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湘西北地区广泛发育元古震旦系陡山沱组暗色泥页岩,已有钻井中气显示活跃,揭示出该地区较好的页岩气勘探潜力。在观察野外地质露头的基础上,通过地球化学分析、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低温氮气吸附、等温吸附等分析测试,对陡山沱组泥页岩的发育及分布规律、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储层特征及吸附性能等页岩气成藏条件进行了综合研究,并优选了有利区带。结果表明:湘西北地区陡山沱组暗色泥页岩分布变化大,仅在大庸向斜地区沉积厚度较大,为20~50m,有机碳质量分数为0.5%~3.0%,有机质类型以Ⅰ型为主,有机质成熟度为3.0%~4.0%,达到过成熟演化阶段,具备较为有利的生气条件;泥页岩储层矿物成分以脆性矿物为主,质量分数为21%~78.7%,发育多种类型孔隙空间,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均较高,多个泥页岩样品等温吸附实验统计显示,甲烷最大吸附质量体积为0.80~1.77m3/t,泥页岩储层具有较好的储集条件及吸附性能。湘西北大庸向斜地区构造条件相对稳定,保存条件较好,具有有利的页岩气成藏条件,可作为陡山沱组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 标签: 页岩气 成藏条件 陡山沱组 新元古界 湘西北地区
  • 简介:利用显微观察、包裹体岩相学等手段,研究了辽西-冀北地区中-元古储集层有机质的赋存状态、油气包裹体特征和期次。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史,初步分析了油气的运移和聚集历史。研究表明,辽西-冀北坳陷中-元古储集层同时存在液体原油、稠油和固体沥青三种有机质,储层的各种成岩矿物内发育大量的、类型各异的油气包裹体,表明它有多期油气的活动过程。据包裹体的产状和光学特征判定,储层早期活动的油气为成熟度较低的重、稠油,以自生自储为主;中-晚期活动的油气成熟度较高,成藏规模较大,油气主要沿构造运动的裂隙运移。

  • 标签: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 运聚史 辽西-冀北地区 中-新元古界
  • 简介:河北平泉中元古高于庄组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发育大量不同形态类型的微生物岩,主要包括柱状叠层石、层纹状叠层石、核形石、纹理石以及凝块石,它们各自不同的宏体和微观构造特征代表了不同的水体深度和环境水动力条件。通过野外实测观察、室内偏光显微镜下254块岩石薄片的微相分析以及碳、氧同位素的分析测定,研究了整个高于庄组沉积时期菌藻类生物的演化过程。在综合考虑岩性岩相特征、生物碎屑的含量、颗粒的保存状态以及微生物岩的宏体和微观特征等因素的基础上,将整个高于庄组划分为18个生境型,沉积相带演化从潮上带至内陆架的上部。河北平泉中元古高于庄组地层序列中菌藻类生物含量的变化以及碳同位素的迁移规律清楚地记录了高于庄组沉积时期大规模的海进—海退的旋回沉积过程以及短期内频繁的海平面升降变化。通过分析生境型在地层剖面的分布特征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今后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协同演化以及更有效地进行烃源岩的评价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资料。

  • 标签: 微生物岩 生境型 碳同位素 古环境 高于庄组 河北平泉
  • 简介:摘要:大兴安岭松岭区内的中-元古兴华渡口岩群(Pt2-3xh),主要是由一套高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的角闪岩类、变粒岩类、浅粒岩类及片岩类组成的变质岩系,大地构造背景为活动大陆边缘的岛弧火山-碎屑沉积。

  • 标签: 大兴安岭 新华渡口岩群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形成环境讨论
  • 简介:泥裂在现代环境和地质时期都很常见,是细粒沉积物浸水后出露于水面之上蒸发干裂而形成,泥裂的出现说明沉积物曾出露于地表水面之上,地质时期常被作为干旱化或干湿交替环境的标志。然而,泥裂可在沉积物出露水面之上很短时间内形成,泥裂本身并不足以反映其古环境,需结合沉积物特征分析。本研究详细阐述太行山中元古红层和白垩系丹霞红层中不同形式的泥裂特征,与现代泥裂形成环境对比,结合红层的环境意义和磁性矿物特征,初步探讨地质时期红层中泥裂所代表的古环境。泥裂表明沉积物曾出露于水面之上,红层形成和稳定需要长时间处于透水性较好的氧化环境;对红层中泥裂的磁学分析可知,赤铁矿是其中主要的磁性矿物,含量非常高,赤铁矿形成并稳定于干燥的氧化环境;综合分析认为:红层中泥裂形成后长期处于相对干燥的氧化环境,受水下还原环境影响时间较短。根据红层中泥裂代表的古环境可以推断,太行山中元古红层和白垩系红层发育泥裂所在的层位可能以长期干燥氧化环境为主。

