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甲切除术治疗甲甲沟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7月至2020年9月间收治的甲甲沟炎患者共81例,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给予常规手术治疗干预者设定为对照组,给予改良甲切除术治疗干预者设定为观察组,两组分别为40例患者和41例患者。对比两种治疗方式得到的最终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对治疗满意度。结果:对比最终治疗效果,即治疗过程中患者所反馈的疼痛程度、手术花费时长、恢复花费时长、治愈率、复发率作为对比依据。发现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手术花费时长、恢复花费时长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综合治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综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综合观察观察组患者最终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对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甲甲沟炎患者,采取改良甲切除术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综合治疗效果即降低手术时间,加快恢复速度,降低复发率,并有效提高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故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改良式嵌甲切除术 嵌甲甲沟炎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改良胃管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清醒患者按就诊时间交替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组5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胃管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胃管法。对胃管所需时间、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改良胃管法应用于临床操作,缩短了胃管时间,提高了胃管成功率,患者不良反应小,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改良胃管法,能有效的减轻胃管引起的不适,缩短胃管时间,提高胃管一次性成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 标签: 改良插胃管法 应用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甲切除术治疗甲甲沟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80例(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甲甲沟炎患者开展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0例)予以常规拔甲术治疗,观察组(40例)予以改良甲切除术治疗。并对比两组临床指标、疾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痊愈时间、干燥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VAS评分、换药次数、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甲甲沟炎患者,应用改良甲切除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降低复发率,效果理想,可推广。

  • 标签: 嵌甲甲沟炎 改良式嵌甲切除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拔甲术治疗甲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甲患者采用甲板和甲床部分切除,刮除局部甲基质进行治疗。结果100例患者中随访92例,出现甲复发3例,2例再次行改良拔甲术,1例行修剪趾甲、局部抗炎治疗后愈合,术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结论改良拔甲术,手术创伤小,术后愈合快,复发率低,较单纯拔甲有明显的优势。

  • 标签: 嵌甲拔甲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改良微创治疗拇趾侧方甲甲沟炎的疗效。方法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门诊40例拇趾侧方甲甲沟炎患者,均采用改良微创治疗的方法。结果所有患者均在短期内痊愈。结论改良微创治疗甲甲沟炎创伤很小、效果好、恢复快、值得临床选用。

  • 标签: 拇趾侧方嵌甲甲沟炎 改良微创治疗
  • 简介:股疝的发病率约占腹外疝的3%~5%,股疝中顿者高达60%。为了探讨快速解除顿、确切高位结扎疝囊有效法,2003年7月~2008年7月,我院采用拆线剪沿腹股沟韧带下缘往腔隙韧带分次剪开快速松解顿,进腹作股环内口高位缝扎等方法[1]治疗顿性股疝63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嵌顿性股疝 临床分析 改良手术 高位结扎 临床疗效 韧带下
  • 简介:摘要目前国内海上风电项目涉及水下岩的四桩导管架基础工程案例较少,一般涉及岩的均为单桩或高桩承台基础,其桩顶均在水面以上,满足钻机无法下水的条件,同时桩内气举反循环下的泥浆护壁质量较高,孔壁相对稳定。而四桩导管架基础则为水下岩,即桩顶在水面以下,常规气举反循环原理无法直接在其工艺上使用。本文针对复杂海床地质的导管架基础施工,结合国内外类似施工经验,重点阐述了一种针对DDD(打钻打Drive-Drill-Drive)工艺研发的水下尖式护筒技术

  • 标签: 可打入性分析 插尖式护筒 水下嵌岩 四桩导管架 气举反循环
  • 简介:摘要目前国内海上风电项目涉及水下岩的四桩导管架基础工程案例较少,一般涉及岩的均为单桩或高桩承台基础,其桩顶均在水面以上,满足钻机无法下水的条件,同时桩内气举反循环下的泥浆护壁质量较高,孔壁相对稳定。而四桩导管架基础则为水下岩,即桩顶在水面以下,常规气举反循环原理无法直接在其工艺上使用。本文针对复杂海床地质的导管架基础施工,结合国内外类似施工经验,重点阐述了一种针对DDD(打钻打Drive-Drill-Drive)工艺研发的水下尖式护筒技术

