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明清之际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个特殊发展阶段。社会大震荡和政治大变局,引起和促成了社会风俗、文化心态、价值观念的变化,思想领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启蒙思潮,其批判锋芒直指封建制度和宋明道学,倡导个性自由、利己主义,肯定人欲的正当性和人格平等,表现出中国人文主义的思想觉醒。

  • 标签: 思想启蒙 明清 李贽
  • 简介:关于自己所研究的时段,我通常使用的说法是“明清之际”、“明末清初”而非“晚明”。在我看来,“晚明”与“明清之际”,不仅所指时段不尽重叠,且论说者的“问题意识”往往也有不同。“一个朝代的终结”与“易代”、“鼎革”,确也是不同的“历史画卷”。易代、鼎革过程中的故事,往往并非就是此前故事的简单延伸。易代引发的社会、政治动荡,足以造出平世梦想未及的故事,造出特殊、特定的人物类型(如遗民、贰臣)。我的兴趣确也在此种“危机时刻”世相、士相的特殊性。

  • 标签: “晚明” “明清之际” 文学作品 文学艺术 学术训练
  • 简介: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吴乃华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以学术作为传教的先导,带来了迥异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新的科学和哲学思想,影响和启发了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促进了中国学术思想由古代向近代的转变。耶稣会传教士的东来基督教在唐代已传入中国,称为景教,...

  • 标签: 明清之际 利玛窦 传教士 耶稣会 徐光启 西方学术
  • 简介:讲史小说,是中国古代章回小说中的一个重要类型。明代讲史小说创作数量之多,影响之大,皆是其他类型小说难以比拟的。而至清代,讲史小说的创作却日渐衰落,除对前人之作进行修改评点的作品外,佳作寥寥。本文拟从明清之际的讲史小说入手,通过考察这一时期讲史小说创作的艺术流变,探讨处于转型期的讲史小说的创作得失,从而为当今历史题材的创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 标签: 明清之际 讲史小说
  • 简介:明清之际是儒家诗学体系由解构到重构的重要时期,在描述晚明公安、竟陵等对传统儒家诗学的解构以及清初顾、黄、王等遗民诗人和钱、吴等贰臣诗人对儒家诗学体系的重构的历史轨迹的基础上,回顾了学术界对明末清初诗学研究的状况,充分肯定了已有成绩,也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 标签: 明清之际 儒家诗学 研究述评
  • 简介:与学界通常认为的明清两代诗歌思想截然有别的认识相反,本文以为,明清两代诗歌思想间有一种不可分割的批判承联系,表现为一个否定定的完整的逻辑上升历程。按这一认识,本文力求清晰地描述明清易代之际诗歌思想的诗特色。

  • 标签: 诗歌思想 "诗言志" 时代 清化 文学研究
  • 简介:明清之际是中国文化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起点。该时期实学思想具有经世致用、中西交融的特点。明清之际实学的课程知识论以“明体达用”作为知识选择标准,建构出以经史考据、民生日用、格物穷理为特征的课程知识体系,课程知识强调人文与科学,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思路对当今课程改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明清之际 实学 课程知识论
  • 简介: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现代精神,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明清之际的价值观有新的变化和新的内容,洋8溢着丰富的现代精神,这表明现代精神事有普遍性,而不仅仅是西方的产物;中国的现代化有自己的民族文化之根。

  • 标签: 现代精神 价值观 民族文化 明清时期 人生观教育
  • 简介:黄斌卿为南明弘光、隆武时期控制舟山的将领,以往史书、学界对其评价颇为负面,多认为其行为无异于割据一方的军阀。然而,黄斌卿在南明朝廷实际为诸朝廷中所谓"清流",如东林党、复社成员、阁员等重臣所仰赖的水师将领,而原因或许即出在其军籍的背景与交友关系。本文拟透过黄斌卿的生平事迹重新省视在明清鼎革之际这一位举足轻重的将领。

  • 标签: 南明 明清鼎革 复社 军籍
  • 简介:明末清初,四川接连遭遇几次人口重创.经清康乾年间大规模移民,城址未迁,城名未变,在废墟上重建新城,名都遂逐渐恢复生机.也正是因为这一次的大移民,给四川的戏曲文化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賡续了蜀地的戏曲文脉.因移民而来的各地方戏曲剧,在巴蜀文化的熏染下,共同形成了剧种风格独特鲜明的川剧.川剧是移民文化的产物,是外来移民文化与本土文化融合后创造出的具有昆、高、胡、弹、灯五腔的新戏曲.

  • 标签: 湖广填川 会馆文化 声腔 川剧
  • 简介:<正>明清之际,随着世界航路的全面贯通,西方势力的东渐,全球性广泛联系的建立,世界贸易格局为之大变。在此历史大背景下,中外交流的历史古道“海上丝绸之路”亦发生重要变化。不仅仅是欧亚之间建立直接的交往关系,而且伴随着澳门港在珠江三角州的兴起和世界市场对中国丝货的追求,海上丝路规模和影响均有所发展和扩大,且形成以澳门为中心,以广州乃至整个大陆,特别是沿海地区为腹地,向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发展的海上丝路国际性贸易大循环。在这一段时间中,中国丝货作为最重要和最大宗的货物被运送到世界各地,这种贸易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乃是前所未有的。而且中国丝货和欧美之白银,通过澳门架起富有特色的国际性贸易大循环。本文试分析这一海上国际丝路贸易的构成,特点及影响,从而希望能反映该时代变局中的一些情形。一、以澳门为中心的海上丝路贸易国际大循环路线之构成1513年欧洲最早崛起的殖民国家葡萄牙船只首航中国沿海,1553年以岁输发税二万刃,得广东香山地方官员允许在澳门码头停泊商船,进行贸易;1557年葡萄牙人年纳地租五百两,终获在澳门居住和贸易之权利。自此时起,澳门港渐兴,中国的丝货,瓷器等由此源源不断地运向世界各地。大约自1580——1640年的六十年间,是以澳门为中心的海上丝路国?

