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交通发达,突发灾难、事故意外等日益频繁,创伤对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威胁日显突出。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缺少安全意识,缺乏自我保护能力,面临意外事件没有逃生的知识和能力,儿童创伤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儿童创伤急症呈现出病种多样化、病情复杂化,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目前,我国儿童创伤急症外科的发展相对滞后,应急救治能力凸显不足。为此,本刊特以“儿童创伤与急救”为题,邀请国内相关专家撰写了本期专家论谈,希望对临床处理儿童创伤有所帮助。

  • 标签: 小儿创伤 急救处理 儿童 自我保护能力 应急救治能力 急症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胸部创伤患者接受的临床护理措施,分析护理效果,为该类患者的临床诊治与护理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与借鉴;方法选取我院于2007年4月份至2010年4月份收治的62例小儿胸部创伤病患,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重点观察我院在对症治疗之外,护理人员提供的干预手段,分析护理效果,作出护理体会;结果经过我院的精心护理,包括病情观察护理、心理指导、并发症护理、生活护理。护理服务结束后,62例胸部创伤患儿的伤口皆愈合,病症消失,均康复出院;结论针对小儿胸部创伤患者,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该进行全面性的精心护理,精心护理可以有效促进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痊愈速度,有着积极的价值与意义,适于在临床领域得到更多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小儿胸部创伤 临床护理措施 应用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儿综合救治水平的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严重创伤患儿在ICU综合治疗的临床资料及诊治经验。结果17例患儿全部于撤离呼吸机、休克纠正、循环稳定、凝血功能恢复正常、内环境稳定、病情平稳。结论严重创伤患儿ICU综合治疗中,应严密监护,紧急处理休克、创伤、呼吸衰竭等主要问题。

  • 标签: 创伤 重症监护 治疗 儿童
  • 简介:摘要:挫伤是儿童中最常遇见的损伤。挫伤为皮肤完整之软组织损伤,挫伤主要是因跌倒或被硬物击伤所引起常见者为头部及四肢的挫伤。主要症状是局部疼痛,肿胀,出血。在某些情况下肿胀可能很显著,特别是在面部、发展得易而快,因挫伤强度不同,出血或仅呈不大的青紫瘢,或可形成大小不同的肿块,这种组织内出血而形成的肿块称为血肿。在严重损伤时,四肢功能可受障碍。关节挫伤可致关节腔出血 (溢血)。在受伤后,应立刻让挫伤部位安静,并应用冷敷。一二日后,当急性症状消退后,宜用温水浴,热敷。

  • 标签: 组织损伤 挫伤 血肿 关节腔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创伤换药时的心理变化及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对其的影响。方法观察300例创伤患儿换药时的不同表现及心理反应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300例患儿在换药过程中出现不同心理反应,我们在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下均能配合换药治疗。结论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能影响患儿换药过程中的心理反应,提高患儿主动配合的能力。

  • 标签: 小儿创伤 换药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针对性护理在小儿创伤骨科术后创面的应用效果显著,改善了心理状况,减轻了疼痛感,提高了康复速度,针对性护理值得在小儿创伤骨科术后创面护理中应用 。 结论:针对性护理在小儿创伤骨科术后创面的应用效果显著,改善了心理状况,减轻了疼痛感,提高了康复速度,值得应用。   关键词 针对性护理 ; 小儿创伤骨科 ; 术后创面 ; 护理效果    探讨针对性护理在小儿创伤骨科术后创面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小儿创伤骨科患儿 60 例,均分为两组,都给予分子暖疗氦氖激光治疗机治疗,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家长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 本文探讨针对性护理在小儿创伤骨科术后创面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 简介:小儿头部轻微外伤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急性偏瘫,多无意识改变及颅内高压症状,经头部CT检查明确诊断为脑梗死所致,其临床表现与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等表现不易区别,容易误诊。我院自1995年5月-2004年5月共收治18例创伤性脑梗死患儿,对其发病原因、治疗与转归等进行分析,以总结其临床发病特点。

