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屏障膜材料是引导组织再生的关键,其研究的方向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研究具有更好的生物学性能和机械性能的新材料,另一方面是将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技术结合在一起,形成复合膜来引导牙周组织再生。与牙周组织再生相关的生长因子及种子细胞皆有与屏障膜复合的报道。

  • 标签: 引导组织再生 生长因子 屏障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引导组织再生治疗牙周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来我院治疗牙周病患者79例纳入本次研究,按治疗方式的差异性分2组。对照组(40例)患者行常规治疗,实验组(39例)患者行引导组织再生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并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40例患者中,治疗有效率为77.50%,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4.87%。经比较,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牙周病患者实施引导组织再生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在临床上应用有着较高的价值。

  • 标签: 引导性组织再生术 牙周病 效果 安全性
  • 作者: 李熠 王琪 邱立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2-19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第12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第四门诊部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25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半月-隧道瓣技术应用于引导组织再生的临床有效性、安全性及临床和影像学效果,为探索更微创、可靠、稳定的牙周再生治疗技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第四门诊部就诊、经牙周基础治疗后口内至少1颗前牙区患牙存在邻面骨内袋的慢性牙周炎患者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试验组使用半月-隧道瓣技术,对照组使用改良保留龈乳头切口技术进行引导组织再生。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两组患牙临床附着水平(clinical attachment level,CAL)、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龈乳头退缩(papillae height loss,PHL)、骨袋深度(影像学检查中骨缺损的骨袋底至牙槽嵴顶的距离)等临床指标的变化及术后2周早期伤口愈合指数(early healing index,EHI)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PD[试验组治疗前后为(6.50±0.85)和(2.10±0.74)mm,对照组治疗前后为(6.60±0.97)和(2.40±0.70)mm]、CAL[试验组治疗前后为(8.70±0.95)和(4.00±1.15)mm,对照组治疗前后为(8.40±1.17)和(4.50±1.18)mm]、BI[试验组治疗前后为3.00(2.75,3.00)和1.00(1.00,2.00),对照组治疗前后为3.00(2.00,3.00)和1.00(0.75,1.25)]及骨袋深度[试验组治疗前后为(4.71±0.95)和(-0.20±0.85)mm,对照组治疗前后为(4.38±0.97)和(0.99± 0.80)mm]均有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HL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2周EHI(1.30±0.48)显著优于对照组(2.10±0.99)(P=0.042)。试验组术后6个月骨袋深度改善程度[(4.91±1.18)mm]显著优于对照组[(3.39±0.95)mm](P<0.05)。试验组影像学硬组织修复率(1.05±0.17)显著高于对照组(0.78±0.14)(P=0.001)。两组治疗后PD、CAL、BI及PHL的改善程度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月-隧道瓣技术应用于引导组织再生安全、有效;该技术允许在骨缺损区进行过量植骨,可更有效地获得硬组织再生并可能获得更好的术后美学效果。

  • 标签: 牙周炎 引导组织再生术 临床效果 影像学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将探析牙种植中应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GBR)的护理对策。方法:此次研究实施于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共计纳入研究对象72例,均为需要行牙种植的患者,已经对其基本资料进行了简单分析,确认符合实验参与条件,同时在牙种植期间需使用GBR技术。本次研究中重点探析GBR技术实施期间的护理对策,需采用随机数表法对患者分组,其中一组继续使用常规护理,将其命名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需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不同护理模式下的具体护理效果。结果:首先对两组患者的种植成功率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36例患者均种植成功,种植成功率100%,对照组中成功种植29例,种植成功率80.55%,观察组种植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仅如此,还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指标进行了分析比较,从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以上指标相对更优,(P<0.05)。结论:在GBR技术应用于牙种植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帮助提高种植成功率。

