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会阴切开缝合术中两种缝合打结方法的产妇产后疼痛情况,处女膜还原恢复情况。方法将同时期内行会阴切开缝合术的2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在缝合过程中实验组采用粘膜层连续缝合至距处女膜环0.5cm处,8字缝合处女膜环。连续缝合肌肉和皮下脂肪层等皮内组织,皮肤采取锁扣打结法连续皮内缝合至处女膜环处打结,将线结打在阴道粘膜内。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间断缝合阴道粘膜至处女膜环。肌肉和脂肪层间断缝合。皮肤自切口远端开始连续皮内缝合至处女膜环处打结,将线结打在阴道粘膜内,各层均用外科加强结法。两组会阴切口均采用可吸收合成缝线缝合和相同的产后治疗和护理措施。观察两组产妇产后会阴伤口疼痛情况及还原处女膜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处女膜环对合整齐,还原处女膜。伤口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性(P<0.05或0.01)。结论会阴侧切缝合术采取改良缝合术能还原处女膜,减轻切口疼痛,且操作简单,节省缝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会阴侧切缝合 8字缝合 打结方法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剖宫产术的临床价值。方法于下腹部两髂前上棘连线下2—3cm处做横行直切口,钝性分离脂肪层及腹直肌,横向撕开腹膜,肠线单层连续缝合子宫肌层,不缝合腹膜,肠线连续缝合筋膜,间断全层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并与同期腹部横弧形切口剖宫产术进行比较。结果改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排气时间缩短、疼痛轻、病率低,住院时间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改良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剖宫产术 术后并发症 改良式
  • 简介:隐睾治疗的基本目的是将睾丸下降入阴囊并固定。本院采用下腹部腹横纹处横切口,术中保留睾丸引带,行阴囊肉膜囊固定术治疗124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睾丸 下降固定术 外科学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剖宫产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观察106例试验组和92例对照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疼痛持续时间,肛排气时间等项指标。结果106例试验组较92例对照组手术时间平均缩短16min(P<0.01);开腹到胎儿娩出时间平均缩短2.1min(P<0.01);术中出血量平均减少34ml(P<0.05);肛排气时间平均早18.7h(P<0.01);试验组切口疼痛程度减轻,术后无排尿困难,血尿及其它并发症。结论改良剖宫产较传统剖宫产更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剖宫产 临床分析 术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产妇68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行改良剖宫产,对照组性传统剖宫产,观察两组产妇手术效果,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有97.0%的总有效率,对照组有82.3%的总有效率,观察组比较于对照组,其手术效果更为显著,p<0.05,则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剖宫产具有各种特点,如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并发症的发生率低、术后疼痛轻等,可帮助产妇快速恢复健康,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改良式剖宫产 临床效果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选择有剖宫产手术指征的产妇10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改良剖宫产术)和对照组(传统下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各54例。两组比较,观察组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疼痛时间短(P<0.01),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临床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改良剖宫产术 手术方式 JOEL-COHEN切口 缝合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改良薅管技术及其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的初步应用。方法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自2018年3月起开始实施"薅除"拔管,在1例患者发生了术后隧道口感染的事件后,我们改良了手术方式:即拔管成功后,在隧道口行小切口,适当修剪皮肤并缝合,使隧道口闭合。结果截至2020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合计对15例患者实施改良薅管,随访期间(0~25个月),无继发感染、腹腔渗液。结论对于符合薅管指征患者,改良薅管是一个可以尝试的方法,可降低继发感染及腹腔渗液等风险。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透析拔管 改良式薅管 导管相关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小切口胆囊切除手术方法技巧。方法回顾分析自2005-2010年,100例,小切口胆囊切除的应用情况及两点手术技巧,结果全组小切口手术共成功82例,延长切口18例,均无并发症出现。结论在传统胆囊切除术熟练的基础上,开展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小切口 胆囊切除
  • 简介:术中由于不缝合腹膜,1.2 手术方法 改良剖宫产术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出血少、术后病率低、疼痛轻、恢复快以及切口愈合好、手术方法简单易学等优点

