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用26个扩增效果好的微卫星分子标记分析了镜鲤(CyprinuscarpioL.)养殖亲本群体的遗传结构,指导其群体选育。本研究共检测到153个等位基因,片段大小为108~400bp,平均等位基因数(A)5.8846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2.8625个,平均观察杂合度(Ho)0.5063,平均期望杂合度(He)0.560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0.5292,表明该繁育群体处于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用χ2检验和遗传偏离指数估计Hardy-Weinberg平衡,表明群体处于平衡状态,但在多个位点表现出杂合子缺失严重,显示出人工选择的痕迹。用PHYLIP3.6软件绘制基于Nei氏标准遗传距离的UPGMA聚类图,依据亲本个体间的遗传差异,以避免近亲交配为原则,建立最佳亲本配组体系,繁育获得2个选育群体,以常规群体繁育子代群体作为对照组,对子代群体的遗传结构及数量性状分析显示,选育群体保持了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群体平均期望杂合度在0.5414~0.5449之间,其生长速度较对照群体快14.81%~63.71%。连续2年的生长实验证实,微卫星标记指导群体选育技术在保持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避免近交衰退,快速建立优良种群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 标签: 微卫星 镜鲤 群体选育
  • 简介:目的筛选中缅树鼩微卫星分子标记,逐步填补中缅树鼩特异性遗传标记的空白。方法建立中缅树鼩基因小片段插入文库,利用5’端地高辛标记的(CA)15探针从约1500个菌落中选出36个阳性克隆。对这些克隆进行测序,发现其中15个含有重复序列,其中1个为重复克隆,1个因两端序列太短而不能设计引物。结果用Primer3软件设计13对引物。PCR结果,13对均有条带。退火温度分布在44~52℃之间。阳性克隆率为2.4%,微卫星克隆率为1%。结论利用地高辛标记探针筛选树鼩微卫星分子标记所得的微卫星克隆率,可达到传统放射性核素标记探针同等的效果,并可避免放射性危害。树鼩微卫星分子标记的筛选将为下一步进行基因组结构的分析、树鼩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分子进化和标记辅助选择等提供大量的微卫星标记

  • 标签: 树鼩 微卫星 分子标记
  • 简介:在我国畜牧业养殖当中,较多的新技术在其中得到了应用,并获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在本文中,将就微卫星标记的研究及其在牛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一定的介绍。

  • 标签: 微卫星标记 牛遗传育种 应用
  • 简介:利用233个微卫星标记检测镜鲤(CyprinuscarpioL.)一个家系的107尾个体的基因型,采用GLM方法对肌肉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4种经济性状进行单标记回归分析。Permutation检验结果显示:有17个标记分别与肌肉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其中,有4个标记(HLJ030、HLJ2560、HLJ3633,和HLJ3554)与肌肉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表明这些标记与性状间可能存在连锁关系。对同一标记不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了多重比较,找到了与这两种性状相关的优势基因型,为鲤的肌肉品质性状选育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 标签: 镜鲤 微卫星 肌肉脂肪含量 肌肉蛋白质含量
  • 简介:[目的]苹果绵蚜是我国重要的入侵害虫,对苹果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近年来,苹果绵蚜扩散面积增大,危害加重。了解苹果绵蚜入侵过程中的分子生态变化,可为该虫的综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选择6个微卫星位点对山东省6个地区(烟台、威海、青岛、潍坊、聊城、泰安)2012-2015年苹果绵蚜种群遗传结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2012-2015年,山东省6个地区的苹果绵蚜遗传多样性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其中,2012年的遗传多样性极显著高于2013-2015年;2013-2015年之间虽然差异不显著,但随时间推移,等位基因观测值(Na)和期望杂合度(He)等遗传多样性指数有逐渐降低的趋势。通过无限等位基因模型、双相突变模型和逐步突变模型分析发现,6个地区的苹果绵蚜均经历了瓶颈效应,是遗传多样性降低的主要原因。对6个微卫星位点分析发现,Erio20、Erio75和Erio78扩增到的苹果绵蚜等位基因数量以及这3个位点的多样性指数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结论]Erio20、Erio75和Erio78是引起苹果绵蚜遗传多样性降低的主要多态位点。苹果绵蚜可能进化出了“超级克隆”基因型,因此,其可在我国适应不同生态环境并增大扩散范围。

