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小儿秋冬季腹泻,简称小儿秋,是小儿秋冬季的常见病、多发病,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小儿肠道传染病,多发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小儿秋发病快,常并发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发病1-3天后出现腹泻,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带少量黏液,每天十至数十次,无脓血、无腥臭味,严重时可引起脱水及电解质紊乱,从而危及生命。

  • 标签: 小儿秋泻 食疗方 秋冬季腹泻 蛋花汤样 轮状病毒 腥臭味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从肝脾的关系及用药特点探讨痛的组方思路。

  • 标签: 痛泻要方肝木乘土
  • 简介:摘要系统性红斑狼疮性(SLE)多发于青年女性的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累及肾脏病变就为狼疮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病情时常反复,并且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红斑狼疮性肾炎为一临床难治重病,目前,针对该疾病常规西医治疗以免疫抑制剂为主,但单用此类药物临床疗效欠佳,副作用较大。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红斑狼疮性肾炎方面的临床优势逐渐显现。鉴于此,本研究将五味消毒饮应用于红斑狼疮性肾炎治疗中进行疗效观察症见火热炽盛,营血燔灼者多,采用解毒法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红斑狼疮性肾炎 火热炽盛,营血燔灼 泻火解毒法 五味消毒饮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方剂解毒对雄黄致小鼠砷中毒的解毒作用。方法利用雄黄建立小鼠砷中毒模型,将8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和正常组,每组20只。测定小鼠血砷、尿砷、血肌酐(C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血砷、尿砷含量以模型组最高,并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中药组和西药组均能降低尿砷含量,差异显著(P〈0.01);Cr、ALT的含量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西药组、中药组均可降低升高的GSH-Px和SOD(P〈0.05或P〈0.01);结论解毒对砷中毒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排砷、调节细胞抗氧化能力有关。

  • 标签: 解毒方 砷中毒 雄黄
  • 简介:本品为含聚乙二醇的电解质液,作为纤维结肠镜检查前口服的肠道清洁剂。经临床应用,清洁效果好,副作用轻微,易于被患者所接受。

  • 标签: 导泻液 聚乙二醇 电解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金铃延胡等分研,黄酒调服或水煎,心腹诸痛由热郁,疏肝泄热痛自蠲。”通过这首汤头歌诀,我们可以初步了解金铃子散的方药组成及功效。那么,现代临床研究对金铃子散又有哪些进一步的了解及应用呢?请看本期经典名——

  • 标签: 金铃子散 名方 疏肝 泻热 现代临床研究 方药组成
  • 简介:目的:探讨痛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过滤空气皮下注射和1%角叉菜胶囊内注射制备大鼠背部气囊炎症模型预防性灌胃用药,用放免法检测炎性渗出液中IL-6和PGE2,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渗出液中NO,用化学发光法分析药物血清对多形核白细胞(PMN)活性的影响。用MTT染色法分析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ELs)的增殖情况。结果:痛和氢化可的松均能显著降低大鼠气囊炎症渗出液中IL-6水平,降低大鼠气囊炎症渗出液中NO含量。痛要方药物血清、10^-4-10^-6mol/L芍药苷能显著降低PMN的活性,且10^-4mol/L芍药苷的作用与氢化可的松相当,痛要方药物血清对PMN活性的影响明显强于正常大鼠血清。痛要方药物血清和正常大鼠血清皆能明显促进IELs增殖。结论:痛具有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包括降低炎症渗出液中IL-6、NO水平,抑制PMN活性,促进肠道IELs的增殖。

  • 标签: 痛泻要方 白细胞介素-6 一氧化氮 多形核白细胞 肠上皮内淋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口服甘露醇后,是否促进输尿管结石的排出。方法临床突发肾绞痛病例,诊断输尿管结石≤6mm。随机分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止痛、解痉、利尿治疗;观察组在前者处理的基础上,予口服20%甘露醇250ml。观察结石排出情况,随访24小时。结果口服甘露醇组输尿管结石在24小时内排出率为94%;对照组为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甘露醇能明显促进输尿管结石的排出。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甘露醇 排石 导泻 解痉止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洗胃后几种药物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88例洗胃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硫酸镁进行治疗的41例患者为A组,使用乳果糖进行洗胃治疗的41例患者为B组,使用甘露醇进行治疗的为C组,使用聚乙二醇进行治疗的为D组。结果:B组患者洗胃后效果优于C组和D组,A组的效果相对更差。结论:洗胃后使用乳果糖进行治疗,见效快、效果好,患者能够快速恢复,另外甘露醇以及聚乙二醇也是十分常见的方案,非特殊情况下不建议采用硫酸镁进行治疗,值得推广和广泛使用。

  • 标签: 洗胃 药物 导泻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清热解毒透疹治疗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我县高湾乡白崖村白崖小学发生麻疹爆发疫情,靖远县疾控中心中医药防制科对2005年3月-2006年5月在高湾乡卫生院收治的麻疹患者44(包括4例成人)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清热解毒透疹,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指标,治疗后5天、治疗后1周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等各项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5天、治疗后1周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数据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解毒透疹应用在麻疹治疗过程中,可有效恢复患者体温,提升患者整体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清热解毒透疹方 麻疹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明代医学专著中有关于“痛”的记载,它的药方组成部分为炒白术、炒白芍、炒陈皮,防风。此在临床实践中经常被用于经前腹痛、腹泻。本文结合一例具体病例简述一下痛治疗经前腹痛、腹泻的经验。

  • 标签: 痛泻要方 经前 腹痛 腹泻
  • 简介:我国每年约有20万人加入慢性肾衰竭(CRF)的行列.一般认为CRF患者的肾脏病变呈进行性发展,多为不可逆性.改善肾性贫血对延缓CRF的进展及提高其生活质量均有重要意义.重组人类红细胞生成素的替代治疗对本病取得了确切的疗效,但因其价格昂贵,且有一定副作用,难以在基层推广使用[1].为此,我们对比观察了益肾解毒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替代治疗 肾性贫血 益肾解毒方 CRF 疗效分析 进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消痤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方法选择门诊痤疮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60例,口服化浊解毒消痤煎剂,每次200毫升,每日两次;对照组60例,口服丹参酮胶囊4粒/次,每日三次,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化浊解毒消痤治疗寻常痤疮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优于丹参酮胶囊。

  • 标签: 痤疮 化浊解毒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痛对肝郁脾虚型腹泻的临床疗效,并比较其与西医对照的优势。方法将辨证为肝郁脾虚型腹泻的患者60例按照入组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痛治疗,对照组口服思密达、谷维素治疗,两组均以1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11例,占36.67%,显效9例,占40%,总有效率达到96.67%;与对照组治愈7例、显效9例,总有效率76.67%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3月随访观察复发情况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治疗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具有加强疏肝解郁、健脾和胃、调畅气机以及镇痛、降低肠道敏感性、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对腹泻型IBS有较好的疗效,并且无任何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痛泻要方 腹泻 肝郁脾虚
  • 简介:目的观察益气肺养血对心力衰竭合并贫血患者贫血的疗效。方法将60例心力衰竭合并贫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规范的西医心衰治疗和抗贫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益气肺养血,8周后,观察2组患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G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清铁(Fe)、总铁结合力(TIBC)、转铁蛋白饱合度(TS)水平。结果治疗组心功能及RBC、HGB、HCT、RDW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益气肺养血方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患者贫血情况,提高RBC、HGB、HCT的水平,降低RDW水平。

  • 标签: 益气泻肺养血方 心力衰竭 贫血 红细胞分布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