  • 标签: 泥裂 红层 氧化环境
  • 简介:冀北坳陷双洞背斜为一被破坏了的古油藏:铁岭组灰岩中广泛分布的油苗、沥青和油气包裹体指示地质历史时期本区大规模的油气活动。灰岩中发育多期含油气包裹体的方解石脉,说明本区经历过多期构造运动,且每次构造运动都伴有较大规模的油气活动,构造运动使古油藏发生调整和破坏。冀北坳陷中-上元古勘探的关键是有否好的盖层和保存条件,中-上元古上覆地层古生和中生均未遭受严重破坏的地区为勘探远景区。

  • 标签: 冀北坳陷 双洞背斜 中上元古界 油气包裹体
  • 简介:潜山油藏储集层具有裂缝发育非均质性强、内幕岩性杂乱等特点。为了提高地质导向技术在该娄油馥水平井钻探中的作用,以辽河油田S625区块元古潜山为研究对象,应用录井、测井和物探手段,针对水平井钻蚌过程中潜山裂缝型储集层的识别方法进行研究,分别建立潜山地层岩性与裂缝识别的录、测井法和裂缝识别的地震反射特征法,解决了该潜山地质导向过程中井底轨迹钻遇层段判断、岩性识别、现场有利裂缝型储集层识别的主要问题,经过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潜山油藏 地质导向 地层对比 裂缝型储集层识别 水平井
  • 简介:北京地区中元古雾迷山组是太古至中生中出露面积最广、沉积厚度最大的地层单元,岩性以白云岩为主,其次为硅化白云岩。雾迷山组层序稳定,形成于相对广阔、持续且稳定沉降的浅水沉积环境。在永定河流域自庄户洼村溯河而上直至珍珠湖景区,在不同层位的雾迷山组露头中集中发现了多个期次、不同规模、由古地震引发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包括液化变形(液化混插、底辟、液化脉及液化卷曲层理等)、挤压变形(紧密褶皱、板刺状角砾和丘—槽构造等)、拉伸变形(环状层、拉伸布丁)以及脆性变形(地裂缝、层间断层和震裂岩)。文中对这些软沉积物变形的分布和表面特征做了系统描述,对典型的液化变形、挤压变形及拉伸变形的形成机制从形态学上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结合该区的构造背景和前人研究资料,认为该区雾迷山组沉积期古地震系沿中元古代燕辽裂陷槽轴部的断裂活动触发的;根据软沉积物变形的出现频率,对古地震发生频率(地震周期)进行了初步估算,约为3.2至2万年。

  • 标签: 中元古界雾迷山组 永定河 软沉积物变形 古地震
  • 简介:天津蓟县剖面中元古的高于庄组为一套厚度约1600m的碳酸盐岩地层,包括4个段:第1段以潮坪相叠层石白云岩为主;第2段主要为含锰白云岩;第3段发育较多的纹理化石灰岩和泥晶灰岩;第4段则以叠层石岩礁(叠层石生物丘和生物层)的发育为特点.根据岩相和岩相序列特征,在该套碳酸盐岩地层中可识别出L-M型、潮下型、环潮坪型米级旋回层序.根据米级旋回层序的有序垂直叠加形式所反映出的沉积相序列可以把高于庄组划分为13个三级层序(SQ1至SQ13),并进一步归为4个二级层序.在以灰岩为主的高于庄组第3段中,其中的第3个三级层序(SQ11)中部的灰岩层中发育臼齿状构造.这种臼齿状构造的特别形态、富含有机质、易硅化等特点可能表明了前寒武纪碳酸盐岩沉积作用的一些基本特征:第一、在浅水环境中发育叠层石而在较深水环境(中缓坡)中发育臼齿状构造,臼齿状构造就像叠层石一样是一种极为特别的与生物沉积作用相关的沉积构造;第二、在发育叠层石的潮坪环境中有利于发生白云石化作用,发育臼齿状构造的地层则以灰岩为主,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前寒武纪白云岩似乎不是原生白云岩.实际上,这些特征本身就代表了一些前寒武纪的沉积学问题,随着研究的深入对这些问题将会得出更加接近自然事实的答案.

  • 标签: 臼齿状构造 层序地层 高于庄组 中元古界 天津蓟县
  • 简介:在天津蓟县剖面古元古串岭沟组下部的环潮坪相粉砂质泥页岩细粒沉积中,发育许多粉砂岩岩墙。由于该粉砂岩岩墙在层面上和层内具有特别的形态,因而对其成因具有多种解释:在层面上呈纺锤状粉砂岩裂缝以及在层内呈砂质充填管形态,从而被认为是最古老的后生动物遗迹化石;在层内呈弯弯曲曲的粉砂岩岩墙以及明显的流体化作用特点,所以又被解释为地震振荡作用形成的液化砂岩脉。显微镜下,这种岩墙具有明显的富残余有机质构成的边界,以及由粉砂颗粒相对聚集所显示出的明显的流体化作用特征;再加上与这种粉砂岩岩墙共生的沉积构造主要是皱饰构造,局部还发育变余波痕,由此表明沉积面上曾经发育过微生物席。因此,这种粉砂岩岩墙应该解释为沉积面在曾经被微生物席封闭的情况下,相对富含有机质的细粒沉积物在早期成岩作用过程中所发生的脱气作用和脱水作用的产物,最终可以归为由微生物形成的沉积构造的一种类型。

