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在宫腔镜下空腔粘连分离对空腔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粘连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宫腔镜下空腔粘连分离进行治疗并统计分析相关数据。结果对这50例患者均在宫腔镜下采用粘连电切分离治疗,所有患者均没有产生并发症,且根据对患者在术后三个月左右的随访得出,其中大多数患者在术后恢复良好,少数患者的症状也有明显的好转。结论对于空腔粘连的患者采用在宫腔镜下实施空腔粘连分离的不仅临床效果较为显著,而且空腔粘连分离的安全性更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宫腔粘连 宫腔粘连分离术 宫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宫腔镜下粘接分离的方式对于粘连的相关治疗效果。方法:首先选择在我院进行相关治疗的粘连患者共计 80例进行临床研究,对患者进行宫腔镜下的粘连分离进行详细治疗,使用对照试验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每组患者共计 40人,我们对于对照组的患者使用宫内节育器的方式进行治疗,对于观察组则使用球囊导尿管和口服戊酸雌二醇进行术后治疗。以上的所有患者中,不孕不育的患者共计 69例,患者均进行腹腔镜手术,对所有患者的输卵管通畅程度和盆腔状况进行分析,其余 11例患者为月经量减少,对于这些患者则在手术后进行人工周期治疗,进行 4个月左右的术后随访,进行宫腔镜的全面性检查,对相关疗效进行有效评价。结果:以上 69名不孕不育患者中共计 5次成功病例,另外有 12例患者因为狭窄,需要进行两次的分离手术工作。所有患者在手术中和手术之后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状。以上 80例患者的治疗均得到一定的改善。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预后效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宫腔镜下进行宫粘连分离手术对于粘连的治疗效果良好,安全系数相对较高,使用球囊导尿管和口服戊酸雌二醇效果良好,适用于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宫腔镜 宫腔粘连 分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下粘连分离(TCRA)治疗粘连(IUA)的疗效。方法68例粘连患者,均采用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治疗,术后辅助雌孕激素替代治疗。比较不同粘连程度患者术后月经改善情况、治疗效果。结果68例患者中月经量增多56例,月经改善率为82.35%(56/68)。其中Ⅱ度粘连患者月经改善率为93.02%,Ⅲ度为71.43%,Ⅳ度为25.00%,Ⅱ度粘连患者月经改善率均高于Ⅲ、Ⅳ度粘连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度粘连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Ⅲ、Ⅳ度粘连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粘连分离并配合术后辅助激素治疗对于治疗粘连效果显著,术前粘连越轻,月经恢复越好;随着粘连程度越重,其治愈率呈下降趋势。

  • 标签: 宫腔粘连 宫腔镜 宫腔粘连分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宫腔镜下粘连分离(TCRA)治疗粘连(IUA)的疗效。方法68例粘连患者,均采用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治疗,术后辅助雌孕激素替代治疗。比较不同粘连程度患者术后月经改善情况、治疗效果。结果68例患者中月经量增多56例,月经改善率为82.35%(56/68)。其中Ⅱ度粘连患者月经改善率为93.02%,Ⅲ度为71.43%,Ⅳ度为25.00%,Ⅱ度粘连患者月经改善率均高于Ⅲ、Ⅳ度粘连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度粘连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Ⅲ、Ⅳ度粘连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粘连分离并配合术后辅助激素治疗对于治疗粘连效果显著,术前粘连越轻,月经恢复越好;随着粘连程度越重,其治愈率呈下降趋势。

  • 标签: 宫腔粘连 宫腔镜 宫腔粘连分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下粘连分离(TCRA)治疗粘连(IUA)的疗效。方法68例粘连患者,均采用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治疗,术后辅助雌孕激素替代治疗。比较不同粘连程度患者术后月经改善情况、治疗效果。结果68例患者中月经量增多56例,月经改善率为82.35%(56/68)。其中Ⅱ度粘连患者月经改善率为93.02%,Ⅲ度为71.43%,Ⅳ度为25.00%,Ⅱ度粘连患者月经改善率均高于Ⅲ、Ⅳ度粘连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度粘连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Ⅲ、Ⅳ度粘连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粘连分离并配合术后辅助激素治疗对于治疗粘连效果显著,术前粘连越轻,月经恢复越好;随着粘连程度越重,其治愈率呈下降趋势。