  • 标签: 可打入性分析 插尖式护筒 水下嵌岩 四桩导管架 气举反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顿环状混合痔改良手术治疗顿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80例顿环状混合痔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40例(顿环状混合痔改良术式+中药坐浴)与对照组40例(传统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式)。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顿环状混合痔改良手术治疗顿环状混合痔的效果显著,能缩短患者疗程,提升临床治愈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嵌顿环状混合痔 传统外剥内扎术 中药坐治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手术在小儿腹股沟巨大顿性斜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2月至2016年2月我们采用改良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巨大顿性斜疝52例,均采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于后腹腔镜下辅助手法复位,对复位失败者于腹股沟外环体表投影处做1.5om小切口,松解顿,均行腹腔镜下双荷包加缝脐内侧襞内环口高位结扎术(改良法)。结果52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下辅助复位36例,手术时间(35.4±9.16)min,住院时间(4.5±1.5)d,腹腔镜下顿松解16例,手术时间(54.9±13.6)min,住院时间(5.5±1.7)d。无输精管、精索血管损伤,无阴囊血肿、切口感染等并发症。52例获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无一例出现睾丸萎缩、医源性隐睾、切口疝、疝复发等。结论改良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巨大顿性斜疝安全可行,疗效确切,腹腔镜下可同时发现和处理对侧隐性内环口未闭。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腹股沟 治疗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经皮克氏针撬拨方法复位方法纠正并向前成角的股骨颈骨折,并用空心钉固定,观察其复位效果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外伤性股骨颈骨折,对有完整随访记录的15例并向前成角的股骨颈骨折患者通过经皮克氏针撬拨方法复位方法纠正成角并用空心钉固定,观察其复位效果及临床疗效。本组15例,男性5例,女性10例;年龄44~72岁,平均60.06岁。左侧7例,右侧8例。受伤方式行走11例,高处坠落1例,车祸4例。均为闭合性新鲜股骨颈骨折,按Garden分型均为Ⅲ型。其中2例为隐匿性股骨颈骨折。手术时间2~11天。术前行胫骨结节骨钉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7~1/10。术后通过正侧位X线片评价向前成角变化、短缩距离以及观察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短缩测量方法患者骨盆平片双侧坐骨结节下缘作一直线,测量每侧小粗隆顶部或底部与坐骨线间的距离。两侧距离存在差别,小粗隆上移的距离差为短缩距离。结果15例向前成角的股骨颈骨折随访6个月3.0年。所有患者经过骨牵引并抬高远端远端不能消除骨折端成角,利用克氏针撬拨复位方法纠正骨折端向前成角,侧位成角全部纠正;正位片短缩并有不同程度外翻。测量短缩1~5mm,平均2.73±1.37mm。随访结果,股骨颈骨折全部愈合,只有1例发生股骨头坏死。优良13例,可1例,差1例(1例患者因为腰椎间盘突出术后伴有马尾神经综合征,对略退出螺钉敏感,屈伸活动后疼痛明显,髋关节功能差,取出螺钉后症状改善)。结论用克氏针撬拨复位向前成角的股骨颈骨折避免了切开复位,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获得了优良的复位和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骨折固定术 经皮复位
  • 作者: 杨波 陈启仪 田宏亮 林志亮 赵笛 叶晨 张雪莹 秦环龙 李宁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20年第Z1期
  • 机构: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结直肠病专科 肠道微生态治疗中心,上海 200027 ,同济大学医学院肠道疾病研究所,上海 200027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结直肠病专科 肠道微生态治疗中心,上海 200027;同济大学医学院肠道疾病研究所,上海 200027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结直肠病专科 肠道微生态治疗中心,上海 200027;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南京 210002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床旁改良式盲鼻空肠管技术在菌群移植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4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1 898例)和东部战区总医院(369例)接受床旁改良式盲鼻空肠管进行菌群移植治疗的2 267例患者,其中男性886例,女性1 381例;年龄(48.3±14.4)岁。评估置管成功与否、患者对置管的耐受情况以及置管相关的不良反应情况。通过电话、门诊及网络等方式进行随访,观察各类疾病患者治疗后6个月和1年时的临床治愈及临床改善情况。结果2 267例患者盲置管成功率为98.9%(2 241/2 267),其中2 158例(95.2%)患者在首次操作后2 h经X线摄片证实在位。2 241例盲置管成功的患者中,置管操作时间(6.9±1.4)min,插入鼻空肠管长度(98.3±7.4)cm。在操作过程中患者疼痛感受程度的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为(2.6±0.3)分;置管成功后留置时间为(48.1±13.6)d,在留置过程中患者鼻咽部置管疼痛的NRS评分为(2.7±0.3)分。2 241例患者出现鼻咽疼痛189例(8.4%)、咽喉部异物感295例(13.2%)、鼻腔少量出血22例(1.0%)、流涕45例(2.0%)、2例(0.1%)轻度误吸和4例(0.2%)低热,给予对症治疗后均缓解。2 241例患者接受菌群移植疗程(1.6±0.5)次,随访发现,不同疾病患者经菌群移植治疗后6个月及1年的临床疗效良好。结论在菌群移植治疗中,床旁改良式盲鼻空肠管操作安全简单可行,患者在菌群移植过程中的耐受度及依从性较高。

