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深入探讨在锁骨骨折内固定中使用颈阻滞麻醉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于2019年1月~2020年5月期间来本院就诊的92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数字单双号法将其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两个小组,对照组共计46例,观察组共计46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普通的臂阻滞麻醉法进行麻醉,观察组患者则实施颈联合阻滞麻醉的方式进行麻醉,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所取得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锁骨骨折患者的麻醉优良率(95.65%)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4.3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锁骨骨折患者,差异极其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进行内固定的锁骨骨折患者,实施颈阻滞麻醉,麻醉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值得在各大医院广泛推荐使用。

  • 标签: 丛臂丛阻滞麻醉 锁骨骨折 内固定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颈阻滞麻醉应用于锁骨骨折治疗的效果。方法:从我院锁骨骨折患者中选取10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选取时间在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分别给予臂阻滞麻醉和颈阻滞麻醉,对比数据。结果: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麻醉有效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阻滞起效时间和阻滞完善时间较短,p

  • 标签: 臂丛阻滞麻醉 锁骨骨折 麻醉效果
  • 简介:摘 要: CFG桩复合地基遇到淤泥质黏土软弱层时,易出现扩径、缩颈、断桩等工程病害。本文结合具体工程实例,讨论喀斯特地貌溶蚀洼地中CFG 桩复合地基处理遇到的病害。介绍了其地质条件、施工要点及检测结果, 分析了质量事故发生的原因, 并提出了一种经济合理有效的加固处理方案,可为同类复合地基的施工及处理提供借鉴。

  • 标签: CFG桩复合地基,作用机理,补强,检测,淤泥质地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B超引导下颈神经阻滞联合臂神经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手术中的效果。方法:试验对象选择为我院2019.4—2020.9接收的62例锁骨骨折手术患者,以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取肌间沟臂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采取B超引导下颈神经阻滞联合臂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优良率(100.0%)比对照组(87.1%)更高,麻醉后10min、麻醉后10min、手术结束时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接近,P>0.05。结论:对锁骨骨折手术患者应用B超引导下颈神经阻滞联合臂神经阻滞麻醉可取得很好的麻醉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锁骨骨折 B超 颈丛神经阻滞 臂丛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临床上引起腰腿痛的病因较多,一般认为来源于发生退变的椎间盘及周边的韧带和肌肉等组织,其中硬膜外静脉曲张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病因。硬膜外静脉广泛分布在椎管内侧与硬膜、神经根直接相邻,并作为腔静脉辅助引流系统在体液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骨性椎管容积相对固定,所以若硬膜外静脉严重迂曲、扩张则有可能直接挤压硬膜、马尾或者相应节段神经根,导致类似椎间盘突出症或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症状。因扩张的静脉缺乏特异的影像学表现,在临床上很难准确地与椎间盘突出症或椎管狭窄症等相鉴别,故极易被忽视。然而,扩张的静脉迂曲且壁薄,术中很容易出血,增加手术难度,同时也会导致如术后硬膜外血肿等相关并发症。虽然对硬膜外静脉的研究开展较早,且已经被纳入大多数的解剖学图谱中,但临床医生对于硬膜外静脉的解剖结构、形态学特征、临床意义和影像学检查等细节仍然所知甚少。通过对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介绍硬膜外静脉的最新研究进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骶神经阻滞是临床常用于下肢手术麻醉和镇痛的神经阻滞技术之一。相较于以往盲探操作和CT等引导技术的缺陷与不足,近年来,超声引导技术以其安全、实时、动态、可视化的独特优势广泛应用于临床,极大地推动了骶神经阻滞技术的发展。文章主要综述了超声引导下骶旁入路、外侧入路、腰骶干阻滞等骶神经阻滞技术的方法及其优劣势,临床应用时需综合考虑以上方法的可操作性及利弊。为临床麻醉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 标签: 超声引导 骶丛神经阻滞 麻醉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臂加颈浅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抽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进行内固定的锁骨骨折患者96例。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臂麻醉组42例和臂加颈浅神经阻滞麻醉组54例。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麻醉期间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麻醉持续时间。结果臂麻醉组HR和MAP高于臂加颈浅神经阻滞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臂麻醉组SpO2、麻醉持续时间与臂加颈浅神经阻滞麻醉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臂麻醉组患者麻醉效果:优秀15例,良好18例,差9例,优良率为78.6%;臂加颈浅神经阻滞麻醉组患者麻醉效果:优秀41例,良好12例,差1例,优良率为98.1%,臂加颈浅神经阻滞麻醉组优良率高于臂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加颈浅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麻醉效果较好,患者生命体征比较平稳,麻醉持续时间未增加,麻醉安全性较高。