  • 标签: 牙种植术 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 成功率 不良反应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即刻种植后骨组织引导再生(GBR)对骨缺损骨再生的成骨能力。方法选取山西煤炭中心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单颗上前牙拔除后即刻种植合并唇侧骨缺损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使用Bio-Oss骨粉和海奥生物膜进行GBR,对照组34例,自然愈合。使用锥形束CT于种植即刻、种植后6个月、种植后12个月测量种植体颈部肩台上方1、4、7、10 mm点处唇侧骨壁的厚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种植即刻至种植后6个月,两组种植体颈部肩台上方1、4、7、10 mm点处唇侧骨壁的厚度变化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后6~12个月,观察组种植体颈部肩台上方1、4、7、10 mm点处唇侧骨壁的厚度变化量分别为(0.12±0.08)mm、(0.11±0.06)mm、(0.10±0.08)mm、(0.08±0.06)mm,对照组分别为(0.51±0.15)mm、(0.40±0.10)mm、(0.39±0.07)mm、(0.25±0.07)mm,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18、4.647、4.007、3.507,均P<0.05)。两组种植后6个月种植体唇侧骨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后12个月,观察组种植体唇侧骨厚度为(2.87±0.49)mm,对照组为(1.51±0.41)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79,P<0.05)。结论GBR能够保证成骨性细胞的优先迁移生长空间,以良好的成骨能力提供足够骨量完成骨缺损的结构性重建。

  • 标签: 牙种植,骨内 骨重建 骨再生 骨生成 生长面 牙骨质 骨代用品 外科,口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牙内骨内种植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治疗牙周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医院收治的60例牙周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60例患者经引导组织再生治疗,试验组联合开展牙内骨内种植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治疗前后牙周指标、口腔健康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3,P<0.05);与治疗前相比,牙周袋探诊深度(PD)、牙周附着水平(CAL)、Ⅱ度牙齿松动等项做比较分析,治疗后两组均有减小,且试验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60、6.271;χ2=5.192,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口腔生理功能、心理功能、行为影响、疼痛与不适的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68、9.281、6.298、15.980,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03,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牙周病的治疗过程中,牙内骨内种植联合引导组织再生可有效提高牙周病患者的牙周附着效果,改善其口腔健康状况,同时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增强手术安全性。

  • 标签: 牙内骨内 种植 引导组织再生术 牙周病
  • 简介:目的探讨甘氨酸龈下喷砂联合引导组织再生(GTR)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有效性。方法28例伴有牙槽骨吸收的种植体周围炎患者,按照随机、双盲、对照原则将种植体(共34枚)分成2组,分别行GTR,其中试验组(n=18)在中使用甘氨酸龈下喷砂系统对种植体表面进行清创;对照组(n=16)采用塑料刮治器对种植体表面进行清创。在治疗前(基线)、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和治疗后12个月进行临床指标的检测,包括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水平(CAL)及影像学垂直骨增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每个时间点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自身对比,并在基线、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和治疗后12个月进行临床指标的组间对比,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基线,试验组和对照组各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术后PLI、BI、PD、CAL及影像学垂直骨增量均较治疗前(基线)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3个月,试验组与对照组BI、PLI、PD、CA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BI=5.103,PBI=0.031;tPLI=5.556,PPLI=0.025;tPD=4.440,PPD=0.043;tCAL=4.879,PCAL=0.034)。患者治疗后6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的PD、CA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PD=4.994,PPD=0.033;tCAL=4.831,PCAL=0.035)。患者治疗后12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的PD、CA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PD=4.302,PPD=0.046;tCAL=4.325,PCAL=0.048)。患者治疗后6及12个月,试验组与对照组种植体的PLI和BI均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影像学垂直骨增量在治疗后3、6、12个月试验组较对照组增加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831,P3=0.035;t6=4.412,P6=0.044;t12=5.087,P12=0.031)。结论在改善种植体周围炎炎症水平及促进牙槽骨再生方面,甘氨酸龈下喷砂联合GTR较机械刮治联合GTR更具优势,可�

  • 标签: 引导组织再生术 牙龈下刮治术 种植体周围炎 甘氨酸龈下喷砂
  • 简介:目的评价引导组织再生(GTR)术后患牙正畸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9—2011年来锦州市口腔医院就诊的因牙周病导致个别牙严重错牙合畸形患者19例(患牙26颗),GTR术后6个月开始正畸治疗,比较矫治前后患牙牙周状况。结果19例患者经牙周-正畸治疗后,有17例达到矫治目标,牙周状况明显改善。与矫治前比较,矫治后的前牙牙槽骨高度略有增加,后牙牙槽骨高度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TR手术可使牙周-正畸治疗的安全性、疗效性及稳定性均得到提高。

  • 标签: 引导组织再生 牙周病 正畸治疗
  • 简介:引导组织再生生物材料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张凤河,宋晖黄萍(山东医科大学口腔系济南250012)(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济南250012)八十年代初,Nyman等 ̄[1]阐述了引导组织再生(guidedtissueregeneration,简称GTR)技术。...

