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无功垂体大腺瘤经蝶窦入路手术后MRI随访的最佳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内(早期)、术后3月(中期)、术后1年(后期)的MRI资料.观察术后不同时期MRIT1增强前后鞍内容物的变化及判断肿瘤切除的程度.结果术后早期MRI检查显示多数患者鞍区内容物明显减少,其中28例无法判别残余肿瘤,术后3月后鞍区内容物体积减少,MRI冠状位上鞍区内容物体积减少50%以上的11例,减少30~50%的9例,小于30%的8例.有23例于术后3个月后MRI检查确诊鞍区有残余肿瘤.结论无功垂体大腺瘤经蝶窦入路术后中期复查MRI容易判断肿瘤残余或复发.

  • 标签: 无功能垂体大腺瘤 经蝶窦手术 核磁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中心经手术治疗的无功性垂体腺瘤(NFPAs)的临床特征及依据2017版世界卫生组织病理分类的分型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166例临床诊断NFPAs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在166例患者中,男女比例相当(1.05∶1),接受手术的平均年龄为(49.9±12.3)岁,显著高于同期的功能性垂体瘤患者。就诊首要原因以头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最为常见。肿瘤最大径均超过10 mm,巨大肿瘤15例(9.0%)。复发病例18例(10.8%)。结合垂体前叶激素及转录因子免疫组化结果进行病理分型,最常见类型为促性腺激素细胞腺瘤(50.6%),其次为ACTH细胞腺瘤(24.7%)、多激素细胞腺瘤(11.4%)、嗜酸细胞系来源肿瘤(6.6%)及零细胞腺瘤(6.6%)。促性腺激素细胞腺瘤中男性更为多见(男∶女=4.1∶1),ACTH细胞腺瘤中则以女性为主(男∶女=1∶12.7)。促性腺激素细胞腺瘤平均年龄最高,而嗜酸细胞系来源腺瘤及不常见免疫组化阳性组合多激素细胞腺瘤平均年龄则显著低于前者。不同病理类型间在肿瘤平均最大径、巨大腺瘤占比及复发病例占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嗜酸细胞系来源腺瘤的Ki-67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01)。结论经手术治疗的NFPAs虽临床表现类似,但病理分型上男性以促性腺激素细胞腺瘤为主,女性则以ACTH细胞腺瘤更为常见。不同病理类型腺瘤间可能存在预后差异。

  • 标签: 无功能垂体腺瘤 疾病特征 病理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体积较大且无分泌性的肾上腺皮质腺瘤伴囊性变的报道较为少见,在基层工作中,受机器及超声医生主观认识的限制,易发生误诊。现将该病例总结分析如下。

  • 标签: 肾上腺皮质腺瘤 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68Ga-Pentixafor(趋化因子受体4常用核素配体显像剂)PET/CT对醛固酮产生腺瘤(APA)和肾上腺无功腺瘤(NFA)的鉴别价值,并探究其与临床指标及术后结局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18年8月至2021年10月于北京协和医院行68Ga-Pentixafor PET/CT核素显像检查的73例APA和12例NFA患者,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视觉分析及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对APA和NFA的鉴别价值。采用Pearson或Spearman及χ2检验分析APA病灶SUVmax的相关因素以及核素显像结果对病灶切除术后临床结局的预测作用。结果68Ga-Pentixafor PET/CT视觉分析显示,73例APA患者中64例肾上腺病灶显像阳性(敏感度为87.7%);12例NFA患者肾上腺病灶显像均阴性(特异度为100%)。SUVmax鉴别APA与NFA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2(P<0.001)。SUVmax切点值为6.23时,鉴别诊断的敏感度为80.8%,特异度为100%。SUVmax与APA病灶大小(r=0.598)及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r=0.313)呈正相关,与血钾水平(r=-0.286)、肾素活性(r=-0.240)及诊断年龄(r=-0.273)呈负相关(均P<0.05)。进行肾上腺病灶切除手术并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的患者中,68Ga-Pentixafor PET/CT显像阳性患者的临床完全缓解比例高于显像阴性患者(24/39比0/4,P=0.031)。结论68Ga-Pentixafor PET/CT对鉴别肾上腺APA和NFA具有较好的识别作用,其SUVmax与患者起病年龄、病灶大小及临床表现严重程度相关,且对术后结局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 标签: 肾上腺肿瘤 醛固酮合成酶 放射性核素显像 醛固酮产生腺瘤 趋化因子受体4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对无功性垂体腺瘤患者治疗的过程中按照神经内镜、显微镜手术进行治疗的具体效果。方法 结合对比手术治疗观察的方式展开探究,选入在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所收治患者中的88例为对象,盲选划分为2个治疗小组,即对照组(44例,以显微镜手术治疗)和观察组(44例,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 结合对两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神经内镜 显微镜手术 无功能性垂体腺瘤
  • 简介:MEG3a是功能未知的母本印记基因MEG3的新型转录产物,研究表明MEG3a在正常垂体组织中高表达.而几乎在全部无功性垂体腺瘤、大部分功能性垂体腺瘤中不表达。同时,该基因的异位表达能抑制许多癌细胞株的增殖。包括Hela细胞.MCF-7和H4组蛋白等,因而它可能是一种抑癌基因,其生物学功能与细胞增殖有关。本文就MEG3和MEG3a基因与无功性垂体腺瘤的关系作简要综述。

