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肿瘤、AIDS等免疫缺陷患者不断增多,广谱抗生素常规应用于危重病人及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化疗药物大量使用,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逐年上升。随之而来的酵母菌感染也逐渐引起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而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耐药现象又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

  • 标签: 纸片法 微量稀释法
  • 简介:目的比较欧洲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委员会(EuropeanCommitteeonAntimicrobialSusceptibilityTesting,EUCAST)和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inicalandLaboratoryStandardsInstitute,CLSI)微量稀释检测曲霉体外药物敏感性的差异。方法分别用EUCAST方法和CLSI方法检测116株曲霉对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卡?白芬净和米卡芬净的敏感性,比较两种方法的基本符合率、药敏符合率、极重大误差率和重大误差率。结果EUCAST方法和CLSI方法对116株曲霉药敏检测的基本符合率为96.3%~100%。两方法检测烟曲霉对伏立康唑的药敏符合率98.8%,重大误差为1.2%,极重大误差率为0。烟曲霉和黑曲霉对两性霉素B以及烟曲霉和黄曲霉对伊曲康唑的药敏符合率均为100%,重大误差率和极重大误差率均为0。结论EUCAST方法和CLSI方法对检测曲霉体外药物敏感性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 标签: 曲霉 EUCAST CLSI 最低抑菌浓度 最低有效浓度
  • 简介:凯时注射,是一种活性极强的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明显的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现临床广泛应用于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脑梗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病,疗效显著。但该药刺激性较大,部分患者,特别是老年病患者应用后易发生不同程度的静脉炎,一部分患者甚至不能耐受,被迫中断治疗。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保证治疗的顺利实施,2005年11月-2006年6月我们对本院使用凯时注射的老年患者150例进行对比研究,发现适当稀释可以减少疼痛及静脉炎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外周静脉炎 凯时注射液 稀释法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生理活性物质 血小板聚集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中药香囊提取挥发油在体外对5种呼吸道常见致病菌的抗菌作用。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中药香囊挥发油对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值和临床分离菌株最小抑菌浓度范围。结果挥发油对以上5种菌标准菌株最低抑菌浓度值分别为小于或等于0.00015、0.000125、0.00125、0.00145、>0.08,对临床分离菌最低抑菌浓度范围分别为小于或等于0.00015、0.00025~0.000145、0.0025~0.000625、0.0025~0.00125、>0.08。结论除铜绿假单胞菌外,中药香囊挥发油对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均有较好的抗菌效果。

  • 标签: 中药香囊挥发油 体外抗菌作用 微量肉汤稀释法
  • 简介:摘要本文就目前本实验室应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常规检验全血稀释做一方法学比较。其目的通过“两”比较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服务。方法用POCH-80i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检测。同时用“两”抽取和采集117例住院病人标本。结果WBCP<0.01;RBCP>0.05;HbP>0.05;HCTP<0.01;PLTP>0.05,“两”有明显的差异。结论全血由于检测高效、操作简便、结果准确,是理想和安全的方法。

  • 标签: &ldquo 常规检验&rdquo &ldquo 全血法&rdquo &ldquo 稀释法&rdquo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直接涂片细胞学涂片对痰抗酸杆菌的检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4 000例,取其夜间痰、晨痰各1份,共8 000份标本,分别采用直接涂片细胞学涂片进行检验,记录两种方法对痰抗酸杆菌的阳性检出率。结果细胞学涂片及直接涂片对清晨痰抗酸杆菌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0.33%(2 426/4 000)、21.55%(1 724/4 000),对夜间痰抗酸杆菌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2.34%(1 787/4 000)、12.40%(992/4 000)。与夜间痰相比,两种检测方法均对清晨痰抗酸杆菌的阳性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直接涂片法相比,细胞学涂片对清晨、夜间痰抗酸杆菌的阳性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8 000份痰标本中,细胞学涂片对唾液痰、黏液痰、血痰、脓性痰抗酸杆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4.52%(108/744)、12.09%(429/3 548)、65.49%(334/510)、49.00%(1 567/3 198),直接涂片对唾液痰、黏液痰、血痰、脓性痰抗酸杆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96%(22/744)、8.26%(293/3 548)、42.35%(216/510)、36.34%(1 162/3 198)。与唾液痰、黏液痰、脓性痰相比,两种检测方法对血痰抗酸杆菌阳性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直接涂片法相比,细胞学涂片对唾液痰、黏液痰、血痰、脓性痰抗酸杆菌阳性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痰抗酸杆菌检测中应用细胞学涂片,可有效诊断肺结核,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 标签: 肺结核 结核分枝杆菌 液基细胞学涂片法 抗酸杆菌检测技术
  • 简介:【摘 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某项目稀释CEMS系统的设备组成及工作原理,对系统调试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