  • 标签: 菌群移植 改良式盲插鼻空肠管技术 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顿性结石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112例输尿管顿性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用改良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分为早期手术组(未采用自制进水通道,46例)和后期手术组(采用自制进水通道,66例),术后留置1根6F的D-J管或1~2根5F的D-J管,1~3个月后拔管。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感染发生率及输尿管狭窄发生率等。结果早期手术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51 min,术后输尿管狭窄发生率为19.57%(9/46),感染发生率为21.74%(10/46),结石清除率为76.09%(35/46),手术成功率为73.91(34/46);后期手术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32 min,术后输尿管狭窄发生率为3.03%(2/66),感染发生率为4.55%(3/66),结石清除率为95.45%(63/66),手术成功率为95.45%(63/66),两组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改良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顿性结石安全、有效,输尿管镜下自制进水通道制作简单,操作便利,同时配合术中对各种细节把控,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结石清除率,减少术后输尿管狭窄及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镜检查 激光,固体 碎石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式部分拔甲术急诊治疗甲型甲沟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甲型甲沟炎患者,分为观察组(改良式部分拔甲术)与对照组(单纯拔甲术)各30例。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控制率100%;观察组复发率3.33%低于对照组复发率23.33%,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改良式部分拔甲术急诊治疗甲型甲沟炎效果显著。

  • 标签: 改良式部分拔甲术 嵌甲型甲沟炎 急诊治疗
  • 简介:水力技术是利用石油行业中多项专用技术,经过跨行业嫁接和不断改进而形成的一种板桩快速施工技术,具有施工建设速度快、整体连接性能好等特点,可用于工程抢险及控导工程和护岸工程等水利工程。

  • 标签: 板桩 施工技术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社会的发展,科技在农业方面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普遍。近年来水稻机育秧技术在水稻栽种中广泛使用,其优点也愈加明显。例如机育秧后的秧苗会显得均匀整齐、高度一致;成熟后的秧苗会显得秧叶饱满、根部发达。水稻机育秧技术能够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节省人力物力以及成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深入分析水稻机育秧技术,希望给相关专业人员提供借鉴与参考。

  • 标签: 水稻 机插育秧 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