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赵伟东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1-03-13
  • 出处:《中国健康月刊》 2011年第3期
  • 机构:赵伟东【中图分类号】R6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152-01食管癌和贲门癌是我国北方特别是太行山区最常见的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恶性肿瘤“三早”中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如何提高食管癌和贲门癌的早期诊断,及早进行手术治疗,提高病人的远期疗效,提高病人的存活期限,一直是我们研究的重点课题,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手术治疗食管和贲门早期癌49例,现报告如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6年来在384例贲门手术中共发生早期吻合口瘘21例,占5.5%,治愈18例,死亡3例,占14%,对所发生吻合口瘘的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提出术中安置三条橡皮管引流的必要性,并注意拨管时间,以防止发生瘿时图引流不畅而造成腹腔感染,其至治疗失败。本组病例无一例出现广泛性腹膜炎和腹腔积脓。并提出了早期吻合口瘘的治疗原则。由于重视监测和治疗方法得当。18例早期吻合口瘘获得自愈,治愈率高达84%。

  • 标签: 胃癌 贲门癌 早期瘘 三管引流 术后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提高贲门腺癌外科治疗效果的临床方法。方法分析过去10年经手术治疗及病理证实的贲门腺癌的外科治疗情况,总结贲门腺癌临床外科治疗的特征。结论通过临床表现和胃肠道钡餐可以提出贲门的临床诊断,但是病理组织学类型水平上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只能依靠胃镜及病理检查;贲门腺癌的治疗目前主要是以手术配合化疗、中医中药等综合治疗。对贲门腺癌积极进行放疗建议作为贲门腺癌的治疗办法加以提倡,此点可能成为贲门腺癌在治疗方面最有意义的观念转变之一。

  • 标签: 贲门腺癌 外科治疗 病理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早期肠内营养在术后食管、贲门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10月到2012年10月间在我院治疗的120例食管、贲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0例患者做为肠内营养支持组(EN组),另外60例患者为常规体液治疗组(对照组)。营养支持时间为8天,分别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术后第1天、第8天的生命体征、并发症发病情况、胃肠功能以及患者体重、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肝肾功能、血糖、免疫球蛋白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发现EN组患者各种蛋白相应升高,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变化,免疫球蛋白均明显升高,P<0.05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术后食管、贲门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安全性并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 食管 贲门癌
  • 简介:探讨进展期贲门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对患者的影响。将2010年1月—2015年1月择期行进展期贲门根治术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EEN组(60例)和全肠外营养(TPN)组(60例),术后24h开始营养治疗。术后第7天测定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WBC数量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以上各指标的差异和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EEN组ALB、PA明显高于TPN组(P〈0.05),WBC数量明显低于TPN组(P〈0.05);2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期贲门根治术后EEN安全有效,在改善机体营养状态方面优于TPN支持。

  • 标签: 胃肿瘤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食管、贲门术后的实施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对157例食管、贲门患者在术中行鼻肠管留置或行空肠造瘘留置营养管,术后经鼻肠管或空肠造瘘管给予瑞素营养治疗。结果所有食管、贲门术中均顺利留置鼻肠管或营养管,早期肠内营养患者吻合口瘘、肺部感染、胸腔感染、切口感染、术后胸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传统常规补液组明显减少,无1例死亡发生。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和排便时间明显缩短。结论食管贲门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而且肠内营养支持简便、经济、无严重并发症,是临床手术后简便、安全、有效地营养补给方法。

  • 标签: 食管癌 贲门癌 肠内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贲门的发病及预防。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对各种致癌因素的有效预防,可最大程度地减少贲门的发生。

  • 标签: 贲门癌 发病 预防
  • 简介:摘要贲门(benmenai)是发生在胃贲门部,也就是食管胃交界线下约2cm范围内的腺癌。它是胃癌的特殊类型,应和食管下段区分。但是它又与其他部位的胃癌不同,具有自己的解剖学组织学特性和临床表现,本文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48例胃底贲门的X线表现,主要表现为食管下段充盈缺损(颗粒状、息肉状、边缘型),胃贲门区软组织肿块、分流征、喷射征、肿瘤染色。同时讨论本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指出最好使用贲门部的充盈像、半充盈像及粘膜像来诊断本病。

