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发现创伤骨科护士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得到提升,科室整体护理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提高,同时病人平均住院日明显减少。因此,标准化培训对创伤骨科专科护理质量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标准化培训 创伤骨科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实验脑出血后会在血肿周围和相邻及远隔区域脑组织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和生理变化,特别是以上区域会发生迅速、明显的局部脑血流量下降,从而导致缺血性损害,造成大量脑组织细胞外钙离子向细胞内转移,最终发生脑细胞死亡。所以,临床在早期治疗过程中,减轻缺血性损伤程度,可有效挽救或保护濒死脑组织,改善临床预后效果。以下综述实验脑出血缺血性损害及其防治研究进展,为临床预防和改善这种缺血性损害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实验性脑出血 缺血性损害 防治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实验肝癌中微量元素铜和锌所存在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实验室SD大鼠80例,依随机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SD大鼠血清中微量元素铜和锌的含量运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有效观察。对SD大鼠肝细胞中微量元素铜和锌进行原位定量定性时,一般运用分析电镜进行分析处理。从大鼠血清中微量元素铜和锌水平、肝细胞中微量元素铜和锌水平两方面入手,针对相关内容进行有效分析。结果观察组大鼠清微量元素铜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大鼠血清微量元素锌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血清微量元素铜与锌比值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肝细胞中微量元素铜和锌原子百分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验肝癌中微量元素铜和锌所存在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显著,肝癌的发生和发展受微量元素铜和锌含量变化的影响,且血清微量元素铜与锌比值在肝癌诊断中意义显著。

  • 标签: 微量元素铜 微量元素锌 实验室肝癌 临床价值
  • 简介:背景:溃疡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病变,大量研究表明,UC肠黏膜损伤与紧密连接蛋白改变有关。目的:探讨实验结肠炎大鼠结肠中claudin-1、-2、-4的表达。方法:将4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大鼠7.5mg/mL恶唑酮灌肠制备实验结肠炎模型,以等量0.9%NaCl溶液灌肠作为正常对照。造模7d后,行大体评分和结肠组织学评分,以ELISA法检测血清和结肠中细胞因子TNF-α、IL-4、IL-5、IL-10含量,免疫组化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2、-4蛋白表达,实时PCR法检测claudin-1、-2、-4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结肠大体评分和组织学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和结肠组织IL-4和IL-5含量均显著增高(P〈0.05),而两组TNF-α和IL-10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claudin-1、-4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claudin-2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5)。结论:实验结肠炎大鼠中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2、-4的分布和表达发生改变,导致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有望作为UC治疗的潜在靶点。

  • 标签: 紧密连接蛋白质类 恶唑酮 结肠炎 溃疡性 细胞因子类
  • 简介:摘要我国高中教育起步于1922年,在发展了九十多年以后,已呈现出大众普及,特色发展的格局。高中教育既可以被看作义务教育的延伸,也可以被看作向高等教育的过渡;它既满足大众化的社会需求,又是进入高级人才行列的必要准备。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价值取向的问题。

  • 标签: 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学生价值取向
  • 简介:预防近视是近年来中小学教育中特别关注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科学用的重视,预防学生近视,保护学生的视力。因此,先就当前我国中小学生近视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探讨中小学生近视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不良影响和危害,最后就如何预防中小学生近视、实现科学用提出若干建议和对策。

  • 标签: 中小学生 科学用眼 预防近视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出血性脑损伤不仅存在血肿的占位效应对周围脑组织的直接破坏,继发性损伤也是出血性脑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细胞凋亡机制参与了脑出血继发性损伤。脑血肿在凝固、溶解、吸收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生物活性蛋白激活并直接启动凋亡信号传导。细胞凋亡是一个受严格调控的能量依赖的自杀程序。凋亡过程的启动直接决定了细胞的命运。研究药物对脑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可能有助于临床脑出血的治疗。故本实验拟通过建立脑出血模型,并予以神经节苷酯干预,检测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内凋亡调控蛋白Bax蛋白以及Bcl-2蛋白的表达变化,以探讨神经节苷酯对脑细胞的凋亡的影响机制。