  • 标签: 宫腔粘连 宫腔镜 宫腔粘连分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宫腔镜下粘接分离的方式对于粘连的相关治疗效果。方法首先选择在我院进行相关治疗的粘连患者共计80例进行临床研究,对患者进行宫腔镜下的粘连分离进行详细治疗,使用对照试验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每组患者共计40人,我们对于对照组的患者使用宫内节育器的方式进行治疗,对于观察组则使用球囊导尿管和口服戊酸雌二醇进行术后治疗。以上的所有患者中,不孕不育的患者共计69例,患者均进行腹腔镜手术,对所有患者的输卵管通畅程度和盆腔状况进行分析,其余11例患者为月经量减少,对于这些患者则在手术后进行人工周期治疗,进行4个月左右的术后随访,进行宫腔镜的全面性检查,对相关疗效进行有效评价。结果以上69名不孕不育患者中共计5次成功病例,另外有12例患者因为狭窄,需要进行两次的分离手术工作。所有患者在手术中和手术之后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状。以上80例患者的治疗均得到一定的改善。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预后效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进行宫粘连分离手术对于粘连的治疗效果良好,安全系数相对较高,使用球囊导尿管和口服戊酸雌二醇效果良好,适用于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宫腔镜 宫腔粘连 分离术
  • 作者: 施海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08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3期
  • 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科,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宫腔镜分离粘连粘连的医治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100例粘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借助宫腔镜进行手术治疗,但是具体式存在较大的不同之处,对照组选择的是电切分离粘连,研究组选用的是微型剪刀分离粘连。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组间对比中度粘连患者的粘连评分差,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统计比较手术时间以及中出血量,研究组的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宫腔镜的支持下,分析两种分离粘连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差异不大,而站在中度粘连患者的角度分析,微型剪刀术式在改善粘连评分方面的表现又要好于电切式,故而综合分析,要针对具体患者选择最为合适的手术方式。

  • 标签: 宫腔镜微型剪刀分离粘连术;宫腔镜电切分离粘连术;宫腔粘连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宫腔镜下粘连电切与机械分离治疗中、重度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的效果及生殖预后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经宫腔镜下粘连分离(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s,TCRA)治疗的116例中、重度粘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采用的不同手术方法及病情程度,将纳入的116例患者分为机械组54例,其中美国生育学会(American Fertility Society,AFS)分级中度41例,重度13例,采用宫腔镜下机械分离;电切组62例,其中AFS分级中度47例,重度15例,采用电切分离。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一次性成功率、术后宫颈形态、月经恢复及妊娠结局。结果机械组(中度41例,重度13例)与电切组(中度47例,中度15例)重度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31.56±4.37)min与(23.73±4.27)min,长于机械组与电切组中度患者(27.56±4.37) min与(20.35±4.11) min;中出血量分别为(16.24±4.74 ) ml与(12.56±4.26)ml,多于机械组与电切组中度患者(13.87±4.42 )ml与(9.57±4.35)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81、3.014、3.214、4.011,P值分别为0.005、0.005、0.006、<0.001),机械组中、重度患者手术时间长于电切组中、重度患者,中出血量多于电切组中、重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245、4.742、4.591、4.347,P均<0.001)。机械组(中度41例,重度13例)与电切组(中度47例,中度15例)中度患者形态总有效例数分别为41、47例,均高于重度患者9、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304、15.615,P均<0.001);机械组中度患者月经恢复总有效39例,高于重度患者4例及电切组中度患者3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347、5.100,P值分别为<0.001、0.025);电切组中度患者月经恢复总有效37例,高于电切组重度患者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54,P<0.001);中度患者要求生育机械组与电切组分别为39、45例,成功妊娠27、31例,活产19、22例,足月产14、16例,均分别高于机械组与电切组重度患者要求生育10、11例(χ2=4.087、P=0.047,χ2=5.332,P=0.015),成功妊娠4、4例(χ2=4.111、P=0.042,χ2=3.996、P=0.046),活产1、1例(χ2=4.334、P=0.033,χ2=4.658、P=0.027),足月产0、0例(P值分别为0.044、0.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机械组(中度41例,重度13例)与电切组(中度47例,中度15例)并发症中度患者胎盘粘连分别为6、7例,胎盘植入分别为2、2例,分别低于低于重度患者胎盘粘连2、2例(P值分别为0.043、0.037),胎盘植入1、1例(P值分别为0.045、0.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腔镜下中、重度粘连电切与机械分离均对中、重度IUA患者具有良好疗效,临床可根据各自医院及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 标签: 宫腔镜 宫腔粘连 电切术 机械分离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粘连分离联合雌激素对于粘连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68例粘连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宫粘连分离,术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不同剂量的雌激素治疗,观察两组月经情况、形态恢复情况、复发率的结果。结果观察组的月经好转例数、形态恢复总有效率更高,复发率更低,两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粘连分离术后给予合适剂量的雌激素协同治疗,不仅有效改善形态,还可以防止发生再粘连