  • 标签: 引导组织再生 膜材料 生物材料 骨缺损修复 种植体 研究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牙周病患者予以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间收治的牙周病患者104例,以随机方式进行分组,均入组52例,对照组予以牙周翻瓣术,观察组接受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比较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与并发症率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牙周翻瓣术治疗方案相比之下,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对牙周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为理想,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 牙周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牙周病的效果。方法:取2020年3月-2021年6月时段内牙周病患者共160例,依据抽签法纳入对照组(80例)、试验组(80例)。对照组使用牙周翻瓣术,试验组使用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比较患者总有效率、PD和HPD状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6.26%)高于对照组(87.50%)、PD和HPD状况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16.25%),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牙周病患者,牙周引导再生技术的运用,可有效提高疾病治疗效果,改善牙周袋、根分叉水平探入深度,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牙周病 牙周翻瓣术 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 总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种植牙中行引导再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来我院口腔科接受种植牙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从中抽选出2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划分成两组,对照组直接行种植牙植入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引导再生治疗,对比两组种植效果及相关康复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统计结果P

  • 标签: 种植牙 行引导骨再生术 种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牙周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7月收治的牙周病患者82例,并随机划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采取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牙周袋深度(PD)与根分叉水平探入深度(HPD)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92.68%较对照组的70.73%高(P<0.05);治疗组PD、HPD减少值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临床采取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牙周病患者,其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治疗,可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 标签: 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 牙周病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牙周病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随机择取我院202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60例牙周病患者进行实验探索,并借助信封法将其划分成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疗法)与研究组(30例,采用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方法),并对两组患者FPD及PD减少值、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统计,研究组患者根分叉水平探入深度(FPD)、牙周袋深度(PD)减少值大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且P<0.05,两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合理应用到牙周病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痛苦程度,改善患者牙周症状,加快患者口腔功能恢复进程,维护患者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牙周病 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 常规治疗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本研究通过对拔牙窝覆盖可吸收胶原膜12周后的组织愈合情况进行测量分析,判断该材料的成骨性能。共计10名需拔除上颔第一前磨牙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微创拔除患牙后单用胶原膜覆盖拔牙窝。12周后二次手术.观测临床指标.种植体植入前取骨用于组织学和显微CT检查。研究结果表明:水平方向的平均骨再生有77mm(颊腭向)和4.6mm(近远中向)。垂直方向的平均骨再生有109mm。减影技术测量表明牙槽嵴顶高度平均降低2.1mm(07~43mm)。显微CT和组织学测量分析结果表明,拔牙窝在术后12周有矿化良好的组织形成.平均新生骨比例为45.87%±12.35%。研究未发现胶原膜有矿化现象。本研究结果证实:拔牙后进行引导再生,术后12周有足够的新骨形成.牙槽嵴尺寸未发生明显改变。屏障膜无矿化现象。

  • 标签: 引导骨组织再生 临床观测 CT检查 拔牙窝 组织学 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种植牙中应用引导再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口腔科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在牙种植中应用引导再生的病例共40例(共45颗牙)为研究对象,每半年随访一次,随访2年观察临床疗效。结果40例病例共45颗牙的种植修复中,44颗种植牙固定无松动,种植牙周围组织无炎症改变,病例未感不适,咬合功能正常;X线检查示种植体颈部骨边缘的吸收第一年在1.5mm以内,之后每年吸收在0.2mm以内,吸收情况稳定,未见病理性异常吸收情况。1例病例的1颗牙在半年后第一次复诊时出现种植体周围牙龈红肿,后经抗炎和局部修复牙冠治疗后,在之后复诊中未见其他异常。结论引导再生能对种植牙进行骨增量处理,效果显著且稳定,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引导骨再生术 种植牙 骨量不足 人工骨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