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猛龙》谓之北魏书法之精品,乃碑刻中的典型代表,在魏碑中属于中性书风之典范,融入了大量篆书的中锋笔意,在楷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楷书碑刻代表.康有为评其为“隶楷之极则,正体变态之宗”,可见其在历史上对楷书发展影响之深远.《猛龙》中的书风展现出古朴浑厚,天真意趣的特点,运笔采用方笔为主,方圆兼和,变化自然.高耸险绝的结字和丰富的空间布局都为它带去了独特的风格特点.因此,深刻分析此的笔法结构,是更好了解北魏书法风格的关键一步.

  • 标签: 《张猛龙碑》 笔法 结构 影响
  • 简介:猛龙》,北魏孝明帝正光三年(公元522年)刻,无撰书人姓名,明初出土。近代石已残泐。碑额正书题“魏鲁郡太守府君清颂之”三行十二个大字。纯用方笔。棱角森然。结体险峻奇特。连额高2.80米,宽1.23米。阳二十四行。行四十六字。碑阴刻立碑官吏姓名,共十二列,原现存山东曲阜孔庙。《猛龙》碑文记载了猛龙任鲁郡太守时的政绩。该以方笔为主。兼用圆笔,字取纵势。中官收束,天骨开张,结构欹侧险劲,全篇书法清峻刚健。纵逸多姿。于整齐中富于变化。变化中归于庄和。隋代《龙藏寺》及唐代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都受此影响颇深。清代碑学大兴,倡学魏碑者无不推崇此。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誉其“意态跳宕。长短大小。各因其体。分行布白.自妙其致.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藏奇崛于平方之内。皆极精彩。作字工夫·斯为第一。”康有为在该书中还称此为“正书变态之宗”,并将此列为“精品上”。杨守敬《学书迩言》称此“书法潇洒古淡,奇正相生,六代所以高出唐人者以此。”加之此碑文字数较多,碑刻基本清爽,故尔历来被认为是学习魏碑的上佳范本之一。如何习此?林散之先生学生中有主攻此者,在林散之一步一步地指引下已取得相当成绩。林散之对他的教导主要有:“笔能留得住,不使偏锋独出,此是习魏者特别之处”;“学猛龙多近于整齐,不敢放笔学”,“大胆写”;“学猛龙而能不守陈规,结合魏墓志诸家笔意,独出新机,此善于学魏碑者”;“能运用中锋写自己笔墨,所谓脱去形骸而得其神理,如此写下去不难进入上乘”等。林散之的这些教诲对习此者应是不无启迪的。

  • 标签: 《广艺舟双楫》 注释 林散之 康有为 欧阳询 虞世南
  • 简介:临习书法,肯定会接触到“”和“帖”这两个概念。通俗一点儿来说,“”指的是石刻的拓本;“帖”指的是可以取法的古人墨迹;而“碑帖”二字合用,泛指书法范本。就临习而言,和帖并没有谁轻谁重的问题。本文探讨的,就是“”学中的重要作品——《猛龙》。

  • 标签: 创作 临摹 书法 临习 墨迹 碑帖
  • 简介:猛龙》立于北魏明孝帝正光三年(522)正月,全称《魏鲁郡太守府君清颂之》,现在山东曲阜孔庙中,碑文记颂魏鲁郡太守猛龙兴办学校功绩。对于《猛龙》的著录,可推至宋代。赵明诚《金石录》与郑樵《通志略》中将此目收入书中。孔子四十七代孙孔传所撰《东家杂记》是关于孔氏家族史的早期重要著作,书成于宋高宗绍兴四年(1134),卷中载"后魏正光三年兖州百姓为太守猛龙立清德颂"的记载,提供了猛龙与孔庙有关的较早线索。

  • 标签: 书学 清代 《金石录》 赵明诚 家族史 宋高宗
  • 简介:近来,由刊授部交来一批学员临习《猛龙》的作业,作业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现就共性的问题,谈点看法,仅供参考。一、不可以唐楷的笔法临北用唐楷的笔法临是最常见的一种倾向。学员大都习过唐楷,当初涉此时还一时不得要领。往往是以唐楷之笔法套写北的笔法。这样很难入帖。唐楷笔法是藏锋法,起笔有三个环节:藏、顿、起,然后行笔。北则是切锋法,起笔只有二个环节:切、翻,然后行笔,它与唐楷的用笔有截然不同之处。

  • 标签: 临习 唐楷 张猛龙碑 北碑 临北 方笔
  • 简介:本刊总第64期对《猛龙墓志》在日本露面,日本金石学家去年携该志拓片来中国寻访认证一事作过报道。消息披露后,引起部分爱好金石碑志读者的关注。由于该志非科学发掘品,对它的真伪认定存在着分歧。本期刊出的二文,代表二种看法:历博的周铮先生从别字、文献的角度考订该志为伪,长期在古玩界的马宝山先生以他的经验断该志为真物。

  • 标签: 先生 期刊 消息 读者 别字 非科学
  • 简介:北魏猛龙墓志铭,全称'魏故征虏将军荆州刺史使君墓志铭'。志高六十七厘米,宽六十六厘米;楷书二十一行,行二十二字,共计四百四十字。出土地点不详。原石现存日本。猛龙乃汉相张良之后,其先人均为显官名门贵族之后也。魏世俗崇信神佛,斩山为窟,范金为像,广设寺院,刊石勒铭。宣扬神佛之威以致田园荒芜,民不聊生。猛龙崇儒劝学,教民勤耕,守礼创立学校,纠正佞佛之风,属吏义主,民众为其立请颂之。此现在山东曲阜孔庙,虽文有残

