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3 个结果
  • 简介:<正>时间:三十六年九月四日地点:本部官舍出席者(依签到先后次序):莫德惠、陈博生、许孝炎、邵毓麟、王造时、张道藩、范予遂、邵力子、许世英、李惟果、胡适、马星野、黄少谷、陈立夫、赖琏、甘乃光、(本部)王部长、刘次长、叶次长、王秘书德芳、黄司长正铭、胡司长庆育、李帮办捷才、陶专员抛主席:王部长记录:赖家球、王义海甲、主席报告诸位先生,今日之会议系以座谈会形式举行,特邀请对日本素有研究之诸位先生聚会一

  • 标签: 日本宪法 国民政府 苏联 和约 谈话会 民国档案
  • 简介:<正>1917年11月8日,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根据列宁的建议通过了“和平法令”。法令叙述了俄国脱离帝国主义战争的纲领,并提出了在各民族完全自决的条件下缔结不割地不赔款、普遍和民主的和约的口号。列宁通过这个口号主要的不是向各交战国的政府呼吁,而是向各国人民呼吁。他极为清楚,任何一个政府都不能接受布尔什维克所提的条件。基于民主原则上的布尔什维克的和约口号纯是宣传性和鼓动性的,其目的在于加强十月革命对国际工人运动的影响,使群众更加革命化。正因如此,布尔什维克对自己提出的条件未给予通牒的性质。不然,帝国主义就有可能

  • 标签: 托洛茨基 苏维埃俄国 布尔什维克 列宁 和约 代表团
  • 简介:<正>十九世纪英国的史学有很大发展,著名的资产阶级史学家接二连三地出现。其中牛津大学历史学派(简称牛津学派)的史家们影响尤巨。牛津学派中格林的著作曾在英国史学界风靡一时,值得我们加以论述。(一)牛津大学和牛津学派

  • 标签: 资产阶级 牛津大学 英国革命 历史学派 史学家 英国人
  • 简介:从古希腊人对邦际关系的理解看,所谓"大王和约"不是一则和平条约。首先,该条约不是在对等条件下订立的,而是在波斯击败希腊诸邦后制定的,希腊诸邦并无任何发言权;其次,订立条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避免战争,争取和平,而是以实现波斯夺取领地、征收赋税的利益为目的;最后,条约订立后,并未实现和平,反而使希腊世界更加混乱无秩。人们将其译为"大王和约"一方面是受到色诺芬泛希腊主义历史观念影响,另一方面源于近现代古典学者将古典希腊理想化的结果。

  • 标签: “大王和约” 敕令 泛希腊主义
  • 简介:《文汇报》近日刊登上海市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王中美的论文《反垄断法:悬于垄断行业头顶的利剑》。文章对《反垄断法》在破除行政性垄断上的作用,提出了鲜明的论点。文章指出,《反垄断法》从诞生之始即是一项针对私人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是以政府之手干预私人经济活动的法律,它的原理和制度设计都围绕着这一点。《反垄断法》可以用来规范约束行政性垄断行为,它也有助于推进国企改革,但这都不是它的主要目标。

  • 标签: 行政性垄断行为 《反垄断法》 限制竞争行为 经济研究所 社会科学院 《文汇报》
  • 简介: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署25周年之际,日本问题和中日关系不约而同地成为海内外国际关系学术界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其中一个较为突出的现象,是国内舆论界和学术界通过纸面媒体和网络媒体对一些研究者提出的对日关系“新思维”和对日“外交革命”展开了广泛而又激烈的讨论,这实为近年来国际关系研究

  • 标签: 中国 日本 外交关系 国家安全 和平
  • 简介:人力资本区别于物质资本的最本质特征就在于人力资本存在于个人体内,与其承载者不可分离,人力资本所有者对其自身人力资本的使用有最终的控制权。这一特性决定了人力资本在对企业的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不按照合约中规定把人力资本全部投入到企业的现象。因此,企业必须对其人力资本进行合理的激励和有效的约束,以保证物质资本所有者以及其他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利益不受侵害。

