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甘膦价格跌落谷底后,丁、乙、百枯三个占市场份额较大的大吨位除草剂品种越来越受到农药企业的关注。近年来,这三个除草剂已成为农民在种植水稻、玉米、油菜、麦子、大豆以及非耕地中的常规当家品种,并在植物免耕栽培、少耕栽培以及保护性用药方面逐步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 标签: 市场行情分析 丁草胺 百草枯 乙草胺 农药企业 市场份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DQ)混合百枯(PQ)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日至2022年3月31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45例百枯、快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混合组、百枯组(PQ组)和快组(DQ组)。对比三组临床指标、器官功能不全,不同中毒剂量与预后的差异。根据混合组患者90 d存活情况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对比生存组与死亡组各指标差异。将各指标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经Log-Rank检验后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混合组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混合组31例,PQ组92例,DQ组22例。三组对比年龄、中毒量、器官功能不全个数、PSS评分和APACHE II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组主要损伤器官为肠道、肾脏、肝脏、肺脏和神经系统,各器官损伤比例高于PQ组和DQ组。三组对比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HB、肌酐、AST、乳酸、PT和APTT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中毒组口服<20 mL均存活,口服20 ~50 mL共8例,均死亡,口服51 ~100 mL共11例,死亡8例(72.7%),口服>100 mL共10人,死亡9人(90%)。混合中毒组中快浓度>5 000 ng/mL患者均死亡。31例混合中毒患者中有30例(96.78%)患者毒物检测快浓度明显高于百枯浓度。混合中毒患者生存组与死亡组性别、年龄、中毒至入院时间、中毒剂量、淋巴细胞计数、Hb、BNU、CK、总胆红素、pH、PT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中毒剂量、入院血浆PQ浓度、入院血浆DQ浓度、乳酸为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敌快混合百枯中毒可造成多器官功能损伤,主要损伤脏器为肠道、肾脏、肝脏、肺脏、神经系统。混合中毒相比PQ或DQ中毒具有更高的脏器损伤发生率,病情更加严重,具有更高的病死率。中毒剂量、入院血浆PQ浓度、入院血浆DQ浓度、乳酸为混合除草剂中毒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百草枯 敌草快 混合中毒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快(DQ)中毒患者的临床特征,进一步提高对急性DQ中毒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确诊的急性DQ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服毒途径、有无合并其他毒(药)物中毒、服毒量、服毒至本院就诊时间、临床表现、入院实验室指标、治疗方案、住院时间、预后及服毒至死亡时间。结果2019、2020、2021年本院每年接诊首诉急性DQ中毒患者数分别为19、28、51例,其中12例经毒物检测确诊为百枯(PQ)中毒予以排除,最终纳入86例急性DQ中毒患者。其中口服DQ中毒80例,包括单纯DQ中毒70例(存活42例,死亡28例)和混合中毒10例(存活6例,死亡4例);肌内注射(肌注)DQ中毒1例,双眼接触DQ中毒1例,皮肤接触DQ中毒4例,最终6例均存活。经口服毒至本院就诊时间为0.5~96.0 h,平均(8.6±5.8)h;肌注中毒至本院就诊时间为3.0 h;皮肤接触中毒至本院就诊时间晚,平均66.1 h。经口单纯DQ中毒至死亡时间为12.0~108.0 h,经口混合DQ中毒至死亡时间为24.0~576.0 h。70例单纯口服DQ中毒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多器官损伤,所有患者服毒后均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以肾损伤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最为显著,且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结论急性口服DQ中毒可造成多器官损害,临床表现与服毒量相关,严重者多在服毒后24 h内即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顽固性循环衰竭,36 h内出现以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中枢神经严重损伤,随后进展为多器官衰竭直至死亡。

  • 标签: 敌草快 中毒 临床特征 预后
  • 简介:5月18日上午10时许,江苏省宝应县工商局接到举报电话:该县泾河乡白果塔、左堡、西湖3个村的农户,在施用农药贩子高文富兜售的“丁”农药后,400余亩水稻秧苗全部枯死。正在开会的陈万奎副局长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通知经检执法大队的全部人马,由队长李步...

