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人类生存离不开阳光、空气、水和大自然赋予的种种资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任何时候都是以自然资源的拥有和利用为基础为前提的。但只有自然资源还远远不够,还要有亿万斯年中伴随生命与人类繁衍生息、成长变化而逐渐积累起来的丰厚的文化与历史资源。

  • 标签: 文史研究 前言 广西 文章 自然资源 人类生存
  • 简介:良渚曙光、吴越春秋;秀美西子、风雅钱塘;千秋古都、人文荟萃。浙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浙江文史馆以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致力于文史研究和文献整理等,到目前为止,已经出版《文

  • 标签: 文史研究 浙江省 出版 历史 丛书 优秀传统文化
  • 简介:文史研究馆是党和政府礼贤敬士之所。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毛泽东,工作是紧张而繁忙的,可谓日理万机。作为常人的毛泽东,交际也是广泛而多层的,遍及'三教九流'。从现已公布的他的书信中,有些涉及到文史研究馆及其馆员的人和事,现在再看,颇令人顿生感悟。

  • 标签: 文史研究馆 党和国家领导人 多层的 田家英 李淑一 叶恭绰
  • 简介:陈寅恪以中国中古史为专业,其中以唐史研究之成果最为丰硕,先后出版了《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和《元白诗笺证稿》。虽然陈寅恪研究的是传统学问,但其在史学与政学之间紧密贯通,史实的叙述中带着现实的关怀,考据的辨析和陈述中透着鲜明的文化立场和价值取向。在他的论述中,唐代社会政治军事联系非常紧密,其实清代亦如是。以清代早期的八旗制度为例,就可看出王朝的兴衰与立国之政治器局、兵制莫不有关联。同时,透过在清初康熙年间首开的博学鸿词科对清代文学、文化、兵制、职官等各个方面的影响,亦可观文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

  • 标签: 陈寅恪 清代 八旗制度 博学鸿词科
  • 简介:<正>本人认为,《文学遗产》发起的“文学史观与文学史”的专题讨论,是具有开创意义的,所涉及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亦是深邃而宽广的,但归结起来不外乎“一点三线”:其“一点”,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文

  • 标签: 中国文学史 文学史研究 文学史家 文学学 文学史观 文史
  • 简介:七、多元视角之开拓与选题之创新选题和求道,有其类似点,都必须上下求索,尝试从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考察问题,斟酌可否。吾人思维却难免存有盲点:或者"道在迩,而求诸远";或者"行之而不著,习焉而不察,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如果一味舍己芸人,向外驰求,未免可惜。创意的选题,可以有一种简而易行的方式:何妨就地取材,针对行之有年的,探求得更清

  • 标签: 舍己芸人 文史研究 多元视角 上下求索 论文选题 研究计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工美研究社成立大会于2018年1月20日在思南路文史馆菊生堂召开,成立大会简朴而隆重。上海市文史研究馆是在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直接关怀下于1953年成立的。首任馆长张元济先生即由毛泽东主席提名、陈毅市长亲自聘任。

  • 标签: 文史研究 上海市 徐秀棠 文史馆 名家大师 文化艺术素养
  • 简介:本文总结当下中国古代散文研究中通行的观念、观点对文学史上许多史实的"遮蔽"问题,指出传统主流古文观念、正宗文学文体观念、现代纯文学观念、时代性文学观念、散文史中的固定命题等都构成了对散文史研究的遮蔽,掩盖了骈文、小品文、应用文等古代散文的意义与价值。并就散文史研究如何"去蔽"提出了若干建议。

  • 标签: 古代散文史 遮蔽 去蔽
  • 简介:设立文史研究馆,以“敬老崇文”为宗旨,其目的与意图,是党和政府对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的传承与弘扬。秉承这一宗旨,将具有名望的文化老人实施终身制供养,这是文史研究馆的宗旨与荣誉性相得益彰的集中体现。

  • 标签: 文史研究馆 优秀传统文化 党和政府 相得益彰 终身制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9-16
  • 简介:使网络从文史知识普及的园地中衍生出文史研究的学术成果的发布平台,网络的发展为学术成果的传播提供的新的途径,给文史研究提供了一个丰富的学术宝藏

  • 标签: 咫尺天下 天下网络时代 寸方古今
  • 简介:关于筹建中央文史研究馆(原名政务院文史研究馆)问题,根据现有资料,1949年末已正式确定筹建文史研究馆,周恩来总理交由当时任政务院副秘书长齐燕铭负责筹划。然而直至1951年7月29日才正式成立,筹备历时一年半有余。此事经过始终未见其详。

  • 标签: 文史研究馆 中央 选址 日记 1949年 195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