  • 标签: 贲门癌 X线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食管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约30万人死于食管。由于贲门位于食管交界的部位,贲门在发病情况、细胞学、X线诊断及治疗有不同于胃癌而与食管有较多相似之处。目的讨论食管贲门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大多数患者因吞咽困难而营养不良,水、电解质失衡,故应于术前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含丰富维生素的流食或半流食饮食。

  • 标签: 食管癌 贲门癌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贲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60例贲门术后患者经空肠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有效护理措施等。结果通过实施早期肠内营养,不仅能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而且能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早日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贲门术后早起肠内营养支持更符合生理功能,能缩短胃肠功能恢复的时间,加速患者康复。

  • 标签: 贲门癌 术后 肠内营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贲门的临床诊断及外科治疗的方法。方法临床资料回顾法。结果医患关系融洽,医院事事重质量、人人抓安全,医疗安全得以实现。结论建议仅在肿瘤累及胃体时作全胃切除。贲门由于就诊时多数已属晚期,早已存在淋巴结转移,根治手术是无助益的。对于局限于贲门部不超过小弯长度的1/3的病变,施行胃次全切除术加区域淋巴结清扫,是比较合适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贲门癌 诊断 治疗 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贲门术式不同方法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贲门患者80例,分别行经腹根治术与经胸根治术,对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腹术优于经胸术淋巴结平均清扫的数量(P<0.0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及心肺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胸组和经腹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平均时间、下降的体重量和术后第3d、5d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胸组和经腹组1、3、5年生存期对照,经腹组明显优于经胸组(P<0.05)。结论选择贲门手术治疗的方法时,应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来选择,以切口的选择利于肿瘤的彻底根治为目的,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手术安全性得到保障。

  • 标签: 贲门癌术式
  • 简介:残胃贲门是消化道肿瘤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腹腔的广泛粘连及二次手术后的消化道重建,再次手术有一定的难度,手术风险较大,但是对于部分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再手术是治疗残胃贲门的有效方法。我们在1990年8月-2005年6月间对33例残胃贲门患者进行了再手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残胃 贲门癌 外科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食管贲门术后早期肠道内营养病人的护理方式,总结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19年9月接受的56例食管贲门术患者为对象,结合不同的护理差异分组,分别是甲组和乙组,分别实施的是常规护理和针对性的护理,护理之后对效果分析和对比。结果:乙组的护理满意度是92.8%,甲组是71.4%。分析和对比两组案例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乙组的发生几率低于甲组。分析和研究两组案例的各项指标情况,乙组的肠功能恢复、住院时间等短于甲组。结论:针对食管贲门术患者采取早期肠道内营养针对性的护理方式,整体的可行性高,促进了伤口的愈合,值得借鉴和落实。

  • 标签: 早期肠道内营养 食管癌 贲门癌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腹与经胸不同手术路径对高龄早期贲门患者围手术期细胞免疫的影响,分析哪种手术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影响小。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月该科收治的高龄早期贲门患者60例,分为两组,经腹手术组和经胸手术组,两组患者均于术前1天、术毕、术后1、3及7天时抽取空腹静脉血2mL,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含量。结果术前两组T细胞亚群及含量比较差别不大,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毕、术后1天、3天、7天等不同时间点的CD8+变化均不明显。术毕、术后1、3天时,经胸组CD3+、CD4+含量、CD4+/CD8+比值均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后7天时CD3+、CD4+及CD4+/CD8+比值有所升高,但仍明显低于术前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毕、术后1天时,经腹组患者的CD3+、CD4+含量及CD4+/CD8+比值也均较术前下降,之后逐渐升高,术后7d时已基本恢复术前水平(P>0.05)。两组各检测指标之间比较,术后1~7天,经腹组患者CD3+、CD4+含量及CD4+/CD8+比值均明显高于经胸组(P<0.05)。结论经腹贲门根治术比经胸贲门根治术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小,更加适用于高龄早期贲门患者。

  • 标签: 贲门癌 经胸手术 经腹手术 细胞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