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安徽省心脑血管病流行现状,为制定相关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国家“重点慢性病监测信息系统”中2015年安徽省5个国家心脑血管报告监测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5年安徽省国家心脑血管报告监测点户籍居民心脑血管粗发病率为579.20/10万,其中男性发病率(595.024/10万)高于女性(562.40/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93,P〈0.05);农村发病率(596.23/10万)高于城市(479.58/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9.93,P〈0.05);各县区发病率在458.64/10万~680.92/10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7.79,P〈0.001);心脑血管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χ~2=1633897,P〈0.001)。女性首发病例平均年龄(68.62±11.74岁)晚于男性(67.88±11.71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8,P〈0.001)。脑卒中发病率是冠心病的4倍。脑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出血为发病率最高的三种疾病,占全部病例的95.57%。冬春季节发病率高于夏秋季。结论安徽省心脑血管病发病存在性别、城乡、县区、年龄、季节分布差异,应在冬春季节,重点加强对农村老年男性人群的防控。

  • 标签: 发病率 监测 心脑血管病 慢性病
  • 作者: 陈芸 金静芬 郭芝廷 秦家胜 丁传琦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长兴县人民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长兴院区),长兴 313100,长兴县人民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长兴院区),长兴 313100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杭州 310009,浙江大学医学院护理系,杭州 310016,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杭州 310009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2019—2021年浙江省长兴县急性心脑血管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县域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精准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长兴县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急性心脑血管监测系统中户籍居民发病资料,包括一般人口学信息、生活行为方式、慢性病史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等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统计推断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2019—2021年长兴县急性心脑血管共报告7 201例。其中,急性心血管1 025例(14.2%),急性脑血管6 176例(85.8%)。急性心脑血管发病季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以冬春季为主。急性心脑血管在性别、年龄构成、婚姻状况、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缺血性心脏病、嗜烟、嗜酒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平均报告年龄男性低于女性(P<0.05)。急性脑血管从发病到确诊时间显著长于急性心血管(P=0.034),死亡占比显著低于急性心血管(P<0.001)。结论了解长兴县域急性心血管疾病的诊治特点、好发季节和重点人群,为长兴县急性心脑血管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急性心脑血管事件 监测 预防 流行病学特征
  • 简介:目的评价35~60岁工人、农民人群中ST-T异常改变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分析2123例人群的调查和随访资料(除外心绞痛、心梗、脑卒中),心电图按标准化方法(同步12导)ST段上移在肢体导联>0.1mV,V2~3导联>0.2~0.3mV,下移>0.05mV为异常,T波低平<同导联R/10或T波倒置为异常.结果ST-T异常的发病率在农村人群>城市人群,女性>男性,T波异常的改变明显多于ST段异常,ST-T异常组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病率为97.5/万.结论在冠心病发病率较低的我国人群,ST-T异常同样增加冠心病事件脑血管事件发病危险性.

  • 标签: 心电描记 ST-T改变 心脑血管病事件 心电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卒中是世界各国致死的第一或二位病因,是致残的第六大病因。高血压作为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在卒中人群中约占40%。Framinghan队列人群研究中,血压超过103/95mmHg(1mmHg:0.133kp2)的个体相对卒中风险度明显增加(男性为3.1、女性为2.9),降低10/6~12/6mmHg则可以减少卒中风险38%。

  • 标签: 心脑血管事件 风险度 降压药物 人群研究 危险因素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高血压人群心脑血管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2020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422例作为观察组, 脑血管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经统计,观察组心脑血管总发生率为9.95%显著高于对照组2.14%,且P<0.05;无心脑血管的对照组血压控制率为71.8%显著优于心脑血管高血压患者组53.2%,且P<0.05;两组患者自我管理率无显著差异,P大于0.05;两组患者的受教育程度无明显差异,且P>0.05。结论 针对不同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需要有不同的干预侧重点,降低患者心脑血管时间发生率,提升患者血压控制水平。