  • 标签: 臂丛麻醉 臂丛加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 锁骨骨折内固定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研判超声引导下臂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筛选某院从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50例,实验组选用超声引导实施、参照组选用盲探法实施。观察两组麻醉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单从麻醉操作时间上看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麻醉起效时间(4.2±0.3)相较参照组(9.6±1.1)少一倍,与参照组比整体麻醉效果较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6%)低于参照组(16%)。结论:超声引导下臂神经阻滞麻醉在临床手术中应用成效良好,见效时间快,麻醉效果好,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产生概率,适宜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引导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神木气田式井采用的四种流量计的功能特点及工作原理,分析了每种流量计在神木气田作业七区的实际运行状况,针对每种流量计的优缺点给与改进措施及建议。

  • 标签: 流量计 实际应用 改进措施
  • 简介:[摘要] 血压晨管理有助于早期高血压的诊断,更好地预防心脑血管等并发症的发生,预测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近年来,学者对血压晨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对一些心血管事件的前瞻性研究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研究。本文加以阐述,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水平。

  • 标签: []动态血压 昼夜节律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现阶段城市燃气调设计已经成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与经济效益的关键,在本次研究中,本文将在了解调目的基础上,对几种常见的调方式进行分析,包括借助液化石油混合气调、管道调等;最后设计了基于LNG的调设计方案,并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总体而言,城市燃气调设计具有复杂性,本文介绍的相关措施具有可行性,值得推广。

  • 标签: 城市燃气 燃气调峰 LNG调峰
  • 简介:[摘要]巨然,五代南唐时期山水画画家,在南唐灭亡后出家为僧,之后陆续创作了多幅江南山水画画作。《层岩树图》这副画就是巨然以披麻皴技法进行创作且比较有代表性的江南山水绘画。本文以巨然所创作的山水画作《层岩树图》为分析基础,通过剖析《层岩树图》中皴法的技巧特点以及所表现的情感特征,结合巨然自身特殊人生经历,所以山水画作在整体上营造出一种寂静自然的意境,画面充满了禅意,这对我国文人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标签: []巨然 皴法 山水画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发生肩下撞击综合征(SIS)与肩形态及肩下间隙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2月至2019年12月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骨科采用肱骨近端钛板治疗的6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男40例,女22例;年龄35~71岁,平均53.5岁;肱骨近端骨折Neer分型:三部分38例,四部分24例。根据Nikolaus提出的标准判定患者术后SIS的发生情况,并将其分为SIS组和Non-SIS组,在术后X线片上观察肩形态并测量肩下间隙[肩-大结节间距(AGI)、肩-钛板间距(API)],并分析其与发生SIS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及随访,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10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感染及内固定物松动等并发症。SIS组患者18例,Non-SIS组患者44例;SIS组中Ⅰ型肩3例,Ⅱ、Ⅲ型肩15例;Non-SIS组中Ⅰ型肩20例,Ⅱ、Ⅲ型肩24例。SIS组中Ⅱ、Ⅲ型肩患者比例(15/18)显著高于Non-SIS组(2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S组患者的AGI及API分别为(11.6±2.1)、(14.2±2.4)mm,明显小于Non-SIS组患者的(15.7±2.8)、(18.5±3.2)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S是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后常见并发症,肩形态异常(Ⅱ、Ⅲ型肩)、骨折复位欠佳(AGI变小)、钛板放置过高(API变小)等均为术后发生SIS的重要诱发因素。

