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水域生态系统中,由于动物具有对环境条件变化的敏感性或耐受性,且大部分终生生活在水体里,比较固着,相对位移小、寿命长、形体易于辨认等特点,多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人员已比较普遍地运用动物的一些种类来监测水体污染,评价水质。

  • 标签: 动物调查 漓江 水域生态系统 底栖动物 水体污染 相对位移
  • 简介:一、黑暗冰冷的河口环境河口足一个半封闭的和外海直接相连的沿岸水体,它受到潮汐作用的强烈影响,在其内,有海水和陆地排进来的淡水混合。因此,河口可以被看作是淡水和海洋柄息地之间的过渡区。就是这样一个过渡区的底层,从位于水底几米到几百米,直到露出水面的高潮滩,看似黑暗、冰冷、荒凉,实际上却充满生机。在水下黑暗的沉积物内,务种生物活跃于其中。即使是在露出水面的潮滩,看似贫瘠,仔细查看,就能发现无数动物的洞穴、爬痕。有时候,一平方米的潮滩就有数百个蟹洞、数小清的动物活动痕迹。

  • 标签: 动物活动 河口 漫话 沉积物 淡水 水面
  • 简介:动物学实验课的设计包括:临时装片法、解剖标本法、干制标本法、浸制标本法等主要方法。

  • 标签: 底栖动物学 实验课 标本
  • 简介:为掌握宁夏沙湖大型动物群落状况,于2013年春季、夏季、秋季调查沙湖8个采样点的大型动物群落结构,并评价沙湖水质状况。结果表明:3个季节在沙湖共采集了17种大型动物,隶属6科,主要由水生昆虫、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组成,且随季节与空间变化显著;沙湖大型动物优势类群为水生昆虫幼虫;大型动物生物指数较低,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91和0.51;依据多样性指数和大型动物数量分布对沙湖水质进行综合评价,沙湖水域属重度污染,夏季沙湖污染最严重,秋季沙湖受污染状况略好于春季。

  • 标签: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水环境评价 沙湖
  • 简介:2017年7月6日至7月29日,在90cm×75cm×60cm、容积280L的塑料水箱中注入采煤塌陷水域改造的台湾泥鳅Paramisgurnusdabryanus养殖池塘水和10cm厚的底泥,第Ⅰ、Ⅱ组放人浮叶植物荇菜Nymphoidespeltatum(分别为0.1kg和0.2kg)和动物螺蛳Margaryamelanioides(密度为250g·m^-2),覆盖面积分别为10%和20%,第Ⅲ组只放螺蛳不放置荇菜,第Ⅳ组为二者均不放的空白对照组,研究浮叶植物荇菜与动物协同修复体系对采煤塌陷区养殖水域水质以及底泥间隙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荇菜和螺蛳组合的协同修复体系去除采煤塌陷水域水质和底泥间隙水中的营养盐优于螺蛳单独作用;覆盖率20%的荇菜+螺蛳组合对水质中总氮(TN)、总磷(TP)、NH4^+-N、NO3^--N以及NO2^-N去除率分别为48.61%、82.5%、49.42%、46.43%和87.78%;10%的荇菜+螺蛳组合对水质中TN、TP、NH4+-N、N03^--N以及NO2^--N去除率分别为27.78%、75%、28.49%、32.14%和62.22%;两者对底泥TN、TP均有一定的去除作用。结果表明,采用浮叶植物荇菜与动物螺蛳协同修复体系能够有效净化采煤塌陷水域水质以及底泥间隙水营养盐,荇菜覆盖率为20%的修复效果好于覆盖率10%。

  • 标签: 荇菜 螺蛳 采煤塌陷区 协同修复
  • 简介:2011年春季,对嫩江下游动物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嫩江下游共发现了54种动物,其中水生昆虫36种,占总种数的66.7%;软体动物12种,占22.2%;环节动物4种,占7.4%;甲壳动物1种,占1.9%;扁形动物1种,占1.9%;各采样断面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差异较大,密度的变化范围为0.04~4.2ind.m-2,平均值1.766ind.m-2;生物量的变化范围为0.0130~1.4880g.m-2,平均值0.3496g.m-2。聚类分析(ClusterAnalysis)表明,嫩江下游动物群落结构差异明显,组内相似性高,组间差异大,多维标度分析(MSD)结果支持了聚类分析结果。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生物指数3个指标评价表明,嫩江水质处于良好状态。

  • 标签: 嫩江下游 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水质评价
  • 简介:2001年7月、9月对大兴凯湖底动物进行了研究.动物共计7种,以水生昆虫为主,占42.9%.密度为117.2个/m2,寡毛类占91.0%,水生昆虫占6.8%,甲壳类占2.2%;生物量为5.8000g/m2,甲壳类占89.8%,寡毛类占9.6%.密度、生物量秋季大于夏季.