  • 标签: 高血压 心脑血管 控制管理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8年3月在宜兴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85例行MHD患者的临床治疗,透析期间137例发生心脑血管(发生组),148例未发生心脑血管(未发生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收缩压、透析龄、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差异;采用Cox生存曲线分析透析龄(月)与心脑血管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收缩压、透析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情况以及血肌酐、血磷、超敏C反应蛋白、甘油三酯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影响终末期肾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B=0.42,P=0.03,95%CI为1.06~3.06)、透析龄≥24个月(B=0.85,P=0.01,95%CI为1.23~3.79)、发生动脉粥样硬化(B=0.58,P=0.04,95%CI为1.13~4.02)、高血压(B=0.23,P<0.01,95%CI为1.34~9.25)、糖尿病肾脏疾病(DKD)(B=0.36,P<0.01,95%CI为1.19~8.27)、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B=0.83,P<0.01,95%CI为1.12~3.90)、高血磷(B=0.91,P<0.01,95%CI为1.06~1.54)、甘油三酯水平升高(B=0.50,P<0.01,95%CI为1.08~5.57)是发生心脑血管的独立相关因素。Cox生存曲线分析显示,在透析龄≥12月心脑血管发生概率增加,透析龄≥24个月心脑血管发生概率快速增加。结论年龄≥50岁、透析龄≥24个月、发生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DKD、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高血磷、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可能是MHD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的独立危险因素;透析龄越长发生心脑血管的概率越大。

  • 标签: 肾透析 肾功能衰竭 慢性 心血管疾病 卒中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患者实施饮食控制疗法护理干预结果。方法 选取 2018 年 01月~ 2019年 04月间我院内科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患者 44例,按照入院顺序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22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住院期间饮食控制疗法护理干预。干预 4个月,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血压控制水平、身体质量指数( BMI)和生活质量( SF-36)评价结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 SBP/DBP水平、 BMI及 SF-36得分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05);干预后,两组 SBP/DBP水平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 BMI平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 SF-36中各项目得分除社会功能外均明显高于本组干预前,也高于对照组同期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对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患者实施饮食控制疗法,能明显改善患者血压水平和身体质量指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 患者饮食 控制疗法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对糖尿病人群心脑血管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本次研究中,对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进行诊断,研究对象主要有单纯糖尿病患者、单纯高血压患者、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对照组主要是无高血压及糖尿病人群。随访研究对象是否发生心脑血管或死亡,分析影响心脑血管及全因死亡的因素。结果糖尿病、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糖尿病人群 高血压 心脑血管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患者饮食控制疗法护理干预研究[1]。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医院接收的40例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饮食护理,比较两组血压控制水平、身体质量指数(BMI)和生活质量(SF-36)。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血压控制水平、身体质量指数(BMI)和生活质量(SF-36)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控制疗法护理干预在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患者中[2],可以有效的控制血压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和身体质量指数,可推荐运用。

  • 标签: 高血压 饮食控制疗 心脑血管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糖尿病人群在合并高血压时对心脑血管的影响。方法 纳入本院收治8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另纳入8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统计两组患者心脑血管发生率。结果 从心脑血管发生率得知,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下降,两组间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糖尿病人群在合并高血压时,将会明显增加心脑血管风险。

  • 标签: 糖尿病人群 高血压 心脑血管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患2型糖尿病及高血压的患者临床合并心脑血管的相关情况。方法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有150例2型糖尿病者于我院做健康检查,根据其患病类型,将其分作两组并发组(75例)与单一组(75例),比较分析并发组与单一组显现心脑血管的临床情况。结果在并发组中,4例患脑出血,25例患脑梗塞,24例患冠心病。在单一组中,1例患脑出血,9例患脑梗塞,10例患冠心病,比较并发组75例与单一组75例显现心脑血管的情况,差异显著性极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一旦合并高血压,心血管的出现率将显著增大,高血压是动脉硬化恶化或者加重的一大诱因,属于诱导血管破裂的直接因素,因此务必对糖尿病患者加大临床防治措施。

