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抗菌药物的临床评价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选自2013年11月到2014年10月,我院已经出院的,在围手术期预防性采取了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病历,作为研究对象,共收集200例,回顾性分析和研究,所选取的200份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病历,观察在临床上,使用抗菌药物中的用药时机情况、用药剂量情况、用药时间情况、用药选择情况、联合用药情况等方面。结果在200份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病历中,Ⅰ类切口的患者用药合理例数为62例,合理率为53.91%;Ⅱ类切口的患者用药合理例数为28例,合理率为40.58%;Ⅲ类切口的患者用药合理例数为6例,合理率为37.50%。结论对抗菌药物进行临床评价分析,能够为指导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保证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的规范化和合理性,从而有效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抗菌类药物 临床评价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针对各种感染性疾病,我们可以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但是,有的人夸大了抗生素的功能,因此造成滥用抗生素的现象,这样就会引发许多不良的后果。可见,一定要掌握有关抗生素的知识,合理的使用该药物,本文就如何选择抗生素以及需要遵循的原则进行分析和探讨。

  • 标签: 抗菌类 临床应用 原则 选择
  • 简介:目的:分析近年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趋势。方法:根据2002年-2004年以月、季药品的出库记录为原始数据进行分类、统计、排序、分析,对住院部出院病历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院抗菌药物消耗金额呈上升趋势。而占消耗药品的总金额比例增长太大。各类抗菌药物各季以头孢菌类消耗金额最高,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呈上升趋势,而青霉类、氨基糖苷类呈下降趋势。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额次每季变化不太大,居前5位以β-内酰胺类为主。结论:我院抗菌药物应用广泛,但应加强监督指导合理经济地使用抗菌药物

  • 标签: 抗菌类药物 消耗金额 使用额度
  • 简介:摘要进入新的世纪,随着医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药品种层出不穷,药物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如何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一个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医师只有根据患者的生理、病理特点,了解抗菌药物的理化性质、药代动力学特征和药物的相互作用等知识,进而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始终认真贯彻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才能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管理,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 标签: 抗菌药物 不合理应用 用药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统计分析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具体情况,并对比药学监护实施前后抗菌药物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实验跨越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这一时间段,共计选择200例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在本次实验中,研究人员应依据是否实施药学监护对所选患者实施分组,研究人员在2020年1月初实施药学监护,将2019年期间就诊的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将2020年期间就诊的患者划分为实验组。记录对照组及实验组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情况、抗菌药物费用、抗菌药物应用时间、患者对药物应用效果所持态度。结果:对照组中共计24人出现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情况,占组内患者总人数的比例为24.00%,实验组中对应人数为2人,占比为2.00%,分析两组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情况,差异较大,(p<0.05);(1536.5±354.5)元及(845.5±359.0)元分别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抗菌药物费用,(5.3±1.7)天及(4.2±1.1)天分别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分析两组相关数据,差异较大,(p<0.05);对照组患者中共计84人对用药持十分认可及比较认可的态度,占组内患者人数的比例为84.00%,实验组对应人数为98人,占比为98.00%,分析两组患者对药物应用效果的态度,差异较大,(p<0.05)。结论:药学监护在规避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方面有着不俗的表现。

  • 标签: 抗菌类药物 药学监护 不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菌药物的药理药性及合理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近两个月收治的使用抗菌药物患者1597例为研究对象,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和合理性。结果:所有患者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20种,其中7种抗菌药物发生了不良反应情况,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为8.86%,尤其是皮疹现象居多。其次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为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舒普深),占比7.69%,不良反应发生率第三的为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占比3.77%,其他药物不良反应均为1%左右。1597例患者中用药合理患者1385例,合理性为86.73%,其中适应症合理率较高,药物配伍合理率较低。结论:当治疗疾病涉及到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按照规定规范合理使用,并加大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管力度,减少抗菌药物对患者的伤害,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 标签: 抗菌类药物 药理药性 合理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基于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及药学监护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药学监护前)入院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100例,选取2021年(药学监护后)入院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100例,分析抗菌药不合理运用概率。结果:药学监护前,抗菌药物不合理概率66(66.00%),药学监护后,抗菌药物不合理概率25(25.00%)(P

  • 标签: 抗菌类药物 不合理应用 药学监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抗菌药物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溃疡患者的抗菌效果及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64例HP感染的胃溃疡患者(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随机分为抗菌组(32例)和抑酸组(32例)。抑酸组采用常规采用奥美拉唑+胶体果胶铋治疗,抗菌组增加抗菌药物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抗菌组总有效率(96.88%,31/32)、HP根除率(87.50%,28/32)显著高于抑酸组(78.13%,25/32;25.00%,8/32)(P

  • 标签: 抗菌类药物 幽门螺杆菌 胃溃疡 抗菌效果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真菌类药物治疗念珠菌阴道炎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2014年1月~2016年7月,医院门诊收治的370例念珠性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方法,评价抗真菌类药物治疗效果,将患者分为痊愈组、对照组,进行因素分析。结果痊愈169例入选痊愈组,痊愈率45.68%;痊愈组年龄、病程、阴道健康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痊愈组伊曲康唑、联合抗感染药物、中西医结合治疗、局部用药、口服+局部用药、微生态制剂、臭氧治疗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真菌类药物治疗念珠菌阴道炎痊愈率仍有待提高,疗效影响因素较多,伊曲康唑的整体疗效更好,可配合其他治疗方式,多样化用药途径,增进疗效。

  • 标签: 抗真菌药物 念珠菌性阴道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本文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技术检测了大连地区几种食用贝类(海湾扇贝Argopectensirradias、文蛤Meretrixmeretrix、青柳蛤Mactrachinenesis、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和魁蚶Anadarauropygimelana)体内呋喃唑酮酶、氯霉素酶、恩诺沙星和有机磷的残留。结果表明,所检测的贝类体内均有不同含量的上述几种药物残留,但其残留量均在食用卫生标准的控制下,符合食品卫生安全标准。

  • 标签: 食用贝类 药物残留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 简介:摘要近几年,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中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且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了解中药药理药性,并结合患者具体临床特征,选择合适的中药预防疾病的进展,从而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抗生素中有很多含有中药药理药性,这些抗生素在应用的过程中与西药不同,医生应该谨慎使用,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本文主要通过对金银花、鱼腥草以及板蓝根等几类抗菌中药的药理药性进行分析、总结,了解抗菌中药药理药性,提高临床上应用抗菌重要的准确性和正确性,合理发挥抗菌重要的功效,现做如下综述。

  • 标签:
  • 简介:采用液质联用仪法测定生鲜乳中5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5种β-内酰胺类药物在5~100ng/mL的浓度范围内,其回归标准曲线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9923~0.9998,回收率在65.6%~102.2%范围内,变异系数为3.45%~9.23%。本试验为大批量生鲜乳样品的β-内酰胺类药物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 质谱 生鲜乳 Β-内酰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益生菌类药物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腹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益生菌药物治疗,实验组采取益生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儿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小儿腹泻患者采取益生菌药物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腹泻的情况、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恢复,同时联合用药后患儿的身体免疫力也得到明显的恢复,具有极高的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益生菌类药物 蒙脱石散 小儿腹泻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益生菌类药物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小儿腹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益生菌药物治疗,实验组采取益生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儿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小儿腹泻患者采取益生菌药物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腹泻的情况、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恢复,同时联合用药后患儿的身体免疫力也得到明显的恢复,具有极高的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益生菌类药物 蒙脱石散 小儿腹泻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