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构建胸痛救治单元联合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救治效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20年5月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诊治的AMI患者108例,2018年12月之前入院为对照组,之后入院纳为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前急救与护理干预,观察组则构建胸痛救治单元并施以优化护理干预。分析两组的救治效率及预后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发病到首次医疗接触时间(S-to-FMC)、首份心电图时间、入院到球囊扩张(D-to-B)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从发病到接受溶栓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院内心衰发生率、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院内死亡率及室壁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再梗死率、1年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再入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痛中心基础上构建胸痛救治单元,并辅助护理干预,能显著提升急诊救治效率,改善预后指标。

  • 标签: 构建胸痛救治单元 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救治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研究在急性创伤救治中应用多学科协同模式后的效率。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我院共计收治129例急性创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组,再选择2019年全年间129例急性创伤患者作为参考组。参考组实施传统模式救治,而研究组则采用多学科协同模式救治,互比救治效率。结果:研究组不论在救治时效数据、救治成功率数据均远远优于参考组(P<0.05)。结论:将多学科协同模式应用至救治急性创伤患者当中,不仅能够发挥团队协作能力,亦能保障其生命安全。

  • 标签: 多学科协同模式 急性创伤 救治效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车祸外伤患者实施基于初级创伤救治原则的院前急救护理,起到的救治效果、救治效率及预后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我中心接受治疗的60例车祸外伤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初级创伤救治原则的院前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救治效果、救治效率及预后结局。结果:观察组的救治效果、救治效率及预后结局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车祸外伤患者急救护理中,实施基于初级创伤救治原则的院前急救护理可以提高救治效率,进而改善救治效果和预后结局。

  • 标签: 初级创伤救治原则 院前急救护理 车祸外伤 救治效果 救治效率 预后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创伤骨折患者救治效果、救治效率的影响。方法:2022年4月~2023年3月,选取徐州市铜山区急救医疗站收治的64例创伤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发将患者分为规范组(n=32)与常规组(n=32)。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规范组患者接受规范化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效率及效果。结果:与常规组比较,规范组患者的各环节救治时间显著更短(P

  • 标签: 创伤骨折 院前急救 规范化护理 救治效果 救治效率
  • 简介:摘要:急诊护理是医院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然而,在高压、繁忙的急诊环境下,护理流程的不合理或低效率往往会影响患者的救治效率,甚至可能导致意外事件的发生。因此,对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优化,提升患者救治效率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 标签: 急诊护理 流程优化 患者救治效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对急性脑卒中救治效率的影响。方法:在 2018年度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中选取 68例,随机分 2组:一组在急救中应用急诊护理快速通道,为观察组( 34例);一组在急救中应用常规急诊护理模式,为对照组( 34例);对两组患者的入院至初诊时间、初诊至转入专科时间以及急救成功率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入院至初诊时间和初诊至转入专科时间显示观察组均明显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显示观察组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在急救中应用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可有效提高救治效率和急救成功率,值得应用及推广。

  • 标签: 急诊护理快速通道 急性脑卒中 救治效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救治中开展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后对救治效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救治期间由本院治疗的4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分为一组(普通护理)与二组(急诊护理快速通道),每组各21例患者,研究指标为救治效率救治效果。结果:急诊护理后,二组急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效率高于一组,P<0.05;急诊护理后,二组急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效果高于一组,P<0.05。对应护理后,满意度数据在二组(90.48%,19例)比一组(61.90%,13例)高,P<0.05。结论:在急诊护理工作开展期间采用急诊护理快速通道,能够有效提升急诊护理效率,让急性脑卒中患者更加满意临床护理工作,效果十分明显。