  • 标签: 北魏 张猛龙 墓志铭 书法 碑字
  • 简介:<正>又称“景造土牛”。现存卧龙岗汉碑亭内。东汉延熹二年(159年)所立。此碑身四周皆残,顶部穿隐约可见,穿内有晕弦痕迹。碑文为隶书。现存通高1.25、宽0.54、厚0.12米。残存12行,满行23字,计229字,可识者225字。无撰书人姓名。碑文的文体属于汉代公文体裁。文中“告宛”“告追皷贼曹掾”,凡三言“告”等,按“告”字在汉代公文中,多为上级官吏对所属下级官吏的指示用语。碑文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段为南阳郡太守丞“(告宛)”

  • 标签: 碑文 下级官吏 南阳 姓名 公文 卧龙岗
  • 简介:上期讲到了《礼器》中的独体字,这期我们从《礼器》中的合体字开始学习。相较于由基本笔画组合而成的独体字,合体字的字形结构相对复杂,其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偏旁部首,既有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还有半包围结构与全包围结构。

  • 标签: 《礼器碑》 《张迁碑》 字形结构 解析 基本笔画 偏旁部首
  • 简介:》以古拙朴茂的书风饮誉书坛。由于文辞用典等问题,致使清初顾炎武等人疑为伪刻。乾嘉以後,金石家围绕文辞与书风展开了激烈的争辩,有附和者,有怀疑者,而更多学者则反对顾说。南京大学程章灿先生曾在《文献》季刊连发二文,明确提出《》是明人伪刻或是魏人翻刻,其观点在学术界和书法界引起了极大反响。此後,赵楠、吴朝阳等人撰文,从辞章用典、字形书刻、职官称谓、碑版体例等方面给予反驳,并辨明了一些问题。但程君二文涉及问题太多,而且以上三家都未亲访《》原刻。又“没有见《》拓片原件”,仅在古人着述文献中进行辩论,尤其在书法方面关注太少。本文结合《》原石、拓本、古代金石着录等对其作全面的梳理与澄清。

  • 标签: 张迁碑 真伪 再辨疑 顾炎武 商榷
  • 简介:  全称.刻于北魏孝明帝元诩正光三年(公元522年),现存山东曲阜孔庙中.碑文正书阴刻,无撰书人姓名.碑阴二十四行,每行四十六字,记载了猛龙任鲁郡太守时的政绩.碑阴十二列,镌刻立碑官吏姓名.其运笔刚健挺劲,斩钉截铁,隐隐可见北地游牧气象;随字赋形,变化多端,常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内;方里蕴圆,精美细腻,于险峻之中呼应成趣.……

  • 标签: 切玉 削势 势赋形
  • 简介:关于敦煌文书《敕河西节度兵部尚书公德政之》的作者,学界存有球、悟真两种不同观点。本文作者认为是球。主要论据为:其一,抄写该碑文的s.6161+S.3329+S.11564+S.6973+P.2762卷背所存诗文当是球所作,内容笔迹亦与正面相关相同,可证正面的碑文更可能是球作品,诸卷所抄为球作品集;其二,从球任职情况及其与淮深关系看,淮深理应延请当时职掌“文辞之事”的节度判官掌书记球撰写碑文,而不会违背常理另请他人;其三,球是虔诚的佛教徒并留有多件相关作品,完全可以胜任为淮深的佛教功德歌功颂德的写作;其四,碑文抄件中的大量双行小注系为球晚年教授生徒所需而增补,其内容常又见于球所删《略出赢金》,同样可证碑文为球所撰。

  • 标签: 《张淮深碑》 张球 归义军史 张淮深 悟真
  • 简介: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崾叟,别号东洲居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道光十六年进土。晚清诗人、书画家,通经史,精小学、金石碑版,以书法著称于世。何氏是一位十分勤奋的书法家,凡其所见汉碑,皆用心临写若干通,不求形似,全出己意,至今存临本仍然不少。其学书早年由颜真卿、欧阳通入手,上追秦汉篆隶;中年潜心北

  • 标签: 《张迁碑》 不求形似 书法家 何绍基 书画家 颜真卿
  • 简介:迁乃东汉后期灵帝时人,他先作了郡吏,后在今山东省东阿镇(当时的谷城县治所)作谷城县长,因政绩卓著,后迁升为今河南的汤阴县令,谷城县人为了纪念他在那里当八年县长的好处,和有情谊故友们出钱为他立了一通,因立啤是在迁升任汤阴县令之后,所以,碑文不仅写了他在谷城的功绩,而诚心祝愿迁也能在汤阴有德,永垂千禄。

  • 标签: 县令 碑文 纪念 功绩 东汉后期 政绩
  • 简介:1934年(民国23年)10月10日,季鸾回到阔别26年的故乡,谒墓立碑,在榆林居住一月半之久。回到天津《大公报》馆后,即写下了蜚声一时的《归乡记》,指出:“我的人生观,很迂浅的。简言之,可称为报恩主义。就是报亲恩,报国恩,报一切恩!我以

  • 标签: 张季鸾 “三绝碑” 章太炎 于右任 石刻文字
  • 简介:多伦多猛龙队的自由球员波什(ChrisBosh)是今年市场上的三尾大鱼之一,但波什在季外所掀起的波澜却比另外两位新队友少了许多,原因之一是波什的等级与另两人实际上还有所差距,而另一个原因就是,老东家猛龙队对于留下波什的兴致不高,双方只是台面上的虚应故事,私底下却各自暗地盘算,等到自由市场一开放,双方

  • 标签: 球员 篮板 大前锋 禁区 替补 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