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宫内感染的护理处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密切观察胎心、胎动,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窘迫,观察宫缩情况,遵医嘱用抑制宫缩的药物。

  • 标签: 宫内感染 护理
  • 简介:<正>宫内感染的产前诊断始终是围产医学的一大挑战,绝大部分的孕期感染孕妇无明显症状,但却可能对胎儿及新生儿造成很大危害[1,2]。自20世纪80年代始,学者们就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包括孕妇血清学筛查高危人群、羊水分析胎儿有无感染、超声观察胎儿有无感染的异常表现,直至出生后甚至生后一段时期才能判断胎儿感染的严重程度、有无后遗症等。常见的宫内感染病原体有:弓形虫(toxoplas-

  • 标签: 宫内感染 胎儿感染 产前超声检查 血清学筛查 产前诊断 水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宫内感染的病因及临床表现,提高对宫内感染的认识。方法对168例新生儿宫内感染病因及临床影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8例新生儿宫内感染病因以巨细胞病毒最多见(27.97%),其他依次为乙肝病毒(20.83%)、人乳头瘤病毒(17.26%)、衣原体(10.71%)、支原体(9.52%)、单纯疱疹病毒(5.95%)、风疹病毒(4.16%)、淋球菌(2.38%)、弓形虫(1.19%)。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引起胎儿宫内发育不良,先天畸形,分娩异常,脑发育异常甚至死亡等危害。结论新生儿宫内感染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病毒感染为主,治疗不及时后果严重,应加强新生儿宫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 标签: 新生儿 宫内感染 病原微生物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宫内节育器(IUD)作为一种异物在宫腔内压迫组织能引起局部子宫内膜的损伤,同时也干扰了正常情况下的免疫反应,这给带入宫腔的细菌创造了繁殖的机会;月经期沉着在IUD表面的蛋白质,增加了细菌附着的能力,经期宫腔内水液样环境,也促使细菌易于从经期开放的宫颈进入宫腔,形成带细菌性IUD,这些原因都可导致盆腔感染,因此,IUD和盆腔炎之间有一定的关联已被大多数人所认可。因此,改善IUD的类型,降低盆腔炎的发生率也是许多计划生育工作者多年来所研究的方向。

  • 标签: 宫内节育器 感染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总结18例Torch感染胎儿的产前超声表现,探讨产前超声对先天性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先天性感染胎儿的产前超声表现,并追踪胎儿的临床资料与妊娠结局。结果在18例胎儿中,4例风疹病毒感染,7例巨细胞病毒感染,2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3例弓形虫感染,1例细小病毒B19感染,1例带状疱疹感染;超声表现有异常的胎盘钙化和胎儿组织器官的钙化、宫内发育迟缓、脑积水、眼畸形、头颅畸形及多普勒血流改变等。结论超声可以检测出因感染引起的严重的结构畸形和典型的细微变法,当监测出以上改变后,应进一步进行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查,以确诊宫内感染,为妇产科医生提供治疗和处理意见。

  • 标签: 产前诊断 Torch感染 钙化灶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宫内感染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与检查结果结合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合并宫内感染的剖宫产手术必须争取尽快使用抗生素,应根据细菌药敏试验而定,根据手术部位的固有菌或该部位常见感染菌的种类,有针对性地选用抗生素。

  • 标签: 宫内感染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宫内感染与早产儿脑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产科分娩的84例早产儿,并根据胎盘病理检查结果将84例早产儿分成两个小组,分别命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以无绒毛膜羊膜炎的49例为对照组,反之患有绒毛膜羊膜炎的35例为实验组。新生儿脑损伤判定主要是以头颅影像学检查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为依据,在新生儿出生后的3至7天进行头颅影像学诊断,并对新生儿进行行为神经测定。结果在本次临床研究中,实验组新生儿脑损伤发生率为28.6%(10/35),而对照组的脑损伤发生率是6.1%(3/49);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中,实验组新生儿评分小于35分的有13例,占37.1%(13/35),对照组新生儿评分小于35分的有6例,占12.2%(6/49);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得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是29.20±3.89和34.57±2.01。将两组新生儿数据进行对比,发现两组间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差异有意义。结论宫内感染与早产儿脑损伤发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 标签: 早产儿 宫内感染 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CT检测在孕妇宫内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50例宫内感染的孕妇按照感染类型分为病毒感染组和细菌感染组,各25例,同时以25名健康孕妇作为健康组,人群均来源于2015年2月1日至2017年1月31日期间。检测三组的N%(中性粒细胞百分比)、WBC(白细胞总数)、CRP(C-反应蛋白)和PCT(降钙素原)。结果通过统计学分析三组数据,细菌感染组的N%水平(87.16±8.34%)、WBC水平(17.26±2.37×109/L)、CRP水平(16.15±1.31mg/L)、PCT水平(3.61±1.05ng/mL)和PCT阳性概率(84.00%)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PCT检测在孕妇宫内感染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作为孕妇宫内感染的早期诊断指标。

