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儿童性虐待行为是一种十分恶劣的行为,这种行为具有隐蔽性、反复性、频发性等特点。指向于儿童的性虐待表面上看是施虐者为了满足自己畸形的性满足和性需求,但本质上是施虐者利用其优势,滥用权力的恶果。这种权力的滥用以人们对现有权力秩序的维护倾向和受害者的沉默为温床而滋生。对施虐者权力的限制是防控的根本。因此应该从建立外在抑制机制去限制和削弱施虐者的权力滋生环境。

  • 标签: 儿童性虐待 人格变态 权力表达 防范
  • 简介:施虐特质和冲动性人格均可引发攻击行为,但目前对施虐特质的结构特征及其与冲动性特质的关系尚不明确。针对该问题,研究采用施虐倾向类型量表(VAST)、简版施虐冲动量表(SSIS)和Barratt冲动性人格量表(BIS-11),对485名中国大学生的测量数据进行了验证性因素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对VAST中文版测验数据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支持施虐特质由直接施虐和替代性施虐构成的二维假设;(2)VAST与BIS-11的运动冲动性维度仅具弱相关,提示施虐倾向是独立于冲动性人格的人格特质。

  • 标签: 施虐人格 冲动性人格 攻击行为
  • 简介:施虐者的“受害人情结”?这一表述听上去似乎充满了悖论,然而历史往往就是如此。不少施虐者总觉得自己才是受害人,或是命运不公,或是他人陷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德国不就是因为这种心理而让极端民族主义大行其道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日本人也时常以唯一的原子弹受害人的身份自居,德国近来也有人提出纪念因边界变动而引发的德国难民潮。

  • 标签: 施虐者 人情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 极端民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