  • 标签: 宫腔粘连 雌激素 宫腔粘连分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粘连患者行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治疗对于形态以及月经的恢复情况。方法选择在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接受治疗的106例粘连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各53例。单一组行单纯的雌孕激素序贯治疗,联合组则在单一组的基础上行宫腔镜检查、术后放置支撑球囊以及粘连分离联合治疗,观察单一组和联合组患者资料,并且对比两组治疗恢复有效率以及月经恢复优良率。结果联合组恢复有效率以及月经恢复优良率均高于单一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粘连患者行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治疗,促进了形态以及月经的快速恢复。

  • 标签: 宫腔镜 宫腔粘连分离术 宫腔形态恢复 月经恢复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 球囊导管放置与 宫腔镜下粘连分离联合治疗 粘连患者对 预后妊娠率及 术后月经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选 取 2016 年 1 月~ 2017 年 1 月我院 94 例 粘连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 47 例。两组均实施 宫腔镜下粘连分离,对照组给予上环治疗,观察组采用 球囊导管放置治疗。统计 对比两组术后月经恢复情况,治疗后随访 6 个月,对比两组预后妊娠率。 结果 治疗后随访 6 个月, 观察组预后 妊娠率 68.09% ( 32/47 ) 高于对照组 44.68% ( 21/4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

  • 标签: [ ]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 球囊导管放置 宫腔粘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宫腔镜下粘连分离联合尿管放置治疗粘连及预防复发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所接受的共计60例粘连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这60例入选患者随机乱序均分为30例接受宫腔镜下粘连分离联合节育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以及30例接受宫腔镜下粘连分离联合尿管放置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术后粘连复发情况。结果:采用宫腔镜粘连分离联合尿管放置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更高于接受宫腔镜下粘连分离联合节育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对比差异经过X2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采用宫腔镜粘连分离联合尿管放置治疗的对照组患者6个月后的粘连复发率明显更低于接受宫腔镜下粘连分离联合节育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对比差异经过X2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粘连分离联合尿管放置治疗粘连的疗效确切,能有效预防患者的疾病复发,安全性较高,临床上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宫腔粘连 TCRA 尿管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Folly尿管放置在粘连分离(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TCRA)中的应用及其对预防再粘连的效果。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妇产科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粘连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研究,按照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9例行TCRA联合内放置节育环治疗,观察组39例则行宫腔镜粘连分离手术联合Folly尿管放置治疗。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的疗效,术前、术后6个月内粘连情况、月经改善评分及随访6个月记录复发、妊娠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7%(37/39),对照组为79.49%(31/39),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9,P<0.05)。术前对照组粘连评分(22.14±2.57)分,月经状态评分(1.76±0.87)分;观察组分别为(23.05±3.08)分与(1.81±0.60)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17、0.295,P均>0.05);术后3个月时对照组粘连评分(17.63±2.88)分,月经状态评分(1.07±0.38)分;观察组分别为(14.27±3.52)分与(0.53±0.2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614、t=7.767,P均<0.001);对照组组内手术前后宫粘连、月经状态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297、4.539, P均<0.001);观察组组内手术前后宫粘连、月经状态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723、12.575,P均<0.001)。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复发率为23.08%(9/39),对照组为46.15%(18/39),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观察组妊娠率为12.82%(5/39),对照组7.69%(3/39),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5)。结论宫腔镜下粘连分离联合Folly尿管放置治疗粘连能够显著提升近期疗效,预防再粘连发生,可更好地调节月经周期。