  • 标签: 创伤性脑梗死 临床分析 小儿 头部CT检查 急性偏瘫 不同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小儿重症胸部创伤的急救与护理要点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06例重症胸部创伤小儿的临床资料。结果87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术,19例其他手术,104例治愈,2例因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而诱发死亡,病死率为1.89%。结论强化胸部创伤早期诊断,予以及时、有效的呼吸与循环系统护理,强化引流管观察,可显著提高小儿重症胸部创伤患者成功救治率。

  • 标签: 小儿 胸部创伤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创伤性脑梗死 46例治疗方式。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 10月至 2019年 2月收治的 46例创伤性脑梗死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临床症状等,科学探究临床治疗方案,并加以实践 , 将其命名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 46 例 创伤性脑梗死患儿行非手术治疗,将其命名为对照组 。对比两组 患儿临床治疗效果、预后效果 、患儿家长对于治疗结果的满意程度。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97.83%,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预后死亡率以及重残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整体预后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治疗的结果满意度为 95.65%显著高于对照组,且 P< 0.05。 结论:对于创伤性脑梗死患儿来说,需实施尽早且有效的治疗,从而增强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其预后评分,提升患儿家长对于治疗结果的满意程度。

  • 标签: 小儿 创伤性脑梗死 治疗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运用改良式非创伤性填充技术治疗小儿龋齿,探究安全可靠且可操作性强的治疗方案。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骨创伤治疗仪联合康复护理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疼痛消失时间及康复效果的影响。通过随机分组,将76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及骨创伤治疗仪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康复护理。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疼痛消失、肿胀消失、制动及骨折愈合时间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此外,观察组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良率较高,肘关节功能恢复时间较短。研究结果表明,骨创伤治疗仪联合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提升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效果,缩短康复周期,并降低并发症风险。

  • 标签: 骨创伤治疗仪 康复护理 肱骨髁上骨折 疼痛管理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创伤性充填技术对小儿龋齿的临床效果。方法:入组本院科室收治的小儿龋齿患儿共 7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的患儿给予传统填充技术,观察组采取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比较两组治疗中疼痛评分、依从评分、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中疼痛评分 2.21±0.21分低于对照组 5.21±1.21分,依从评分 95.67±1.89分高于对照组相应的指标 86.21±1.67分, 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 P< 0.05。对照组有 5例出血和 1例感染,观察组无不良反应。结论:非创伤性充填技术对小儿龋齿的临床效果确切,可减轻患儿疼痛和提高患儿依从性,减少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非创伤性充填技术 小儿龋齿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对小儿龋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126例龋齿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填充技术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非创伤性充填技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配合率为93.65%,对照组患儿配合率为63.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术中疼痛率为17.46%,对照组患儿的术中疼痛率为30.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非创伤性充填技术对小儿龋齿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地提高患儿的配合度,且术中患儿疼痛感相对较弱,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非创伤性充填技术 小儿龋齿 治疗效果
  • 作者: 朱锡德 衡雪源 张建宁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20年第06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天津市神经病学研究所 300052(现在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276000) ,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276000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天津市神经病学研究所 30005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微创手术技术治疗小儿创伤性进展性脑内血肿的临床效果和经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外科2010年1月至2019年3月应用微创手术治疗的22例创伤性进展性脑内血肿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8例;年龄1~16岁,平均(8.45±5.27)岁。在局部麻醉下行细孔钻颅血肿穿刺引流术14例(穿刺引流组),在全身麻醉下行小切口内镜下血肿清除术8例(内镜手术组)。对患儿的血肿量进展、临床症状、意识状态、手术效果、并发症及早期预后进行评价分析,并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本组22例患儿伤后12 h内通过复查,均显示在首次CT检查所示小的脑挫裂伤基础上有脑内血肿形成,其中5例血肿形成后进一步增大。有3例患儿前2次CT检查未显示明显的脑内血肿,后症状加重第3次CT检查才显示血肿形成。术前GCS较入院时降低者14例,其中2例出现脑疝。出现癫痫发作7例,其中血肿位于颞叶5例,额叶1例,基底节区1例。内镜手术组手术时间点为伤后(7.13±3.04)h,早于穿刺引流组(18.43±6.19)h;内镜手术组术后复查CT次数为(1.75±0.46)次,少于穿刺引流组的(3.14±0.66)次,组间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此22例患儿行微创手术后复查CT均证实血肿清除满意,占位效应解除。随访显示所有患儿均恢复良好。结论出现意识障碍或癫痫发作是小儿颅脑创伤后脑内血肿进展的常见表现,颞叶血肿进展时更易伴发癫痫发作。部分患儿进展性脑内血肿出现在2次CT检查之后,故对儿童患者的观察需提高警惕。细孔钻颅血肿穿刺引流术快速简便,适用于血肿较为稳定者,但术后需多次复查CT证实引流效果;神经内镜手术更适用于血肿短时间内进展者,术中清除血肿确切,可减少术后复查CT次数。合理采用微创手术技术可使小儿进展性脑内血肿取得更好恢复。