  • 标签: CEMS 设备组成 工作原理 调试
  • 简介:摘要:在进行微量的检测时,存在诸多检验细节,其中放置时间和标准曲线可能影响检测结果。实验表明,抗增溶解鲎试剂后应在2分钟之内使用,鲎试剂与样品溶液混合后,应尽快上机检测,放置时间越长,对结果的影响越大,内毒素含量越高,对结果的影响越大。不同标准曲线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较小。近年来由于鲎资源日益紧缺,凝胶使用的鲎试剂量较大,微量动态显色法所使用的鲎试剂量为凝胶的1/4,故尝试使用微量动态显色法替代传统凝胶检测内毒素。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检测过程中诸多限制及影响因素应尤其注意。

  • 标签: 微量动态显色法 时间 细菌内毒素 鲎试剂
  • 简介:北京农学院王占赫等比较了6种不同稀释配方对不同品种公猪精液的常温保存效果。结果表明,6头种公猪精液的常温保存总时间和有效保存时间(精于活力〉0.3的时间)都有差异。精液保存存货总时间长短的公猪品种依次是台湾杜洛克猪(小)(94h)、法国大白猪(72.5h)、台湾杜洛克猪(大)(66.67h)、比利时长白猪(小)(46.5h)、比利时长白猪(大)(45.8h)、

  • 标签: 稀释液配方 公猪精液 常温保存 保存效果 比利时长白猪 保存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用低浓度NaOH稀释在《微量血测定ASO和CRP》中对检测ASO、CRP实验的灵敏度和准确性的影响。方法笔者用常规乳胶检测ASO、CRP、用低浓度NaOH稀释取代生理盐水的微量血检测ASO、CRP和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ASO、CRP做了对比实验和总结,并对微量血检测ASO、CRP所采用样本,末梢全血和血清在试验结果上是否存在差异,做了进一步的对比试验。结果经过实验证明,利用低浓度NaOH稀释对ASO、CRP实验提高了阳性检出率和实验准确度,且对样本末梢全血和血清的对比试验结果无影响。

  • 标签: 抗链球菌溶血素&ldquo O&rdquo (ASO) C-反应蛋白(CRP) 乳胶 稀释液 免疫散射比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酶联免疫(ELISA)微量加样试验中,加样偏差对稀释吸光值(OD值)变化的影响与处置对策。方法在HCV-ELISA标准加样量10μl(对照组)基础上递减1、2、3、4、5ul(-1、-2、-3、-4、-5实验组)分别加样,分析不同加样偏差和稀释OD值(620nm)变化的影响。结果除-1和-2组加样后稀释OD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外,-3、-4、-5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性p<0.01。结论稀释OD值随着加样偏差增大呈规则下降变化趋势,通过变化关系判定加样准确度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 标签: ELISA 加样偏差 稀释液变色 吸光值
  • 简介:目的:探讨稀释剂Ⅲ在血液保养细菌内毒素检查中的应用。方法:将血液保养先用稀释剂Ⅲ稀释11倍,再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稀释2倍后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测。结果:供试品干扰初筛试验和供试品干扰试验均无干扰。结论:在血液保养细菌内毒素检查时,可用稀释剂Ⅲ将供试品先稀释11倍,再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稀释2倍,选用灵敏度为0.25EU/ml的鲎试剂按规定进行检查。

  • 标签: 稀释剂Ⅲ 内毒素
  • 简介: 摘要  本文比较了《水质 色度的测定》(GB 11903-89)中稀释倍数法部分和新标准《水质 色度的测定 稀释倍数》(HJ 1182-2021)的区别,相较旧标准,新标准主要对测定条件、样品保存条件和保存时间、样品颜色的描述、结果计算和表示、精密度、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内容进行了修订,本文针对新标准提出的测定条件和结果计算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进行探讨。

  • 标签:   水质 色度 标准 探讨
  • 简介:摘要: 本文介绍了稀释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的维护及管理,包括系统的基本原理及构成和在实际维护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典型故障及处理方法,探讨了部分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要求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情况。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分离在制备薄片中对提高制片质量的作用。方法妇科门诊及体检送检细胞学标本500例,在实验前将每例标本平分为2份,分500Ⅰ、500Ⅱ两组进行观察,500Ⅰ采用细胞分离沉降法制片500张,500Ⅱ采用离心沉降法(不用细胞分离)制片500张,从细胞量、细胞染色、细胞形态、病变细胞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细胞量符合要求分别为494例(98.8%)、465例(93.0%),两组差异显著(P<0.05)。细胞染色符合要求分别为492例(98.4%)、436例(87.2%),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细胞形态保存完好分别为492例(98.4%)、495例(99.0%),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采用细胞分离沉降法制片检出病变细胞13例,采用离心沉降法(不用细胞分离)检出病变细胞12例。结论采用细胞分离沉降法和采用离心沉降法(不用细胞分离)所制薄片对比观察显示两者所制薄片细胞形态无显著性差异,两者所制薄片细胞量、细胞染色方面有一定差异,病变细胞检出率方面稍有差异需继续探讨。在制备薄片中使用细胞分离可提高一定制片质量。

  • 标签: 液基薄层制片 细胞分离液 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