  • 标签: 苹果绵蚜 入侵害虫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动态
  • 简介:利用21个微卫星标记分析一个黄河鲤繁殖群体,以检测其遗传潜力及与生长性状(体重、全长、体长等)相关的标记。共检测到122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数为2-10,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3706,平均观察杂合度为0.5893,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57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108,分析结果表明:该群体的多样性水平较高。经x2检验,群体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有8个标记分别与体重、全长、体长、体高等性状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中,标记CAFS2203与体厚、头宽、尾柄长呈极显著相关(P〈0.01),标记CAFS1603与吻长极显著相关(P〈0.01),标记CAFS1639与尾柄高极显著相关(P〈0.01)。本研究结果可以为黄河鲤的分子育种与选育提供参考。

  • 标签: 黄河鲤 微卫星标记 经济性状 遗传潜力
  • 简介:用37尾雌和14尾雄松浦镜鲤CyprinuscarpioSongpu构建37个血统明确的全同胞家系,同池、同条件养殖。用筛选出的9个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和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进行子代群体(1318尾)的亲权鉴定。9个位点共检测到53个等位基因,各位点均为高度多态(PIC〉0.5),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742,观测杂合度为0.755。亲本基因型信息的模拟分析显示,利用9个标记将子代分配到亲本对的成功率可达100%。实际鉴定结果:1287尾个体准确鉴定到配组的亲本对,鉴定成功率为97.6%。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提供的标记和检测方法可用于松浦镜鲤的亲本遗传距离分析和家系亲缘追溯,也适用于群体遗传多样性监测。

  • 标签: 松浦镜鲤 微卫星 家系 亲缘关系
  • 简介:本实验筛选出30个虹鳟Oncorhynchusmykiss微卫星标记在白斑红点鲑Salvelinusleucomaenis养殖群体中表现出多态性,并利用这30个标记来评价白斑红点鲑养殖群体的遗传结构。在随机采样的32个个体中共检测到143个等位基因,片段大小为106-454bp,标记的等位基因数(No)为2-11个,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135-7.161个,观测杂合度(Ho)为0.094-1.000,期望杂合度(He)为0.121-0.874,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116-0.846。群体的5项遗传多样性参数平均值分别为4.767、3.006、0.423、0.568,及0.524。统计结果显示:白斑红点鲑养殖群体处于高度多态水平(PIC=0.524≥0.5)。经χ-2检验估计Hardy-Weinberg平衡,结果表明白斑红点鲑群体处于平衡状态,仅11个微卫星标记显著偏离了遗传平衡,其中OMM1112、OMM1130和OMM1231等6个标记表现为杂合子显著缺失(P〈0.05),而OMM3006、OMM3044和OMM3144等5个标记表现为杂合子显著过剩(P〈0.05)。本实验从近缘种中鉴定可用于白斑红点鲑遗传分析的共显性标记,评估白斑红点鲑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为该引进种种质的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 标签: 白斑红点鲑 微卫星标记 遗传结构
  • 简介:利用7个微卫星标记对4个绒山羊品种共计18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计算了有效等位基因数、遗传杂合度、遗传距离等,分析了群体相关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辽宁多绒山羊的有效等位基因数最大,杂合度最高;而辽宁绒山羊的有效等位基因数最小,杂合度最低.奈氏遗传距离表明,库布齐杂种绒山羊和辽宁多绒山羊的亲缘关系最近,而和阿尔巴斯绒山羊的亲缘关系最远.