  • 标签: 人力资本 激励 约束
  • 简介:1941年至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时期。这一时期,中日货币金融战经过多回合反复较量,中国顶住了日伪进攻。同民政府虽说在套汇战中吃了败仗,但在抵制日伪发行伪币、抢购沦陷区半沦陷区重要物资、维持法币稳定、争取国际经济援助诸方面取得成绩,从而保证了最必需的军需民用,稳定了抗战经济局面。

  • 标签: 日伪 银行 经济援助 抗日战争 货币金融 沦陷区
  • 简介:《旧金山和约》是迄今为止第一份涉及南沙群岛主权问题的国际条约。虽然中国政府并不承认《旧金山和约》的对华法律效力,但是我们必须重视其在南沙群岛争端问题上产生的影响。根据《条约法公约》的解释规则,并不能从《旧金山和约》得出南沙群岛主权归属某个国家的结论,与中国存在南沙岛礁主权争端的越南和菲律宾所作出的所谓条约解释均有悖国际法规则;而《旧金山和约》之后的《日台和约》在论证中国对南沙群岛主权问题上的作用应予重视。

  • 标签: 《旧金山和约》 南沙群岛 主权 条约解释
  • 简介:吴光荣,1929年4月出生在江苏靖江永正乡施美风村,他父亲小时候从吴家过继给王家,改姓王,取名王亦堂。吴光荣少年时期家里日子还过得去,读了三年私塾。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同年年底,日军就沿长江向西侵犯,很快侵占了靖江,到处烧杀抢掠,实行"三光政策",地主恶霸也乘机敲诈勒索,欺压百姓,劳苦大众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受尽了磨难。

  • 标签: 永正乡 全面侵华战争 对日作战 烧杀抢掠 日本军国主义 抗日武装
  • 作者: 白林林
  • 学科: 经济管理 > 企业管理
  • 创建时间:2009-03-13
  • 出处:《中外企业家》 2009年第3期
  • 机构:摘要:《独立评论》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颇具影响力的一份政论性刊物。以胡适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精英本着独立的精神,言其所当言,言人所不敢言,对如何解决当时中日关系,提出了他们各自独到的见解。
  • 简介:根据杨天石先生对蒋介石日记的研究,早在北伐战争时期,蒋就有“三日亡国”论,他认为中日力量悬殊,一旦开战,沿海地区就会陷入日军之手。因此北伐军要刻意避开日军。日军在1928年制造“济南惨案”,蒋对此提出“不抵抗主义”。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蒋介石的民族主义情绪变得十分强烈,特别是“七七事变”后,他的对日主张发生了重大变化,“中日必有一战”成为其主要观点。

  • 标签: 蒋介石 日本侵华 “九一八事变” 民族主义情绪 不抵抗主义 战争时期
  • 简介:<正>一、对日民间索赔诉讼的历史及现状早在1975年,居住于苏联领土萨哈林的4名朝鲜半岛出生者首开对日民间索赔诉讼之先河。他们在东京地方法院提起诉讼,状告日本政府应为二战后他们一直不能返回故乡而承担国家责任。此后有关国家国民对日索赔诉讼呼声不断高涨,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形成了一个高峰。1993年17名香港居民状告日本政府,要求日本政府因为其在二战占领香港时期所发行的"军用手票"一事而赔偿共计7.6亿日元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失赔偿费,从而掀开了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诉讼的第一页。1995年6月花冈事件幸存者耿谆等人起诉日本鹿岛公司为418名死难劳工、9名幸存者及2名遗族者各支付550万

  • 标签: 国际法原则 损害赔偿 精神损失 国家责任 中日联合声明 花冈事件
  • 简介:时间和日界线的问题历来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基础知识和一个难点,本文就日界线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混乱认识加以探讨。

  • 标签: 日界线 时区 区时 日期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