  • 标签: 宫腔粘连 分离术 宫腔镜 Folly导尿管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估不同剂量雌激素应用于中重度粘连患者接受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中重度粘连患者76例作为研究主体,治疗期间均应用宫腔镜下粘连分离,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匀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雌激素应用剂量设定为每天4mg,观察组应用剂量设定为每天8mg,对比临床效果。结果:和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月经改善有效率以及形态恢复有效率所得数值远远较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指标数值和对照组比较具有优势P0.05。结论:在中重度粘连患者采取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治疗期间联合应用大剂量雌激素进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月经状态以及形态具有积极意义,安全性较高,值得借鉴。

  • 标签: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 不同剂量 雌激素 中重度宫腔粘连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粘连分离术后雌孕激素联合治疗粘连形态及月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粘连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55例。两组均行宫粘连分离。术后两组分别应用小剂量、大剂量激素治疗,激素应用戊酸雌二醇。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月经改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月经恢复正常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粘连分离术后大量雌孕激素联合治疗粘连,可改善形态及月经情况,减小内膜厚度,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 标签: []宫腔粘连分离术 雌孕激素 宫腔粘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粘连分离术后雌孕激素联合治疗粘连形态及月经的改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自本院2022年5月—2023年4月期间治疗的粘连患者88例。随机分组,一组为对照组(44例),一组为观察组(44例)。两组均使用粘连分离治疗,术后对照组使用雌激素治疗,术后观察组使用雌孕激素联合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对比,P>0.05。两组治疗后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大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的月经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单项及总体发生率对比,P>0.05。结论:粘连分离术后雌孕激素联合治疗粘连形态及月经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而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 标签: []宫腔粘连分离术 雌孕激素 宫腔形态 月经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受到损伤会导致粘连,而出现粘连的情况也大不相同,分为部分粘连和全部粘连。其多与操作所引起的内膜基底层损伤以及感染有关,临床上也称其为综合征。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对身体问题的忽视,人工流产及刮宫率的操作次数增加,此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发病时主要表现为闭经、月经过少及周期性腹痛等。

  • 标签: 宫腔粘连分离术 术后辅助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治疗中重度粘连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于河南大学附属妇产医院接受治疗且完成至少1年随访的103例中重度粘连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根据宫腔镜检查结果确诊,并接受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或电切。根据临床疗效将103例患者分为无效组(21例)与有效组(82例),比较两组年龄、病程、术前月经状况、术前内操作次数、发病原因、粘连分度、粘连范围、粘连部位、术后雌孕激素用量的分布状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影响中重度粘连患者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无效组病程25~30个月、粘连分度5度、粘连范围>2/3的例数占比高于有效组,术后雌孕激素用量为大剂量的例数占比低于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25~30个月)、粘连分度(5度)、粘连范围(>2/3)是影响中重度粘连患者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后疗效的危险因素(OR>1,P<0.05),术后雌孕激素用量(大剂量)则是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病程、粘连分度、粘连范围、术后雌孕激素用量与中重度粘连患者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后疗效具有密切关联。

  • 标签: 宫腔粘连,中重度 宫腔镜 宫腔粘连分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