  • 标签: 降钙素原(PCT) 宫内感染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宫内感染新生儿血糖代谢异常在临床上的发生率以及宫内感染程度对于新生儿血糖代谢影响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期间宫内感染新生患儿75例作为试验组,同期选取了正常新生儿75例作为对照组,对试验组患儿在出生后的24h、72h分别进行血样检测,并对这75例患儿进行临床观察,注射葡萄糖点滴,对这两组新生儿的血糖代谢异常发生情况作出相关记录。结果试验组新生患儿在血糖代谢方面的差异不明显,但是试验组新生儿在血糖代谢异常的发生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的血糖代谢异常,对于重度感染宫内新生儿血糖代谢异常的发生明显的高于轻度感染新生儿血糖代谢(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内感染新生儿血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比较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进行治疗。

  • 标签: 宫内感染 新生儿 血糖代谢异常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长期以来,羊水胎粪污染的主要原因被认为是胎儿缺氧。但近期有研究发现在胎粪及羊水中培养出多种病原微生物,而在被胎粪污染的羊水中所含有的菌种则更丰富;临床观察也发现羊水胎粪污染与胎儿-新生儿感染和孕产妇围生期感染密切相关,这些胎儿在出生不久即出现感染症状或感染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异常。因此,认为宫内感染可能是羊水胎粪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加深对羊水胎粪污染原因的认识,有助于改变对患儿的临床管理和改善其预后。

  • 标签: 羊水胎粪污染 宫内感染 胎儿窘迫 胎粪吸入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对妊娠妇女宫内感染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到我院诊治宫内感染的妊娠妇女及正常妊娠检查的妇女,观察感染者血清PCT的情况并比较同期白细计数、C-反应蛋白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PCT、CRP及WBC测定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感染组PCT阳性率(62.67%,47例)明显高于对照组(14.67%,11例),差异有显著性。结论PCT是宫内感染的特异指标,优于其它现用于诊断细菌感染的指标,但需鉴别病毒引起的宫内感染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血清血清降钙素原(PCT)测定在宫内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83例宫内感染妊娠妇女,分为病毒感染组118例,细菌感染组165例;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妊娠妇女142例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法测定PCT和白细胞素-6(IL-6),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五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白细胞(WBC)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结果细菌感染组血清CRP、N、WBC和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病毒感染组;细菌感染组血清PCT阳性率为92.12%,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病毒感染组(P<0.05);血清PCT诊断细菌感染的准确度、特异度和敏感度明显高于CRP、N、WBC和IL-6。结论血清PCT对宫内感染区分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是一个灵敏、特异的指标。

  • 标签: 宫内感染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由于内分泌系统的改变和机体免疫力的下降,孕妇易受病原微生物感染包括弓形虫、风疹病毒、人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Ⅰ型和Ⅱ型病毒感染(ToRCH五项),从而导致流产、早产、死胎或胎儿生长缓慢、发育畸形等。孕妇感染病毒和其它的病原微生物较非孕妇高,其症状也更加严重,并可垂直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儿。不同的病原微生物种类,感染的风险性和造成的危害程度不同。目前以ToRCH五项影响最大。本文评述ToRCH诊断对判断胎儿宫内感染(并由此造成的死胎和出生缺陷)的临床意义。比较了各种ToRCH实验室检查方法敏感度和特异性。