  • 标签: 急诊护理快速通道 急性脑卒中 急救时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对急性脑卒中救治效率的作用。方法:从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中抽选8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例数为44例,接受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干预,对照组患者例数为44例,接受常规急诊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等候救治时间、入院至确诊时间、确诊至治疗时间、绿色通道停留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救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采取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可以缩短各个环节的时间,提升救治效率,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护理快速通道 急性脑卒中 救治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诊快捷护理在脑卒中病人急救效率、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从2019年11月到2021年11月,9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成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流程)和观察组(给予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对两组的接诊、确诊时间,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心理状态进行比较。[结果]:经统计分析,观察组的收治时间及确诊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诊快捷护理流程 急性脑卒中 急诊抢救 效果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猝死患者院前实施急救调度电话指导心肺复苏对救治效果的影响。 方法: 将 2017 年 3 月 -2018 年 2 月我院猝死患者 35 例纳入对照组,未实施院前急救调度电话指导心肺复苏,将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2 月我院猝死患者 35 例纳入研究组,实施院前急救调度电话指导心肺复苏,从心肺复苏成功率、急救成功率。 结果: 研究组心肺复苏成功率、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 。 结论: 对于猝死患者实施院前急救调度电话指导心肺复苏,可提升临床心肺复苏与急诊抢救的成功率,提高患者预后。

  • 标签: 急救调度电话 指导心肺复苏 院前猝死患者 救治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脑卒中患者开通急诊护理快速通道的救治效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我院急诊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 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流程。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通急诊护理快速通道。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急诊护理快速通道 救治效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对其采取急诊急救治疗的效果及有效率。方法:研究纳入了在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时间段内,自行前往我院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共计有68例,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各34例,对比组实行常规治疗,干预组实行急诊急救治疗,干预组与对比组的治疗前后脑钠肽、临床效果情况实施组间对照。结果:(1)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护理前脑钠肽P值>0.05,无差异。干预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护理后脑钠肽低于对比组患者,P<0.05,有差异。(2)干预组(94.12%)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效果于对比组(73.53%)的患者,P<0.05,有差异。结论: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对其采取急诊急救治疗效果确切。

  • 标签: 老年患者 重症心力衰竭 急诊急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诊一体化护理对腹部创伤患者救治效率的提升评价。方法:任意选择2022年2月--2023年3月急诊收治的90例腹部创伤患者为研究目标,并将其任意分成观察组(n=45)和对比组(n=45)。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组采用急诊一体化护理。比照分析两组急诊病人救治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一体化护理能够有效提升腹部创伤患者的救治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急诊一体化 腹部创伤 救治效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入院方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接受介入治疗时效性和院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入选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成都市9家医院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STEMI患者1 04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入院方式分为救护车组(100例)、自行来院组(584例)和转院组(360例)。收集3组患者的救治时效性指标,即再灌注时间(包括发病至到达医院大门时间、进入医院大门至球囊扩张时间)和心肌总缺血时间(指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以及院内死亡发生情况。比较3组患者的救治时效性指标和院内全因病死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入院方式是否为接受PPCI的STEMI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救护车组患者心肌总缺血时间比自行来院组[180.0(135.0,282.0)min比278.0(177.8,478.5)min,P<0.05]和转院组[180.0(135.0,282.0)min比301.0(204.3,520.8)min,P<0.05]短。关于发病至到达医院大门时间,救护车组<自行来院组<转院组[100.0(56.3,198.0)min比149.0(72.0,313.5)min比238.0(135.0,545.0)min,P<0.05]。救护车组和转院组进入医院大门至球囊扩张时间均比自行来院组短[分别为75.0(44.3,101.8)min比97.0(71.0,140.5)min和67.0(40.0,91.8)min比97.0(71.0,140.5)min,P均<0.05]。3组患者的院内全因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方式不是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经急救系统入院的STEMI患者接受介入治疗的时效性更强,不同入院方式对患者院内病死率无明显影响。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入院方式 救治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精细化护理干预对提升急诊科急性胸痛患者救治效率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急诊科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84例急性胸痛患者以双盲选法分为参照组(n=42)和试验组(n=42),护理模式分别为常规护理干预和精细化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干预后的救治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分诊评估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急诊接诊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开始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急诊科急性胸痛患者,积极开展精细化护理干预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其救治效率,缩短救治时间。

  • 标签: 精细化护理干预 急诊科 急性胸痛 救治效率 救治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