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图分类号R77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431-01摘要目的对年龄相关白内障(ARC)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对年龄相关白内障共129例患者(224只眼),对129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视力及眼部检查。

  • 标签: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晶体 MS值 MD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的折内障碍诊治中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年龄相关白内障患者60例临床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通过临床积极有效的护理,患者住院时间5~8天,护理工作落单度情况,满意42例,较满意17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为98.33%。结论对年龄相关白内障患者指导相关白内障碍知识,术后视力得到提高,减轻患者焦虑情绪,对并发症能急时发现并处理,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手术治疗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糖尿病合并年龄相关白内障年龄相关白内障术后并发症的对比。方法:选取{2019.6-2021.6},选择例数为98例,其中有49例为糖尿病合并年龄相关白内障,还有49例为年龄相关白内障。对比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占比。结果:观察组出现并发症概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年龄相关白内障,可发病概率较高,因此需要重点分析,为患者控制血糖指标,并发症概率减少。

  • 标签: 糖尿病 年龄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年龄相关白内障患者的治疗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6月—2014年8月收治的32例患者,对其进行手术治疗及分析。结果术后患者视力恢复良好,29眼基本恢复正常,3眼有所好转。结论年龄相关白内障采用手术治疗,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临床治疗 处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年龄相关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球差的分布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于山西省眼科医院就诊的40岁以上年龄相关白内障患者1 319例1 319眼术前角膜球面像差进行测量,分析年龄相关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球面像差分布。所有患眼均采用Pentacam HR眼前节分析仪测量平均角膜曲率(Km)值、平均角膜后表面曲率(Km)值、角膜散光值、角膜后表面散光值和角膜厚度;采用Zernike分析计算以角膜顶点为中心6 mm直径范围内的角膜球面像差值;计算角膜球面像差的分布情况及其与各眼球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不同类型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矫正角膜球差的比率。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68.00±11.12)岁,平均角膜球面像差值为(0.34±0.17)μm,波动范围为-0.38~0.99 μm。其中角膜球面像差<0 μm者22眼,占1.67%;角膜球面像差为0~0.4 μm者842眼,占63.84%;角膜球面像差>0.4 μm者455眼,占34.50%。角膜球面像差与患者年龄呈弱正相关(r=0.398,P<0.001);与受检眼角膜Km值、角膜后表面Km值、角膜厚度均呈极弱相关(r=0.129,P<0.001;r=0.240,P<0.001;r=-0.068,P<0.05);与角膜散光或角膜后表面散光之间尚不能认为有相关性(r=-0.025,P=0.365;r=-0.008,P=0.771)。年龄可能影响角膜球面像差。以残余球面像差(0.10±0.05)μm为目标采用不同类型非球面人工晶状体(0、-0.20和-0.27 μm)可矫正710眼,占53.83%。结论年龄相关白内障患者术前平均角膜球面像差较既往报道值(+0.27 μm)偏大。术前应根据患者个性化的角膜球面像差选择适合的非球面IOL。

  • 标签: 生物测量/眼 角膜球面像差 白内障 非球面人工晶状体
  • 简介:摘要:年龄相关白内障过去亦称老年性白内障,是引起中老年人视力损伤乃至失明的主要眼病之一,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重,白内障的分布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中国更是全球白内障患病人数最高的国家[1]。白内障不仅影响了中老年人的视觉,降低了家庭的生活质量,更是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担。因此对白内障的防治工作一直是我国防盲治盲工作的重点,了解白内障发病的危险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白内障 危险因素 年龄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年龄相关白内障导致的知觉性外斜视患者经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对外斜视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伴有知觉性外斜视的37例白内障患者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在术前、术后1个月和3个月观察视力、眼位、复视和双眼视功能情况。分别对术前双眼视力差距、白内障患病时间、术后视力及眼位、视功能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术后1个月矫正视力≥0.3的有35例,其中≥0.5的有32例。37例患者术后1~3个月外斜视眼眼位均得到矫正,因双眼视力差距较大双眼立体视功能无法统计。术后3个月全部患者复视消失。单纯白内障所致知觉性外斜视患者行白内障手术后视力提高、眼位纠正、复视消失。结论对于年龄相关白内障所致的知觉性外斜视,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术眼的外斜视可以得到纠正。

