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22年4月—5月欧洲各国参加的热那亚会议是本世纪二十年代著名的国际会议,同时也是一次劳而无功的会议。关于会议失败的原因历来说法不一。本文从会议的主要发起国英国的外交政策、特别是政策入手,详细分析了热那亚会议前英国对外政策的制定及会议期间的政策实施情况,并由此得出结论:英国在热那亚会议问题上采取的政策的失误是导致会议最终破裂的根本原因。

  • 标签: 热那亚会议 英国对苏政策 劳合·乔治 拉巴洛条约
  • 简介:本文1911-1949年间的新疆与(俄)关系做了较全面的概述,认为近代新疆历任主政者都十分重视和(俄)的关系,采取了请中央政府派员处理交涉事务、在中亚设置领事馆维护权益、积极发展经贸往来筹政策,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立场上,保持和发展(俄)友好的基本方针没有改变。

  • 标签: 近代 民国时期 新疆 对苏(俄)政策 一个中国原则
  • 简介:<正>一九六五年九月三十日,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爆发了一次政变。在总统府警卫营营长翁东中校的领导下,处决了六名政府中的军队高级将领,并企图建立一个"革命委员会"来控制国家政权。原陆军战略预备队司令苏哈托为首的右派军人很快镇压了"九·三○运动",逐步剥夺了加诺总统的权力,建立起军人政权,印尼共产党人随之遭到大规模的血腥屠杀。九·三○运动的动机是什么?它的策动者属于哪个政治派别?又得到了谁的支持?评论家们这些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然而,既然是考察一个历史事件,就应当把它与前后发生的其他事件联系起来,而不是孤立地、就事论事地进行说明。只有作为历

  • 标签: 苏加诺 印尼 平衡政策 民族运动 民族主义 军队
  • 简介:美国、西欧国家和日本一致认为苏联在'8·19'事件后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加快了演变的步伐。同时认为,苏联向资本主义转轨风险很大,不确定因素增多;中央权力的分散和共和国权力的增大使戈尔巴乔夫的地位严重削弱,增加了核扩散等危险;民族矛盾、经济危机空前激化,极大地损害了苏联的综合国力。它们决定抓住这个'历史性机会',更深地插手苏联内部事务,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又压又拉,以促使苏联来一次决定性的脱胎换骨,朝着西方所引导的方向演变下去。它们的共同做法是:

  • 标签: 苏联人 核武器问题 布什政府 不确定因素 出口信贷 中央权力
  • 简介:冷战开始后,美国印度尼西亚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从“拉拢”到“隐蔽行动”并适度“容忍”,再到试图“迎合”印度尼西亚民族主义的浪潮,以期利用民族主义来防范共产主义。但是,随着印度尼西亚民族主义的高涨,加诺采取激进的路线,使得印度尼西亚与美国之间的矛盾不断地增多。美国也逐渐改变原有的政策,采取“遏制”政策。最终在“九三零事件”中,长期受到美国秘密支持的印度尼西亚军方迫使加诺下台。至此,美国防止印度尼西亚倒向共产主义阵营的目标基本实现。在影响美国印度尼西亚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中,美国其自身的战略利益认知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成为美国政策变化的主导因素。

  • 标签: 冷战 美国对印尼政策 苏加诺 民族主义 战略利益的认知
  • 简介: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失利,一向恭顺的新疆盛世才变脸反,国民政府乘机利用以收回新疆主权,避免了分离祖国的危险倾向,是关乎国家民族利益的重大收获;另一方面由于中苏之间隔阂益深,福兮祸之所伏,其后苏联制造的种种难堪,国民政府只得一一领教了。抗战中后期中苏关系复杂多变,国民政府的外交也备受考验和煎熬。

  • 标签: 新疆问题 盛世才 国民政府 中苏关系
  • 简介:<正>从五十年代开始,东欧国家继南斯拉夫以后,渐渐地要求独立自主,要求体制改革,当今,独立自主和体制改革已成为两股不可阻挡的潮流。匈牙利自1956年十月事件以后,从1957年开始在经济方面进行了局部性的改革。1964年12月,党的领导又决定经济体制进行全面的审查和改革,经过几个阶段的充分准备和试验之后,从1968年1月起正式开始实行新经济体制,创造了计划经济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新体制,得到国际舆论

  • 标签: 匈牙利 体制改革 独立自主 新经济体制 东欧国家 南斯拉夫
  • 简介:我看见躺在病床上已经康复的样子,我觉得说不出的高兴,然而看见我却全无上次那般的欣喜。她回避的眼神就像我面前冰冷的隔离玻璃。记得上回来看是一个月前,我是偷着从家里跑出来的,那时候她身体还很弱,但看见我却像小兔儿一样蹦下了床,欢欣鼓舞地和我说了很多话。

  • 标签: 《我和苏苏》 文学欣赏 小说 管亦涵
  • 简介:短短十天的西部地区宣传干部培训班即将落下帷幕,大家都在忙着整理行装,做返程的准备。同住一屋的忽然问我,能不能再陪我几天,想去趟山海关。来自重庆,很开朗的一个女孩子,比我小十来岁,看上去完全是一副不谙世事的样子。在培训期间,我们几乎是同时吃饭,同时上课,同时闲逛,同时睡觉,偶尔还同时去健身房打打羽毛球。开玩笑说,哎呀,就差做同一个梦了,都赶上军营生活了,在北京上大学时都没这样和人整齐划一过,以后没有你我可怎么活呀,谁来操心我起床、吃饭呢。

  • 标签: 短篇小说 干部培训班 西部地区 军营生活 山海关 羽毛球
  • 简介:加诺执政时期,印尼为真正实现民族经济主权的独立,走民族经济独立发展的道路,对内排斥、压制外商资本,对外严格限制外国资本的进入,实现国有化政策,试图通过本地私人资本和国有资本建立相对独立的民族工业体系,其推行民族主义的经济政策和措施的总体特征为抵制性.

