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助产护理技术对产妇疼痛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妇产科分娩产妇58例作为本次实验对象,将其平均分为29例实验组与29例常规组,予以实验组产妇助产护理技术,予以常规组产妇以往的助产护理模式,分析比较两组护理后产妇的实际情况。结果实验组护理后产妇的疼痛情况及其会阴伤口情况与常规组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实施助产护理技术的临床效果明确,具备推广价值。

  • 标签: 无创助产护理技术 产妇 疼痛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助产护理技术对产妇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2月-2015年9月期间在产科进行分娩的产妇9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产妇各45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助产护理模式,观察组产妇采用助产护理技术,分析对比两组产妇产后伤口以及疼痛情况。结果两组产妇采用不同助产方式生产后,观察组产妇会阴部伤口出现不适的症状明显少于对照组产妇,观察组产妇产后的疼痛时长也明显小于对照组产妇产后疼痛的时长,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助产护理技术运用于产妇生产中,能有效降低产妇的疼痛系数,减小对产妇会阴的伤害,值得被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无创助产护理技术 减少疼痛 影响
  • 简介:中图分类号R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444-01摘要目的分析助产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04例拟行阴道分娩产妇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组,各52例,常规组采用传统助产法,组实施助产技术,对两组产妇产后出血、会阴水肿情况、伤口疼痛情况、新生儿体重、助产士劳动强度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无组会阴水肿发生率17.3%(9/52)明显低于常规组30.8%(16/52),伤口疼痛时间14d明显短于常规组7d,助产士出现腰酸背痛症状明显少于常规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会阴裂伤程度、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体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娩采用助产技术,可有效降低产妇产道损伤和会阴侧切的发生率,使其产后伤口疼痛情况尽快得到恢复,同时也使助产士劳动强度得以降低。

  • 标签: 阴道分娩 传统助产 无创助产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助产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5年12月--2016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引导分娩产妇接受临床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接受助产技术,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助产技术进行分娩,观察比对两组产妇的分娩结果。结果比对两组产妇的出血量、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无明显差别(P>0.05);比对产妇会阴裂伤发生率及会阴水肿发生率,观察组产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助产技术可在保证产妇正常分娩的同时减少会阴水肿、会阴裂伤的发生率,可在临床产妇分娩中加以应用。

  • 标签: 无创助产技术 应用价值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助产护理技术在减轻产妇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产妇145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50例。对照组产妇分娩期间接受传统助产护理,观察组产妇分娩期间接受助产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会阴水肿发生率、疼痛评分以及疼痛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会阴水肿发生率为2.07%,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的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疼痛评分为(2.07±1.1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的(6.59±3.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疼痛持续时间为(6.58±1.18)h,显著短于对照组产妇的(14.35±3.49)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分娩期间对产妇行助产护理,可以减少产妇会阴水肿的发生率,降低产妇的分娩疼痛感,促使产妇早期恢复。

  • 标签: 无创助产 护理技术 产妇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用助产护理技术对减轻产妇疼痛的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本次研究开始于2018年10月,结束语2020年10月,研究对象为这一期间在本院住院的产妇共88例,为了更好的了解助产护理技术护理效果,本次研究采用对比的方式进行,将88例产妇按照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将常规助产护理应用在对照组产妇的护理过程中,将助产护理应用在观察组产妇的护理过程中,对比两组产妇的临床观察指标。结果:经过对比两组产妇的会阴水肿发生几率和疼痛评分以及疼痛持续时间发现,观察组产妇的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结论:将助产护理应用在产妇分娩期间可以有效的降低产妇会阴水肿的几率并有效的降低患者的分娩疼痛,加速患者的康复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无创助产护理技术 产妇 分娩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助产护理技术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6月到202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产妇50例,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产妇实施助产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疼痛程度、产后2小时出血量、镇痛效果以及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2小时出血量、疼痛程度以及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实施助产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母婴分娩结局,缓解产妇痛苦,促进成功分娩率并降低并发症。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接生分娩术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使用接生术的300例低危产妇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会阴切开接生的产妇3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接生效果。结果试验组发生会阴I度裂伤、会阴伤口感染率降低,伤口疼痛减轻,产妇下床活动早,舒适度高,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产妇平均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分娩过程中使用接生术可降低产妇创伤,提高舒适度,并能缩短住院天数,是一种较好的助产方法。

  • 标签: 接生 无创 会阴切开
  • 作者: 马敬慧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28
  • 出处:《药物与人》2022年第11期
  • 机构:北京市石景山医院,北京100043
  • 简介:目的:分析产妇分娩中采用助产护理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分娩产妇为主要研究对象,选取例数为120例,起始时间为2018年4月,终止时间为2020年6月,进行常规护理的6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进行助产护理技术的6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患者护理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67%和20%,并且观察组疼痛显著改善,减少了持续时间,对比上述数据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妇分娩中采用助产护理技术可改善疼痛表现,减少疼痛时间。