  • 标签: 临床观察 例临床 剖宫产术
  • 简介:1995年1月~1998年8月,我们采用改良尿道会师术治疗骨盆骨折所致新鲜膜部尿道断裂9例,治愈率89%。术后恢复生理排尿,尿流率正常,随访1~2年,无需行尿道扩张,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 标签: 改良式 尿道会师术 治疗 体会 尿道扩张 尿道断裂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观察采用改良小梁切除术(即小梁切除术联合球筋膜瓣贯伸于巩膜瓣下滤过口),从而调节滤过口房水滤过平衡,促进功能性滤泡形成,达到治疗青光眼、提高疗效的目的。方法我院以2000年10月~2008年5月,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联合球筋膜瓣在巩膜瓣下贯伸滤过口,进行治疗青光眼患者93例、142只眼,临床观察术中、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本组93例患者142只眼,术中眼压平稳下降,术后早期前房形成.滤过泡形成等,均优于常规术;术后并发症也明显下降。其中3只眼眼压高于25mmHg,给予局部降眼压药点眼等对症处理,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该改良对治疗青光眼,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方便实用,术后并发症少,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球筋膜瓣贯伸滤过口 改良式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临床观察 疗效
  • 简介:传统的分娩方法为平卧,助产者位于产妇的右侧助产。但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医务工作者逐渐发现传统分娩法有碍产床的清洁无菌、会阴保护、胎儿机转、会阴缝合和助产者的身体健康等弊病。为此,我院派出助产人员到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进修学习,回来后对传统的分娩方法进行了改进。

  • 标签: 助产法 临床观察 改良式 分娩方法 医务工作者 妇产科医院
  • 简介: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患者的存活时间的延长,许多上消化道梗阻的患者,需行胃或空肠造瘘以便于给予肠内营养。胃或食管切除的患者,行胃造瘘术困难,仅能行空肠造瘘术。自2002年1月至2007年10月安阳市肿瘤医院外科共行空肠造瘘术49例,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2年1月至2007年10月期间行空肠造瘘术者共49例,剔除肝炎、肝病患者及4周内行放化疗患者。其中行改良空肠造瘘术并配合早期肠内营养共32例作为治疗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32~70岁,平均55.2岁;食管癌术后19例,贲门癌术后8例,胃窦癌术后5例。对照组为17例,行传统空肠造瘘术,肠功能恢复后开始肠内营养。男11例,女6例;年龄31~70岁,平均59.5岁;食管癌术后8例,贲门癌术后6例,胃窦癌术后3例。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治疗组:提起上段空肠,在距Treitz韧带下40cm处对系膜处作一肠管浆肌层荷包缝合1针,荷包中央戳孔向远端插入直径约5~7mm的蕈状管30cm,前端5cm内剪2~3个侧孔,结扎荷包,使肠黏膜内翻,并沿近端空肠壁行浆肌层的隧道缝合,包埋管道5~6cm,经腹壁...

  • 标签: 临床价值 式空肠 改良式
  • 简介:改良俯卧位上肢支持架,是在原平战两用俯卧位上肢支持架的基础上,通过临床实践进一步改进的更能满足临床需要的手术体位支架。当胸椎、腰椎等脊柱外科,胸背手术时,要在俯卧位下进行,而取俯卧位时,由于手术床狭窄病人俯卧后双上肢无法固定,常常由于固定不当使上肢下垂或过度固定造成神经血管受压,导致意外的发生。而改良俯卧位上肢支持架避免了这一不足。

  • 标签: 俯卧位 双上肢 改良式 手术体位 临床实践 平战两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非脱垂大子宫阴切除术(TVH)的术。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2年3月非脱垂大子宫阴切除术80例(TVH组)与同期开展的腹腔镜辅助阴切除非脱垂大子宫76例(LTVH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TVH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费用等方面明显优于LTVH组,p<0.01。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TVH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住院费用低等优点。

  • 标签: 改良式 非脱垂大子宫 阴式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