  • 标签: 肩关节 肩撞击综合征 肩峰 肱骨近端骨折 相关性
  • 简介:摘要:随着碳达碳中和工作的推进,新能源装机容易逐步升高,存量火电机组的调能力愈加重要。火电机组深度调主要受锅炉燃烧稳定性、环保及辅机系统的安全性等因素制约,如何保证机组低负荷工况锅炉本体及其辅机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成为了火电机组进行深度调改造的关键问题。本文从锅炉的低负荷稳燃能力提升、宽(全)负荷脱硝改造、主、辅机设备安全性等方面,分析了深度调对锅炉设备的影响及相应改造的重点,以期为当前的火电机组深度调改造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深度调;稳燃能力;改造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臂神经阻滞麻醉下手法大推拿治疗肩凝症的疗效。方法 用2%利多卡因10ml行臂神经阻滞麻醉,行手法大推拿,中频电疗与肩关节功能锻炼,以恢复肩关节活动度。结果 15例患者一个疗程治愈者 14例,两个疗程治愈者1例,肩关节活动范围恢复正常。结论 臂神经阻滞麻醉下行手法大推拿治疗肩凝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且治疗过程短,治愈率高,费用低。

  • 标签: 肩凝症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手法大推拿
  • 简介:摘要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是治疗中下段直肠癌的标准术式,其要求在保证肿瘤根治前提下,尽可能保留肛门括约肌,性功能和排尿功能。与单纯交感神经成分损伤相比,盆和神经血管束(NVB)损伤对患者术后性功能障碍,特别是男性勃起功能的影响更为明显。由于腹膜反折以下直肠两侧间隙狭窄致密,难以分离,手术层面偏外容易损伤盆及其分支,偏内则进入直肠系膜内,因此直肠侧壁的游离一直被认为是TME的难点。本文对腹膜反折下直肠两侧间隙的膜解剖研究进展进行复习,并基于本中心研究结果,对直肠骶骨筋膜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以期为术中盆神经的保护提供参考。直肠骶骨筋膜是直肠侧间隙分离时的刚性筋膜屏障,"腹下神经前筋膜-邓氏筋膜前叶移行区"与盆主体相互融合,需进行保留。因此,直肠侧间隙分离应首先分离直肠后方间隙,再分离直肠前方间隙,横断邓氏筋膜前叶后,即很容易找到直肠前侧方间隙,从上到下最后切断侧方的直肠骶骨筋膜,以此导向将整个侧方间隙完全分离至盆底。

  • 标签: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盆丛 器官功能保护 直肠骶骨筋膜 膜解剖
  • 简介:摘要:冀东油田应用BH-KSM钻井液顺利完成式井组钻井施工,施工前对地层特性及施工难点进行分析,通过室内与其它钻井液体系对比评价,优选BH-KSM钻井液,该钻井液性能稳定,抑制性强,解决了钻遇玄武岩层段井壁坍塌等复杂问题,完钻井未发生复杂事故,提高了机械钻速,降低了钻井成本,其中NP1-4A15-P251井,应用“一趟钻”技术,创区快水平井钻井四项指标,采用优质钻井液完井液为区块井实施低成本开发、加快产能建设提供了技术保证。

  • 标签: 冀东油田 BZ-KSM钻井液 井眼稳定 强抑性 “一趟钻”技术 钻井提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臂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至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小儿上肢手术患儿开展研究工作,随机分成参照组与实验组,参照组常规给予右美托咪定麻醉,实验组给予腋路臂阻滞麻醉,对比两组的围麻醉期右美托咪定用量、术后苏醒睁眼时间、离室时间;比较两组麻醉后10min的心率、血氧饱和度与平均动脉压等指标情况。结果:实验组围麻醉期右美托咪定用量、术后苏醒睁眼时间、离室时间以及麻醉后1min、10min的心率、血氧饱和度与平均动脉压等指标均优于参照组,比较P<0.05)。结论:小儿实施臂神经阻滞能够获得更好的麻醉效果,安全性高,患儿生命体征稳定,值得推荐。

  • 标签: 小儿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臂神经损伤核磁共振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重点选取我院在2020年3月到2021年1月这个阶段内接收的40例臂神经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检查方法的不同对于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检查模式,对观察组实施核磁共振检查方式,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检查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检查精准性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 对于臂神经损伤患者进行检查的过程中,进一步有效实施磁共振检查技术,这样能够呈现出更加良好的诊断效果,更精准的定位,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必要的支持,因此这种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臂丛神经损伤 核磁共振检查技术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