  • 标签: 实验性脑出血 细胞凋亡 神经节苷酯 Bax Bcl-2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儿童近视戴镜后复诊依从近视度数增加影响。方法本研究于医院内部选取了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儿童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复诊周期将10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复诊后的近视度数指标。结果研究组患儿的屈光度数增加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童近视戴镜后复诊依从近视度数增加有着重要影响,及时复诊以及换镜有利于改善儿童近视患者的度数增加。

  • 标签: 儿童近视 复诊依从性 近视度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晶体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矫治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对象选取我院在2015年6月~2017年5月期间接受治疗的48例高度近视患者,均采用有晶体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的裸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屈光度均在患者术之后1月、3月、6月、12月、24月时再次检测,观察临床效果。结果跟术前相比,术后24个月内的最佳矫正视力与屈光度状态明显较高,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的各时间段屈光度与眼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有晶体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矫治高度近视取得良好的效果,有效减少手术时间,并且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高度近视 植入式隐形眼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雷公藤内酯醇对实验变态反应脑脊髓炎(EAE)大鼠外用血清SIL-2R表选的影响。方法模型组采用豚鼠髓鞘蛋白匀浆和福氏完全佐剂诱发大鼠急性EAE,治疗组在模型组基础上予以不同剂量雷公藤内酯醇0.2me/(kg·d),0.4mg/(kg·d),观察临床表现并评分;HE染色和Loyez氏髓鞘染色观察病理和髓鞘改变;ELISA法测定血清的SIL-2R水平。结果高剂量组未出现临床症状;低剂量组EAE临床症状较模型组轻。高剂量组SIL-2R浓度为(36.43±5.43)mg/mL,与模型组和低剂量Tri组比较P<0.01和p<0.05;脑和脊髓小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髓鞘结构完整。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对EAE的治疗有剂量相关。其作用机制与抑制SIL-2R表达有关。

  • 标签: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雷公藤内酯醇 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
  • 简介: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社会需要的人才种类越来越多,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担,高职院校主要任务是培养专职人才,视光专业是现阶段高职院校的重点专业之一,但是该专业国内起步较晚,虽然已设立专业但是还没有得到快速的发展,在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方面还比较欠缺。因此,现阶段的高职院校视光专业在人才培养体系方面还是不能满足社会对眼视光人才的需要,想要促进高职院校视光专业的快速发展就需要分析社会对眼视光人才的需求,思考视光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结合实际情况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成熟的实验实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是关键。本研究重点针对高职视光专业实验实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究。

  • 标签: 高职 眼视光 实验实训 教学质量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用抗青光手术治疗持续高眼压青光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该院住院时采取抗青光手术治疗131例青光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根据用药后眼压情况将其分为研究组(76例,用药后眼压均在40mmHg以上,即持续高眼压)和对照组(56例,用药后眼压均在40mmHg以下),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滤过泡分型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9%)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其滤过泡分型和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0%)明显高于对照组(19.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抗青光手术对持续高眼压患者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与治疗普通性青光具有相同,然而持续高眼压患者更易发生术后并发症,因此需在权衡利弊后合理选取手术治疗持续高眼压青光

  • 标签: 持续性高眼压 青光眼 抗青光眼手术 临床效果 差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用抗青光手术治疗持续高眼压青光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该院住院时采取抗青光手术治疗131例青光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根据用药后眼压情况将其分为研究组(76例,用药后眼压均在40mmHg以上,即持续高眼压)和对照组(56例,用药后眼压均在40mmHg以下),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滤过泡分型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9%)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其滤过泡分型和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0%)明显高于对照组(19.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抗青光手术对持续高眼压患者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与治疗普通性青光具有相同,然而持续高眼压患者更易发生术后并发症,因此需在权衡利弊后合理选取手术治疗持续高眼压青光

  • 标签: 持续性高眼压 青光眼 抗青光眼手术 临床效果 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