  • 标签: 心脑血管事件 高血压 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对糖尿病人群心脑血管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选取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积极治疗与积极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心脑血管发生率,采取多变量回归模型分析高血压与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之间的关联性。结果根据检查结果,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质量指数均高于单纯糖尿病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脑血管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死亡率叫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是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发生的高危因素,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发生率是单纯糖尿病患者的1.5倍以上。同时因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血管而死亡的糖尿病患者约占糖尿病人群全因死亡的9.9%。

  • 标签: 糖尿病 高血压 心脑血管事件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同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水平与各种心脑血管的关系。方法收集2003年12月至2004年12月我院心内科、神经科原发性高血压并发心脑血管住院病例238例资料,统计脑出血(CH)、脑梗死(CI)、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高血压性心脏病所致的心力衰竭(HF)、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生率及各种心脑血管在不同SBP、DBP、PP水平的发生率。结果C194例(39.5%);CH52例(21,8%);HF46例(19.3%);SAH、AMI分别30例(12.6%),16例(6.7%)。各种心脑血管的发生率与SBP、DBP、PP水平密切相关。当SBP≥160mmHg,CH、SAH病例占90%以上;CI、HF病例占70%;AMI占50%。DBP≥90mmHg,CH病例占90%以上;HF、AMI病例占85%以上;SAH病例占80%;CI病例占75%以上。PP〉40mmHg,各种心脑血管占90%以上。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各种心脑血管的发生率CI最高,CH次之,HF第三位。各种心脑血管的发生率与SBP、DBP、PP密切相关。SBP≥160mmHg,DBP≥90mmHg,PP〉40mmHg,各种心脑血管的发生率最高。

  • 标签: 高血压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心脑血管事件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门诊心血管护理对冠心病心脑血管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门诊心血管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心脑血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结论 通过对冠心病患者实施门诊心血管护理可降低心血管时间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血管护理 冠心病 生活质量
  • 简介:【摘 要】目的 分析门诊心血管护理对冠心病心脑血管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病例选取自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观察对象为我院就诊7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甲组(常规护理)、乙组(门诊心血管护理),每组各有37例,对比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相较于甲组,乙组心脑血管发生率更低(21.62%<5.40%),对比存在显著差异(X2=4.163,P<0.05);乙组护理后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甲组(P<0.05)。结论 将门诊心血管护理应用在冠心病患者中,可以很好的预防心脑血管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冠心病 门诊心血管护理 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 简介:【 摘要】目的 探究门诊心血管护理运用于冠心病患者的实际效果,以及其对降低心脑血管发生率的具体影响。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案分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接受了标准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则执行了针对性的门诊心血管专业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脑血管发生率及心功能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栓塞及心力衰竭等心脑血管总发生率上,表现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干预后评估中,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现显著增长,并且,两组受试者在干预后其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以及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均呈现出显著的降低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诊心血管护理干预措施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可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的发生率,并对提升患者的心功能展现出积极促进作用,此研究结果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力的借鉴依据,表明该干预策略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冠心病 门诊心血管护理 心脑血管事件心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高血压前期人群中心脑血管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1月~2015年05月收治的1000例高血压前期患者和1000例健康成年人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随机访问和调查,确定是否出现了心脑血管以及死亡事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随访调查五年,发现研究组中心脑血管发生率为1.80%,脑梗死发生率为2.00%,脑出血发生率为1.80%,和对照组对应指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前期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中对于高血压前期患者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控制,避免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 标签: 高血压前期人群 心脑血管事件 发生情况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总结高血压患者不同治疗依从性对其心脑血管的影响,为临床控制高血压患者病情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抽取我院内科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高血压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依从性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统计两组患者随访血压控制结果及心脑血管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比治疗前显著降低,比对照组治疗后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心脑血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依从性高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结果比治疗依从性低的高血压患者稳定,血压下降且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在临床高血压治疗中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有利于患者血压控制,有效降低心脑血管发生率。

  • 标签: 高血压 治疗依从性 心脑血管事件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