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析门诊实施分段预约挂号对缩短患者就诊等候时间的作用。方法:将我院门诊 2019年 7 月~ 2020年 6月期间 就诊的 90例患者选为研究对象 ,根据挂号方式不同分组,组别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5例 。对照组患者常规挂号,试验组患者分段预约挂号,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就诊等候时间、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就诊等候时间为( 20.66±4.24)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 39.65±4.53) min,对比差异显著 ( P< 0.05) 。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 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84.44%,两组差异显著( P< 0.05)。结论:门诊实施分段预约挂号的效果十分理想,不仅能够缩短患者就诊等候时间,还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门诊 分段预约挂号 就诊等候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调查超声科的患者检查状况,建立患者超声检测排队时间的预测模型,优化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超声检查的效率。方法:基于超声科2019年的数据结果,医院超声科每天进行260次检查,主要针对心脏、肝胆、肾脏、妇科等相关检查,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患者的就诊情况进行分析,然后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建立排队时间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患者的等待时间。结果与结论:对患者超声科的就诊情况进行分析和排队预测,有助于合理地分配资源,优化治疗过程并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超声科 排队时间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并分析腹泻患者就诊前的腹泻时间。方法:将我院2021年7月-2021年8月肠道门诊收治的100例腹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医院自制腹泻时间调查表对所有患者进行调查,归纳并分析调查结果。结果:在100例腹泻患者中,腹泻24小时以内就诊占67.00%,腹泻24-48小时就诊占17.00%,腹泻48-72小时就诊占9.00%,腹泻72小时以上就诊占7.00%;腹泻1-3次就诊占42.00%,腹泻3-10次就诊占47.00%,腹泻10次以上就诊占11.00%。结论:大部分患者在出现腹泻后能够及时就诊,但仍有少数患者在腹泻长时间后才就诊,同时许多患者腹泻次数较多,需要加强健康宣教,提高重视。

  • 标签: 腹泻 时间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浅层角膜异物剔除术后恢复情况与就诊时间分析方法记录我院952例角膜异物剔除术术后后遗症与就诊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论就诊时间越晚,则越易留下后遗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某医院门诊病人就诊时间的分布资料进行分析,提高门诊医疗服务的质量。方法应用统计分析方法。结果管理好门诊各项工作,方便病人就诊,缩短就诊时间。结论对提高医院门诊资源管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 标签: 门诊病人 就诊时间 分析
  • 作者: 段炯桥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27
  • 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  河北石家庄  050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门诊引导服务对缩短老年患者就诊时间的效果。方法:随机遴选在本院门诊接受就诊的老年患者,从中随机抽选出100例,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研究起始范围为2021年5月~2022年5月),对照组老年就诊者自行就诊,而观察组老年患者采取门诊引导服务,对比两组老年患者的就诊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就诊时间大大缩短,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采取门诊引导服务,有助于缩短患者的就诊时间,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

  • 标签: 门诊引导服务 老年患者 就诊时间 缩短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门诊引导服务对老年患者就诊时间缩短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老年患者进行研究,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60例)患者自行就诊,观察组(60例)开展门诊引导服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就诊时间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就诊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6.67%,对照组为85.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开展门诊引导服务,可有效缩短老年患者的就诊等待时间,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

  • 标签: 门诊引导服务 老年患者 缩短就诊时间
  • 简介: 【摘要】目的:本论文旨在评估分段预约挂号制度对患者就诊等候时间的影响,以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并为改善患者就诊体验提供可行性建议。方法:选取我院于2023年11月至2024年5月收治的80例门诊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40个病例作为实验组,40个病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使用采用常规挂号制度,实验组组采用分段预约挂号管理制度。记录患者的挂号等候时间就诊等候时间、完成诊疗时间、患者满意度等数据。结果: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在挂号等候时间就诊等候时间、完成诊疗实践、患者满意度等方面表现出显著的优势(P<0.05)。结论:综合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分段预约挂号管理制度能够显著减少患者的挂号等候时间就诊等候时间,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同时在完成诊疗实践和患者满意度方面也表现出积极的效果。这为医疗机构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管理策略,有望在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减轻医务人员负担,改善医患关系。