  • 标签: 澳门 海上丝路 国际贸易 中国丝 明清之际 航线
  • 简介:鸦片战争之前的整个清前期,中日之间维持了相当规模的贸易往来,尽管这种贸易往来局限于民间,缺乏官方参与,但其能够产生并在较长时段内保持相当的规模必然有其存在的土壤即时代背景。而清代中日贸易的时代背景主要出自三方面的营造:其一是葡萄牙和荷兰殖民者对海外贸易的充分利用,尤其是其在中日贸易过程中通过居中转贩获取巨额利润的现实为当时中日两国商人从事贸易的动力和可以仿效的标尺:其二是日本官方的海外贸易政策。其政策经历了一个明显的变化,前期对贸易的鼓励态度刺激了日本对华贸易的发展,后期的锁国政策则有效的排除了葡萄牙殖民者的竞争,使得中国商人几乎处于一家独大的地位:其三是当时我国私人海外贸易经历了明代百余年的曲折发展后,已成为一只相当成熟的海上贸易力量。而这三方面共同构成了清代中日贸易复杂的时代背景。

  • 标签: 清前期 中日 贸易 背景
  • 简介:<正>中国历史上的明清之际,曾经历了一次巨烈的社会振荡。这一社会振荡,集中地暴露了封建社会的痼疾,有着广阔的社会背景和长久的历史酝酿,给思想文化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在这个社会巨变中涌现出来一大批思想家,从哲学、历史、政治、伦理等各个方面,对宋明以来的理学进行了批判,形成了完全可以同战国的诸子争鸣、魏晋的玄学论争相媲美,而又有着自己时代特征的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光彩照人的篇章。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曾将明末清初的学术思潮同欧洲的“文艺复兴”相类比。然而,这个斑烂绚丽的时代光彩,崭露的究竟是日薄西山的一抹晚霞,还是拂晓晨曦的曙光?对它的不同回答成了当前反省传统文化一个争论的热点。中世纪的黑暗一定要结束。近代启明星的升起,就是它结束的标志。这是历史的必由之路。奇怪的是,三百多年前这个被称之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并没有在中国大地上呼唤出近代文明的降临。那时中国的

  • 标签: 明清之际 文艺复兴 中国传统文化 社会思潮 中世纪 徐光启
  • 简介:漳州的海防文物,主要以明清两代的遗存为代表。结合志书典籍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的初步成果,试以卫、所、司、关、寨、台为载体挖掘漳州海防的历史家底,对拥有的主要遗存进行检索、梳理和阐述,并对其保护状况进行提议、蠡测和分析,进一步探讨做好漳州海防遗存的综合保护管理工作的主要思路与建议,以真正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保护、开发与利用。

  • 标签: 明清时期 漳州海防 文物保护
  • 简介:从少年疏放、青年才俊到壮而悔之,“明末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历尽易代风云中的起伏跌宕。他兼具政治豪情和才子之风流倜傥,深得明末清初的江南士风和艺术文化的熏染,从明末清初的社会风气谈起,透过一个侧面来解读侯方域与明清之际的江南文化。

  • 标签: 雪苑之风 秦淮流韵 故国哀辞
  • 简介:本文结合前人的论述以及考古发现,确定了烟草传入东北的最早时间为明朝嘉靖年间朝鲜战争时由来自南方的广兵携带传播;论证了烟草传入我国南方的时间和途径,并讨论了烟草的传入对明清之际中国的影响.

  • 标签: 烟草 传播 影响 明清之际
  • 简介:明清之际对君主专制的批判思潮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是历史上以民为本、反对君主专制思想的继续和发展;是明中叶以后逐渐萌生的“异端”思潮在政治思想方面的表现;是对明王朝自中叶以后日益衰朽以至灭亡的严酷现实的反思;也是地主士大夫在极端君主专制下政治地位日益低下境况中的抗争行为。这股批判思潮虽然闪耀着理性光辉,对晚清思想之骤变影响甚巨,但并不具备反对封建制度的性质,也不属于近代启蒙思想。其代表人物并不是代表新的阶级呼唤新的制度,而不过是地主阶级内部的反对派。

  • 标签: 君主专制 明清之际 黄宗羲 顾炎武 士大夫 封建制度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8-07
  • 简介:江南的都市化文化的突破士人分化传播媒介,明清之际江南的都市化、文化的,正是晚明社会文化通俗化的生动体现

  • 标签: 之际小说 化文化 小说经典
  • 简介: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是人教版必修3第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第4课。最近,市教研室组织了“同课异构”的比赛活动,组织方选择了该课作为赛课的选题。在听评课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青年教师教学中存在一些模糊认识,特撰文分析如下。

  • 标签: 主流思想 活跃 误区 明清儒学