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弗莱以其深奥而渊博的巨著(1957)而誉满欧美.与其说他是一位比较文学家,不如说他试图开创一种文学.至于比较文学近来强调的跨学科研究,弗莱早有身体力行的多年努力.重构或再造被人为割裂的一些原始联系,如创造与知识、艺术与科学、神话与概念之间的联系,这正是弗莱赋予批评家的重要职能.如果我们要确认弗莱的文学观与文化人类理论最突出的契合点,那么可以说便是整体进化的思想.而人类对20世纪地球村时代的到来贡献了文化相对主义这一思想准备.弗莱对此也深受濡染.

  • 标签: 弗莱 文学人类学 文学观 文化相对主义 比较文学 文化人类学
  • 简介:2008年是多事之秋的一年,也是有史以来,中国首次向全世界公开展示自己文化形象的一年。在座的各位都是这些事件的亲历者。作为学者,我们没有其他奢望,唯一想做的就是从人类跨学科的视野将中国文化展示或书写出来。人类诞生于19世纪后半叶,看上去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实际上它应该从苏格拉底开始,其前身是希腊德尔菲神庙中那句古老的神谕——“认识你自己”。尽管国外人类界不断革新,但中国人类研究目前基本上还是在沿袭凌纯声、费孝通先生的路数。我们没有资格来评价这些大师,但觉得这种研究范式存在一些问题。

  • 标签: 文学人类学 中国文化 第四届年会 学术总结 符号经济 “认识你自己”
  • 简介:学人0(MedicalAnthropology)是医学与人类相互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主要研究在不同文化和社会群体中,人们如何理解和认识“疾患”、“健康”、“保健”的概念,一旦生病会寻求什么样的医疗帮助,以及生物、心理学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等内容。

  • 标签: 医学人类学 文化因素 边缘学科 社会群体 生物学 心理学
  • 简介:本栏目为医学人专题。医学人是以人类的观点考察与研究公共卫生和医学事项的学问。十余年来,中国多所高校的教授、研究生团队带着新的理论进入这一研究领域,收获甚丰。从早期的防治性病、艾滋病的大规模社会公益性主题,到今天大大扩展了的对整容、器官移植,以及对多种慢性病的田野诠释,扩充了中国人类的研究领域,值得继续向更宽阔的方向推动。

  • 标签: 医学人类学 中国人类学 导言 社会公益性 公共卫生 器官移植
  • 简介:二、文学方法在中国的传播与回应自1895年严复译《天演论》,人类的知识便开始冲击和改造着二千年来自成体系的国学传统,并在思想界引发一场以"自强保种"为号召的轩然大波。本世纪初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历史性大变革进程和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展

  • 标签: 原型批评 人类学理论 人类学研究 西方文学 神话思维 批评模式
  • 简介:《挂红》是收录在蒋吉成小说集《三个太阳照着的峡谷》中的一篇短篇小说。从文学人类的角度观照,对传统风俗习惯的坚守是小说女主人公秀英悲剧命运的根源。文章从悲剧的形成、原因和启示来解读该小说。

  • 标签: 悲剧 风俗 万物有灵 反原始主义
  • 简介:《孜孜尼乍》是凉山彝族广为人知的神话,同时也是一部研究者众多的著名彝经。从文学的视角出发,借助人类结构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孜孜尼乍》这一神话重新加以分析解读,我们可以发现其所表现的是族群元叙事中的"衰落"母题,是一则"失乐园"神话。而透过其中包含的诸多禁忌文化因素,《孜孜尼乍》也表现出了其自身的文化特性。

  • 标签: 孜孜尼乍 失乐园 神话 禁忌 文学人类学
  • 简介:张承志的《金牧场》是一部具有浓厚人类主题意义的文学作品,蕴含着深厚的人类素材。从文学的视角来看,《金牧场》在新时期长篇小说的创作上占据了一个不可替代的地位,不仅仅是因为它融合内蒙古草原、天山、西海固等多种文化题材,更重要的是《金牧场》是张承志丰富的人生经历的一次大总结,也是作家创作道路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为我们提供了一幅20世纪80年代中国蒙古族游牧迁徙生活的全景图,为我们了解当时游牧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草原全貌提供了鲜活的资料。