  • 标签: 大兴凯湖 底栖动物 密度 生物量 品种 季节
  • 简介:【目的】松花江流域是中国最早的工业基地之一,其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环境保护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开展松花江流域水质评价及典型生物类群多样性状况调查,可为松花江流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提供依据。【方法】于2016年7月调查整个松花江流域近岸的大型动物群落组成和测定水质理化指标,开展其水质理化特征评价和生物指数评价,并探讨动物群落分布与水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理化指标评价结果显示,南源松花江水质状况最差,处于中度污染;北源松花江处于轻度污染;梧桐河水质最好,处于良好状态。松花江流域3个河段的动物群落结构存在空间差异性。另外,梧桐河的物种多样性最高,北源松花江次之,南源松花江最低。溶解氧和营养元素K的浓度是驱动动物群落组成发生显著性差异的主要环境因子。生物指数评价结果显示,3个河段水质均处于轻度污染状态。【结论】松花江流域水质处于轻度到中度污染状态。有机污染是松花江流域面临的主要水质环境问题,对松花江流域动物群落结构产生了显著影响。因此,控制有机质的输入是维持松花江流域水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举措之一。

  • 标签: 松花江 底栖无脊椎动物 群落结构 有机污染 生物指数 水质评价
  • 简介:2013年9月调查了红旗泡水库及周边水域动物群落结构,鉴定出动物19种,隶属于3门、7目、12科,其中软体动物门10种,占总物种数的52.63%;环节动物门4种,占总物种数的21.05%;节肢动物门5种,占总物种数的26.32%。红旗泡水库的动物优势种为截口土蜗Galbatruncatula及斯蒂齿斑摇蚊Stictochironomussticticus,而红旗泡水库周边水域动物优势种为椭圆萝卜螺Radixswinhoei、划蝽Sigradistanei及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hoffmeisteri。秋季红旗泡水库及周边水域动物的密度分别为(150.4±152.88)ind·m^-2和(229.33±192.89)ind·m^-2。红旗泡水库的Ma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Simpson多样性指数均低于周边水域,而Pielou均匀度指数高于周边水域,说明红旗泡水库的动物生物多样性低于周边水域,但均匀度较高。红旗泡水库动物功能摄食群主要是杂食者,而周边水域主要是捕食者。

  • 标签: 红旗泡水库 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功能群
  • 简介:运用稀释分离法和划线分离法对含有底硅藻的水样进行分离与纯化,得到了一系列不同种类的纯化的硅藻,有阔舟形藻、卵形藻、舟形藻、短楔形藻等。

  • 标签: 底栖硅藻 藻种分离 稀释分离法 划线分离法
  • 简介:为了量化湄州湾潮间带大型动物群落的结构和多样性特征,分别于2010年10月和2011年4月对湄州湾7个断面高、中、低潮间带的大型动物进行了取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湄州湾潮间带大型动物以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为主,优势种类包括珠带拟蟹守螺(Cerithideacingulata)、杂色伪沙蚕(Pseudonereisvariegata)和小头虫(Capitellacapitata)等。2010年10月,湄州湾潮间带大型动物的平均物种丰富度为r8.21±2.04)种,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914-80)ind./m2和(73.9±78.8)g/m2;2011年4月,平均物种丰富度为(6.76±2.90)种,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95±220)ind./m2和(45.8±58.0)g/m2。4月和10月大型动物的群落结构明显不同;大型动物4月的多样性、生物量等通常低于10月,但丰度更高。此外,湄州湾潮问带大型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生物量和丰度在各采样断面的高、中、低潮区的变化规律不一致。

  • 标签: 湄洲湾 大型底栖动物 多样性 潮间带 滨海湿地
  • 简介:什么是两动物?小朋友可能会说:“顾名思义,那些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栖息在陆地上的动物叫两动物。”这种回答是不正确的。两纲是从水生过渡到陆生的脊椎动物,现存约4000余种(亚种),大多分布在热带或亚热带,

  • 标签: 会说 两栖动物 两栖纲 脊椎动物 亚热带 变温动物
  • 简介:广西地处低纬,气候温暖,降水丰沛,沿海、山地风能资源丰富,为动物的栖息繁衍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生存环境。广西的两动物资源极为丰富,形成了多样的区系。据统计,全区有两动物约110种,

  • 标签: 两栖动物 广西 资源丰富 栖息 区系
  • 简介:松嫩平原上的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第一个丹顶鹤等大型水禽和湿地生态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笔者于2008年春、夏和秋三季对扎龙湿地大型动物群落特征与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扎龙湿地底动物主要由节肢动物门、软体动物门和环节动物门组成,共计93种(属);春节物种数最高(64种),秋季次之(54种),夏季最少(38种)。大型动物群落的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都是春季最高,夏季最低;夏季Sinnpson优势度指数(D)最高,秋季次之,春季最低。

  • 标签: 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 大型底栖动物 物种多样性
  • 简介:动物既能在水中栖息,也可登陆活动。全球现在两动物约有3000多种,绝大部分体形较小。大鲵在两动物中犹如鹤立鸡群,小的体长在60~70厘米之间,最大者体长可达1.8~2.0米,重达20--25千克。前些年在湖南桑植还曾捕到一条3米多长,73.5千克重的巨形大鲵。

