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短肠综合征(SBS)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小肠吸收面积减少而引起的以腹泻、体质量减轻和进行性营养不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重者可危及生命。肠外营养是SBS患者维持生存的主要方式,但易继发感染、代谢紊乱和肝脏损害等,而肠康复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目前仍存在争议。小肠移植是SBS的理想治疗方式。随着移植技术和免疫抑制方案的改进,小肠移植的近期疗效得到显著提高,但远期疗效仍不令人满意。本文简要概括了小肠移植的最新进展,包括发展与现状、适应证、手术方式、并发症和应用前景,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 标签: 短肠综合征 小肠移植 手术方式 排斥反应 感染
  • 简介:目前,小肠移植排斥反应的诊断主要依赖组织病理学检查这一“金标准”。尽管对小肠移植排斥反应的某些病理特征已达成共识,但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诊断排斥反应的标准。移植肠内的免疫指标变化可反应早期排斥反应过程,监测移植肠内免疫指标的变化可直接反映排斥反应的免疫损伤过程对诊断和预测早期排斥反应的发生是一个更直接的方法。本文对小肠移植急性排斥过程中移植肠内免疫指标监测作一综述。

  • 标签: 小肠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诊断 免疫指标 早期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活体小肠移植术的麻醉管理总结。方法首次行活体、同种异体部分小肠移植术患者7例,分析麻醉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指标、体温及术中输血、输液情况,追踪术后转归。结果6例患者存活并顺利出院,死亡1例。术后手术室内气管导管拔除率71%。与解剖分离期比较,血管吻合期和肠管重建期Hb和肠管重建期Ca2+浓度降低,血管吻合期血糖浓度升高(P<0.05或0.01);与血管吻合期比较,肠管重建期血糖浓度升高(P<0.05)。7例患者术中输注晶体液(57±30) ml/kg,胶体液以20%白蛋白为主,输注(15±13) ml/kg,多用于解剖分离期和血管吻合期。结论活体小肠移植术成功的条件是术前充分评估与准备,静吸复合麻醉联合术毕腹横肌平面阻滞,术中合理输注胶体,并辅以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监测血气、体温并积极调整电解质、内环境及体温稳定,可较好地维持活体小肠移植术受体患者围术期生命体征平稳,术毕尽早拔除气管导管,减少术后并发症。

  • 标签: 器官移植 麻醉
  • 简介:部分患者在移植手术后5~60天发生排斥反应,移植肠黏膜活检病理学检查可很好地显示排斥反应及其程度,是目前临床诊断小肠移植排斥反应最重要和最根本的方法[3]

  • 标签: 内镜检查 减少活体 小肠移植术
  • 作者: 吴国生 梁廷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3-07
  • 出处:《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21年第01期
  • 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小肠移植中心,杭州 31000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 浙江省胰腺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重症胰腺疾病诊治技术研究中心 浙江省肝胆胰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杭州 310003
  • 简介:摘要腹腔肿瘤侵犯肠系膜上动脉后,根治性手术切除仍为其唯一可治愈手段。然而,联合动脉切除与重建的手术难度大,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高,历来被视为外科手术 “禁区”。随着器官体外保存和移植技术的发展,自体小肠移植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主要涉及离体小肠体外保存、病变部位切除和正常小肠植回体内等环节。自体小肠移植技术突破了传统手术肠系膜上动脉无法切除重建或重建效果不佳的临床难题。现阶段该技术仍存在诸多问题,笔者结合团队临床实践及经验教训,探索自体小肠移植技术的实践与挑战。笔者团队认为:自体小肠移植技术是治疗包绕肠系膜上动脉肿瘤的可行手段,术后并发症可控,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积累经验。

  • 标签: 器官移植 腹腔肿瘤 肠系膜上动脉 自体小肠移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联合动脉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建立标准化人体小肠移植(HIFT)及HIFT胶囊的制备体系,并分析其初步应用于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3月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招募的HIFT标准供体3人、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亲体供体8人的临床资料。通过制定严格的供体筛选与管理标准,运用床旁经鼻空肠管置管术,将导管头端置入空肠远端,导管连接口处接改良一次性无菌负压收集装置行持续负压引流收集人体小肠液。再分别通过过滤、添加10%甘油保护剂及冻干等方法制成冻干粉HIFT胶囊。本中心初步拟定要求:移植以活菌量作为治疗剂量标准,HIFT每次移植的菌液活菌量需≥5.0×108个/ml且活菌比例≥83%,菌粉活菌量需≥2.0×106个/g且活菌比例≥81%。观察供体基本情况、供体中菌液及菌粉中菌落总数,并初步分析上述供体制备而成的HIFT胶囊联合标准FMT胶囊治疗(即全肠道菌群移植)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研究(临床试验注册号:ChiCTR2100043929)。结果标准供体及亲体供体均符合供体筛选标准,所制菌液及菌粉符合治疗标准。与亲体供体比较,标准供体的菌粉菌落总数更多[(7.47±1.52)×106个/g比(5.03±1.38)×106个/g,t=11.331,P=0.031]、Chao指数更高(205.4±6.8比194.2±7.2,t=10.415,P=0.001)、Shannon指数更高(3.25±0.14比2.72±0.27,t=19.465,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8例患者接受全肠道菌群移植治疗,初步统计结果显示,该疗法可改善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症状,治疗后1、2、3、4个月时,孤独症行为评分及儿童孤独症评分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FMT制备体系研究基础上,结合制定高标准HIFT制备体系,同时探索性开展HIFT联合FMT的全肠道菌群移植临床研究,有望成为微生态治疗的一项革新疗法。

