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1例55岁男性肝复杂泡型包虫病患者有痛风病史4年余,入院等待远程会诊结果和准备接受择期右半肝切除术时,出现双足肿胀、皮温高等症状。实验室检查示尿酸530 μmol/L,风湿因子阴性,考虑痛风急性发作。给予秋水仙碱0.5 mg口服、3次/d。首次服药后约10 h,患者出现尿失禁。考虑尿失禁可能与秋水仙碱有关,立即停用该药。停药24 h后尿失禁症状消失。患者自行再次服用秋水仙碱后尿失禁症状复现,再次停用该药后未再出现尿失禁

  • 标签: 秋水仙碱 抗痛风药 尿失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延续干预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锻炼依从性与尿失禁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9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延续干预。并采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调查简表(ICI-Q-SF)评估患者尿失禁症状主观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锻炼依从性、尿失禁症状改善情况、自我效能以及1 h尿垫实验检测漏尿量。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锻炼依从性均明显改善,且实验组患者锻炼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ICI-Q-SF得分、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均明显降低,且实验组患者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我效能得分均明显升高,且实验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延续干预能够明显提高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锻炼依从性,有效改善患者尿失禁症状,增加患者的自我效能,降低患者尿失禁的严重程度,有效促进患者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自我效能理论 延续干预 压力性尿失禁 依从性 尿失禁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刺激生物反馈对不同类型尿失禁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9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20例压力性尿失禁患儿进行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每周2次,5周为1个疗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5~7.0岁。20例患儿中,脊柱裂术后尿失禁9例,高位肛门闭锁术后尿失禁6例,非神经源性尿失禁5例。比较患儿治疗前后不自主排尿频率、尿量及盆底肌肌电压。结果1个疗程后,20例尿失禁患儿完全治愈10例(50.00%),有效4例(20.00%),无效6例(30.00%)。高位肛门闭锁术后尿失禁治愈5例(83.33%),有效1例(16.67%);脊柱裂术后有效3例(33.33%);非神经源性尿失禁治愈5例(100.00%)。盆底肌肌电压由治疗前(20.36±3.92) μV提高到治疗后(36.44±7.57) 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8,P<0.05)。结论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是治疗尿失禁患儿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电刺激 生物反馈 尿失禁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实施TVT-O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4-20205月,将我院62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31例,为参照组行常规手术治疗,针对研究组实施TVT-O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接受治疗干预前后的肌电评分指标、ICI-Q-SF评分指标、1.00h累计漏尿量指标和24.00h漏尿次数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研究组的肌电评分指标、ICI-Q-SF评分指标、1.00h累计漏尿量指标,以及24.00h漏尿次数指标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肌电评分指标高于参照组,研究组的ICI-Q-SF评分指标、1.00h累计漏尿量指标,以及24.00h漏尿次数指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为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实施TVT-O手术治疗,能获取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压力性尿失禁 常规手术治疗 TVT-O手术治疗 临床效果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前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该病现已成为全球中老年女性常见疾病之一,对其正常生活、工作及社交活动产生极大的影响。现在国内外学者对于该病治疗的共识是:女性Ⅲ级SUI患者或Ⅰ~Ⅱ级保守治疗无效的SUI患者应行手术治疗。女性SUI的手术治疗历经百年的探索,最初的手术方式治愈率低,且易出现并发症。近20多年来,随着女性尿道中段悬吊术(MUS)的发明及不断发展,女性SUI手术治愈率明显提高,但仍有部分患者未能有效改善症状或出现并发症。本文旨在综述分析不同MUS术式治疗女性SUI的效果及患者自身因素对手术疗效的影响。

  • 标签: 尿失禁,压力性 尿道中段悬吊术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孕期健康教育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宣教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我院住院的106例分娩产妇开展研究,双盲、随机法分成参照组(53例)与实验组(53例),参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则实施孕期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孕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实验组分娩后第1个月、第2个月、第4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对比P

  • 标签: 孕期 健康教育 产后 压力性尿失禁 宣教效果
  • 简介:摘要1例64岁女性子宫内膜癌患者化疗前为防止紫杉醇过敏反应,予以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0 mg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约30 min滴注完毕,输注过程中患者无不适。约2 h后,患者出现尿失禁,无尿急、尿痛,此后逐渐缓解。患者第2次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后2 h,尿失禁症状复现。将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改为口服地塞米松片后尿失禁症状减轻。考虑患者的暂时性尿失禁很可能与地塞米松磷酸钠有关。