  • 标签: 分段预约挂号 就诊等候时间 医疗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上海嘉定地区胃癌患者从出现症状,到就诊及确诊时间。了解其影响因素,分析其与国际差距的原因。方法收集2012年12月至2020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北院病理诊断为胃癌患者共1 279例的临床资料。调查患者首次就诊的症状(按照常见"胃癌报警症状":腹痛、腹胀、反酸、嗳气、恶心呕吐、呕血黑便、乏力纳差等进行分类),就诊时间及确诊时间(胃镜活检或者外科手术病理确诊),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影响患者就诊及确诊因素。结果1 279例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为腹痛556例(43.47%)、饱胀、反酸、嗳气389例(30.42%);黑便、呕血、乏力205例(16.03%),进食梗阻感、恶心呕吐87例(6.80%),体检发现肿瘤指标升高42例(3.28%)。就诊时间平均为(1.25±0.55)个月,就诊时间与患者症状、就医距离、医疗费用支付途径等相关。确诊时间平均为(4.76±1.85)个月,确诊时间与患者就诊时间、首次就诊是否采用胃镜检查等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就诊症状(OR=1.545,95% CI:1.341~1.781)、医疗费用支付途径(OR=1.939,95% CI:1.021~3.681)是胃癌确诊及时性的危险因素。就医距离(OR=1.695,95% CI:1.509~1.989)、首次就医选择胃镜检查(OR=1.008,95% CI:1.049~1.124)是胃癌确诊及时性的保护因素。结论上海嘉定地区胃癌患者出现症状以腹痛、饱胀反酸嗳气、呕血黑便乏力为主,就诊和确诊时间较国外时间长,与患者对胃癌认识及胃镜检查意识、就医距离、医疗费用支付途径等因素相关。

  • 标签: 胃癌 症状 就诊 确诊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上海嘉定地区胃癌患者从出现症状,到就诊及确诊时间。了解其影响因素,分析其与国际差距的原因。方法收集2012年12月至2020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北院病理诊断为胃癌患者共1 279例的临床资料。调查患者首次就诊的症状(按照常见"胃癌报警症状":腹痛、腹胀、反酸、嗳气、恶心呕吐、呕血黑便、乏力纳差等进行分类),就诊时间及确诊时间(胃镜活检或者外科手术病理确诊),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影响患者就诊及确诊因素。结果1 279例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为腹痛556例(43.47%)、饱胀、反酸、嗳气389例(30.42%);黑便、呕血、乏力205例(16.03%),进食梗阻感、恶心呕吐87例(6.80%),体检发现肿瘤指标升高42例(3.28%)。就诊时间平均为(1.25±0.55)个月,就诊时间与患者症状、就医距离、医疗费用支付途径等相关。确诊时间平均为(4.76±1.85)个月,确诊时间与患者就诊时间、首次就诊是否采用胃镜检查等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就诊症状(OR=1.545,95% CI:1.341~1.781)、医疗费用支付途径(OR=1.939,95% CI:1.021~3.681)是胃癌确诊及时性的危险因素。就医距离(OR=1.695,95% CI:1.509~1.989)、首次就医选择胃镜检查(OR=1.008,95% CI:1.049~1.124)是胃癌确诊及时性的保护因素。结论上海嘉定地区胃癌患者出现症状以腹痛、饱胀反酸嗳气、呕血黑便乏力为主,就诊和确诊时间较国外时间长,与患者对胃癌认识及胃镜检查意识、就医距离、医疗费用支付途径等因素相关。