  • 标签: 《金牧场》 张承志 文学人类学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将维柯诗性理论让渡至藏文史传文学中神幻叙事语境中,认为此理论与藏文史传文学创作旨趣有契合之处,结合文学、神话视角对藏文史传文学体系进行解读和阐释可以突破学界对此类神话记事的偏颇观念并弥合藏学神话和历史间的沟壑,以此为基础可以构建全新的大传统文化意义藏族文化史、文学史和文学观,有助于重新评估少数民族文学在中国文化多元多流的构成,避免藏文传记研究落入后现代“子不语怪力乱神”的窠臼。

  • 标签: 藏文史传文学 神幻叙事 维柯 范式
  • 简介:文学文学人类两个不同学科的交叉与结合,它特有的文化品质在于关注全人类的情感与命运。鲜明的文学意识渗透于回族作家张承志的小说《北方的河》中,促成了张承志对“文化重建”的文学资源取向的寻求。这种文学书写实现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领域上的“超越”,是张承志进行的富有成效的探索,并且颇具当下意义。

  • 标签: 文学人类学 张承志 文化重建 文化价值 少数民族文学
  • 简介:(中山大学社会人类学院广州510275)摘要伴随艾滋病而来的是全球性艾滋病恐慌和恐慌引起的一系列社会心理反应。这种反应实际上是一种基于知识缺乏和文化理解之上的反应。我们从医学人的角度对艾滋病的发生、发展以及不同地区的人群认知进行的分析会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准确的理解这种疾病,并认识到疾病与文化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针对艾滋病提出有效的干预方法。

  • 标签: 艾滋病 医学人类学 文化心理学
  • 简介:苏永前专著《20世纪前期中国文学实践研究》是近年来中国文学学术史研究的重要收获.作者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对20世纪前期学人文学实践进行了系统研究,无论是对原始资料的爬梳剔抉,还是立论的稳健审慎,均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文学学术史研究的前沿水平.

  • 标签: 中国 文学人类学 20世纪前期 苏永前
  • 简介:文学是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中的方法论先锋。在经过从文学作品到文学文本、从文学文本到文化文本的论域拓展之后,文学进一步向着当代人文学科的思想腹地挺近。借助于对“多重证据”和“物的叙事”的多维观审,文学凸显了当代思想对物之“物性”的再思。文学对物的“重现发现”,处在物我关系时代变迁的“合题”阶段,也应和着当代思想的辩证革新。物性再思不仅唤醒物,也开启了物我共生的新世界。

  • 标签: 文学人类学 物性 物的叙事 物我共生
  • 简介:人类与中国现代文学唐戈中国现代文学的某些方面与人类有相通之处。一次我接受一位记者的采访,为了向她解释清楚人类的参与观察法,我打比方说这种方法有点像中国作家的体验生活。我们知道,“真实性”一直是文学追求的目标,为此就要求作者去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因...

  • 标签: 人类学者 寻根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文化 异文化 小传统
  • 简介:2012年11月3~4日,首届“全国高校民族学人教学经验交流会”在南宁召开。论坛以“提高民族学人教学质量,提升学科影响力”为主题,来自全国18所高校的民族学人专业50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积极讨论。会议就各高校共同关心的本科及研究生教学方法、专业课教学、精品课程建设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 标签: 教学经验交流 精品课程建设 综述
  • 简介:庄孔韶延承林耀华,扩展了文化相对主义为原则的族体制度与生态研究、美国历史与文化理论、英国的社区方法以及教育的人类领域,并与后结构主义一同形成了自己"不浪费的人类"、汉人乡村人类之实践主张、风格与脉络。

  • 标签: 汉人社会 乡村人类学 反观法 动态平衡 文化直觉
  • 简介:现有的对虚拟问题的研究,多从技术层面展开或对其作形上之思,相对缺乏人学研究的视野,容易遮蔽其人性意蕴。虚拟是指人借助符号中介系统超越现实、建构非现实的真实世界的能力、活动、过程和结果。运用哲学人的理论对虚拟的属人本性、文化符号创造本性进行阐释,可以拓宽虚拟研究的思路,深化对虚拟的认识。

  • 标签: 虚拟 人性 哲学人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