  • 标签: 脑损伤 脑内血肿 外科手术,微创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龋齿采用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的治疗效果进行评析。方法:随机择取80例小儿龋齿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就诊时间在2019年7月与2020年7月之前,采用本院计算机系统随机分组,由40例患儿组成1组。将传统充填治疗纳入对照组,另外观察组则选用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对比二者间的疗效与脱落情况。结果:据统计,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7.5%、75.0%;观察组牙齿脱落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5%、20%,两组小儿龋齿的治疗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将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应用于小儿龋齿的治疗过程中,作用效果十分显著,在缓解患儿牙齿疼痛的同时,牙齿脱落率明显降低,可在临床上积极推广。

  • 标签: 改良手术 非创伤性充填技术 小儿龋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非创伤性填充技术应用在小儿龋齿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4月-2021年4月在我院进行龋齿治疗的68例患儿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常规组实行常规的填充技术,改良组实行改良非创伤性填充技术。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配合情况。结果:改良组患儿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改良组患儿的配合情况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小儿龋齿的治疗中采用改良非创伤性填充技术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咀嚼功能,减轻龋齿带来的疼痛。

  • 标签: 改良非创伤性填充技术 小儿龋齿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治疗小儿龋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龋齿患儿,采用随机双盲法进行分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充填方式进行治,研究组采用非创伤性充填技术进行治疗,对比一次性充填成功率与家长满意度。结果:研两组一次性充填成功率比较截接近,P>0.05;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讨论: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治疗小儿龋齿,可以减小对患儿的创伤,具有较高的充填成功率,患儿更易接受。

  • 标签: 非创伤性充填 小儿龋齿 家属满意度 临床疗效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对小儿龋齿的治疗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 2017年 4月— 2018年 3月小儿龋齿患儿 90例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 47例和观察组 43例。对照组进行创伤性充填技术,观察组进行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比较两组疗效和配合度 ;患儿填充的总时间 ;手术前后患儿龋齿疼痛评分、牙齿咀嚼功能评分、生活质量 ;手术并发症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填充的总时间( 34.21±3.21) min优于对照组( 46.62±11.59)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723, P<0.05) ;手术后观察组龋齿疼痛评分、牙齿咀嚼功能评分、生活质量( 1.24±0.23)分、( 92.15±5.12)分、( 95.67±3.21)分优于对照组( 2.45±0.56)分、( 81.21±5.021)分、( 80.45±2.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923、 7.013、 6.931, 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率 4例( 9.30%)低于对照组 13例( 2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939, P<0.05)。观察组疗效 42例( 97.67%)高于对照组 34例( 72.34%)( χ2=10.972, P<0.05)。結论 小儿龋齿患儿行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疗效明显,可更好改善龋齿疼痛评分、牙齿咀嚼功能评分、生活质量,加速康复。     [关键词 ] 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 ;小儿龋齿 ;治疗价值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