  • 标签: 微卫星KNA标记 绒山羊 群体遗传 遗传多样性
  • 简介:目的研究国内隐球菌临床分离株的遗传多态性和分子流行病学。方法选择与新生隐球菌遗传相关的9个微卫星标记,分析这9个位点从1993~2009年国内分离到的新生隐球菌临床株遗传背景、来源及变异程度。结果116株被研究的隐球菌临床分离株,主要归属于3个微卫星复合物(MC2,MC3和MC12),其中大部分为MC2(103株)。8株菌株属于目前为止未被国内外认识的新复合物(MC12)。结论利用微卫星DNA多态性研究新生隐球菌分子流行病学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新生隐球菌 微卫星 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筛选豚鼠基因组的多态性微卫星标记,为豚鼠遗传质量控制及基因定位等工作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磁珠富集法和豚鼠基因组数据库筛选法获取微卫星位点序列,通过分析和初步筛选,挑选部分候选位点,根据其序列设计引物,对5种不同来源的豚鼠基因组DNA标本进行PCR扩增,以期获得多态性分子标记。结果本实验采用磁珠富集法共获得微卫星序列304个,设计引物125对,最终获得多态性位点1个,暂未发现多态性的特异性位点17个;用数据库筛选法共获得微卫星序列292个,设计并合成相应引物178对,最终发现多态性位点25个,暂未发现多态性的特异性位点28个。结论本实验获得26个多态性微卫星标记,45个潜在的候选标记,为微卫星标记在豚鼠遗传质量监测及突变基因定位等工作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豚鼠 微卫星 多态性标记 筛选
  • 简介:鲫(Carassiusauratus)遗传多样性丰富,具多种不同倍性的亚种,是研究鱼类进化的独特材料。本研究利用79个SSR标记和22个EST-SSR标记检测了鲫自交F2代的181尾个体的基因型,对体重、体长、体高和体厚4个生长性状进行了单标记回归分析。Permutation检验(10000次)结果显示:有22个标记分别与体重、体长、体高和体厚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其中,HLJYJ15和HLJYJ244与4个性状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本研究筛选的101个微卫星标记丰富了鲫分子标记数量,可用于鲫连锁图谱的构建和QTL定位研究;获得了4个与鲫性状相关的标记及基因型,为鲫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MAS)和生长性状的遗传机制研究提供了工具。

  • 标签: SSR EST-SSR 体重 体长 体高
  • 简介:本研究利用11个微卫星位点,对海南和广西恒河猴进行了遗传检测,并通过POPGEN32软件计算各个微卫星座位的等位基因频率、有效等位基因数目(Ne)、多态信息含量(PIC)和遗传杂合度(H)。结果表明,所选择的11个微卫星位点均存在高度的遗传多态性,H为0.6848~0.河河猴的Ne、PIC和H的平均值均高于海南猴,分别为4.2583、0.7090、0.7706和4.2054、0.7025、0.7656,这种差别可能与地域来源有关。这些研究为微卫星标记分析恒河猴遗传多样性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多样性研究 广西恒河 应用微卫星
  • 简介:目的分析四带无须鲃封闭群及近交群的遗传质量。方法筛选多态性丰富的四带无须鲃微卫星序列,通过构建两个多重PCR反应体系再利用毛细管电泳技术进行分型,开展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野生群、WT封闭群、BT封闭群及近交群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6.5833、3.1667、3.0833和3.181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5969、0.3748、0.4159和0.4241。群体遗传质量检测分析表明:4个群体间遗传分化结果和近交群由野生群、封闭群逐渐筛选获得的过程相符。结论筛选的微卫星标记可用于四带无须鲃不同群体的遗传质量分析,为其遗传质量控制及监测提供方法基础。

  • 标签: 四带无须鲃 微卫星标记 遗传质量 多重PCR
  • 简介:用8对微卫星标记分析白斑狗鱼Esoxlucius人工繁育的PIT标记F1代群体的遗传结构,并分析其与5个形态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8对微卫星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8943,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5473,平均预期杂合度为0.6084,多态信息含量平均为0.5572,遗传偏离指数平均为-0.1634。白斑狗鱼F1代的遗传多样性略低于亲本,但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对形态性状与基因型的相关分析,找到一个与全长、体高、体厚相关的位点P2。多重比较结果显示:P2位点基因型AA、BC、BB对生长起正面作用,而基因型AB、AC起负面作用。

