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智力发育落后是高度异质性疾病,具有复杂的遗传学病因。拷贝数变异和单基因疾病是导致智力发育落后发生的主要病理性遗传改变。而染色微阵列技术和外显组测序技术的临床应用则显著提高了智力发育落后患儿的病因诊断率。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染色显性遗传多囊肾(autosomaldomi-nantpolycystickidneydisease,ADPKD)是一种较常见的遗传疾病,该病发病率为1/1000~1/400,为我国终末期肾衰竭病因的第4位,我国约有150万~300万患者。60岁时,将有50%患者进入终末期肾衰。形态学上ADPKD以双肾多发

  • 标签: 多囊肾 囊肿去顶减压术 肾功能不全 腹腔镜手术 肾脏功能 患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遗传疾病(简称遗传病)是指以遗传因素作为惟一或主要致病因素的一大类疾病,遗传因素以细胞水平的染色数目或结构畸变和分子水平的基因改变为主。据统计,活产新生儿中患不同种类遗传病者占4%~5%,其中单基因病占1%,多基因病占2%~3%,染色病占0.5%。约1%新生儿患严重畸形,0.5%有代谢异常[1]。随着临床遗传学的发展,分子遗传学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很多并不常见的

  • 标签: 产前诊断方法 遗传性疾病 染色体病 单基因病 主要致病因素 羊膜腔穿刺术
  • 简介:摘要大量研究表明,人体的许多表型性状差异以及对药物和疾病的易感性等都可能与某些位点相关联,或和包含有多个位点的基因相关联。本文主要通过人工智能搜索方法和传统的统计检验方法同时检测遗传疾病的致病位点和性状的关联位点,通过MATLAB软件对编码数据进行批量处理,以实现基因位点分析。

  • 标签: 人工智能 遗传位点 基因 MTLAB 遗传机理
  • 简介:为便于进行数据分析,首先将教据中的位点信息由原来字母编码方式转换为数值编码的方式.根据位点的编码信息和患病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的方法,找出某种疾病最有可能的一个或几个致病位,最.同时采用显著性检验进一步对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证明了建立结果的合理性。此外,通过主成分分析,从原有的300个主成分中取出了225个主成分尽可能多地反映原来基因变量的信息。再通过主成分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与疾病最有可能相关的一个或几个基因。最后,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找出与相关性状有关联的基因位点。

  • 标签: Logistic回归分析 主成分分析 典型相关分析 遗传统计学 全基因组关联性分析(GWAS) 位点(SNPs)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染色显性遗传多囊肾的综合治疗措施。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34例ADPKD患者纳入到本组研究中,均采用腹腔镜囊肿去顶减压术联合肾脏被膜剥脱术的治疗方式,总结本组患者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在手术前与术后6个月血肌酐、收缩压、血尿素氮、疼痛评分上,有显著差异(P>0.05),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ADPKD患者,采用腹腔镜囊肿去顶减压术联合肾脏被膜剥脱术疗效理想,但是由于本组样本量较少,没有与单纯去顶减压术的对比,临床结论需要进一步检验,还需要进行深层次的临床研究。

  • 标签: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 综合治疗措施 分析
  • 简介:摘要对2例罕见的婴儿染色隐性遗传多囊肾合并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资料及其家系遗传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2例患儿均为散发,分别为6个月、3个月男婴,均因"咳嗽后发现心影大"入院,心脏彩超均提示"左心室明显扩大,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双肾超声提示"双肾明显增大",其中病例1双肾B超可见多发性囊肿。基因检测发现2例患儿均携带PKHD1基因复合杂合突变。既往未见染色隐性遗传多囊肾合并扩张型心肌病的病例报道,心肌病是否为PKHD1基因突变表型的一部分有待更多的病例研究及功能验证。

  • 标签: 心肌病 多囊肾 基因突变 PKHD1基因
  • 简介: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标志着人类正式迈进基因组时代,而其得益于测序技术和设备的快速发展,以及费用的不断下降,才使针对个人的基因测序成为现实,人类由此进入精准医学时代。由于人体生殖细胞或受精卵的遗传物质在数量、结构或功能上发生改变(如基因突变或染色畸变),并引起上代向下代传递的疾病,称为遗传疾病遗传疾病大多属于罕见病,影响了世界总人口的约10%。

  • 标签: 遗传性疾病 精准医学 分子诊断 高通量测序 挑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1个染色隐性遗传羊毛状发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收集1个中国汉族染色隐性遗传羊毛状发家系2例患者及其他家族成员的临床资料,采集他们的外周血和100例健康人外周血,提取DNA。应用二代皮肤靶向测序包检测患者的基因突变,然后采用Sanger测序验证,对突变基因编码蛋白质进行功能预测。结果2例患者均在LIPH基因存在错义突变c.530T>G(p.Leu177Arg)和c.736T>A(p.Cys246Ser),这2个突变分别来自患者父母,而100例健康对照中均未发现此2种突变。物种间序列比对分析发现,LIPH基因所编码蛋白质第177位亮氨酸和第246位半胱氨酸均属于高度保守的序列,SIFT和Polyphen-2软件预测c.530T>G(p.Leu177Arg)和c.736T>A(p.Cys246Ser)突变均为有害变异位点。结论LIPH基因的错义突变c.530T>G(p.Leu177Arg)和c.736T>A(p.Cys246Ser)可能为引起该家系羊毛状发患者临床表型的致病基因。