  • 标签: 丁草胺 农药 工商执法 宝应县 水稻秧苗 选择性芽前除草剂
  • 简介:摘要:快(Diquat,DQ)的化学名称为 (1, 1′-亚乙基-2, 2′-联吡啶二溴盐), 是一种非选择性联吡啶类除草剂,与百枯同属一类。因其在农业生产中因其强烈除草特性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百枯(paraquat,PQ)使用禁令的颁布,导致DQ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增加,导致农药中毒患者的数量也呈增加趋势。由于目前对DQ损伤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所以仍然缺乏其特效解毒剂。近年来,随着血液净化治疗技术的成熟及其广泛应用,致使在DQ中毒方面有了广泛的应用前景。后续将对DQ中毒损伤机制及目前血液净化治疗的发展做一概述为后续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 标签:   敌草快 中毒机制 血液净化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针对重症急性快中毒患者治疗中采用护理干预的影响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接收治疗的重症急性快中毒患者(共50例),作为参考对象。根据数字随分法将其分为参照组25例和试验组25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采用常规治疗+系统性护理干预,根据所得数据,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联合干预后,试验组患者与参照组相比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显著(P

  • 标签: []敌草快中毒 护理 中毒性脑病
  • 简介:土壤吸附是农药在环境中归趋的关键支配因素,也是支配农药在环境中的持久性和生物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该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除草剂在不同性质土壤中的吸附、持久性和生物有效性以及吸附与土壤持久性、蚯蚓生物有效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供试浓度范围内,采用批量平衡技术测定的土壤吸附等温线可用Freundlich模型表征(r〉0.99),土壤有机质含量(P〈0.01)是影响在土壤中吸附的主要因素,其次为黏粒含量(P〈0.1)。在土壤中的持久性较长,其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降解速率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升高而加快,半衰期(t50)在61.3-97.6d之间;微生物对敌在土壤中的持久性影响显著,微生物降解是在土壤环境中降解的主要途径,灭菌处理后其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延长了2.09-3.65倍。蚯蚓Eiseniafoetida对敌的吸收和生物积累也主要取决于土壤性质,特别是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水平(P〈0.05);在土壤中的吸附系数与其半衰期(r=–0.885,P〈0.05)、生物积累因子(BAF)(r=–0.796,P〈0.05)之间均存在负相关关系,相应回归方程分别为t50=94.210–3.535K_f和BAF=0.264–0.014K_f,表明吸附系数可用作模型参数来评价在土壤中的持久性和生物有效性。

  • 标签: 敌草胺 土壤 吸附 持久性 生物有效性
  • 简介:采用漩涡辅助液液微萃取技术作为前处理方法,气相色谱-微池电子捕获检测器作为色谱分析仪器,建立了水样中甲、乙和丁3种酰胺类除草剂的残留分析方法。对影响微萃取效率的各种条件进行了优化,建立的微萃取条件为:在25mL容量瓶中,依次加入20mL水样和50μL甲苯,在2800r/min下漩涡1min。该方法线性范围在0.02~5μg/L之间,相关系数(R2)大于0.997。方法的富集倍数大于500倍。按照信噪比为3时估算的检出限在3.0~4.5ng/L之间(纯水),方法的报告限为0.05μg/L(自来水)和0.5μ/L(雪水)。使用该方法进行了自来水和雪水中的添加回收试验,在0.5,0.05μg/L添加水平,方法的添加回收率在74.2%~96.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4.9%~12.1%之间。

  • 标签: 漩涡辅助液液微萃取 酰胺类除草剂 残留分析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1例口服大剂量快致突发性抽搐死亡的案例,探讨快所致中枢损害的机制及治疗方法,为提高大剂量快中毒的救治成功率,同时积累临床救治经验。

  • 标签: 中毒 敌草快 抽搐 死亡
  • 简介:【摘要】目的:护理人员对急性药物中毒患者的护理对策以及心理护理健康指导。方法:选取本科1例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是2022年5月10日-2022年5月21日总结护理对策。结果:急性药物中毒患者护理期间疼痛不再加重或逐渐减轻,患者住院期间营养达标,患者住院期间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减轻患者焦虑情绪保持情绪稳定。结论: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护理以及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 是急诊医护人员应有的技能。

  • 标签: 护理措施 药物治疗干预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快是一种具有高度毒性的有机杂环接触型除草剂。至今还没有特效药,而且很难找到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积极、多次的洗胃、血液透析、加速毒素的排出、高剂量的抗氧化剂的应用;降低体内毒素的吸收,降低机体损伤,保持体内环境的稳定性,防止并发症,强化营养和心理支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敌草快 中毒 救治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快或百枯中毒患者的治疗中,应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5月-2022年10月期间接收治疗的82例快或百枯中毒患者展开研究,患者在入院后都及时予以洗胃、导泄等治疗,然后回顾分析患者的治疗情况,其中41例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治疗方式,作为对照组,另外41例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基础上再采用血液灌流治疗,作为研究组,最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治疗3天后患者肝功能、肾功能明显恢复更好,同时在炎症因子改善水平上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相关指标变化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在快或百枯中毒患者的治疗中,选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方式,将能够获得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患者症状改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在临床上可加大这种治疗方式的推广应用力度。

  • 标签: 血液灌流 血液透析 中毒患者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