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感染休克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治疗上采取补充血容量、控制感染、纠正酸碱失衡、心血管药物应用、减轻细胞损害的药物等治疗措施。

  • 标签: 感染性休克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 :  感染休克是外科多见和治疗较困难的一类休克,病死率高达 50%。常见病因有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腹膜炎、绞窄性肠梗阻、急性重症胰腺炎、各种原因引起的脓肿、大面积烧伤等。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针对病因采取正确的手术方式,配合其他抗休克治疗是提高外科感染休克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手术以简单、有效为原则,贯彻“损伤控制”的理念,不强求彻底处理病灶的确定性手术。 

  • 标签: 感染性休克  外科 手术方式 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在治疗感染休克中的应用价值,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我院于2012年01月~2014年01月收治的68例感染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综合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CRRT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各项生化指标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氧合变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氧合指数均有所恢复,但研究组的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感染休克效果显著,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氧合指数,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CRRT 感染性休克
  • 简介:目的总结64例感染休克病人的麻醉方式及围手术期处理措施。方法分析64例感染休克病人的麻醉诱导、麻醉维持及围术期的治疗过程。结果本组64例全部进行静吸复合全麻加气管插管,60例麻醉诱导、维持平稳,手术顺利,手术毕10~45mim拨管,4例分别死于麻醉诱导、术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及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结论感染休克病人须采用全麻+气管插管便于呼吸管理,合理选用全麻药和血管活性药物,及时充分补液扩容,能有效提高休克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 标签: 感染性休克 麻醉方式 血流灌注 脓毒血症 代谢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感染休克观察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1月到2015年11月所收治的59例感染休克患儿,给予相关观察护理,对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儿中,治愈患儿57例,所占的比例是96.6%;死亡患儿2例,所占的比例是3.4%。结论小儿感染休克给予观察护理,可保证治疗效果,挽救患儿生命安全。

  • 标签: 小儿 感染性休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诱发ICU感染休克病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8年3月我院ICU收治的126例感染休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患者的治疗结局,将入选患者分为死亡组60例与存活组66例,采用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病例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两组病例在年龄、APACHEII评分、MODS数目、SIRS数目、平均动脉压、白蛋白、是否接受有创检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APACHEII评分、MODS数目、SIRS数目、白蛋白是诱发ICU感染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对ICU感染休克治疗中,将根除病因为基准进行综合治疗,进而降低本病症死亡率,促进转归。

  • 标签: ICU 感染性休克 病死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感染休克患者的手术麻醉方式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治疗的感染休克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其中观察组采用气管插管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相较手术前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状况优于对照组,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感染休克患者进行手术麻醉采用气管插管复合全身麻醉效果良好,不良反应率较低,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感染性休克 手术麻醉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感染休克患者液体管理的相关内容。方法通过回顾分析以及资料查阅等方式,了解感染休克患者的体液管理内容。结果感染休克患者液体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根据患者病情各个阶段的血流动力学特征进行抢救、优化、稳定、清除方面的液体管理,保证其生命稳定,避免器官损伤。结论液体管理能够帮助感染休克患者稳定其生命体征,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同时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 标签: 感染性休克 液体管理 管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感染休克患者临床的麻醉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44例感染休克的患者进行全面监测,其中包括心电图、无创血压、中心静脉压、脉搏氧饱和度、尿量等,给予复合静脉气管插管的全身麻醉,采用咪达唑仑、维库溴铵或者芬太尼和依托咪酯等药物进行麻醉。结果患者在手术后,相关的监测指标都明显好于手术前,血压回升、心率得到减缓,而且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也较为稳定。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休克患者最好采取气管插管来进行全身麻醉,选择不良反应小、效果显著的药物,并给予积极抗休克的治疗,避免脏器受到损伤。

  • 标签: 感染性休克 麻醉处理分析 麻醉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感染休克是影响小儿健康的重要问题,尽管医疗护理水平在不断进步,但是小儿感染休克的死亡率仍然在增长。对于感染休克小儿进行早期诊断,确定病原微生物,及时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法,对于挽救患儿生命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首先介绍感染休克的致病菌和严重并发症,然后介绍小儿感染休克的诊断进展,主要包括病原菌检查,影像学检查,生化指标检查和动脉血气分析,最后阐述小儿感染休克的治疗进展,包括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液体复苏,心血管治疗,抗感染治疗,血管活性药的应用和血液制品的应用。

  • 标签: 小儿 感染性休克 诊断 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感染休克是一种全身炎症疾病,其产生毒素或病原微生物痛过血液入侵到全身,以此激活免疫系统与宿主细胞,进而发生内源性炎症介质或者是细胞因子,给患者的集体系统和身体器官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同时还会影响患者的新产代谢,更为严重的则是使身体的重要器官发生衰竭的情况,主要的临床表现则为休克。本文为了分析感染休克的临床治疗情况,对其治疗内容展开阐述。

  • 标签: 感染性休克 临床治疗进展 分析研究
  • 简介:皮质激素用于治疗不同严重程度的败血症越来越常见。然而最近有关败血症的治疗指南中,激素冲击疗法仅推荐用于经补充血容量和血管收缩剂治疗反应差的感染休克。Sprung等重新复习了已发表的有关文章,499例感染休克成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接受50mg激素或安慰剂,每6小时1次,共5d,在以后的6d中逐渐减量。患者在休克的初始72h内必须有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定义为经足量补液后,收缩压仍低于90mmHg,并需用升压药维持血压超过1h),并伴有败血症所致的器官低灌注和功能障碍。在研究的初始终点,激素冲击治疗不敏感的患者(占总人群的46.7%)来说在激素组与安慰剂组并没有显著的差异,28d的病死率分别为39.2%和36.1%,P=0.69,激素冲击治疗敏感者,两组病死率分别为28.8%和28.7%。激素组中激素敏感的患者,其休克状态更快好转。但这个益处被该组患者更易双重感染、败血症、感染休克而抵消。这个试验并未提供微生物信息和抗菌药物疗效的充分性评价。但它提示广泛使用激素辅助治疗感染休克患者并无益处。研究者认为,激素治疗可能对部分患者有益,例如在休克早期使用或者用于对升压药无反应的患者。皮质激素对感染...

  • 标签: 休克无效 感染性休克 皮质激素感染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感染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措施。方法:在本次研究中,对22例感染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其治疗过程中,采用气管插管复合全身麻醉,术后并送至ICU内接受相应治疗。结果:相比治疗前,在治疗后患者的SpO2、RR、HR、DBP和SBP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感染休克的麻醉处理中选择气管插管复合全身麻醉能够达到良好治疗效果。

  • 标签: 感染性休克 麻醉处理 氧合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重症感染所致ICU感染休克患者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某医院2018年5月—2020年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