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这件西服5块钱,皮鞋3块,衬衣2块,领带1块,都是二手货,只有我的诗是一手的。前段时间一位外国朋友对我说,中国现在的社会氛围特别像美国上世纪20年代。这让我觉得很惊讶,就问他为什么不是像60年代。他解释道,美国的20年代和60年代有一些相同点,都是年轻人追求自由、张扬个性的年代,但在背后有着本质性的不同。上世纪20年代,一战刚刚结束,社会财富迅速积累,人们压抑已久的消费欲望得到释放,整个社会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20年代的典型肖像是一个瘦得有些病态的美女,穿着貂皮大

  • 标签: 年代精神 美国年代
  • 简介:关于80年代诗歌精神,已经作为一份遗产在展开讨论,听起来是有点反讽意味的事。说明80年代诗歌精神在今天可能巳然失去了。在80年代诗歌运动风起云涌时,就有过两种截然不同的争论和评价,一派说“好得很”,一派说“糟得很”。有人认为这是西方“迷茫的一代”、“垮掉的一代”在中国的重演,嘲讽得有点像抬举,有人冠之以后现代主义文化掮客等等。我在想,这

  • 标签: 诗歌精神 80年代 “垮掉的一代” 后现代主义 反讽意味 文化掮客
  • 简介:目的探讨80年代与90年代司法精神病鉴定变化的特点。方法对盐城市精神司法鉴定委员会鉴定技术组1980年至1999年鉴定的1111例案例,分为80年代组与90年代组进行比较。(80年代组198例,90年代组913例)。结果90年代组比80年代组:在鉴定诊断中,人格障碍减少,其它无显著变化(P<0.05)。两组中居第一位的为精神发育迟滞,分别占36.6%和33.8%;在法定能力评定中,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有所减少(P<0.05),性防卫能力评定中有所增加(P<0.05),两组中居第一位的为刑事责任能力评定分别为70.4%和78.3%;在刑事责任能力评定中,完全责任能力在减少(P<0.05),而部分责任能力在增加(P<0.01),两组中居第一位的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分别占46.7%和56.1%;在鉴定案例类型中,盗窃案件增多(P<0.05),政治案件和流氓案件减少(P分别<0.05、<0.01)。结论司法精神病学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鉴定工作任重道远。

  • 标签: 刑事责任能力 定案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 案例 盗窃案件 法定能力
  • 简介:历史现象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常常令人们的主观判断捉襟见肘、窘迫难堪,人们很难在历史和现实之间设置一条由此及彼的线型因果链,以致于很多时候需要藉助辩证法的律条加以衡定和解释。作为跨越共和国两个重要历史阶段的特殊群体和特殊事件,知青和知青返城既不是逝去的社会现象,更不是静止的历史过程,也就是说,知青的过去和知青的现实都不能单方面赋予知青精神以质的规定性,只有将知青和知青返城置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维度下作历时、共时的全景式考察和解析,才能臻于知青精神的内核、直抵知青精神的本质。30集电视连续剧《返城年代》在央视播出后,“知青返城”这个钤烙着特殊年代印记的名词重新回到时下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热议的焦点话题。人们突然意识到,“知青返城”这个看似久远的历史学名词以及它所包蕴的特定文化内涵,依然存在于今天的中国,不但在物质层面影响着当今中国的发展趋向,而且在精神层面影响未来中国的价值取向。电视剧《返城年代》中的绝大多数知青曾被特定时代无情地丢弃,成为共和国历史上付出巨大精神代价的一代。林超然、何静之、张继红、王志、罗一民们曾以少年的天真沐浴过五十年代的清纯,以青年的单纯领教了“文化大革命”的狂热,以中年的成熟投身于改革开放大潮。作为一种不能忽视不容否定的历史存在,他们书写了“曾经沧海难为水”的人生传奇,铸就了“除却巫山不是云”的青春神话,只要我们环顾和打量那些刚从事业巅峰荣退下来的,曾经牛一般耕耘、马一般负力、虎一般行风、龙一般叱咤的人,就会发现他们中很多人都具有知青背景。

  • 标签: 精神生活 电视剧 知青 “文化大革命” 历史现象 谢幕
  • 简介:精神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70年代后"的女性写作,是对现代新都市人精神危机和道德取向的进一步批判和溯源.世纪之交物质的丰富和挥霍、欲望的沉迷和放纵、个体身份的无羁和自由,并不能掩饰她们精神上的空虚、孤独和痛苦.精神生态作为文艺批评的一种新思想范式,不仅是对外在自然宇宙的绿色忧思,更是对人类内部精神的支撑和维护,聚焦于"70年代后"的女性写作,目的是从精神的层面上揭示出她们正在逐渐走向绝地或边缘的精神面貌.

