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患者常易合并各种类型快速心律失常,尤其是Fontan术后患者。本例患者主因"间断心悸2年"入院,11年前诊断"复杂先心病右位心大动脉转位单心室内脏转位"曾分别于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行双向Gleen术及改良Fontan术。术中明确诊断房室折返心动过速,并标测提示存在双房室,分别于低位房室及高位房室放电消融后,心动过速不再诱发。

  • 标签: 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 先天性心脏病 射频消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房室折返心动过速(AVRT)的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 length,CCL)对其诱发窗口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行经食管心房调搏术时诱发出243阵心动过速的142例患者心电图,进行回顾研究。所有心动过速均经过心内电生理确诊为AVRT,探讨诱发AVRT时的S1S1刺激周期、S1S2脉冲联律间期与AVRT的CCL的关系,并从测定了诱发窗口的患者中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40例,分析AVRT的CCL位于诱发窗口的概率。结果243阵AVRT中有117阵通过S1S1刺激诱发,126阵由S1S2刺激诱发。S1S1刺激周期与AVRT的CCL呈正相关(R=0.774,R2=0.598,P<0.000 1);S1S2刺激的S2脉冲联律间期与AVRT的CCL亦呈正相关(R=0.737,R2=0.543,P<0.000 1)。S1S1刺激周期与CCL的差值≤50 ms时AVRT的诱发率为88.9%(104/117,95%CI 83.2%~94.6%);S1S2刺激中的S2脉冲联律间期与CCL的差值≤50 ms时AVRT的诱发率为80.2%(101/126,95%CI 71.5%~88.9%)。AVRT的CCL位于诱发窗口内的概率为94.8%(64/67,95%CI 90.4%~99.2%)。结论诱发AVRT时的刺激周期、脉冲联律间期与CCL均密切相关,其与CCL相差≤50 ms诱发AVRT的成功率很高,且近95%CCL在诱发窗口内。根据AVRT的CCL可以初步预测诱发窗口。

  • 标签: 心动过速,室上性 心动周期 诱发窗口 经食管心房调搏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房室折返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reciprocating tachycardia,AVRT)伴RR间期长短交替的发生机制。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AVRT患者317例临床资料, AVRT时给予异博定5 mg,缓慢静脉推注10 min,给药后观察是否有RR间期、AH间期、HV间期和VA间期变化,以及变化发生的时间。结果给予异博定后有8例患者发生RR间期长短交替,并且均伴QRS波电交替,RR间期长短交替现象发生时均为相邻心搏的AH间期差值逐渐延长,无AH跳跃,HV间期和VA间期恒定,此现象发生于给药后6~17 min,心动过速平均周期比给药前延长16~42 ms;3例患者RR间期长短交替现象消失时均为相邻心搏的AH间期差值逐渐缩短,无AH跳跃,HV和VA间期恒定,直至AH间期相等,消失时间为给药后19~57 min;5例患者给药后AVRT终止。结论由此推断其发生机制是由于心动过速时AH间期频率依赖递减传导所致,这一心电现象不能被程序刺激诱发。

  • 标签: 异博定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电生理 导管消融 RR间期长短交替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及探讨房室双径路合并间歇 C型预激综合征时心电图表现及治疗。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回顾研究方法,主要回顾了一例患有房室双径路传导合并间歇 C型预激预激综合征的患者在食道电生理检查中的心电图表现及治疗情况,并进行研究与分析。 结果 经过食道电生理检查,患者所患疾病为窦性心律、房室双径路、间歇预激综合征( C型)。随后进行心内电生理和检查及射频消融治疗。结论 进行房室双径路传导合并间歇 C型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检查时,需要行食道电生理甚至心内电生理检查才能明确诊断。

  • 标签: 房室结双径路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巨大右心房合并心房扑动(房扑)患者的射频消融,标测证实患者房扑为双环折返。患者既往无心房切开术史,而游离壁致密瘢痕考虑与房扑形成机制相关。

  • 标签: 心房扑动 巨大右心房 射频消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动态心电图检查在诊断房颤合并房室阻滞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 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81例房颤合并房室阻滞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收治的 90例房颤未合并房室阻滞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均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房颤时平均心室率及最快心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逸搏及长 RR间期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心电图对房颤合并房室阻滞诊断灵敏高,能够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房颤 房室阻滞 动态心电图 灵敏性
  • 简介:摘要:小学阶段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部分。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全面培养提升,从而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全面。在小学阶段,体育是重要的课程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保证学生身体素质提升与健康成长发育的重要基础。随着快速发展的环境背景下,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度要求。在这一要求下,小学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提升,从而满足学生的提升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 标签: 小学阶段 体育教学 折返跑 组织策略 微创新
  • 简介:摘要:分析火电厂煤仓内部高温的原因和危险因素。对于使用机械通风系统降低工作室内空间的温度,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