  • 标签: 大鲵 两栖动物 两栖类动物 体长 栖息 体形
  • 简介:[背景]大型动物群落是红树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型动物群落及其所在的红树林生态系统正遭受严重的人类活动介导的多种侵扰,如烈性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的入侵.很多研究调查了红树林生态系统动物群落对互花米草入侵的响应,但互花米草移除对生物群落的影响鲜有报道.[方法]选取位于山口国家级红树林保护区的3个断面(山角、永安和北界),分别在3个断面定量采集互花米草拔除前和拔除后的动物,比较其物种组成、栖息密度和生物量,研究人工拔除互花米草对红树林大型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大型动物群落在互花米草拔除前后发生了显著变化:在选取的3个断面上共观测到1~3种拔除前后共有的物种,且优势种在3个断面上均发生了变化;物种丰富度在2个断面(永安和北界)上略有增加,在一个断面(山角)上降低;在3个断面上,互花米草拔除后生物的栖息密度和生物量都显著降低.[结论与意义]动物群落的这些显著变化会对其栖息地内以及周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及红树林的生态功能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当大规模人工移除互花米草时,需充分考虑这些变化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制定合理、有效的互花米草清除策略,保护脆弱的红树林生态系统.

  • 标签: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 红树林 互花米草 生物量 物种丰富度 物种栖息密度
  • 简介:【目的】了解江苏省徐州市云龙湖大型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其环境影响因子,可以为保护云龙湖水生态环境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2017年对云龙湖大型动物和水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利用1/16m2彼得逊采泥器采集大型动物样品,同时利用有机玻璃采水器采集水样,每年的5月和10月各采样一次,共采样10次。利用3种群落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评价云龙湖大型动物的群落结构,选择ShannonWiener指数进行水质评价,并应用典型相关分析(CCA)得出大型动物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云龙湖大型动物群落结构简单,物种较少,3种群落多样性指数年际波动不大。云龙湖水质多年处于轻污染到中污染水平之间。优势物种中水丝蚓属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总氮浓度,摇蚊幼虫的主要影响因子为高锰酸盐指数。【结论】云龙湖的水体有富营养化风险,应对云龙湖大型动物的保护和水质改善给予足够重视。

  • 标签: 大型底栖动物 云龙湖 徐州 多样性指数 典型相关分析
  • 简介:2014年6月,按照海洋资源调查规范,调查北黄海大连沿岸的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as原产区中的旅顺口区塔河湾附近海域和大连金州新区城山头海滨地貌保护区海域内大型动物的种类、密度、生物量,计算优势种、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物种相似性,探讨其修复策略。结果表明,两处海域刺参生境大型动物群落结构基本相同,优势种组成相似,优势类群均为软体动物;物种组成因饵料条件及周边海域底质不同呈现差异性分化;两处海域内海星类与刺参的密度比分别约为1∶3和1∶1,海星类与刺参的生物量比值与密度比相同;海星类与海胆类密度比均约为1∶1和3∶1,海星类与刺参及海胆类密度和的比分别为1∶4和1∶1,海胆类与刺参密度比均约为1∶2。根据调查结果认为刺参生境和增养殖区的养护、修复策略为:(1)多种共养,以参为主;(2)控制海星,适度增殖海胆;(3)提高初级生产力,降低污染。

  • 标签: 刺参生境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特征 修复策略
  • 简介:大多数爬行动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陆地上度过,而两动物大多生活在水里或水域(yu)附近。这样的皮肤能防止它们的身体因为失去水分而变干。鳞片中富含角蛋白,可以形成厚实坚硬的“盔(kui)甲”。角蛋白也是构成人类指甲的主要成分。

  • 标签: 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 蛋白
  • 简介:为了解江苏省湖泊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并研究其对水环境质量变化的响应,于2012年春秋两季对江苏省16个湖泊51个采样点湖泊动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以及湖泊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进行调查,分析水质指标与动物指数间Pearson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江苏省16个湖泊营养状态指数范围为35.5~66.4,其中约81.2%的湖泊处于轻度-中度富营养状态,表明水质从好到中度污染;湖泊动物优势种为寡毛类的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hoffmeisteri),优势度为13.0%;香浓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diversityindex)范围为0.00~2.20,级别范围由极贫乏到较丰富状态,表明水质污染程度从重度到轻度污染。从全省尺度看,水质评价结果与生物学(香浓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BioticIndex(BI)指数)评价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与历史数据相比,江苏省湖泊动物清洁敏感物种减少甚至消失,总体群落结构趋于小型化。16个湖泊水体总氮和总磷与动物密度呈显著负相关,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与动物指数(香浓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BI指数)间关系不显著。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无法完全客观反映湖泊水生态健康状况,因此需要综合水质、水文、水生生物、生境状况等因素发展新的评价指标体系。

  • 标签: 江苏省 富营养化 底栖动物 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