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雍正年间,中俄开恰克图为边境贸易口岸,并开始设官进行管理.随着中俄经济、政治联系的加强,与之相适应的边境管理体制也逐渐形成.两国管理体制在恰克图贸易早期的服务宗旨是不同的:俄方用来打击边境非法贸易,保障对华正常贸易,以充实国库;中方则更关注边境地区的稳定,利用自己的管理体制监督蒙古人越界逃入俄境.

  • 标签: 恰克图 官员 库伦大臣 边境管理制度 清代
  • 简介:中俄历来都有很深远的经济交往,其中在中俄边境的恰克图贸易持续时间长、规模范围大,成为中俄经济关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中俄关系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从1728年《恰克图条约》签订开始,在之后的两百年间,俄国逐渐垄断了中国内地的陆路贸易.恰克图在清代中俄贸易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成为中俄边境贸易的中转站.就对中俄边境恰克图贸易进行初步探讨.

  • 标签: 中俄贸易 恰克图 垄断
  • 简介:清廷与沙俄在恰克图及布喇河畔签订十一条1后,恰克图地方成为双方进行贸易的经贸口岸。双方邮驿在此衔接,使节由此出入,双方边境官员在此汇聚会同办理互涉案件。之后的一百多年间,在恰克图地方演绎了东西方两大帝国间的一次次贸易、外交、军事、司法博弈。清俄恰克图条约及贸易,是清代对外贸易研究及清俄关系研究中重要的研究命题,相关研究成果颇多。然而,恰克图贸易也并非一帆风顺,由于种种原因,乾隆年间曾经三次停止,其中最有名的当属乾隆二十八年停市。笔者在此无意对停市进行详述,只是利用蒙古国档案馆藏满蒙档案,对清方撤回商民这一细节进行简述。

  • 标签: 恰克图 撤回商民 满文档案 蒙文档案
  • 简介:清代中俄关系的研究,由于边界问题的争执,一直受到两国政界与学界的重视,中国在上世纪特别是七八十年代就对中俄关系有过相当深入的研究,比起清代中国与其他国家关系的研究来说,中俄关系是研究最为深入的领域之一。不过就清代中俄关系来说,边界问题与

  • 标签: 清代 恰克图 边境贸易 俄罗斯
  • 简介:<正>前言清俄两国缔结涅尔琴斯克条约(即尼布楚条约,下同——译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阿穆尔(即黑龙江,下同——译者)地区边境问题上的纠纷。条约的最大成就是划定了该地区边界。划定边界,也就是确定两国领土主权所及范围。对人主权问题是今天国家主权的一个侧面,在这个问题上,该条约也提供了一个解决办法。条约拉丁文本第三条以及第二条后半段,就以后双方引渡一切逃亡者,以及制止两国属民越境狩猎、掠夺等行为的问题,均

  • 标签: 外蒙古 恰克图 尼布楚条约 清朝 喀尔喀蒙古 边境地区
  • 简介:恰克图与广州对外贸易模式的异同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在中央集权的大背景下,清政府对南北贸易的差别管理是造成南北两地贸易模式不同的重要原因。恰克图以"部票"制度为主,而广州采用的是行商制度,两种制度虽在许多方面趋于一致,但是对交易程序、贸易地点、商人管理、交易商品等方面的规定存在诸多差异。

  • 标签: 清政府 对外贸易 管理体制 恰克图 广州十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