  • 标签: 苏加诺时期 经济民族主义 抵制性
  • 简介:词作为一种音乐文学,其首要特性就是音乐性。词的音乐性反映在填词和唱词两个方面。在歌伎唱词盛行的宋代,歌伎唱词使得作词主体在音乐层面和语体层面出现了相应的变化,词人会根据唱词场合和唱词之人有意识地创作合乐之词,苏轼就是其中一位。与一般认为的豪放词相比,苏轼供歌伎演唱的词作,俨然形成了艳丽旖旎的风格。由此可见,歌伎唱词词创作的影响。

  • 标签: 歌伎 苏轼 清丽 旖旎
  • 简介:<正>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提出的外交政策新思维,不仅在世界范围引起巨大震动,而且也带来联邦德国同苏联关系的显著变化。曾几何时,由于西德政府不顾苏联再三反对,坚持在西德部署美国新式中程导弹,引起苏联方面的强烈反应;又由于科尔总理失言,把苏联领导人某些作为同纳粹分子戈培尔相比,使苏联几乎中断了两国间全部官方交往。而自1987年以来,两国关系明显地出现拼弃前嫌、着眼未来、加强实际合作的良好发展势头,两国之间的外交往来也异常频繁,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去年7月西德总统莫斯科的访问和今年1月苏联外长波恩的访问。在新近这次访问中,两国不仅一致表示要赋予两国关系以"新的质量",而且还在两国外长和负责官员之间建立了一种西德来说只同少数友好国家才有的定期政治磋商制度。两国还延长了双边经济合作协定,使其有效期延伸到21世纪。苏联外长表示,要用"新思维"两国过去的交往作出"新的解释",西德外长也强调,

  • 标签: 新思维 苏联外交政策 戈尔巴乔夫 德苏关系 两国关系 联邦德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939年,欧洲上空乌云密布,法西斯侵略的魔影正步步逼近.大敌当前,英法三国为建立集体安全体系开始了谈判.同时,英国和苏联出于各自不同的目的,分别同德国进行了一系列公开或秘密的外交接触.这场三种谈判彼此关联,互相影响、错综复杂的外交博奕,最后以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三国谈判破裂终结,世界大战终究没有被制止.这当中既有英法和苏联长期敌对造成的心理隔阂的缘故,有受侵略威胁的小国拒绝同苏联合作的缘故,也有英法联政策不够坚决的原因.但我认为苏联在谈判

  • 标签: 苏联 英法苏谈判 德苏谈判 二战前夕 三国谈判 集体安全体系
  • 简介:摘要:九百多年前范文正公推动了“庆历兴学”,开东南兴学之风,其中范仲淹极力推行的“湖教法”是北宋时期学者胡瑗所创,又名“分斋教学法”,这种教法一反当时“重视诗赋歌律”的学风,倡导经世致用的实学,重经义和时务,主张 "明体达用 "。此教法不仅推动了当时教育的而改革,其当代教育的影响也是极为深刻的。

  • 标签: 苏湖教法 分斋教学 胡瑗
  • 简介:稿费制度的刺激,青家庭经济拮据的个人原因以及有利的社会环境,让她积极投入创作。同时,稿费青的文学创作形式和内容也产生了影响。结婚十年,创作只是补贴家用,多从事散文创作;离婚后,断绝一切的经济来源,要养家糊口,调整了创作思路,开始创作小说。除此之外,为了迎合读者,获取市场,赚取最高的稿酬,文章内容又多是以家庭婚姻有关,以亲身体验为主。

  • 标签: 稿酬制度 苏青 文学创作
  • 简介:摘要近几年,伴随智能建筑快速发展和进步,作为建筑中典型的非线性负荷,电子设备会产生大量无功功率与谐波,严重污染了配电系统,导致电能质量大幅下降。因此,重点分析谐波产生与影响,探讨有效的电能计量改进方法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

  • 标签: 电能计量 谐波影响 改进措施
  • 作者: 郭杏芳
  • 学科:
  • 创建时间:2012-04-14
  • 出处:《学术研究》 2012年第4期
  • 机构:摘要:北宋著名文学家苏东坡多才多艺,成就斐然,苏词尤其为人称道,文学史家公认其词的风格以豪放著称。其实,东坡词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并不能以某个单一特点来代替全部。然而,为何人们根深蒂固地认为苏词以豪放为主呢?这要从多种因素来分析,他的诗词一体的词学观,“以诗为词”的创作手法,以及题材多样、表现能力强、情感真诚等等都影响着词的创作及风格。因此,尽管苏词似乎多以“豪放”示人,评论者却不应单以“豪放”论苏词,否则会有失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