  • 标签: 机械通风 厂房 室温
  • 简介:【 摘要】 本文就 1 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合并高钾血症患者的护理体会作一总结。在诊断明确的前提下,护理人员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康复时间缩短,尽早 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根据疾病的发病特点、诱因、预后等,制定出不同的干预护理措施,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详细观察病情、了解患者心理活动,予理护师,同时给予相应疾病的健康教育指导、及开展新护理技术, 10 天后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 标签: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高钾血症 晕厥 护理
  • 简介:摘要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途径传播,除了性器官、皮肤累及感染,梅毒螺旋体常常可以引起心脏、血管、关节病变。纵观国内外相关报道,梅毒螺旋体导致的消化道感染病例十分罕见。现将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一例报道分析如下。

  • 标签: 结肠 梅毒 梅毒螺旋体 结直肠多发溃疡 内镜 病理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胎先天性完全房室传导阻滞(CCHB)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例CCHB双胎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病例回顾:37岁无症状孕妇,孕23周胎儿超声心动图提示双胎心率下降,房室传导阻滞,母亲完善检查诊断为"未分化结缔组织病",予人免疫球蛋白、地塞米松及羟氯喹等治疗后,孕31周胎儿超声心动图仍提示房室传导阻滞,孕32+3周因先兆早产行剖宫产,双胎自身抗体筛查均示抗核抗体(ANA)弱阳性,Ro60及Ro52阳性,24 h Holter均提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宝一对症治疗后出院时体质量增加至2 200 g,但仍为CCHB(心室率80~90次/min),宝二住院期间突然出现心率及血压下降,最终心脏骤停,抢救无效死亡。2.文献检索:中文文献2例,英文文献9例,其中9例为抗干燥综合征抗体A(SSA)/Ro和抗干燥综合征抗体B(SSB)/La相关的CCHB,2例为特发性CCHB。结论胎盘转移SSA或SSB是双胎发生CCHB的重要机制,其他因素可能也参与其发病进程。目前的治疗方法仍不尽人意,大多患儿需要起搏治疗,早期诊断和产前管理可改善患儿预后。

  • 标签: 双胎 早产儿 新生儿狼疮 先天性完全房室传导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评价分析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直肠癌(CRC)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CRC患者98例,随机对照试验(RCT)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开腹CRC根治术治疗;观察组腹腔镜CRC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67%(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而两组淋巴结清扫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腹胀持续、肠鸣音恢复、开始进食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6.12%,明显的低于对照组的20.41%(P<0.05)。结论腹腔镜CRC根治术治疗CRC患者效果确切,能够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可明显降低对患者的创伤,大大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结直肠癌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 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 胃肠功能
  • 简介:摘要: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厂房呈现出具有内部空间大、多跨度、大跨度等特点。而近年来,具有较多可燃物、劳动密集型等特征的工业厂房,如服装、鞋帽、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已被界定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其消防系统的安全可靠显得尤为重要。室内消火栓系统作为控制建筑内初期火灾的主要灭火、控火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在依据《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 GB50974-2014(以下简称《消水规》 )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的设计实践,对工业厂房内消火栓管道阀门的设置、消火栓布置的间距、消火栓的设置场所等问题,作出以下的思考和分析 ,并提出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室内消火栓系统设计。