  • 标签: 人体小肠液移植 菌群移植 全肠道菌群移植 孤独症谱系障碍
  • 简介:患者男,18岁,因短肠综合征于2002年1月3日入院。患者曾于2001年9月因肠扭转坏死行小肠切除术,残余小肠为距Treitz韧带10cm、长约30cm的空肠,回盲瓣完整存在;患者当时体质量仅30kg。患者入院后经积极术前准备,于2002年2月15日行活体小肠移植术。供体为患者父亲,供体和受体的ABO血型均匹配,HLA和DA为半相符。

  • 标签: 活体小肠移植术 小肠切除术 慢性排斥反应 移植术后 TREITZ韧带 短肠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讨Campath-1H诱导在小肠移植免疫抑制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总结1例小肠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采用Campath-1H静脉注射诱导,术后予以FK506加MMF加激素三联免疫抑制方案。Campath-1H诱导后淋巴细胞及白细胞数目明显减少.经提升白细胞治疗和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后逐渐恢复正常。术后早期,患者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无严重感染症状,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康复出院。结论Campath-1H术中诱导.术后小剂量FK506加MMF加激素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可有效控制小肠移植术后早期排斥反应和GVHD的发生。

  • 标签: Campath-1H 小肠移植 免疫抑制 排斥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肠移植后肠道抗感染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Wistar大鼠建立全小肠动物实验模型,分为对照组和肠道抗感染组,移植后9天处死大鼠并获取回肠、盲肠和肠系膜淋巴结,行细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肠道抗感染组回肠、盲肠及肠系膜淋巴结中革兰氏阴性细菌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而两组中革兰氏阳性细菌和厌氧菌数量无明显差异。结论小肠移植后应用肠道抗感染治疗可通过减少革兰氏阴性细菌来降低细菌移位的机率。

  • 标签: 小肠移植 肠道抗感染 细菌移位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西京医院13例自体小肠移植的临床经验,为累及肠系膜血管根部病变的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西京医院13例自体小肠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病因、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并进行定期随访。结果13例自体小肠移植手术均成功完成,其中12例病因为肿瘤累及肠系膜根部,肿瘤得到根治性切除,且避免了广泛小肠切除。11例同时联合了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5%(11/13),其中1例于术后第1天因移植肠血管血栓,移植肠坏死被切除,导致短肠综合征。术后1年存活率69%(9/13),4例死亡患者中2例分别因肝转移和肝、肺转移死亡。术后存活2年以上的5例,均为良性或低度恶性疾病。结论自体小肠移植适用于以往认为“不可切除”的累及肠系膜血管根部病变的治疗。

  • 标签: 移植,自体 短肠综合征 腹膜后肿瘤 肠系膜侵袭性纤维瘤
  • 简介:目的探讨黏膜地址素细胞黏附分子(MAdCAM-1)在大鼠小肠移植早期移植肠及其肠系膜淋巴结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用近交系F344/N和BN大鼠建立全小肠异位移植模型后分3组:第1组,非手术对照组(F344/N);第2组,同基因移植组(F344/N→F344/N);第3组,异基因移植组(BN→F344/N)。术后1、3、5、7d取各组移植肠及其肠系膜淋巴结检测MAdCAM-1表达的分布及变化,同期进行移植肠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同基因移植组各检测时点的肠黏膜组织表现与正常小肠的组织学特征基本相同;异基因移植组肠黏膜组织表现符合轻-中-重度排斥反应的渐进过程,2周后移植肠绒毛变的低平,散在黏膜上皮脱落,移植肠相关肠系膜淋巴结萎缩明显。MAdCAM-1在急性排斥反应期,高表达于移植肠固有层及其肠系膜淋巴结,特别是高表达于肠黏膜固有层中的扁平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同基因移植组术后MAdCAM-1的表达在1—7d均无明显量的变化;而异基因移植组MAdCAM-1在移植肠中的表达呈上升趋势,而在其肠系膜淋巴结中的表达呈下降趋势。结论MAdCAM-1与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进展关系密切。

  • 标签: 小肠移植 黏膜地址素细胞黏附分子 肠系膜淋巴结 移植排斥
  • 简介:920062小肠原发性肿瘤40例X线分析/陈留斌…//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1.13(5)-489~49240例小肠原发性肿瘤经手术和病理证实恶性33例,良性7例。X线表现:肠腔狭窄20例。充盈缺损19例。33例恶性肿瘤中13例有充盈缺损.22例可见粘膜破坏增粗、紊乱不规则及环状皱壁消失。小肠良性肿瘤均无此征象.13例X线表现为不完全性小肠梗阻,其中10例为恶性肿瘤.6倒肿瘤近端正常肠管出现动力性扩张和逆

  • 标签: 原发性肿瘤 充盈缺损 粘膜破坏 肠腔狭窄 不完全性 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