  • 标签: MEG3基因 MEG3a基因 垂体肿瘤
  • 简介:摘要:国内电力系统随着大大容量机组的并网运行、远距离输电线路的增加以及电压等级相应提高,一旦电力负荷处于低谷或枯水期水电厂机组停运时,在轻负荷的高压长线路和部分网络中,可能会出现因充电电流引起的运行电压升高甚至电压超上限的情况,这不但破坏了电能质量、影响电网的经济运行,也威胁电气设备特别是大型输变电设备的安全运行。由此适时的减小发电机的励磁电流,通过发电机自身稳定的进相运行能力,承担吸收电网冗余的无功功率,经济有效的改善电网电,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进相运行 有功功率 无功功率 自动励磁调节装置 静稳定性
  • 简介:目的总结无功胰岛细胞癌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对1980年5月至2003年5月收治的12例无功胰岛细胞癌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平均年龄45岁。最常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包块和不适。所有病人经超声和CT检查确定了肿瘤部位,但仅2例术前考虑为内分泌肿瘤。手术证实7例存在淋巴结转移,3例存在肝转移。11例施行肿瘤切除,1例肿瘤无法切除,施行胆囊吻合解除梗阻性黄疸。5和10年生存率是50%和17%。结论无功胰岛细胞癌手术切除率高,虽治愈率低,但多数病人获得较长的生存期。

  • 标签: 胰岛细胞癌 肿瘤 腹部 病理学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无功甲状旁腺囊肿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手术治疗策略.方法检索199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治疗的无功甲状旁腺囊肿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诊治特点.结果22例经术中探查和术后病理证实为无功甲状旁腺囊肿,其中男5例,女17例,就诊时平均年龄47.4(21~67)岁.所有患者均通过术前颈部超声检查发现颈部囊性肿物,其中10例同时伴有甲状腺多发占位.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血清钙及血清磷水平均正常.11例行甲状旁腺囊肿单纯切除术,4例因术中判断肿物与囊肿关系密切而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6例因甲状腺肿物同时行甲状腺肿物切除术或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术后甲状腺病理报告均为结节性甲状腺肿.1例因同时伴有甲状腺乳头状癌,而行根治性切除手术.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7个月以上无囊肿复发迹象.结论甲状旁腺囊肿应作为一种颈部肿物的鉴别诊断之一,手术切除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甲状旁腺囊肿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功垂体腺瘤中杀菌/渗透增强折叠家族蛋白B1(BPIFB1)基因的表达情况及其对垂体腺瘤增殖和侵袭性的影响。方法利用高通量基因表达(GEO)公共数据库垂体腺瘤芯片的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筛选出侵袭性相关基因;然后选取5例侵袭性无功垂体腺瘤和5例非侵袭性无功垂体腺瘤的组织标本,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PIFB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在垂体腺瘤GH3细胞株中通过siRNA敲减BPIFB1的表达,采用细胞活性和细胞划痕实验等检测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提示,侵袭性垂体腺瘤中BPIFB1的表达水平低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log2FC=-5.29,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侵袭性无功垂体腺瘤中BPIFB1的表达水平(0.53±0.10)明显低于非侵袭性无功垂体腺瘤(1.02±0.44)(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BPIFB1 mRNA的表达水平与肿瘤Knosp分级呈负相关(rs=-0.88,P<0.01)。细胞活性实验结果显示,BPIFB1敲减GH3细胞的细胞活性(2.98±0.14)高于正常GH3细胞(2.14±0.05)(P<0.01);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BPIFB1敲减GH3细胞的迁移率[(43.82±3.74)%]高于正常GH3细胞[(17.53±2.05)%](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BPIFB1敲减GH3细胞MMP-2和MMP-9 m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GH3细胞(均P<0.05);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显示,BPIFB1敲减GH3细胞中EMT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正常GH3细胞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侵袭性无功垂体腺瘤中BPIFB1的表达水平降低,BPIFB1可能通过调控MMP的表达及EMT来抑制肿瘤的增殖和侵袭能力。