  • 标签: 地塞米松 尿失禁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的生命质量,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7年6—9月在福州市温泉街道社区、东街街道社区和养老机构的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15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和尿失禁生命质量量表(I-QOL)调查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的生命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老年尿失禁患者生命质量总分为(98.7 ± 12.2)分;3个维度依次为限制性行为、社交活动受限和心理影响,得分分别为(34.5 ± 4.4)、(41.4 ± 5.4)和(20.8 ± 3.5)分。影响患者生命质量的因素有4个,分别是尿失禁严重程度、尿失禁类型、糖尿病和漏尿频率(P<0.01)。结论尿失禁对老年患者的生命质量造成一定的负性影响,且影响因素较多,应根据影响因素的不同制订个体化的护理措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 标签: 尿失禁 生活质量 老年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盆底康复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 2018年 4月至 2019年 12月收治的 76例压力性尿失禁的女性患者,在与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将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38例实施主动式训练治疗,观察组 38例实施盆底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 86.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6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盆地康复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盆底康复治疗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诊断产妇早期压力性尿失禁应用盆底超声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在 2018年 5月 -2019年 7月收治的 50例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进行研究,将其看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行常规妇科检查的 50例健康群体作为参比组,分析诊断产妇早期压力性尿失禁应用盆底超声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超声检查各项指标高于参比组( P< 0.05);实验组受检者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 94%高于参比组( P< 0.05)。结论:诊断产妇早期压力性尿失禁应用盆底超声的临床价值较高,该种诊断方法可为医护人员提供良好的数据资料,这对于疾病治疗和患者预后均有着极大作用,故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盆底超声 产妇 早期压力性尿失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326例因良性前列腺增生接受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术后拔除尿管后1周是否存在压力性尿失禁将患者分为压力性尿失禁组(n=78)和非压力性尿失禁组(n=248)。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前列腺体积、下尿路症状持续时间、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术前留置尿管状态、手术方式、手术时间、血红蛋白下降比例、术后留置尿管时间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来筛选独立的预测因素。结果压力性尿失禁组患者的年龄[(73.9±7.3)岁比(69.5±7.8)岁,P<0.001]、体重指数[(25.6±3.0) kg/m2比(24.6±2.9) kg/m2,P=0.004]、下尿路症状持续时间[(5.42±5.65)年比(5.05±5.19)年,P=0.008]、合并高血压[57.7%比43.6%,P=0.037)]、前列腺体积[(77.1±33.2) mL比(62.5±30.2) mL,P<0.001]、手术时间[(115.0±45.7) min比(99.8±41.4)min,P=0.006]均高于非压力性尿失禁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显示,年龄(OR=1.05,95%CI:1.02~1.07,P<0.001)、体重指数(OR=1.08,95%CI:1.03~1.14,P=0.003)、下尿路症状持续时间(OR=1.21,95%CI:1.14~1.29,P=0.015)、前列腺体积(OR=1.11,95%CI:1.10~1.11,P=0.011)是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患者年龄≥70岁、体重指数≥25 kg/m2、下尿路症状持续时间≥5年、前列腺体积≥75 mL是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 压力性尿失禁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体表性骶神经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8.6-2019.6期间本院收治的102例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当作研究对象,并根据病例单双号将其分为治疗A组(常规定时排尿刺激治疗)与治疗B组(体表性骶神经电刺激治疗),每组各51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治疗A照组(P<0.05);治疗前,所有研究对象的尿失禁频次无显著差异,而在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盆底MRI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的SUI组和对照组受试者,部分SUI患者行尿道中段悬吊带术(TVT)治疗。受试者均行盆底动态MRI检查(静息相及力排相),对SUI组尿道、膀胱颈功能及盆腔器官脱垂进行定性、定量诊断,分析SUI组TVT术后尿道移动角度、膀胱颈及尿道开放、盆底器官脱垂程度变化。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正态分布)或秩和检验(偏态分布)比较对照组和SUI组患者计量资料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计数资料的差异。结果对照组25例,SUI组33例,31例行TVT治疗,其中12例于术后3~ 6个月复查盆底MRI,纳入术后观察。力排相下,SUI组较对照组,功能尿道长度、尿道移动角度、H线、M线、膀胱漏斗征、尿道开放和膀胱脱垂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漏斗征及尿道开放征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VT术后SUI患者的膀胱脱垂程度减小,子宫脱垂程度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VT术后SUI患者的尿道长度增加,尿道移动角度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MRI能准确评估SUI盆底功能;TVT术后对尿道支持结构薄弱及盆底器官脱垂无明显改善。

  • 标签: 尿失禁,压力性 磁共振成像 尿道中段悬吊带术 盆底器官脱垂 盆底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