  • 标签: 精神生态 "70年代后"女性写作 新都市人
  • 简介:精神分析学对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剧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左翼戏剧界从文艺社会学的视角检视之,为30年代跻身于剧坛的左翼剧作者创设了借鉴的文化策略,也给左翼外剧作者的创造性接纳提供了堪可鉴戒的参照,而左翼外剧作家将之纳入多元化接受、创造性融汇的范式中。概言之,精神分析理论已渗入到剧作家的主体心理与艺术实践中。

  • 标签: 精神分析学 剧作家 接纳 重构
  • 简介:本文首先言明要研究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建筑创作的必要性,然后在简要分析改革开放初期建筑创作背景的基础上,归纳出当时建筑作品的五个特点,集中体现了这一时期中国建筑师脚踏实地、立足国情的建筑创新精神,同时指出这种创新精神对于我国当前建筑创作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 标签: 改革开放初期 中国建筑 创新
  • 简介:有关90年代中国审美文化新趋势,我曾在论文《从启蒙到沟通》中提出了走向“沟通”的构想(该文部分载于《文艺争鸣》1994年5期)。三年过去了,我有关审美文化转化的基本观点没有什么变化,而这里则是想在此基础上讨论我目前更感兴趣的特殊问题——90年代审美精神。由于角度有

  • 标签: 审美精神 诗意启蒙 知识分子 杂语喧哗 沟通 启蒙者
  • 简介:八十年代是一个属于王蒙的时代。王蒙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坛的一个“符号”,而其符号化的过程则主要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完成的,八十年代之于王蒙具有独特的意义。在这一时期,王蒙的创造性、自由性及其精神困境都达到了极致状态,

  • 标签: 精神困境 王蒙 界碑 桥梁 蝴蝶 当代文坛
  • 简介:在20世纪90年代,探索戏剧作家在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语境中开始了不可避免的分化。创作的分化,是启蒙精神萎缩的表现。但是,精神言说的命运在使人困惑的同时,并没有终结,戏剧的启蒙精神也没有中止。对于具有启蒙精神的戏剧,我们所希望的是这样一种姿态——退守,而不是销声匿迹。

  • 标签: 探索戏剧 分化 弱化 启蒙精神 90年代
  • 简介:本文以刘心武在七八十年代之际的创作为研究中心,从“叙事性的历史文献”的角度把这些小说读作同时代精神和思想图景的记录。通过文本细读,本文详细分析了小说所包含的1970年代末期“精神危机”状况的多重表现、刘心武在作品中对于创伤性的精神状况加以克服的努力,以及这种努力的走向和限度。

  • 标签: 刘心武 1970年代末 精神危机 改革
  • 简介:<正>伊村来了一个算命的瞎子。瞎子姓王,是县城人。关于这个瞎子,县城下面的各个乡里把他传说得像神仙一样。他朝伊村的打麦场上席地一坐,不大工夫,伊村的老老小小全跑去了,把他围得密不通风。他不应该屈尊下乡来的呀!据村里消息灵通人士说,这王瞎子,他家里连着三个儿子结婚,大操大办,把

  • 标签: 密不通风 消息灵通 洗衣服 我自己 给你 对我说
  • 简介:我的童年,是在长春郊区农村度过的。每当夜幕降临,那盏煤油灯就摆放在锅台上,冒出金黄色的火焰,照着奶奶做晚饭忙碌的身影,像皮影戏一样生动有趣。我坐在灶前烧火,一边欣赏,一边遐想,觉得油灯跳动的火焰无比神奇。

  • 标签: 年代 点灯 郊区农村 煤油灯 金黄色 皮影戏
  • 简介:《奔腾年代》Seabiscuit,绝对属于典型的美国励志电影。它是又一部记录真人真事的电影,作家劳拉·希伦布兰德(IauraHillenbrand)的传记小说《硬饼干:一个美国传奇》(Seabiscuit:AnAmericanLegend)为影片提供了蓝本。影片中三个主要人物和赛马Seabisctfit一起经历从失败到成功的

  • 标签: 《奔腾年代》 美国 电影 主题内容 故事梗概 大学英语
  • 简介:<正>公房1983。1983其实就是一扇门。多年之后,我一直这么对人讲。但当时我什么也没说,正咂吧咂吧地用力吸吮一颗黑乎乎的硬水果糖,舌头轻轻搅动,那颗糖在牙齿上流畅地撞击着,叮当作响,这声音,只有我听得见。妈正用手里那把来之不易的钥匙打开面前那扇根本不具备防盗功能的木门。门上歪斜地嵌着四块肮脏的玻

  • 标签: 防盗功能 窗下 汪曾祺 家朝 碎玻璃 公审大会
  • 简介:那充满欢乐光辉的年代,你我都无惧无畏,爱恨情仇四字看似简单,却让你我迷失最初的方向,回首来时之路,也许典何时间能证明激荡青春的存在。

  • 标签: 轿车 品牌 车型 外观设计
  • 简介:我坐在校园寂寞的角落里,看见一粒种子在泥土里悄悄睡醒,它揉着眼睛,在风中对我浅笑。我寻来树枝,在种子周围圈成篱笆,那么在以后的日子里,这里就成了我的庄稼地。想一想,应该是比较温馨的吧?

  • 标签: 开心果 种子 快乐 烦恼 眼睛 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