  • 标签: 垂体肿瘤 基因表达 肿瘤侵润 基质金属蛋白酶 杀菌/渗透增强折叠家族蛋白B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功垂体腺瘤中杀菌/渗透增强折叠家族蛋白B1(BPIFB1)基因的表达情况及其对垂体腺瘤增殖和侵袭性的影响。方法利用高通量基因表达(GEO)公共数据库垂体腺瘤芯片的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筛选出侵袭性相关基因;然后选取5例侵袭性无功垂体腺瘤和5例非侵袭性无功垂体腺瘤的组织标本,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PIFB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在垂体腺瘤GH3细胞株中通过siRNA敲减BPIFB1的表达,采用细胞活性和细胞划痕实验等检测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提示,侵袭性垂体腺瘤中BPIFB1的表达水平低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log2FC=-5.29,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侵袭性无功垂体腺瘤中BPIFB1的表达水平(0.53±0.10)明显低于非侵袭性无功垂体腺瘤(1.02±0.44)(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BPIFB1 mRNA的表达水平与肿瘤Knosp分级呈负相关(rs=-0.88,P<0.01)。细胞活性实验结果显示,BPIFB1敲减GH3细胞的细胞活性(2.98±0.14)高于正常GH3细胞(2.14±0.05)(P<0.01);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BPIFB1敲减GH3细胞的迁移率[(43.82±3.74)%]高于正常GH3细胞[(17.53±2.05)%](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BPIFB1敲减GH3细胞MMP-2和MMP-9 m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GH3细胞(均P<0.05);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显示,BPIFB1敲减GH3细胞中EMT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正常GH3细胞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侵袭性无功垂体腺瘤中BPIFB1的表达水平降低,BPIFB1可能通过调控MMP的表达及EMT来抑制肿瘤的增殖和侵袭能力。

  • 标签: 垂体肿瘤 基因表达 肿瘤侵润 基质金属蛋白酶 杀菌/渗透增强折叠家族蛋白B1
  • 简介:目的探讨垂体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结合文献回顾分析1例垂体癌的临床诊断、影像学表现、病理诊断、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病人经蝶手术4个月后,颅内出现多发转移灶,右顶叶病灶经开颅予以全切除,采取放化疗后效果不佳,全身衰竭死亡。结论垂体癌诊断困难,治疗效果差,需寻找更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 标签: 垂体肿瘤 无功能 肿瘤转移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随着新建的直流工程不断增加,电网特性越来越复杂,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面临新的挑战。低负荷无功优化功能是直流输电系统在负荷低谷时调节电压的一种重要手段,负荷较低时可维持电压在稳定范围内。

  • 标签: 直流输电 无功 电压 低负荷
  • 简介:摘要肝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手段,但供肝的短缺已成为制约肝移植技术的发展的瓶颈。如何有效利用扩大标准供者供肝如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肝、脂肪变性供肝、老年供肝等已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然而,由于边缘供肝自身合并的病理性改变,往往导致移植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甚至患者死亡。在诸多并发症中,移植物原发性无功(PNF)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移植物存活率、患者死亡率及预后效果的决定性因素。本文就肝移植术后该并发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肝移植 原发性无功能 供者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针对直流运行时可能存在的特殊情况,后续新建直流工程引入了无功后备控制功能,现针对某特高压直流无功后备控制功能的策略开展了研究,发现无功后备控制功能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可能导致交流电压畸变、不能可靠切除交流滤波器、交流电压异常升高等风险,并针对风险提出了预控措施,对后续直流工程无功后备控制的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 标签: 无功后备控制 交流滤波器 过电压
  • 简介:摘要:传统直流输电系统,直流站控系统通过与交流滤波器就地控制单元的现场总线通信进行交流滤波器的投切控制,同时监视投入的交流滤波器组数是否满足最小滤波器(1A+1B)要求。如果当前投入的交流滤波器组数小于1A+1B的要求,将触发直流系统换流器快速停运。因此,当双套直流站控系统故障或直流站控系统连接滤波器就地控制单元的现场总线均故障时,直流站控系统无法获取投入的滤波器组数,判定此时投入的交流滤波器组数为零,将导致直流系统停运。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后续新建直流工程配置了无功后备控制功能。本文以某特高压直流工程为例,对无功后备控制策略展开了研究,然后分析了无功后备功能运行期间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 标签: 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 无功后备控制 控制策略 改进方案
  • 简介:摘要:传统直流输电系统,直流站控系统通过与交流滤波器就地控制单元的现场总线通信进行交流滤波器的投切控制,同时监视投入的交流滤波器组数是否满足最小滤波器(1A+1B)要求。如果当前投入的交流滤波器组数小于1A+1B的要求,将触发直流系统换流器快速停运。因此,当双套直流站控系统故障或直流站控系统连接滤波器就地控制单元的现场总线均故障时,直流站控系统无法获取投入的滤波器组数,判定此时投入的交流滤波器组数为零,将导致直流系统停运。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后续新建直流工程配置了无功后备控制功能

  • 标签: 无功后备控制 交流滤波器 过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