  • 标签: 序列分析,DNA 突变,误义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羊毛状发 LIPH基因
  • 简介:由于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染色显性遗传的杂合子有可能出现不同的表现型,本文阐述了染色显性遗传的几种类型。

  • 标签: 常染色体 显性遗传 类型
  • 简介:摘要染色显性遗传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是最常见的遗传肾囊肿性疾病,患病率为1/1 000~1/2 500,约50%患者在60岁时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ADPKD存在异质性,诸多因素如性别、合并高血压、基因突变、肾脏总体积和肾小球滤过率等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如何评估ADPKD患者的疾病进展风险,筛选出快速进展型患者对治疗方案的制订十分关键。我们总结了ADPKD的最新研究进展,结果显示,经身高校正后的肾脏总体积和基因突变类型是评估ADPKD疾病进展应用价值较高的指标,合并高血压、蛋白尿和肾小球滤过率是次要或较晚期的评估指标,和肽素等新的指标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多囊肾,常染色体显性 危险性评估 肾小球滤过率 基因突变 肾脏总体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染色显性遗传多囊肾病(ADPKD)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263例成人型ADPKD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是否合并多囊肝、泌尿系结石、泌尿系感染;有无血尿、蛋白尿;有无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血脂状况等。结果高血压[60.1%(158/263)]、蛋白尿[39.5%(104/263)]、血尿[36.5%(96/263)]、泌尿系感染[35.7%(94/263)]、合并多囊肝[27.8%(73/263)]是ADPKD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男女患者性别比例为1.76∶1。男女患者发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蛋白尿、三酰甘油水平以及肝囊肿、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而血红蛋白明显低于男性(P<0.05)。结论成人终末期多囊肾病发病与性别、年龄无关,但与高血压、血尿、蛋白尿、贫血、肾功不全、多囊肝、泌尿系感染密切相关,及早发现并干预,对于延缓肾功能恶化,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多囊肾,常染色体显性 高血压 肾机能不全
  • 简介:摘要染色显性遗传多囊肾(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是常见的肾脏遗传疾病,是全球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第四大病因疾病,预后较差。目前ADPKD尚无有效治疗,但相关研究表明某些药物和肾脏管理可改善ADPKD的病情进展,故ADPKD的症状前筛查和肾脏管理对改善患者病情有一定的作用。

  • 标签: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 筛查 管理 基因检测
  • 简介:本文本着以传授知识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原则,就“染色隐性遗传病”一节课的教材处理、教学设计、学生能力培养等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教学设计 卫校
  • 简介:摘要染色隐性遗传Best病(ARB)是BEST1突变相关的一类临床罕见眼底病。眼底典型特征为视盘周围、视网膜血管弓附近多灶性、斑点状视网膜下黄白色沉积物,对应FAF斑点状强荧光,少见黄斑区卵黄样病损。OCT常有视网膜下和(或)层间积液或黄斑囊样水肿,以及位于RPE水平的强反射沉积物。EOG光峰/暗谷比值严重下降,伴全视野ERG视锥和(或)视杆细胞振幅下降。此外,患者通常伴有远视、眼轴较短或前房较浅,易发生闭角型青光眼。ARB暂无有效治疗手段,临床上可针对其青光眼、脉络膜新生血管等并发症治疗。目前关于ARB多为小样本回顾性病例研究,临床上易与Best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眼底疾病误诊,详尽了解ARB的临床特征及基因遗传特点,将有助于精确临床诊疗评估。未来需更大样本量研究深入对ARB疾病发展不同时期、其相关病理机制、基因型与表型关系的探讨,从而提升对疾病的认识。

  • 标签: Best病 疾病特征 DNA突变分析 综述
  • 简介:目的:针对一个染色显性遗传非综合征性听神经病谱系障碍家系进行已知致病基因筛查分析,了解是否存在可能致病的基因突变。方法选择本课题组收集到的一个家系4代24人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受试者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在线引物设计软件Primers进行引物设计,采用直接测序法对已知听神经病相关基因进行测序,使用DNAMan软件对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该家系遗传方式符合显性遗传特征,患者听力学特征符合非综合征型听神经病谱系障碍,对家系中全部患者及部分听力正常成员完成DIAPH3、OTOF、PJVK、GJB2基因外显子及线粒体DNA12SrRNA1494、1555位点的测序分析,未发现可疑致病突变。结论该家系未检测到已知相关基因致病突变,高度提示新基因突变致病的可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听神经病谱系障碍 遗传 基因突变 显性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