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在元散曲中,青山的意象多次出现,除了作为客观的景物存在外,还具有丰富的内涵。在隐逸之作中,它既是文人的心灵归处和精神家园,又是其伴侣与知己;在抒怀之作中,它既反衬了历史的虚无,又是世事变幻的参照;在相思之作中,它是女子的屏障,隔断了她们眺望情人的视线;在写景之作中,它提供了色彩的叠加与对比。

  • 标签: 青山意象 隐逸 抒怀 相思 色彩
  • 简介:通过梳理元散曲中关于重阳节的篇目,对重阳节的节日习俗进行了研究,主要的节俗有赏菊、饮酒、茱萸、登高等。这些节俗不仅为重阳节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气氛,也是人们祛邪祈福意愿的表达。重阳节在民众的生活中是夏冬交接的时间界点,是人们在秋寒新至即将避居室内前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活动的节日。对重阳节俗背后的情感进行了探讨,论述了元散曲中涉及的重阳节中人们身心得到愉悦的欢乐以及由季节而感发的悲秋情感和及时行乐的思想。

  • 标签: 元散曲 重阳节 习俗 情感 思想
  • 简介:《明清散曲辑补》辑录了《全明散曲》《全清散曲》没有收录的小令三千三百多首,套曲三百三十多套,大大丰富了明清散曲的数量。散曲不仅指南北曲,也包括道情曲、民间小曲等。曲家朝代归属,争议作品主名,都应以确凿文献为依据,尽量客观准确。阅读的文献越丰富,辑录的散曲就越多。

  • 标签: 散曲 朝代归属 作品主名 辑佚
  • 简介:古人的演出活动,不仅仅局限在陆地上的戏台、厅堂等处,还存在一个水上演出系统。这个演出系统包括水傀儡、竞渡争标在内的各种形式的水嬉、游戏、戏曲、清曲、舞蹈等。它的发展脉络贯穿古今,有趣、丰富,自成体系。水上演乐,古称“水嬉”或“水戏”,根植于先民们的水崇拜心理,起源于与水有关的祭祀活动,有宫廷与民间两条发展脉络。《全元散曲》及《全明散曲》中共有160余首涉及水上演乐,元、明两代各占一半。其内容绝大多数从属于民间:其演出空间主要包括岸上、桥边、舟中、临水轩亭等,呈现于与陆地演出不同的观演关系及美学追求。

  • 标签: 水戏 水嬉 散曲 演出空间
  • 简介:经梳理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元代少数民族散曲研究在50-70年代受特殊政治气候影响形成沉寂期,从80年代开始,伴随着学术观念的更新以及文献资料的丰富,研究有了更大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作家群体的建构、散曲文献的整理、研究内容的拓展、研究模式的转变等四个向度上的推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案头化研究倾向非常严重,以及最近几年"炒冷饭"式的重复研究较多等。

  • 标签: 元代 少数民族散曲 研究述评
  • 简介:散曲可谓是元代中后期文坛上独领风骚的文学样式,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新诗体。在元代文坛,它与传统诗词分庭抗礼,各显春秋。元代蒙古族的汉文创作当中也有为数不少的散曲作品,内容丰富,呈现出主题的多元化倾向。

  • 标签: 元代中后期 蒙古族文人 散曲 主题 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