  • 标签: 胃癌 症状 就诊 确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就诊时间与急诊创伤患者急诊室滞留及预后的关系。方法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伤中心信息系统提取2016年11月1日至2019年11月30日在急诊抢救室诊治的1 738例急诊创伤患者的临床数据,将从挂号到急诊出科≥4 h定义为急诊室滞留,以8:00,15:00及22:00为界将一天分为早、中、夜三个班次,以早班为参考基线,以急诊室滞留为因变量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就诊班次的比值比(OR)以及经过年龄、性别及修正创伤评分(revised trauma score,RTS)校正的OR,并以急诊死亡为终点做COX回归分析。结果纳入的1 738例急诊创伤患者中,发生急诊室滞留共852人次(49.02%),以早班为参考基线,中班及夜班的急诊室滞留风险逐渐增加,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夜班的滞留风险OR=2.21,95%CI:1.71~2.86;OR=2.37,95%CI:1.76~3.18,均P<0.01。在单因素COX回归中,夜班HR=0.26,95%CI:0.08~0.90,P=0.033,有统计学意义,但在多因素COX回归中,中班HR=0.96,95%CI:0.43~2.14,P=0.914; 夜班HR=0.40,95%CI:0.08~1.85,P=0.238,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创伤患者不同时间就诊对其发生急诊室滞留有一定影响,夜班时间就诊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滞留,但不同就诊时间的急诊死亡风险差异不明显。

  • 标签: 急诊室滞留 创伤 就诊时间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讨论导诊沟通技巧对患者满意度及就诊时间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主要是针对在门诊部分导诊台接受服务的100名病人和30名门诊部分导诊台成员,对比应用护理沟通技巧前后,病人对于导诊服务的满意程度、挂号等待时间和辅助检查等待时间。结果:应用导诊沟通技巧之后,分导诊服务的满意程度要高于应用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导诊沟通技巧 满意度 就诊时间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就诊时间与伤口感染的关系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06月104例外伤患者,依据就诊时间的差异分为观察组(就诊时间<2小时组)和对照组(就诊时间>2小时组)各52例,分析各组伤口感染情况和对应护理措施效果。结果就诊时间短的观察组在发生伤口感染率、并发症等方面均好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外伤后就诊时间与伤口感染间呈正相关,进行及时有效的综合护理有利于伤口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防止感染的扩大。

  • 标签: 外伤 伤口感染 就诊时间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越早判读出脑卒中迹象,减少病人在挂号、缴费等流程上的时间损失,越早给予病人治疗,越可以减少病人的后遗症,由于时常存在诊治过程中超时的现状,因此希望透过质量管理的手法获得改善。方法透过统计、分析、图表等手法发现现况问题,并从中解决问题获。成果设定改善值为13.93%,实际比例从原先39.72%降低至18.75%,目标达成率为81.31%,改善幅度为52.79%。大幅度改善诊治过程中超时的情况。结论本研究透过增加显著标志、改善流程、加强医病关系等作法后,可以大幅度的缩短脑卒中患者诊治时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缩短门诊患者就诊等候时间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医院运用PDCA前,患者“等候时间”不满意居首位,选取门诊2015年病人多及慢性病种的科室(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儿科)作为研究对象,2016年1月—2016年12月对上述科室运用PDCA循环方法,进行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的PDCA循环管理。结果运用PDCA后,通过医生开诊考勤考核、奖罚、提高患者预约率等办法,有效缩短了门诊患者就诊等候时间。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医生开诊准时率,有效缩短门诊患者就诊等候时间

  • 标签: PDCA 门诊患者 就诊等候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化就诊流程对缩短屈光不正儿童患者候诊时间的具体影响。方法以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接诊的78例屈光不正儿童为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均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就诊流程,而研究组则采取优化就诊流程,分析比较两组候诊时间,以及患儿配合效果。结果研究组候诊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配合率(94.87%)高于对照组(76.9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就诊流程的有效开展,利于候诊时间的减短,以及患儿配合度的提高,效果显著,值得使用。

  • 标签: 屈光不正 优化就诊流程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缩短患儿家属就诊等候时间以及提升健康教育知晓率,为后续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21年2月——2021年8月收治1500名患儿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等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患儿加强护理,对比两组患儿家属的就诊等候时间以及健康教育知晓率。结果:相比对照组,研究组的就诊等候时间更短,健康教育知晓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护理可有效缩短患儿家属的就诊等候时间,提升健康知晓率,有利于提升医院的工作效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就诊等候时间 健康教育率 加强护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