  • 标签: ToRCH 宫内感染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宫内感染是造成围生儿不良结局及远期致残率高的原因之一,每年约100万人次的新生儿死亡由产妇产前或产时感染造成。因此,减少围生期宫内感染对于保障母婴健康至关重要。现就宫内感染的病原体、危害、传播途径和防治措施等进行阐述。

  • 标签: 婴儿,新生 宫内感染 防控
  • 简介:摘要宫内感染是引发早产儿肺部疾病不良结局的重要原因之一。早产儿肺部组织发育尚未成熟,暴露于宫内炎性环境时,病原体可触发局部甚至全身炎症反应,导致胎儿或新生儿肺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可引发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儿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疾病,影响其生存质量。该文就有关宫内感染在早产儿肺部疾病中的致病机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宫内感染 肺部疾病 早产儿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早期胎儿膜炎症患者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从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选择85例早产儿子宫内感染(感染组)和117例早产儿膜感染(对照组)患者,并根据测试结果将两组不同疾病程度、不同病原体和经验药物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进行比较。为了分析影响孕妇宫内感染发病率的因素,使用了逻辑多元回归方程,并使用皮尔逊分析血清指标与感染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胎膜早期破裂的时间,隔膜破裂和出生之间的时间,隔膜破裂后的阴道检查次数,血清白细胞介素-6、PCT和CRP水平(P 12h,血清白细胞介素-6、PCT和CRP水平是胎膜早破患者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P

  • 标签: 胎膜早破 宫内感染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宫内节育器及有无尾丝对生殖道感染的影响。方法抽取2012年1月-7月在我站行妇科病普查的妇女1463人,将放置有尾丝宫内节育器的323人作为有尾丝组,放置无尾丝宫内节育器的399人作为无尾丝组,未放宫内节育器的741人作为对照组。通过医学检查观察三组生殖道感染的情况。结果三组妇女各种生殖道感染的发病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放置有尾丝和无尾丝的宫内节育器均不会增加生殖道感染的风险。

  • 标签: 宫内节育器 尾丝 生殖道感染 相关分析
  • 简介:围产期母血检测到相关病毒的IgM抗体,提示孕期该病毒原发或复发性感染,因母胎间病毒可垂直传播,胎儿有先天感染的可能。近年我们对孕期弓形虫(toxoplasma,TOXO)、风疹病毒(rubelltvirus,RV)、巨细胞病毒(clnomaglovirus,CMV)、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erpessimplexvirus,HSV-H)四种特异性抗体阳性的21例孕妇,进一步行胎儿脐静脉穿刺宫内诊断,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宫内诊断 TORCH感染 围产期 临床分析 单纯疱疹病毒Ⅱ型 特异性抗体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内感染与早产儿肺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579例早产儿临床资料,其中发生肺损伤72例,未发生肺损伤507例;根据其母体孕期是否存在宫内感染分为宫内感染组(256例)和非宫内感染组(323例),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宫内感染与早产儿肺损伤的相关性。结果宫内感染组早产儿暂时性呼吸过快、新生儿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7.42%(19/256)、9.38%(24/256)和2.73%(7/256),均显著高于非宫内感染组[3.13%(8/323)、4.68%(12/323)和0.78%(2/3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7.866、7.854、4.187,P均< 0.001)。72例发生肺损伤的早产儿中,宫内感染组Murray肺损伤评分[(2.76 ± 0.83)分]高于非宫内感染组[(2.04 ± 0.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595、P < 0.001)。宫内感染组母体炎性因子IL-6和TNF-α水平高于非宫内感染组(t = 4.663、3.529,均P < 0.001)。将Murray肺损伤评分按照0.45分为1个阶段划分,随着Murray肺损伤评分的增加,宫内感染发生率呈增加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5.402、P < 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产妇宫内感染炎性因子IL-6和TNF-α分别与早产儿Murray肺损伤评分呈正相关(r = 0.821、0.833,均P < 0.001)。结论宫内感染可增加早产儿肺损伤发生率,母体炎因子水平与其早产儿Murray肺损伤评分具有相关性。

  • 标签: 宫内感染 早产儿 肺损伤 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