  • 标签: 工业厂房 室内消火栓 消火栓的布置
  • 简介:摘要同时直肠癌肝转移是指直肠癌确诊前或确诊时发现的肝转移。与异时肝转移相比,同时肝转移患者的预后更差。同时肝转移因需要面对原发灶和转移灶,所以在治疗方式和手术顺序上具有多样,故在保证患者生存获益的前提下,合理的选择至关重要。因此本文从同时直肠癌肝转移的定义、不同病灶状态的策略选择、手术顺序的选择、最新手术技术的进展等方面做一综述和回顾,同时分享本中心的治疗经验。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同时性肝转移 治疗选择 手术策略
  • 简介:摘要手术切除是直肠癌肝转移的最佳治疗方法。可切除的判断对于手术安全、围手术期治疗方案的确定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受制于肝胆外科医生的水平、医院仪器设备以及其他辅助科室的水平,标准也不统一。近30年来,随着外科学、肿瘤学、影像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可切除的标准也从简单的考虑肿瘤大小、数目多少、切缘是否超过1 cm、肿瘤标志物的高低发展到以技术标准为基础,综合考虑肿瘤学因素的更为全面的标准。可切除的标准仍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之中,更好的标准需要精准的影像学评价以及肝胆外科、肿瘤内科、胃肠外科、放疗科、介入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合作。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肝转移 可切除性
  • 简介:摘要直肠癌是异质较高的恶性肿瘤,研究肿瘤内异质不但可以探索肿瘤进化过程,而且对直肠癌患者面临的耐药和复发问题也有所帮助。但临床中存在多位点取样较为困难,肿瘤内异质量化标准不一等问题,因此针对肿瘤内异质的判定还存在一些争议。本文对直肠癌肿瘤内异质与进化的关系,肿瘤内异质的检测方法和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 标签: 结直肠癌 肿瘤内异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机械肠道准备(MBP)在直肠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选取2017年5至2019年6月104例直肠癌手术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数字随机法将患者随机分为MBP组(术前行MBP)和非MBP组(术前不行MBP)各52例。手术操作均由同一医师团队完成,两组患者均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采用统计软件SPSS 20.0进行分析,围术期各项指标、应激反应指标、肠道菌群变化指标等采用(±s)表示,组间行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行卡方检验,P<0.05为检验标准。结果非MBP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优于MBP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两组Cor、hs-CRP、IL-6等应激指标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MBP组显著高于非MBP组(P<0.05)。较术前相比,术后两组均出现轻至中度肠道菌群失调,非MBP组Ⅱ、Ⅲ度菌群失调程度轻于MBP组(P=0.011)。术后两组益生菌BL、LC计数较术前明显降低,非MBP组高于MBP组(P<0.05);致病菌EB、SP计数较术前明显升高,非MBP组低于MBP组(P<0.05)。结论直肠手术术前行MBP可加重患者应激反应及肠道菌群失调程度,不能降低术后感染及吻合口漏等并发症的发生,其整体临床应用价值呈现弊大于利,术前不建议行MBP。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结直肠外科手术 机械性肠道准备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溃疡结肠炎(UC)直肠癌变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UC患者869例,通过病例资料、电话随访获取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直肠癌的发生情况,利用SAS 9.4软件分别对UC相关直肠癌和UC不合并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特点、药物治疗、并发症及肠外表现情况进行单因素对比分析,后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P<0.05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869例UC患者共随访7 548人年,其中有16例UC患者发生直肠癌,直肠癌的发生率为1.84%。与UC不合并直肠癌患者相比,UC合并直肠癌患者病程较长(OR=1.087,95% CI:1.046~1.129)、5-氨基水杨酸(5-ASA)应用比例较低(OR=0.218,95% CI:0.052~0.915)、肠梗阻的发生率较高(OR=16.533,95% CI:3.824~71.478)。结论病程长是UC合并直肠癌的危险因素,5-ASA是UC合并直肠癌的保护因素。对于UC合并肠梗阻的患者,需警惕直肠癌的可能。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结直肠癌 危险因素
  • 简介:  摘要:目的 探讨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护理及抢救。方法 对 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 20例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进行药物和临时或永久起搏器的安置,探讨心电监护、用药护理、电极脱落的预防、消化道及呼吸道护理、感染的预防和心理护理等。结果 20例 AMI合并 AVB患者入院后有 8例患者给予了异丙肾上腺素或阿托品短时间治疗, 4转为 II度 I型, 2例转为 I度 AVB, 2例转为窦性心律。其余 12例患者中 9例发生 Adams-Stokes综合征, 3例药物治疗无效,均行急诊手术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术后 8例患者 7d内回复至窦性心律,遂撤除起搏器, 4例在 10d内尚未恢复者植入永久人工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所有患者均抢救成功。结论 做好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及手术护理能够提高抢救率,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房室传导阻滞;护理;老年患者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nursing and rescu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atrioventricular block. Methods 20 patients with atrioventricular block in 80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ere placed with drugs and temporary or permanent pacemakers. The ECG monitoring, medication nursing, prevention of electrode falling off, nursing of digestive tract and respiratory tract, prevention of infection and psychological nursing were discussed. Results 8 of 20 AMI patients with AVB were treated with isoproterenol or atropine for a short time after admission. 4 patients were converted to grade II type I, 2 patients to grade I AVB, and 2 patients to sinus rhythm. Among the other 12 patients, 9 developed Adams Stokes syndrome, 3 were ineffective in drug treatment, all of them received emergency operation and temporary cardiac pacemaker, 8 patients recovered to sinus rhythm within 7 days after operation, then pacemaker was removed, and 4 patients who had not recovered within 10 days were implanted with permanent implantable cardiac pacemaker. All patients were rescued successfully. Conclusion good clinical and operative nursing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atrioventricular block can improve the rescue rate, which is the key to the successful rescue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