  • 标签: 天津蓟县 古元古界 串岭沟组 粉砂岩岩墙 微生物形成的原生沉积构造
  • 简介:塔里木盆地元古代构造演化对显生宙成盆成烃作用研究具重要意义。通过锆石年代学研究结合的钻探与地震资料进行构造解析,结果发现:1塔里木盆地内部发育峰值约770Ma的与超大陆裂解相关的强伸展构造活动,南华纪可能存在一系列近EW向展布的不连续断陷系统;2震旦纪晚期存在与"泛非运动"相关的广泛抬升剥蚀,与寒武纪存在大型的区域不整合,南北分带的构造体制不同。综合分析表明,塔里木盆地元古代经历南华纪大陆裂谷-断陷期、震旦纪坳陷-挤压抬升期等4期构造演变,发育完整的强伸展-挤压构造旋回;元古代具与显生宙显著不同的构造演化特征,震旦—寒武系间存在大规模构造-沉积间断。

  • 标签: 前寒武纪 构造-热事件 超大陆 不整合 演化
  • 简介:东西塔上雕刻的那些具有宋代风格的雕像,真是惟妙惟肖,鬼斧神工:有武士,有罗汉,有金刚,有天王等几十尊雕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只见观音大师立于莲花池上;猴行者目光炯炯,

  • 标签: 猴行者 莲花池 雕像 宋代 雕刻 风格
  • 简介:江浙企业家纷纷建造书画文物私人博物馆的“江浙现象”.或许还能催生出当年盐商与“扬州八怪”、新生资本家与海上画派的繁华。

  • 标签: 民营企业 企业家 中国 收藏工作 企业形象
  • 简介:当前国际档案学术动态观点王德俊●纪念荷兰手册出版一百周年、世界记忆项目、电子文件及其管理●档案记忆、后保管模式、档案事业三大支柱、档案文件保管费用、档案所有权三个学术动态第一,拟将举行纪念荷兰手册出版100周年的系列学术活动。荷兰手册出版近1...

  • 标签: 电子文件 档案文件 中国档案界 新动态 档案立法 记忆项目
  • 简介:作为冷链的“新秀”,万翔冷链开业伊始便立足打造多温层现代化冷链物流中心,希望凭借过硬的设施、个性化服务和全程冷链技术,不断增强客户黏性,致力于成为区域性冷链物流标杆。

  • 标签: 冷链技术 标杆 个性化服务 物流中心 冷链物流 现代化
  • 简介:摘要:目前初中音乐的整体状况是不尽人意的,教学内容、方法单一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听课的状态,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从有到无,大大阻碍了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如此单一的音乐课堂,急需进一步有效开发音乐课程,更新音乐教育理念。“课程跨”作为音乐课程的创新形态,其实已在一些音乐课堂内实现,本文通过诗韵共赏、历史同步、区域各异、音美姐妹来谈谈课程跨,提高音乐课堂效率。

  • 标签: 课程跨界 音乐课堂 音乐能力
  • 简介:Williams鉴于在古赤道存在的砂楔多边形而建议,在元古代地球黄道相对于太阳系平面具有更高的倾角(≥54°,现在为23.25±1.25°)是必需的,以使年均气温下降至0℃以下,以及延长在古赤道区域的季节周期性。冰雪地球假说有人认为可以替代用于解释高位地球黄道倾角的特殊碳酸盐岩帽和低纬度冰川沉积物相结合的学说。我们利用对冻土中拉应力和潜在裂隙扩展的分析和数值模型验证这种假说,即形成砂楔的裂隙可能发生在冰雪地球气候条件下的赤道上。

  • 标签: 裂隙扩展 新元古代 地球 冰雪 砂楔 冻土
  • 简介:韩愈、柳宗元是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借助于恢复先秦两汉散行奇句的古文,反对重形式、轻内容的风靡一时的骈文,以复兴儒学,捍卫儒家的正统地位。韩愈提出了“志在古道”、注重实用、“陈言务去”、“词必已出”、“不平则鸣”及德、文兼修等一系列古文理论;柳宗元则提出了“文以明道”并“及乎物”、“有乎内”与“饰乎外”之结合、人品与文品并重及文人相亲的古文观点。较之于韩愈,柳宗元的文道内容则更宽泛更丰富,更重视“道”的现实性问题,在文章形式与内容的结合、人品与文品的统一方面,则更为强调。韩愈、柳宗元共同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唐代古文理论体系,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胜利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 标签: 唐代 韩愈 柳宗元 古文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