  • 标签: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知觉性外斜视
  • 简介: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长18~25个核苷酸的单链非编码小分子RNA,属于表观遗传学范畴,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通过其表达量的上调和下调,影响细胞分化、增殖、凋亡,肿瘤发生,机体代谢以及衰老等生命过程。近年来有研究发现,miRNAs在眼部的晶状体中也有表达,其表达量的异常可能与年龄相关白内障(ARC)有密切关系。本文主要就miRNAs与ARC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MICRORNAS 晶状体 靶基因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 简介: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高脂血症、糖尿病与年龄相关白内障(age-relatedcataract,ARC)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组由年龄45~85岁的360例ARC患者所组成;对照为与病例同期入住相同医院,未患与ARC有关眼病的360例患者,对照组与病例采取1:1匹配方式。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疾病既往史等,同时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生化检测资料,包括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估计研究因素与ARC关联的比值比(OR)及其相应的95%可信区间(CI)。结果:调整了年龄和性别因素后,高脂血症、高脂血症病程、TC及TG与发生ARC的危险性无关(P〉0.05),仅HDL-C下降与发生ARC的危险性升高有关(OR=1.519,95%CI:1.093~2.110,P=0.013)。在调整了多种潜在性混杂因素后,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空腹血糖受损的研究对象发生ARC的危险性升高了73%(OR=1.734,95%CI:1.102~2.725,P〈0.001),而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发生ARC的危险性升高了94%(OR=1.938,95%CI:1.293~2.906,P〈0.001)。糖尿病病程也与ARC呈显著性正相关,糖尿病病程〈10a和10~19a的病例发生ARC的危险性分别是未患糖尿病对照的2倍(OR=2.347,95%CI:1.502~3.752,P=0.010)和3倍(OR=2.683,95%CI:1.267~5.683,P〈0.001)。结论:HDL-C下降及糖尿病可使中老年人群发生ARC的危险性增加。

  • 标签: 年龄相关白内障 高脂血症 糖尿病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分析比较了有无护理干预对年龄相关白内障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针对我院特定时期内收治的 538例年龄相关白内障患者,设计护理干预组和常规组,其中干预组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对白内障健康知识的掌握率、住院时间以及患者满意度。分析结果表明:针对年龄相关白内障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护理干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对白内障健康知识的掌握度较高,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且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护理干预性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护理干预 健康教育 满意度
  • 作者: 谢红燕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01-04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9期
  • 机构:德阳眼科医院 四川德阳 618000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与年龄相关白内障患者的术前焦虑心理状况,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调整病人的身心状态,减轻心理压力,促进疾病康复。方法将180例与年龄相关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主要是沟通疏导),对照组常规护理,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分析表分别测定两组患者入院后至术前的焦虑心理状况。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焦虑值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组的焦虑值明显降低,患者的焦虑心理明显减轻。

  • 标签: 白内障 焦虑 护理
  • 简介:晶状体蛋白是晶状体内重要的结构蛋白,多种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modification,PTM)可引起晶状体蛋白结构、溶解度的改变并最终导致白内障形成,而另一些翻译后修饰则可能与晶状体蛋白的保护作用相关。特别是琢晶状体蛋白分子伴侣活性的下降可导致其他晶状体蛋白的凝聚和酶的失活,与年龄相关白内障(age-relatedcataract,ARC)的发生密切相关年龄相关白内障为多因素疾病,目前确切病因不明,手术仍是治疗年龄相关白内障的主要手段,尚无有效可以延缓或预防该疾病的药物。本文就目前主要的晶状体蛋白与年龄相关白内障的关系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晶状体蛋白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年龄相关白内障患者,探究应用优质护理的作用与整体效果。方法 本文研究对象选择到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年龄相关白内障患者,起始时间为2020年5月,终止时间为2021年4月,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数量对等均为43例。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方式护理,观察组则应用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知识掌握度、视力恢复情况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数据进行对比。结果 通过数据对比可以看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视力整体恢复情况明显更好,P<0.05;在知识掌握度方面观察组评分明显更高,P<0.05;除此之外,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对年龄相关白内障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整体效果比较理想,患者视力恢复情况明显更好,同时知识掌握度得到显著提升,不良事件发生率得到大幅度降低,因此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可以普及推广优质护理。

  • 标签: 优质护理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护理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年龄相关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临床治疗以及所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医院收治的年龄相关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48例资料,患者均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并配合房角分离术方法,对患者手术治疗后各项指标以及手术并发症情况观察。结果48例患者各指标观察,术后1d患者眼压、前房深度与视力指标等均有改善但并不明显,术后1个月、3个月各项指标与术前对比,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例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完成,术后出现2例房水轻度混浊表现,通过对症处理痊愈出院,术后3个月内随访,未见前房出血、玻璃体脱出、后囊破裂与高眼压并发症问题。结论年龄相关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临床治疗中,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方法的基础上,配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方法,可取得显著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推广。

  • 标签: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青光眼 房角分离术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形态年龄相关白内障对客观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不同年龄白内障患者共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发病形态,将120例患者分为三组,皮质性白内障研究组40例,核性白内障研究组40例,后囊下型白内障研究组40例,另外选择40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分别对参与研究人员的年龄、最佳矫正远视力、眼内散射光以及对比敏感度进行检查,对比组间结果。结果健康对照组的健康者在眼内散射光、最佳矫正远视力、对比敏感度方面都要明显好于其它三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依靠视力检查来评价白内障疾病,很难全面了解其对患者客观视觉质量的影响,在视力检查的基础上,配合眼内散射光以及对比敏感度的检查,才能全面掌握白内障对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以便选择治疗方案,确定实施手术的时机,在眼科临床上引起注意。

  • 标签: 白内障 视觉质量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