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骨折患者端血运及活动情况进行临床护理观察的意义。方法“5p”字记忆法(1、pain疼痛;2、pallor苍白;3、paresthesia感觉异常;4、paralysis麻痹5、pulselessness无脉)等专科护理。结果对82例患者通过细心观察,良好护理综合治疗,81例患者骨折临床愈合,仅1例患者损伤严重,出现血液循环障碍。结论早期肢体血运观察,能及时发现问题,排除影响血液循环相关因素,有效预防并发症,通过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骨折 肢端血运 观察 护理
  • 简介:近来,市场上存在一种先手工捆扎包装成捆,后袋装的挂面,此种包装的生产方式存在着几个问题:一是生产效率低,二是在生产过程中始终手接触,造成了产品的二次污染。本文介绍了用机械动作实现挂面捆扎包装的过程,分析了实现此过程的机械原理,阐述了用凸轮实现各执行动作及控制时序。该设计方案能实现挂面的捆扎包装,

  • 标签: 挂面 捆扎包装 凸轮 连续包装 机械传动
  • 简介:<正>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离开了生活,数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有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很强的实验操作性.通过实验操作,同学们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题目在生产、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捆扎圆柱管的问题,请同学们探索,捆扎时所需要的绳子的长度(不计接头部分)与圆柱管的半径r之间的关系.探索(1)当圆柱管的放置方式是单层平放时,截面如下图所示.

  • 标签: 新课程改革 放置方式 实验操作 等腰梯形 探索能力 推理判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压治疗预防脑卒中后患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分组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的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以观察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发生深静脉血栓0例,对照组发生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压治疗的助于预防脑卒中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卒中 深静脉血栓 气压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由护士指导、参与的个体化护理对功能恢复以及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作用。方法对103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及患者主动性的功能锻炼。结果在第一阶段(术后第1~10天)的功能锻炼中,全部达到预期目标,在第二阶段(术后第11~14天)的功能锻炼中,有96例达到预期目标,只有1例出现手术并发症。结论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可降低术后淋巴水肿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增加肩关节活动度,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乳腺癌 功能锻炼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从循证途径探索乳腺癌置入PICC的可行性。方法根据患者情况,提出临床问题,用主题“乳腺癌、PICC、上肢功能评定”和“乳腺癌术后患置入PICC”检索CNKI数字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获得相关证据。结果一共检索到RCT15篇,CCT4篇,3个Meta分析。结论对乳腺癌置入PICC的患者需谨慎选入;置管后如何加强功能锻炼还需进一步研究;功能锻炼对于乳腺癌恢复是有效的。

  • 标签: 乳腺癌 PICC 上肢功能评定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脑卒中是一组急性起病的脑循环障碍性疾病,以起病急骤、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为特征。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半个月后易发生肌张力增高影响运动功能的恢复。予药物、理疗、运动疗法等治疗可改善肌张力增高的病情,促进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脑卒中 肌张力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乳腺癌患者水肿的效果。方法将我科98例乳腺癌患者且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9例。在基础护理上,实验组由专业护士带领配合音乐进行的功能锻炼,加上梯度压力治疗仪的使用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指导及的锻炼。结果护理干预组水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预防乳腺癌患者水肿具有重要意义,并对患者康复起着积极地作用。

  • 标签: 乳腺癌 护理干预 水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风病人中药药烫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康复护理措施。方法根据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共收治的中风患者14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药烫法,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法。观察分析两组中风病人的功能及康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采用中药药烫法的患者临床治愈及总有效率都有显著提高分别可达35.54%和91.7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中药药烫对中风病人的康复护理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可以保证一定的临床疗效,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适于临床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药药烫 中风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静脉点滴尿激酶,脐周皮下注射抗凝剂,口服抗凝剂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活血化瘀药物等。结果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愈率为90%,总有效率为98.33%。结论溶栓、抗凝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好。

  • 标签: 溶栓抗凝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广东省东莞市常平医院骨外科广东东莞511700)摘要目的探究骨折患者上肢抬高量化对肿胀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入住骨科单侧上肢骨折并符合项目设计要求的患者共56人,随机分组进行不同角度肢体抬高,分别为30°、60°、90°,采用单盲方法,由护士在特定时间(900及1600)对固定部位进行上肢肢体周径测量及肿胀程度的评估并记录,并且专人汇总统计数据,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得出观察结果。结果通过统计学处理,得出消除上肢肢体肿胀速率最快的抬高角度为60°。结论抬高60°和进行量化功能锻炼,有利于促进静脉回流,减轻的肿胀。

  • 标签: 骨折 肿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负重训练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0例,除进行运动功能训练外,加强负重训练;对照组仅进行常规运动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功能恢复情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负重训练能显著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功能,其中,下肢功能改善最为明显。

  • 标签: 患肢 负重训练 脑卒中 偏瘫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穴位贴对治疗中风患者肢体肌力恢复的疗效。方法 选取 2017年 6月 -2019年 6月入住我科的中风伴肌力减弱的患者 7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 30例,采用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方法;实验组 40例,在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辅以穴位贴敷治疗的方法。对两组患者的肌力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肌力改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简式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以及 BI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具有显著差异性( p<0.05)。结论 穴位贴对中风患者肢体的肌力恢复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穴位贴 中风 肌力改善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析针对乳腺癌患者实施术后护理干预对其功能锻炼康复的左右和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接受乳腺癌手术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对照组36例均接受常规方式护理,研究组36例均在此基础上接受术后护理干预,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3个月肩关节的前屈、后伸、内收、外展以及内旋、外旋等活动角度均显著性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生理功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以及情感职能、心理健康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乳腺癌患者积极实施术后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促进其功能尽快康复,有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乳腺癌 护理干预 患肢 功能锻炼 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