  • 标签: 白斑狗鱼 F1代 微卫星标记 生长 相关分析
  • 简介:本研究利用Wx基因微卫星特异性分子标记"484/485"对13份国内常用保持系进行PCR检测,筛选出具有中等AC含量、Ⅰ型带型的优质保持系"宜香1B"作为优质供体。配制"协青早B/宜香1B",对其F1、F2代单株用"484/485"PCR分子检测,证明其带型符合一对基因分离模式。在此基础上,对"协青早B/宜香1B"的杂交、回交和自交的低世代群体(BC1F1、BC1F2)进行"484/485"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再结合优质不育系其它性状选择,快速育成了中等AC含量、垩白率低、透明度高、不育特性和农艺性状稳定的籼型优质三系不育系"浙农3A",并于2009年9月顺利通过了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专家现场鉴定。本文还就利用"484/485"分子标记有效改良稻米AC含量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 标签: 水稻 优质不育系 直链淀粉含量“ 484/485”分子标记
  • 简介:近年来,新疆土著鱼类白斑狗鱼(Esoxlucius)已成为重要的养殖对象。本研究用8对微卫星标记扩增了190-360bp的2-7条带,分析构建了白斑狗鱼家系亲本的遗传结构。白斑狗鱼雌、雄亲鱼的观测杂合度和预期杂合度分别为0.6438、0.7066和0.6500、0.7076,表明白斑狗鱼亲本杂合度较高。雌、雄亲鱼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6464和0.6486。总体上8个微卫星位点具有较高的多态性,雌雄亲本间遗传距离为0.0426,适于分析白斑狗鱼亲本的遗传结构。F统计显示,白斑狗鱼近亲交配不严重,适合作为家系选育亲本。

  • 标签: 白斑狗鱼 亲本 家系选育 微卫星 遗传结构
  • 简介:目的探索小鼠基因组39个微卫星的PCR条件,评价微卫星在小鼠遗传检测中的运用.方法采用梯度法探索39个微卫星的PCR条件;选择本中心不同来源及引种时间的C57BL/6、BALB/c、DBA/2J、CBA/N、FVB/NJ、ICR共6个品系(8个组)小鼠,每组采用10只个体的鼠尾,提取DNA并混合成DNA池,用39个微卫星扩增后电泳观察、比较种系纯度.结果小鼠微卫星的PCR条件差异较大,Mg2+浓度多数在1.5mmol/L左右,退火温度多数在59℃左右.在6个品系小鼠的39个微卫星位点中,C57BL/6、BALB/c、DBA/2J都是纯合的;其余品系有1~3个杂合位点.BALB/c在D5Mitl68、D8Mit320、D13Mit262三个位点,DBA/2J在D14Mit205位点与数据库记录有差异.结论本研究为小鼠39个微卫星提供了候选的PCR条件,并对6个品系小鼠的微卫星概貌及微卫星的运用价值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小鼠 微卫星 检测 PCR条件
  • 简介:应用分离体分组混合分析法(bulkedsegregantanalysis,BSA)和微卫星标记多态性分析方法,对红麦(保存单位编号:苏1661;统一编号:ZM008712)中的一个主效抗条锈病基因YrHm进行了分子标记和定位研究。共用512对微卫星引物对抗、感基因池进行了多态性分析,经用包括230个单株的F2分离群体进行遗传连锁性检测,发现4个与YrHm基因连锁的微卫星标记Xgwm904、Xbarcl73、Xcfdl3和Xcfd42,均位于小麦染色体6D短臂上。经Mapmaker3.0b软件计算,这4个标记与目的基因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7.3、25.1、47.7和62.1cM,均位于YrHm基因远离染色体顶端的一侧。用全套中国春小麦缺体一四体材料进行检测,进一步确认了这4个标记均位于小麦6D染色体。因此,将YrHm基因定位于小麦染色体臂6DS上。

  • 标签: 小麦 条锈病 农家品种 抗病基因 微卫星 基因定位
  • 简介:目的:研究膀胱肿瘤尿路脱落细胞的微卫星状态及其临床病理关系。方法:35例膀胱肿瘤尿液脱落细胞应用多重荧光PCR检测尿路的微卫星状态。结果:35例尿液样本:膀胱肿瘤组15例,有6例MSI-H,8例MSI-L,1例MSS,诊断阳性敏感度达93.33%;膀胱癌术后复查组6例,血尿及尿路上皮轻度异型组7例,正常体检组7例中,在血尿及轻度异型组发现1例MSI-L,其余均为MSS,阴性特异率达95%。结论:尿路脱落细胞的微卫星检测可作为膀胱肿瘤诊断和监测复发的有效非侵袭性检测方法。

  • 标签: 尿路脱落细胞 微卫星不稳定 多重荧光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