  • 标签: 无创助产护理;分娩;产妇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助产护理技术在降低产妇疼痛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200例分娩初产妇,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100)和对照组(n=100)进行观察研究,研究组助产护理技术方法,对照组则进行常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产妇产后会阴损伤状况及疼痛程度。结果研究组产妇会阴损伤状况相比对照组明显良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疼痛程度级别统计相比对照组明显缓解,减轻许多产妇重度疼痛,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针对产妇运用助产护理技术,可有效保持其会阴完好,并降低产妇疼痛程度,值得肯定。

  • 标签: 无创助产护理技术 产妇 会阴损伤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正位助产技术在推进产科优质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将本院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助产,观察组采用正位助产方法助产。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2h出血量(330.36±9.16)ml、新生儿Apgar评分(8.96±0.50)分,与对照组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会阴裂伤率45.45%、会阴水肿率48.48%、护理满意度96.97%,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助产技术应用到产科护理中,有助于改善分娩结局,降低会阴裂伤及会阴水肿率,提高产妇的健康水平及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正位无创助产技术 产科护理 会阴裂伤 会阴水肿
  • 简介:【摘要】目的:全面分析产妇运用助产护理技术后疼痛情况。方法:本次在我院收入的产妇中选取了研究对象,共48例,均在2020年3月~2021年3月入院。其中1/2产妇接受了传统护理,纳入对照组;另外1/2产妇接受了无助产护理技术,纳入观察组。对两组护理后VAS评分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无创助产护理技术 疼痛 分析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助产技术对促进自然分娩、降低会阴侧切率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足月妊娠、单胎、头位的低危产妇。对比实验组法和对照组传统法对分娩效果的影响。法本院于2013年7月引进国际分娩助产技术,对助产士进行该技能的逐一培训指导。在2014年本院产房全面开展助产技术,实行不用手扶持会阴接产,严格限制会阴切开,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自然分娩的3967例产妇进行了无接生。传统法在未开展接生的2012年1月-2013年1月自然分娩的5583例产妇,则采用传统的方法保护会阴进行接生。结果采用传统法保护会阴进行接生的会阴侧切率平均为24.6%,采用法保护会阴进行接生的会阴侧切率仅为6.4%。结论两者比较,助产技术的开展明显降低了会阴侧切率,减少医疗干预、促进自然分娩,减轻产妇分娩痛苦,从而提高产科质量。

  • 标签: 无创助产技术 会阴侧切 临床探讨
  • 简介:目的对比助产与传统助产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以期针对不同产妇寻求更为个体化的分娩方式。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四川省内江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初产妇300例,针对不同产妇的具体状况,将研究对象以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50例。治疗组临床应用助产技术分娩,对照组应用传统分娩方式(会阴侧切术)。统计分析2组研究对象分娩结果及产后机体各项指标状况。结果治疗组产妇会阴裂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产妇产后身体整体情况及整体感觉均好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长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助产技术在临床分娩过程中可显著提高分娩效果,有助于减少产妇产后相关不适症状,临床认可度较高。

  • 标签: 无创 助产 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助产护理技术在降低产妇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30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匀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0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助产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用助产护理技术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疼痛等级得到明显降低。结论对分娩产妇实施助产护理技术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提升患者满意度,在实践中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无创助产 分娩 产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助产或传统助产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的45例产妇均采取助产分娩方式,对照组的45例产妇均采取传统助产方式。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的会阴感染率、尿潴留率以及产后出血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观察组产妇的会阴裂伤发生率是8.89%,而对照组为24.44%(P<0.05)。结论在产妇自然分娩中采取助产能够促进产妇顺利分娩,并避免发生会阴裂伤,有利于产妇产后恢复,因此助产方式值得应用并推广。

  • 标签: 无创助产 传统助产 效果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关于助产技术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3月—2015年3月间,我院接诊并收治经阴道自然分娩的200例产妇参与此次研究,依据患者病情和个人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助产法,对照组采取传统助产法,记录并做回顾性总结分析两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出血量、产后2小时出血量、软产道裂伤情况、助产士劳累程度及新生儿评分、新生儿体重情况。结果经观察比较,观察组产妇助产士劳累情况,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软产道裂伤情况,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出血量、产后2小时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新生儿体重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助产技术应用于自然分娩得到效果是确切肯定的,不仅显著缩短了产程,降低了分娩过程中的会阴侧切率,而且较传统的助产术未出现严重的不良事件,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普遍认可和欢迎,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 标签: 无创助产技术 临床应用效果 分析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